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700000031

第31章 学科研究评述(14)

但是当时我总的看法是他的反共意识太强,而且我不认为他的整个框架和思路有什么新的东西。司马长风的艺术感觉非常好,这对我有影响,我对周作人的研究就受到了他的影响。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海外学者主要就是他们两个,他们的著作都是个人著述,而当时我们都是教科书,好像是吹来了一股新鲜之风,这也是一种影响。

杨:对,我也觉得夏志清的整个框架和思路并没有什么创新,他主要就是用新批评的方法来解读了一些作家,记得当时很多人都批评了夏志清的著作,包括严家炎等人。对了,您为什么选择周作人研究?

钱:其实我研究周作人最开始的想法是为了摆脱旧有的鲁迅研究模式。我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业余研究)比陈平原、黄子平要早,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受到五六十年代的学术思潮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对鲁迅的认识就受到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的鲁迅观的影响,当时就想从这个里面摆脱出来。如果我继续研究鲁迅就跳不出来,所以我想换一个角度,最佳人选就是周作人了,因为周作人和鲁迅关系不一般,但是后来读了周作人以后想法就有了改变。

我在文章中说过,我受到两个传统的影响,一个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思潮和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另外一个就是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80年代我的主要任务是要摆脱革命思想对我的消极影响和束缚,以便走出“文革”的专制主义的阴影。那么周作人对我来说是一个中介,帮我打开了另外一个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199野,或者说唤起了我内心深处,从少年时代就有了的(这又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对民主、自由、博爱、人道主义的向往,这就必然向西方和五四启蒙思潮倾斜。

我当初的毕业论文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类似于我后来写《心灵的探寻》那种写法,试图用全新的角度来研究鲁迅。另一个就是鲁迅和周作人的发展道路的比较。王瑶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然后他就告诉我做这个题目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他当时说了这么几点:第一是学术论证上的困难。王瑶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做这个题目你得有两个包裹,一个包裹是鲁迅,一个包裹是周作人,两个人你都得搞清楚,但光分别搞清楚还不行,你得把他们两人连起来,因为你是比较研究,难点就在这里。第二,你得注意,讲周作人是有很大风险的。在周作人是汉奸这个问题上,你必须态度鲜明,要有民族立场,不能回避民族感情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糊其辞,整个论文就站不住了。一定会有很多人提出种种责难,你要做好准备,在答辩时舌战群儒。因此,你所讲的有关周作人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有根据,有大量材料来支撑你的每一个论断。后来我那篇论文注释的篇幅几乎与正文相等,差不多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一条注释,越是敏感的问题就越要讲究有理有据。

王先生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文章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编织毛衣”式的,只是平列的铺排:一点,两点,三点;一方面,又一方面,再一方面。很有条理,很全面,但看不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篇章是散的。另一种是“留声机”式的,有一根针,一个核心,一个“纲”,所有的观点都围绕它转,这就是所谓“纲举目张”,所谓“提纲挈领”。写论文最难也是最要下工夫的,就是一定要找到能够把整篇文章拎起来的东西。用什么东西能把鲁迅和周作人拎在一起呢?

后来我想起列宁关于“亚洲的觉醒”这一命题,他认为20世纪将是一个亚洲觉醒的时代,我觉得这个命题可以来解释鲁迅和周作人的“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而且这个“启蒙主义”又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候的“启蒙主义”。“亚洲的觉醒”使我感觉到中国20世纪的文学,包括“五四”文学革命,不200中国现代文学史论是一般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启蒙主义,鲁迅是这个觉醒的主要代表人物,所以后来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里面提到“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就是从这里来的。它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同时也是关注下层人民的文学,所谓三大发现:“妇女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农民的发现”———总之是人的发现。

后来鲁迅走向左翼,更关心工农,是这样一个“觉醒”的自然发展。在我看来,周作人后来成为汉奸是背叛了“启蒙主义”,背叛了这种“觉醒”,他把“五四”局限在少数几个人之中,有贵族化的倾向。

杨:这个概念非常好,今天看来仍然有意义,日本的学者竹内好就曾经讨论“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亚洲的觉醒”这个命题可以互补。您这个论文后来出版了吗?

钱:收到了《周作人论》里面。后来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这个“亚洲的觉醒”有一定关系。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实际还是从我接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这一知识背景出发的,更扩大了说,是和我在《精神自传》里谈到的“文革”后期的民间思想村落的思想经历相关的。但应该承认,在1985年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时,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当然也不会强调这样的知识背景,这又和我前面提到的当时急于从革命意识形态束缚中摆脱出来,比较倾向于自由主义、启蒙主义这样一个思想状态有关。

杨:当时黄子平、陈平原两位同意您的看法吗?就是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解为启蒙主义或者是“亚洲的觉醒”?

钱: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一样,但是就打通近现当代的分割,摆脱文学史作为政治史的附庸地位,从文学本身出发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说,大家是一致的。

但每个人的理解肯定不一样,他们未必就会理解我的这些想法。当然话又说回来,这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所谓“走向世界”的问题,当时就是你刚才说的,有一个西方思潮(杨:1985年左右的“文化热”),陈、黄跟这个跟得比较紧,比较熟悉,但是我当时年龄比较大,学外语很吃力,我当时想与其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学外语,半懂不懂的,不如干脆放弃,而且我对西方理论本身也不大感兴趣,因我们所走过的道路201为我是更重视经验、体验,除了对马克思理论有一点了解以外,其他的理论都不太了解。我当时的想法是把现代文学搞透,死守这一块。所以你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里面谈到现代文学时我话最多,我也最感兴趣(杨:黄子平就喜欢谈当代,比如“寻根文学”)。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既不熟悉古代,又不熟悉外国,所以当时对于“走向世界”是一个很朦胧的感觉,对“世界”的认识很模糊。

杨:就是说只是受到了一个思潮的影响,觉得应该走向世界,但世界是什么,世界文学的代表是什么都不清楚。

钱:对,我没有想太多,他们两个可能思考得更多些,有一个互补。

杨:但我感觉他们两个也没有往下挖。

钱:所以当时报告要我来做,我坚持不肯,因为我怕我一讲就要露馅。因为很多东西都没有读过。

杨:当代文学您也不读吗?“寻根文学”您读了吗?

钱:我只读到1985年为止,再往下我就不读了。所以按理说应该我发言,因为我年龄最大,但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我就推辞了。当时我对自己也有一个定位,就是一个“中间物”,他们年青,所以最后让陈平原作报告。但文章不是陈平原写的,而是黄子平写的,什么原因呢?

我们意识到了文章发表后肯定要闯祸的,所以文章必须要写得比较“圆”,比较“巧”。首先我就不行,我的文字太直,我们中间最会写文章的人是黄子平,他的文字比较活,能把一个问题说得云里雾里的,所以就让他写了。

杨:对了,我还想知道当时文章发表后,王瑶、严家炎等人的反应是什么?

钱:其实我自己当时也是有一点犹豫的,有点胆怯。当时觉得这么做有点20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玄。因为这只是一种感觉,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我当时想三个人讨论讨论可以,发文章出来就有点玄,但他们两个年轻气盛,如果没有他们两个,这文章不会发表出来的。严家炎老师后来婉转地批评了我们,他觉得我们还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就提出这么宏大的概念,不妥,因为严老师是很严谨的。

当然这和我对文学研究的方法的思考有关,是不是每一句话每个字都要有来历,否则就不能说?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史料是不可能穷尽的,必须依靠一定的推理和想象,人文科学能不能有假设呢?我觉得是要分情况,第一步,掌握相当的材料后作出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最初只能是一个假设。第二步再去看材料,假设和材料会形成三种关系,一是材料推翻你的假设,那就放弃假设,二是证实你的假设,那就好了,但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少,更多的是这种情况:一部分材料证实你的假设,一部分推翻你的假设,所以你需要的是调整你的假设,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比较合理的,我把这种研究称之为“浪漫主义的研究”。另外一种就是材料的爬行,我称之为“爬行现实主义”研究。这后一种说法就得罪了很多人。我的这种研究方法受到了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林庚,他提出过“盛唐气象”,他的这种概括实际上排斥了很多现象,可能是不科学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这个概念了。还有一个就是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他也是一种“概括式”的,我们当时非常喜欢。我觉得“概括”

不可能包括所有的问题、现象,但只要把主要的东西概括进去了,这就是可以成立的。

我们的这种方式,实际上和严家炎他们是有矛盾的,他是严格的“乾嘉学派”。我们的这种概括漏洞很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做概括,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假设。我们提出的许多具体概括,就更是假设。这种假设有可能被后来的研究推翻,也有可能会留下来。比如我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美感特征是“悲凉”,我们觉得鲁迅可以用“悲凉”来概括,而鲁迅是现代文学的主导性的代表形象。这在当时是引起最大争议的,如果说20世纪文学都是“悲凉”,肯定有问题,但是如果说是一个主导的、主要的特征、范畴,应该是成立的。做宏观研究,整体概括的时候是避免不了这种矛盾的。当然,话说回来,后来宏观研究成了一个潮流,一种浮泛之风,也不好,潮流的倡导者总是落入“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命运,所以到了90年代以后我又不主张做“宏观概括”了,我也不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了,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后来就可能跟风的比较多,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王瑶先生的批评大家就都很熟悉了,就是“为什么不提左翼文学,第三世界文学,社会主义的文学”。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当王先生提出这样的批评和质疑,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而且到处说,而且在《三十年》里对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有意加上正面的肯定,这就跟前面说到的我所受的革命教育,我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背景有关。

杨:王瑶先生的这个批评都成了一个掌故了。

钱:另外王瑶先生还认为不应该把现代文学提前,他认为还是应该从“五四”开始,而我们提前到了晚清。因为王瑶先生认为晚清文学是走向失败的,走向了“黑幕小说”是一个衰败期。这个看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现在我也觉得有点把晚清说得过头了。当时对于他的批评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杨:因为你有社会主义经验,你有革命经历),对,后来我也有反省,为什么当时我们忽略了革命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呢?因为80年代的思潮是现代化,现代化的主要象征就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对于这个是没有怀疑的,我在前面说过,80年代对于我来说,主要是要摆脱革命意识形态的影响。还有现实原因就是,当时“自由化”在现实中是受到压抑的,这样反而让我们更愿意接受“自由化”,对我们来说,革命意识形态不仅是历史包袱,更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努力从中摆脱出来。

杨:陈平原在一次访谈中曾经提到过,说你们这一代人的学术传承很奇怪,直接继承了王瑶他们那一代人,也就是直接从80年代接上了三四十年代的学术传统,但是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50年代的传统,比如严家炎老师,那么就您来说,您倾向于哪一个传统?

钱: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共存的东西。王瑶先生带学生一个特点,基本上不管学生,当时我们的副导师是严家炎,乐黛云老师虽然不是副导师,但是和我们打交道比较多。所以形成了一种结构,老一代的是王瑶、唐、李何林、钱谷融、贾植芳、陈瘦竹、田仲济等等,中间一批就是樊骏、严家炎、乐黛云,然后就是我204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们年青的一拨,陈平原的那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他可能忽视了中间的一批人,樊骏、严家炎、乐黛云三个人非常敏感、严谨,学术根基非常扎实,实际上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更直接。这里,顺便说一个80年代现代文学的“研究地图”问题:它是以第一代学者为核心,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首先是北京、上海,北京以李何林、王瑶、唐三大巨头为核心,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北大、北师大为三大中心,上海以贾植芳、钱谷融为核心,有华东师大、复旦大学两大中心。然后是:南京(以陈瘦竹为核心,南京大学为中心),山东(以田仲济、孙昌熙、薛绥之为核心,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大学为中心),广东(以吴宏聪、陈则光为核心,中山大学为中心),陕西(以单演义为核心,陕西师范大学为中心),四川(以华忱之为核心,四川大学为中心),河南(以任访秋为核心,河南大学为中心),此外,还有几个以第二代学者为核心的集中点,如武汉(以陆耀东、黄曼君为核心,以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为中心)、甘肃(以支克坚、吴小美为核心,兰州大学为中心)、东北(以孙中田等先生为核心,吉林大学、辽宁大学为中心),每一个中心,都集中了老、中、青三代学人,而且彼此都配合得非常好,任何新的思想、观念的提出,都会得到积极的响应,也包括不同意见的讨论。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能够提出,并产生超乎我们意料的反响,和我们所在的八九十年代现代文学研究学界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团结的良好的学术环境,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始终对我们的老师与各地的学友心怀感激,且有依恋之情。

三、90年代以来的学术转向

杨:谈谈您现在的工作吧,好像您现在很少搞现代文学研究了,您目前主要在从事哪方面的研究?

钱:主要是民间思想史。

同类推荐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 西吉民间谚语

    西吉民间谚语

    本书是西吉县文化馆编辑出版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西吉县的民歌,介绍了西吉县的民间谚语。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说:“这不是正菜,而是所谓的‘杂拌’。”但是,这些“杂拌”比“正菜”更有味道。作者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这些“杂拌”中,作者将历史、哲学、宗教熔于一炉。言简意赅,直逼主题,开门见山,直指人心。《中国美食地图》是美食风物志,活灵活现,色香味俱全;《做爱的经济分析》诙谐有趣,见血封喉。可以说,慕容雪村的随笔是自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之后,中文世界里最具个性的杂文随笔。
  • 海外游记

    海外游记

    每个出境旅游的国人,都是热爱生话的世界公民。一起去领略异域风情,饱览五洲形胜吧:踏上戈兰高地,走进奥斯威辛;瞻仰吴哥的微笑,触摸哭墙的神经;登临狮子岩的天上宫阙,俯瞰珍珠港的水下沉艇;回望世贸中心废墟,重温加德满都圣境;观赏山洞里的弗拉明戈,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体验马尔代夫的绿色浪漫,寻访佩特拉的玫瑰红古城;礼赞爱琴海上的人间天堂,惊叹卡久拉霍的性爱庙群……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有了共天下之乐而乐的多彩旅程,方不枉今世今生!退休以后干什么?带着老伴去看世界。
热门推荐
  • 斗灵绝迹

    斗灵绝迹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魄不到关山难!弹指一挥间,千年已逝,曾经悲屈的过往,泯灭于时光长河之中!然而,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打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却发现,原来一切的一切,还都仅是开始!
  • 斗至星辰

    斗至星辰

    三十六份大陆巅峰至宝,无数天才云集的大陆,汇聚着万年来无人解开的秘密。少年带着一颗被爱融化的心,为了追逐自己的一切,煽动着自己那冰蓝色的灵翼,飞向了那精彩绝伦的大陆。任凭前方强者如林,步步深渊,我也奋战到底,绝不退缩,直至星辰之上。
  • 都市超级战斗王

    都市超级战斗王

    “梁小荀,你今天去哪里了?”“饿,就随便逛了逛。”“随便逛逛也能把个不认识的女人带回家吗?”“好吧其实他是我初中小同桌``````”“那这个又是谁?”大厅里,几个女人面面相视,我苦笑着摸了摸鼻子,道:“她```他是我小同桌的姐姐!”
  • 美国学生世界历史

    美国学生世界历史

    让孩子知道一些他们来到这世界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事情;带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在家的生活,这种生活显得过于重要,因为太贴近,就成为孩子们眼中的一切,使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开阔孩子的眼界,拓宽他们的视野,将过去时代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熟悉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和伟人的名字,并把这些事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下来,作为将来系统学习的基础;向孩子提供一份历史编年档案,并附有要览,这样他们今后学习历史就可以参照这份档案。
  • 高手攻略

    高手攻略

    半张封神榜,一曲封神劫。试问,你榜上有名否?于那漫天仙佛中绝顶,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这是一场关于神的高手攻略。2012,末世的封神!不随大流,写一本有特色的洪荒小说。
  • 飞翔鸟

    飞翔鸟

    一个普通了不能再普通的无任何技能和特殊能力的农民为了让全村人和他所爱的人过上好日子与多年的同学外出打工淘金,只可惜一切都是梦。邪恶的善良的,一切都会有报,就算轮回转世,也逃脱不了。友情,爱情,亲情,总是纠缠在一起。
  • 天使在猎人

    天使在猎人

    她是随意差遣小丑魔术师西索的第一牛人!她是唯一一个让玛奇流露出真性情的少女!她是欺压用刑高手飞坦却没被报复的幸存者!她是导致库洛洛额上逆十字架诞生的煽动者!她是面瘫伊尔谜小时候唯一在意的初恋情人!她是第一个不用糖果就萌倒奇讶的人!而这一切都要从剧情开始的二十年前开始讲起……
  • 神裔华歌

    神裔华歌

    神有不灭之躯,人有轮回转世,妖有不灭之灵,魔有不毁之体仙修习之徒,而世有神人之后,其名为裔,无转世无永生,不可修仙,不可习妖,不可堕魔,亦不可为人其唯有寿三千年,三千年之后,便无所余。人神交界之处有海名繆悠,海上一岛,其号曰隐,有掌事者十三,谓之审判,掌审判者,世人称——神裔
  • 我的能力是欺骗

    我的能力是欺骗

    故事的起因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因自己能力而对生活的太过敏感而让他对生活郁闷至极的极端分子槿熙写完遗书正准备在学校里面自杀的槿熙确在上吊的时候却发现美少女月莱莱拿着也拿着麻绳……在人道主义的精神之下槿熙决定进行劝说而月莱莱不要自杀,而后他发现她是来抓自己进入了她的那个的专治各种“精神病”方面问题而全校闻名的“Raphael”的呢。加入Raphael的槿熙,与从内到外部都在散发着腐烂气息的泷依依,一个毒舌无比内心比谁都温柔的禇子昂,加上奇葩的美少女女月莱莱一起行动。与帅哥丶美女共度的时光.....哪一点不是酸臭恋爱故事的展开呢?
  • 主角总爱作死怎么办

    主角总爱作死怎么办

    芸芸众生,唯此独尊。殷俎夜,殷家长子,生而高贵。冷漠,贵气,且无情。第一任恋人,三天内提出分手。强制结婚后,三天内对方解约。接手家族企业后,迅速败落。……无论做什么,结果必然是失败。唯有打破格局,才能破除诅咒。涅槃重生,永世为王。ps:精分变态单纯受vs强势独断痴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