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1700000052

第52章 海外现代文学研究(7)

而木山先生的方法,不仅是对“事件整个过程”的实证的考察与事件背后的“深层思想和心理动机”的极其周密、体贴入微的分析,而且还注意到周作人思想的一贯的内在一致性与联系,进行历史的追溯。于是就追溯到章太炎那里去,说周作人“这位反政治的文化主义者”最终还是“无法超脱政治的清末民族主义所培育的那个自己”。也就是说,周作人是不可能没有民族意识,“不可能与一般的民族主义完全背离”的,他是始终“欲站在中国民族思想感情”立场上行事的,即所谓“未免人间太有情”。其实,周作人自己也强调他和俞平伯那样在民国成长起来的“非政治性一代”之间的差异。木山先生因此想到,俞平伯与周作人同处沦陷之下,却最终没有成为与敌合作者,是否与此有关呢?———这是木山先生论证的基础。

木山先生同时又强调:周作人“在沦陷时期始终坚持以此来支撑自身的,不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同一性”。这就是说,周作人是超越了民族国家思维框架来思考民族主义的,是将“国家主义相对化”

的,他所坚守的,是一种强调民族文化同一性的“文化本位民族主义”。这是和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认识,国民政府的意志,共产党的意识,以及民众的意识都不同的另一种选择。如木山先生再三强调,这是显示了周作人的“异端性”

的。———这是木山先生的一个基本判断。

木山先生又进一步指出,这样的“文化本位的民族主义”有两个基石。一面对我们共同的困惑337是汉字:周作人“民族性的主张之基础,筑就于汉字这一具体而根本的层面上”。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周作人“从固有传统中选择一脉思想,并将中国民族精神中的同一性根据置于其上”,这就是“儒家人文主义”和民间、异端中的“禹稷精神”。木山先生指出,周作人对这样的中国民族精神的同一性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抵抗”,而且是“在实际行动的余地已然被剥夺,自己亦放弃有实效之行动后形成的文化抵抗”,这就是所谓“失败主义式的抵抗”。

我个人认为,木山先生这一分析,逻辑是严密的,是能够成立的,而且是“贴近”周作人的立场的。周作人“巧妙圆熟的表现中”,“难以把握的真意”,被木山先生抓住了。这是很不容易,很见功力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过,我也有一点保留。我在《周作人传》中谈到,周作人在事敌以后,是不能不承受中国传统对事敌者的谴责、唾弃的压力的,他在“心灵深处越是拒绝必然的历史评价,越是不能摆脱它所造成的阴影,越是需要用另一种评价,来与之抗衡,以取得心理的某种补偿或平衡”。因此,在我看来,周作人在事敌期间,提出“伦理的自然化”、“道义的事功化”,以及他对“文化反抗”的强调,固然有其自身的真实性,但也确有着意突出、强化的方面。这正是周作人的“表达”的复杂性,以及背后的心理动因的复杂性所在。我觉得木山先生的有些论述,给人以他似乎太相信周作人的自我表述,而多少忽视了他的自我辩解的成分的印象。当然,这并不妨碍木山先生论断的成立,而我也不过是感觉而已。

我最想讨论的是问题的另一层面:在获得理解的同情之后,还有一个“正视后果”的问题。当事人在作出历史的选择时,未必预知其后果;而研究者却是可以,而且有必要依据其选择的后果,即其实际作用,揭示当初的选择的内在问题,并作出某种价值判断。

其实,木山先生已经注意到了周作人的选择的矛盾:周作人“因军事上的必败论之故不得已而依靠民族文化观念”与“现实上受到危及的生活实体”之间是存在着“无法一致起来”的苦衷的。或者如木山先生在另一处所说,必然面临“精神”与“历史”的“分裂”。我对于这样的“分裂”的理解是:周作人试图在精神上超越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超越民族国家,而他所面对的历史现实,却恰恰是这样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民族国家是不能超越的。在中国整个国家、民族直接面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与占领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就是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实行最广泛的民族动员,反抗侵略与占领,争取民族3国家的领土的完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独立与统一。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维护以国民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实体,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民族,也同样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尽管这样的合理性也是有限度的,即使大敌当前,对国家主义也应保持警惕,否则会导致国家的法西斯化,但这样的批判也是要有限度的),这都是绝对不能否认,也不能超越的。以这样的立场来看周作人的选择,他那种超越式的思维,放弃了经济、军事反抗的单一的文化反抗,可能具有思想、精神上的合理性,却不具备现实和历史的合理性。这就是为什么鲁迅一方面也在批判国家主义,另一面却要坚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全面抗战的原因。周作人与鲁迅的区别也就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周作人对他的“失败主义式的反抗”的实践(这也是这一时期周作人最为强调的,即前文已经提到的“道义的事功化”),完全走向他的主观愿望的反面,一再地妥协,退让,即使有“反抗”之心,也无反抗之“实”,并且事实上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征服”的一个工具,一块招牌:这正是周作人的悲剧所在。因此,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完全可以对周作人的“失败主义式的反抗”怀有理解的同情,却不能回避周作人的这一选择的实践所造成的历史后果。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回避价值判断问题:无论如何,周作人的“汉奸”污名是去不掉的。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在那段历史过去以后,在作出历史的判断的同时,对周作人命题中的“超越”因素,以更加心平气和的态度来进行讨论。超越民族国家的,强调民族文化同一性的,文化本位主义的民族主义,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没有意义,如本书译者赵京华先生所说,是否有助于我们“从单一的民族国家思维框架中跳出来”,“面向未来”,进行新的思考,这都是可以、应该认真讨论的。

这已经涉及木山先生在本书中所提出的第二个重大问题,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二)周作人的若干命题“作为思想的可能性”

木山先生所讨论的主要是周作人的两个命题。首先是“东洋人的悲哀”。

木山先生在本书的《后记》里特意谈到了周作人的这一命题。在周作人看来,“东洋人的悲哀”是“中日文艺以至一切关系的正当基调”,他强调不能“以西洋本位的模拟为满足”,还要“把那些英雄搁在一边”,从“日本中部山村农民———或是农妇生活的实情”中,感受“东亚人共同的辛苦,发出爱与相怜之感情”。

我可以感觉到木山先生引述这些文字时,是动了感情,引起了共鸣的,因此,他说这里有“辽远的思绪”,“澄彻的思绪”,是可以“从内在的深层给我们以持久的刺激”。木山先生还说到“东洋人的悲哀”是周作人“日本观之根底”,“这种情绪与清末革命运动中的泛亚洲主义连带情感遥遥地连在一起”。这就使我想起了近年来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所讨论的“亚洲性”、“东亚性”问题,其中也有试图摆脱“西洋本位的模拟”状态这一背景,是对木山先生所说的西方“市场资本主义称霸世界”的一种应对,其现实和历史的合理性是应该肯定的。

但这里也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木山先生所说的“彼此间原本缺乏如‘欧洲精神’那样可能超越国界的共同理念”。我觉得似乎还有一个如何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划清界限的问题。“大东亚共荣”思想后来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个理论根据,其要害就是它内含着一种“文化中心”的观念,即“以日本文化为中心”,那么,日本要在东亚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领导”,实现霸权,就是顺理成章的。这就谈到了本书所着重讨论的所谓“反动老作家”事件,在我看来,其引起纠纷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究竟是以中国文化,还是日本文化为中心”的问题。片冈铁兵对周作人的讨伐,他坚持日本军国主义的逻辑,要求中国人民为“大东亚战争”作出牺牲,固然应该否定,但他看出了周作人的“文化反抗”的背后的“古老中国的超越的事大主义”,却并非没有道理。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今天来讨论“亚洲性”、“东亚性”问题,必须对所谓“文化中心主义”保持警惕:无论是“日本文化中心”还是“中国文化中心”都不行。我这样说,也并非无的放矢:在当下中国思想文化界就存在着这样一个“中华中心主义”的思潮,已经有人在鼓吹要建立“以中国儒家思想为主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价值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实际就是要建立包括东亚、东南亚、中亚在内的“中华文化圈”。而且应该看到,中国经济上的“崛起”,北京奥运的举办,以及世界金融危机,在一些人看来,都是在为中华中心主义提供依据,于是,就更加“理直气壮”地叫嚷中国要“拯救世界”

了。应该看到,中华中心主义在中国是有深厚基础,包括民众基础的。我曾经说过,中国传统中有两个最不好的东西,一个是对内的专制主义,一个就是对外的中华中心主义。在这样的基础深厚、来势汹汹的思潮面前,我们,作为学者,知识分子,必须保持清醒,也要有自我警戒:讨论“亚洲性”、“东亚性”问题,强调不同于西方价值的东方价值,中国价值,在这全球化的时代,面对西方霸权主义,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但也要看到这样的讨论的限度,应该是有分寸的,如果强调得过分,并且和西方价值决然对立起来,那就有可能助长中华中心主义的泛滥成灾。当然,这样的分寸并不好掌握,有时就会陷入两难境地。

周作人这一时期的思想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点,是他的“儒家人文主义”。

如木山先生所说,他的这一思想最早源于“五四”之后他在《生活之艺术》中提出的对中国传统的重新评价:“中国现在所切要的是一种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去建造中国的新文明。也就是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也就是与西方文化之基础之希腊文明合一了。”这里实际包含着在文化选择上的两个重大变化。本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一方面显然受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影响,是一次自觉的启蒙运动,但它所采取的策略,却不是旧文化的“复兴”,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引入和吸取;现在,周作人提出要“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显然是试图对“五四”的文化选择作出某种调整。另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入西方文化,是要纠中国传统文化之偏,因此所突出与强调的,自然是两者的差异,而现在,周作人所发现与注重的,却是中国文化之源的儒家文明与西方文化基础的希腊文明之同,追求东、西方文明的“合一”。更值得注意的是,周作人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当然还是要和要求全面回归传统的复古派保持距离,就像木山先生所指出的,他提出“儒家人文主义”,是“寄托于由复古而获得再生之构想的中国自身的现代化理想”。也就是说,在周作人的“儒家人文主义”那里,“复古”只是手段,最终还是要“再生”,要追求中国的“现代化”这一“五四”那一代人,以及以后几代人的“理想”。因此,他所采取的策略也是中、西“合一”,既是“儒家”,又是“人文主义”,这本身即是一个嫁接,既不是复古,也不是全盘西化,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吧,它实际上是开了“新儒家”的先河的。这样一个“现代新儒学”,在今天人们寻找一条既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共同的方向,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时,无疑是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思路,重要的面对我们共同的困惑341资源的。我想,木山先生提出周作人的“儒家人文主义”“作为思想的可能性”

的用意,大概就在于此吧。

不过,我还是有些疑虑。这是因为这些年我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嫁接:曾有过“儒家资本主义”,而且一度被说成是亚洲“四小龙”崛起的重要原因,不过后来又有人说不是这么一回事;最近又有人在提倡“儒家社会主义”,更有人鼓吹要建立“以儒教为国教,政教合一,儒家共同体专政的儒化国家”。这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将儒家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以至宗教化,赋予其以意识形态专政的功能。这就不仅是复古,而且距离现代化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坦白地说,对以上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我都没有完全想清楚。正像木山先生经常感到“犹豫不决”一样,我也经常犹豫不决,包括要不要作今天这样的发言,我也犹豫不决。以至发言整理出来,要不要发表,我都是犹豫的。这大概正是我和木山这样的愿意正视现实、希望追寻历史真相的学者所共同感到的困惑吧。这大概也是周作人所说的“共苦”,是不是也属“东洋人的悲哀”?“吾与尔犹彼也”,“你即是我之感”:木山先生非常认同周作人的这一“共苦”观。那么,我今天发言的题目也可以叫作“面对我们共同的困惑”。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布莱希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由若干分册组成,每一分册基本上介绍一位作家和他的代表作品。每一分册既是一本独立、完整的著作,又是全套丛书中的一个单元;分则为册,合则成套。这一分册介绍的是德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和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生平和他的主要作品《三角钱歌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高加索灰阑记》和布莱希特的诗歌。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可供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值得细细品味。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异眸暗帝,请接嫁

    异眸暗帝,请接嫁

    她,是源池国几千年才得的公主,却命中带煞。传言说:“傅女出,天下乱”,站在舆论的巅峰,她远赴川崎国为后。他,拥有一双暗紫色的眼眸,明面上是闲散的夜殇王,暗地里却是与皇上斗智斗勇的川崎暗帝,自娘胎中便身中毒蛊,一旦毒发,生不如死,直到……遇到她。他对她说:“你只记着,我会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无论何时,你只要一转身……我都会在。一生一世不是一双人……便是一个人。”却原来他也似其他人那般带着目的的接近她,“你的目的是什么?是傅氏?是源池?还是这乱世天下?”“都不是,我接近你的目的只是因为我体内的毒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幻影冷妃

    幻影冷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催眠大师,一次空难,使她在无意间穿越到了一个充满异能的奇幻世界。她淡定至极,总是以面无表情为标准表情,若她笑,必定世界都为之倾倒,众生都为之臣服。只可惜,她早已忘了如何去笑,不是不笑,而是不会笑。她初见他,是他救了昏迷的她。当她再次醒来,她看着他,毫不客气的下了定语:“骚包。”“骚包?”他嘴角微勾,笑道:“丫头,你还是第一个敢这样说我的人啊~不过,你就不感谢我吗?可是我救了你哦!”她面无表情的道:“你救了吗?我怎么不知道。”“你……”他被她的无赖话语逗笑了:“你这丫头真是与众不同啊!不愧是我看中的女人。”“可笑,我什么时候成了你的女人了。”她冷声道:“你最好现在就给我滚,不然我对你不客气。”她的身边美男无数,在她要成婚的前一天,各个美男找上门来。她却一脸淡定的握着他的手。他笑:丫头,你真是太招桃花了,为夫深感力不从心啊!她面无表情:这是你身为丈夫的责任。他无奈:丫头,你这是欺负我。“不欺负你欺负谁。赶紧的别废话,把他们都给我轰出府去。”说完,她面无表情的转身而去。他微笑,他感受到了幸福。
  • 心锁重楼

    心锁重楼

    婚姻和爱情本属于两条不同的线,有的最后会相交、有的会平行、有的会远离。淑婷和伍泽凯的情路虽然曲折,但是最终他们相交了,心蓝和裘宇涛的情路却成了一条射线,以婚姻为中心向外远离,在远离的途中却找到各自的相交线。而那个有自闭症钻石王老五,从没有奢望过自己的生命里会有爱情和婚姻这两条线,到了出现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让他们相交在一起。筱筱可悲离奇的身世,像一枚炸弹,将故事推上了高潮。。。。。
  • 魔神王者

    魔神王者

    一场帝国与傀木宗的大战,慕葛豌儿为了救母亲被迫替云家大少爷参军,在残酷的战场中他遇到傀木宗宗主得到他的真传,从此在制作傀儡阵法上天赋渐现……魔界大门开启,百族危机存亡。在生存与决择的下一步步成长最终称皇称帝。等级:一至五星,青云,筑台,踏云,元盘,天武,圣元,武宗,天之尊,武皇,武帝
  • 魔法少女抚子

    魔法少女抚子

    巨大的魔法,突如而来,带来只有伤痛。不,一定要阻止,魔法少女抚子,开始了!
  • 我家的人形就是这么厉害

    我家的人形就是这么厉害

    我的第一个人形体内有我的DNA我的第二个人形让我多了一个妹妹我的第三个人形……等等,怎么感觉周围的大姐姐越来越多了?!而这一切源于那个寄宿着迪亚波罗的人形。在‘莉娅菠萝’的引导下,他越过的第一扇门后是被恶魔肆虐的暗黑世界,又因为征召他跟随着军队进入了埃蒙阴影下的宇宙……
  • 武阵天下

    武阵天下

    武之道,逆天而行,习武之人,当敢与天战,武破虚空,成就武道巅峰。阵之法,借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唯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所向无敌。少年自紫东城而出,一路披荆斩棘,搅帝都,闯漠北,战幽冥,通神州,破虚空……一步步走向武境巅峰。
  • 你是一条船

    你是一条船

    本书作者为当代作家马新亭,共收录60余篇小故事。作品力图概括人生的复杂性和人格的多重性,热情赞颂人性的美好。既是青少年认知社会的窗口、丰富阅历的捷径,又堪称写作素材的宝典。本书所选励志类小小说精品,不但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且富有教益,旨在感染和引导青少年昂扬向上、好学进取,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 灵砚解连环(姻缘指数系列之三)

    灵砚解连环(姻缘指数系列之三)

    [花雨授权]为了师兄的幸福,她毅然冒名顶替,谁料到,他一回来她的一切都开始走样。她开始处处防他却又控制不住自己,时常露出真性情。他早就知道她不是小妹,为了看她生气的表情,他并不想早早说破。直到,麻烦开始找上她……
  • 逆天医妃,冥王独宠

    逆天医妃,冥王独宠

    小落儿,黄泉碧落,我都陪你一起过,晚|来携风,曰薰醉人,落花有情,流水无物。君揽猗兰,素怀幽香,梨涡浅笑,岁月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