登陆注册
15197000000030

第30章 传略篇(5)

1959年春,我们转移“阵地”,从罗店农村后转移到上海第五钢铁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这个厂子地处宝山县吴淞,是“大跃进”办的新厂子。规模很大,但管理不行。在五厂我们又劳动锻炼了6个月。这次与在农村不同的是,我们边劳动边办报。这份由厂党委主办的厂报名叫《合金钢》,具体由厂党委宣传部负责,后来我们去了,就改为同复旦新闻系联办.我们这批学生把这里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把劳动与办报,政治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劳动中办报。我们斑近30位同学,分成小组,具体分到转炉、电炉、机修、翻砂、后勤等车间,一方面三班倒跟班劳动,一方面负责车间的宣传鼓动,如办黑板报、车间广播,车间里放了“卫星”,还得敲锣打鼓和工人们一道去向党委报喜。我很有幸分到电炉合金钢车间。这个车间是专门生产合金钢的,一炉钢水要炼一、二天.工人们说:他们炼的钢是“上天入地”的,就是生产飞机、军舰和卫星、导弹等尖端武器装备所需的材料,炼钢工人都为自己能生产国家最需要的高级材料而感到很自豪。每次跟班劳动,我们都是身穿炼钢服,头带柳藤帽,脚着炼钢鞋,颈子上还围着白毛巾,看上去好像是名炼钢工。炉前与工人一道上料、看火、出渣,下班还要写新闻稿、办车间黑板报,还要与工人师傅交朋友,互相谈心,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真是“两手老茧,红了颗心”。

办报的同学,也是分成小组,每组六个人.一组半个月。报纸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人都有明确分工。每期从定主题、组稿、采访、编辑、划版、摄影、校对,全由学生负责,主编也是轮流,每个人每个工种都按程序“走”一次,再反复轮流,这样做有利于全面锻炼。应当说,这是培养干部的好方法,在书本上是难以学到的。当然,大家很认真,也很累。但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也都很开心。另一方面,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会受到批评,这也是难免的。通过办报,每个人的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有人说:在农村、工厂近一年,胜读十年书。这是很有道理的。但人们的思想开始也不是很统一。一听说要下农村、进工厂,各种议论都来了,有的说五年时间,劳动费了五分之一,太长太长了;有的说,我们是来读书的,又不是来劳动的;调干生说,现在我们最主要的是书读得太少,早知这样,何必来上大学?感到吃“亏”了;少数自费生则说,我们是自掏腰包,花钱吃饭,到农村、工厂干活,真想不通,等等。家长们也思想不通,给同学们也有很大的干扰,有的家长甚至以不给生活费来阻挡下乡进厂。回头看,到基层工作,看上去似乎误了学业,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后来大家的想法与原来就很不一样了,共同的体会是农村、工厂是座大课堂,一年胜读十年书。我自己虽然生长在农村,小麦、韭菜能分清,基本农活也能干,但相当长的时间离开农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太了解;而对工厂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这么大的厂见都没见过,更不要说与农民、工人的思想感情了。同样也要补上这一课。大家经过这一锻炼,进入工作岗位就很快适应了。可以说,这也是成熟的新闻工作者要走的不可少的一条路。几十年后,同学们相聚在谈到这段历史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的,一生难以忘记,很值得珍惜。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一课,社会实践太少,对社会、对基层了解很不够,急需补上这一课。当然,形式可以多样,时间不宜太常,太长了也会影响正常学习。

五年苦读重返“故里”

五年苦读书,终于毕业了。手捧校长陈望道亲自签名的毕业证书,我们是多么激动啊!这本“红派司”,它凝聚了多少汗水!

1961年9月,我又回到了南京,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新华日报社。同来的还有我的同学胡某,他是从苏州考入“复旦”的。这次回来,我虽同是一个人,但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是正规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了。原来的领导和同事见到我,都来为我祝贺,祝我“班师回朝”、重返“故里”。我难忘的是,时任总编辑樊发源同志,一次在食堂吃饭时,特地走到我面前打招呼,欢迎我回报社工作,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当时,我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并立即起身对他的关怀表示敬意。我是一个普通干部,领导如此关心,我怎么不感动呢!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万分的啊!领导把我分到编辑部农村组工作。搞编辑、记者是我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是多么的高兴啊!当时与我同进农村组的,还有三个人,而我是“老新华”了,领导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尽快掌握业务。其实三人也在暗中竞争。我们三个人只有我是学新闻,他们三人是学农的。就新闻工作说,我毕竟在报社干过一段时间,“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比他们三个人要好。如果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不仅个人的面子难看,也丢了学校和老同事的脸。因此我总想争第一,倒数第一是不行的。这个竞争和好胜心里,成了我的强大动力。

人常说;言必行。只言不行,是空言。为了能较快适应工作,我在业务上是很钻研的,认真向老同志学,业余时间也在看报,做记录,或者写心得体会,努力把在学校学的东西与实践结合起来。当时我的师傅是位副处长邵平同志。我们两个人负责多种经营方面的稿件编辑,办了一个恢复生产力的专版。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我较快地熟悉了新闻业务,在这期间,也写了些比较好的稿件,逐步成了业务骨干。其他三位同志在农村组也干得不错。后来,我又临时调出,与其他三个同志一道,办了一个《红色家谱》专栏,这是适应当时阶级教育而办的。我负责有关农村方面的报道。这专栏由三个人干,每周一期,每人负责一期,任务虽不是太重,但要求很高,报道要有深度,还要有文采。我虽没有搞过,但态度是认真的,没有干过,就很好学习。当时的负责人老熊,比我年长,把我当弟弟,帮我定主题,连标题也一道推敲。我也努力学习,相互配合很好。在办这个专栏期间,我也写了不少好的报道,比如:人物访问陈永康《我这泥腿子当了研究员》、《长工记》、《牛状元》、《蚕花姑娘》、《从童养媳到公社书记》和革命斗争史《周庄烽火》等,有的稿子别的报刊、出版社刊用或出了书。在编辑部除农村报道外,还搞了工业、文教报道,也到六合记者站当站长,得到比较全面的提高,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新闻工作者。

在报社期间,参加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大灾,一次大浩劫!好的是我没有参加干坏事,一直坚持搞业务。文革初期时,按当时的说法,我们这些人没有“造反”精神,不像有的人第一个起来“造反”,相反还被“当权派”所“重用”,在南京大学与报社之间为领导传递信息。报社“夺权”后,领导成了“走资派”,我们这些人也成了“造反派”的“敌人”。我很幸运,虽没有头戴高帽,但也曾被打成“黑老保”,被“造反派”打入冷宫。先是被罚“劳改”,到校对组做校对,后又赶出编辑部,发配到徐州地区记者站,远离南京,让他们安心“掌权”。这样的排除“异己”,本身就是不安定。我们这些人都是党培养的干部,对共产党是有很深感情的。凭我的出身、经历,也不可能被打成所谓“走资派”。我们这些由党培养的干部,更不可能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一道,造“走资派”的“反”,更不可能反对共产党!虽不能说是觉悟高,但起码对党还有一点朴素的感情吧。当时,我们看到一些人是有狼子野心的(后来证明有些人确实不是好人),这一点我的头脑一直也是清醒的,当了“老保”,一心一意干工作,当“逍遥派”,在当时是很太平的。

人们说,报社里都是文人。但“文革”中,有些文人不文,居然搞武斗。他们头戴柳藤帽,手拿长铁棍搞武斗,本来是同室“操戈(笔)”的同事,一下子变成了“相煎何急”的仇敌。原来发配到外地的人,也回来“造反”。报社也分成了两派,一个是所谓“好派”,一个是“屁派”,并各自办了“新华”报。在同一个排字车间排字,同一个车间里印报。为了出“报”,曾发生了多次武斗,但我坚决不参加。当时,我的头脑还是清醒的,这样的混乱局面是不会长久的。在多次武斗中,我也看清了一些人的面目,有些平常看上去是很“正派”的人,“文革”中就露出了尾巴。我既不搞武斗,也不办“派报”,顶多当一个“逍遥派”。这就少犯错误,而有的人就为此犯了错误,付出了大的代价。这真是当“老保”的好处。在此,我要“感谢”给我当“老保”的造反派呢!这一局面,直到省革委会成立再次军管才宣告结束。

深入虎穴才得虎子

新闻报道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社会实践是新闻的“源”。而要把人们的实践活动真实地报道出来,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素材。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应该深入实际进行采访。人们常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这个道理。从我个人的实践看,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从事新闻报道有二十多年,加上在政府从事文字工作,算是一辈子玩“笔杆子”。有人问我:你写过多少好报道?有什么心得体会?我说:写了多少,实在记不清,没有统计过,也无法去统计。好的报道难说,标准也不一。我只是说:对我个人影响很深、社会反映较好的报道也是有的。这样的报道为什么能影响深、社会反映好?就是采访比较深入,素材多,稿件有相当的深度。这里,我想说一说采访养牛模范的事,也是比较深的经验教训吧。

我省大丰县(现为县级市)是全省“海子牛”的饲养基地。这位养牛模范家住黄海边的草庙镇。他们全家都养牛,按现在的说法,他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养牛专业户。一次领导要我去采访他,我就乘车去了。在县里住了一晚,就到了草庙镇,当时称草庙公社。我说明来意后,公社秘书就把这位模范找来,我与他在一间会议室“采访”。这位模范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像有些人能说会道。他有很多模范事迹,可是他就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他识字不多,平时只是做活,很少说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采访时类似“审问”,你问一句,他答一句。最多说一句:是我应该做的。再深下去,想“掬”什么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也掬不出来。就这样,先后花了两三个小时,没有像样的素材,稿子根本写不出来。当时我坚定,他肯定有大量的先进事迹,否则那能评上全国劳模?后来,我冷静地想一想,认真反思。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采访上!尤其是人物采访,你要掬出他的心里话,你就得先与他交知心朋友,原来的这种居高在上的“采访”,问答式的采访,怎能“掬”出他的心里话?这时,我果断决定:一是转移采访“阵地”,从会议室转到10里外的养牛棚;二是与他交朋友,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劳动中向他采访。

当晚,我就来到他的家。说是“家”,其实是几间相连的牛棚,他全家人就吃、住在牛棚里。只见他饲养的几十头牛,头头膘肥体壮、滚瓜流油,一眼看去,他是一位名不虚传的模范。牛棚里很简单,放了一张床,还有一只土锅灶。一看就知,他们一家人“爱社如家”、爱牛如子。我在他床边搭了一个地铺。晚上,他劳动,我跟班,边干、边说、边问。他铡牛草,我搬草。这时发现铡的草有粗有细,长的一断寸把,短的一寸三断。我问:为什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他说:牛和人一样,老牛牙不好,长草吃了难消化,难长膘,所以要细;壮牛就不一样了,长一点不要紧。晚上,他和衣而睡,我也是这样。他时不时起床,一夜睡不到几小时,我也是这样没睡好。他像幼儿园的老师,对每一个小朋友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对每一头牛的“脾性”也了如指掌。那头牛晚上起身撒尿拉屎,一听动作,他马上就用粪杓等,不让尿屎弄在牛身上。我随口问:你整晚睡不好,太累了。他说:习惯了。再说,人累一点、瘦一点不要紧,集体的牛一点不能瘦。后来才知,他从十岁左右就为地主家扑“牛屁股”,自家就是没有一头牛,现在生产队把半个“家当”交给他,这是对他的信任,自知责任重大。这就是他一生“甘为孺子牛”的思想基础。他的语言扑实,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从他的话中透露出他的思想境界。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爱集体的人。他肯动脑子,在劳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养牛经”。两天多来,我就是在这样的“三同”中,透过他的劳动,看出他是一个爱劳动、爱集体的先进人物,他有一颗红亮的心。他的爱国、爱集体,不是在口头上,而落实在行动上,在劳动中凝聚着自己无尽的汗水。

这次采访,从“卡壳”到“畅通”,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理解。在学校老师一再讲,采访要深入实际,要到现场,那只是理论上的理解,而运用对实际采访上还有很大距离。这里有思想观点问题,也有思想作风问题。这次采访是一次很好的实践,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给我感到最大的启示,就是:一是对采访的对象要有深厚的感情,满腔热情地写报道;二是要切实放下记者的架子,有深入实际的思想作风,不能蜻蜓点水式“深入”;三是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四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积累充足素材。能做到这些,也许就能笔下如“神”。

深入农村蹲点基层

1975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11月,中共江苏省委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团,其中一个团进驻江宁县。新华日报社也抽了一批干部参加工作队,我是其中之一。我们这个队以省基本建设局牵头,由新华日报、南京大学、省农林厅等单位的同志参加。队长由基本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王敏同志担任,进驻周岗公社徐木大队。队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男有女,有的是处长、副处长,有的是大学教授,也有我这样的新闻记者,还有一般的行政人员,大都是“三门”干部,人们笑称是一个大杂烩。但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基层,蹲下来好好锻炼。

我们进驻的那一天,老天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入冬第一个寒潮袭击,零下八、九度。第一天晚上,就住在徐家祠堂里,门窗不全,四面通风,外面又是大雨,这是一个大考验。我们这些生在农村的人,对此见怪不怪。而没有下过乡的女同志,这样的“场面”从没有见过,又怕又冷,一夜没有睡好觉,有的人第二天就吓跑回南京。当然,绝大多数人仍然坚守阵地,照常到农民家去家访,与干部座谈。

按照要求,工作队队员必须与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上不能特殊化,这是一项纪律。这一年,我们坚持在第一线劳动,学会了不少农活。作为一个队员,只有与农民一道劳动,才能接近群众,得到群众信任,了解实际情况。两手插在裤袋里,老百姓见到就怕,一定很反感。王敏队长是一个很有基层经验的同志,当过多次工作队队长,是我们这些人的好老师,我们这些“三门”干部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有些经验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农民企业家成功之路

    成功的企业家很多,但他们中许多人的成功经历可望而不可即。本书所介绍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农民企业家,大多从平凡处做起,他们奋斗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真实可信。尽管不是每个人,特别是农民都能成为企业家,尤其想成为杰出企业家更难。但通过了解他们的创业史,或多或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信心。创业成功的道路往往是不可复制的,但看别人走过的路,再选择自己能走的路,本书将在此方面给读者,特别是给有志创业的农民朋友以积极的启迪。
热门推荐
  • 道域至仙

    道域至仙

    小人物也有大梦想,也有大尊严!如果你惹上了小人物,践踏了他的尊严,那么,就请你小心一点,因为,小人物也是可以逆袭的,也可以踹翻大人物的。
  • 玄天之战

    玄天之战

    每个弱者身体里都流淌沉睡的野兽,当命运将他们逼上绝路,战则生,退则亡。他要将弱者改写!他要披荆斩棘!他要书写热血和传奇!
  • 直播相声闯大清

    直播相声闯大清

    肃小六,一个曲艺学校毕业的无业相声演员,带着他的直播间和观众,穿越到相声萌生的清朝末年,凭借他“说学逗唱”的本事,和满腹的相声段子,把庙堂和江湖都变成他的相声园子,开启了一段笑语连珠的逗哏之旅!
  • 玩火专家

    玩火专家

    韩飞语录:我脾气好但你别惹我,因为我身边的两大护卫可都是爆脾气。韩飞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修为不高的他却可以释放出世间最霸道的火焰。拥有着一切正义的克星‘地狱鬼手’、一切邪恶的克星‘上古法宝莲花台’和让所有人都为之恐惧的身外化身神功。欺负过他的鬼王要拜他为师,看不起他的仙帝要给他让位。在他让火成为水的克星以后,这一切都不新奇了。【2组签约作品,保证全本】【群1:46528299】
  • 再谱一曲凤囚凰

    再谱一曲凤囚凰

    作品名:《再谱一曲凤求凰》作者:猫儿爷作品简介:“那个……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个爷们……”脑子没坏吧,姬如铭伸手扶上赵欣瑜额头。“你为了他,居然可以命都不要,圣女对于白玺一族有多重要!”江心诚看着眼前的赵欣瑜,那个世界的赵嫣儿,痛心疾首。“如果没有情蛊,你是否还会留在我身边……”他一脸期待,望着眼前的女人。如果可以,多希望回到那个世界,依然可以这样死在你怀里。“你本是大神,而我只是小小圣女,哪敢觊觎您的美色!”敛神,低眉,誓死不愿君东流窥视到真实的心意。不管是赵嫣儿,还是赵欣瑜,到底是逃不过这个魔咒么?九天被封,螣蛇蠢蠢欲动;人如蝼蚁,天地为牢笼,孤独的修仙路,全因一曲琴赋……
  • 血溅丧尸

    血溅丧尸

    一个疯狂的科学家,提炼出了病毒AS血清。因为草率的实验,导致后果很严重。丧尸开始弥漫,痕羽飞这个精英特种兵开始了守护家园的战斗!他的神之队,将会和丧尸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战。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千桃夭夭灼灼其华

    千桃夭夭灼灼其华

    她,万兽王女,南柳公主,柳千桃他,兽王之子,玉狼公子,横琅琊他,东阳王爷,夜阁阁主,阳东瑾风他,皓云尊师,乜庄庄主,乜如晨…………“傻丫头,我真的真的只想一直陪着你看千桃盛开!”“小桃娃,我就是要定你了,谁也无法改变,即便是你!”“你总说你是淡淡的,淡淡的来,淡淡的走,可却如何也淡不出我的心!”
  • 萧蒅修仙记

    萧蒅修仙记

    小女孩废材资质,背负拯救万年神秘家族使命。如何一步一步在这修仙界中奋斗!
  • 突破界限

    突破界限

    这是一个异界网游的故事,云凌天在普通人眼里或许只是一个游戏中的APC(拥有AI的NPC),但他们拥有自我意识,拥有自己的梦想!势必要在异界中闯出一番天地,在生命面临着就要被排除的情况之下,云凌天为了生存,只能率领着APC突破一切隔膜,杀向现实世界。PS:本书前半部分可以当成数据化的异界文来看,也就是和网游一样打斗升级方式的玄幻小说。PS:本书无比热血,通俗的说就是非常燃!让人看了之后会轻微兴奋,激动,甚至影响睡眠,所以请心脏病患者:慎入!!!PS:本书没有1111,更偏向感情纠葛,但不会出现悲剧。----【推荐】无霜新书《英雄联盟之兼职高手》下方有车位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