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9500000005

第5章 诸子略说(2)

《非十二子》云:“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今案:孟子书不见五行语,《中庸》亦无之。惟《表记》(《表记》、《坊记》、《中庸》、《缁衣》皆子思作》)有水尊而不亲、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诸语。子思五行之说,殆即指此。(《汉书·艺文志》:《子思》二十三篇。今存四篇,见戴记。余十九篇不可见,其中或有论五行语。)孟子有外书,今不可见,或亦有五行语。荀子反对思、孟,即以五行之说为的。盖荀子专以人事为重,怪诞之语(五行之说,后邹衍辈所专务者),非驳尽不可也。汉儒孟、荀并尊,余谓如但尊荀子,则《五行传》、纬书一流不致嚣张。今人但知阴阳家以邹衍为首,察荀子所云,则阴阳家乃儒家之别流也。(《洪范》陈说五行而不及相生相克,《周本纪》武王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据此知《洪范》乃箕子之闲话耳。汉文帝见贾生于宣室,不问苍生问鬼神。今贾生之言不传,或者史家以为无关宏旨,故阙而不书。当时武王见箕子心情惭疚,无话可说,乃问天道。箕子本阳狂,亦妄称以应之。可见《洪范》在当时并不著重,亦犹贾生宣室之对也。汉儒附会,遂生许多怪诞之说。如荀子之说早行,则《五行传》不致流衍。)墨子时子思已生、邹衍未出。《墨经》有“五行无常胜,说在宜”一语。而邹衍之言,以五胜为主。五胜者,五行相胜: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也。然水火间承之以釜,火何尝不能胜水?水大则怀山襄陵,土又何尝能胜水?墨子已言“五行无常胜”,而孟子、邹衍仍有五行之说,后乃流为谶纬,如荀子不斥五行,墨家必起而斥之。要之,荀子反对思、孟,非反对思、孟根本之学,特专务人事,不及天命,即不主超出人格也。

荀子复言隆礼乐(或作仪),杀《诗》、《书》,此其故由于孟子长于《诗》、《书》,而不长于礼。(孟子曰:“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墨子时引《诗》、《书》(引《书》多于孟子)而反对礼乐。荀子偏矫,纯与墨家相反。此其所以隆礼乐,杀《诗》、《书》也。(《非十二子》反对墨家最甚,宁可少读《诗》、《书》,不可不尊礼乐,其故可知。)其所以反对子思、孟子者,子思、孟子皆有超出人格处,荀子所不道也。

若以政治规模立论,荀子较孟子为高。荀子明施政之术,孟子仅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使民养生送死无憾而已。由孟子此说,乃与龚遂之法相似,为郡太守固有余,治国家则不足,以其不知大体,仅有农家之术尔。又孟子云:“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五霸假之也。”又谓:“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于五霸甚为轻蔑。荀子则不然,谓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于五霸能知其长处。又《议兵》云:“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看来层次分明,不如孟子一笔抹杀。余谓《议兵》一篇,非孟子所能及。

至于性善、性恶之辩,以二人为学入门不同,故立论各异。荀子隆礼乐而杀《诗》、《书》,孟子则长于《诗》、《书》。孟子由诗入,荀子由礼入。诗以道性情,故云人性本善;礼以立节制,故云人性本恶。又,孟子邹人,邹鲁之间,儒者所居,人习礼让,所见无非善人,故云性善;荀子赵人,燕赵之俗,杯酒失意,白刃相雠,人习凶暴,所见无非恶人,故云性恶。且孟母知胎教,教子三迁,孟子习于善,遂推之人性以为皆善;荀子幼时教育殆不如孟子,自见性恶,故推之人性以为尽恶。

孟子论性有四端: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辞让为礼之端、是非为智之端。然四端中独辞让之心为孩提之童所不具,野蛮人亦无之。荀子隆礼,有见于辞让之心,性所不具,故云性恶,以此攻击孟子,孟子当无以自解。然荀子谓礼义辞让,圣人所为。圣人亦人耳,圣人之性亦本恶,试问何以能化性起伪?此荀子不能自圆其说者也。反观孟子既云性善,亦何必重视教育,即政治亦何所用之。是故二家之说俱偏,惟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之语为中道也。

扬子云迂腐,不如孟荀甚远,然论性谓善恶混,则有独到处。于此亦须采佛法解之,若纯依儒家,不能判也。佛法阿赖耶识,本无善恶。意根执著阿赖耶为我,乃生根本四烦恼:我见、我痴、我爱、我慢是也。我见与我痴相长,我爱与我慢相制。由我爱而生恻隐之心,由我慢而生好胜之心。孟子有见于我爱,故云性善;荀子有见于我慢,故云性恶;扬子有见于我爱、我慢交至为用,故云善恶混也。

孟、荀、扬三家,由情见性,此乃佛法之四烦恼。佛家之所谓性,浑沌无形,则告子所见无善无不善者是矣。扬子生孟、荀之后,其前尚有董仲舒。仲舒谓人性犹谷,谷中有米,米外有糠。是善恶之说,仲舒已见到,子云始明言之耳。子云之学,不如孟、荀,惟此一点,可称后来居上。

然则论自得之处,孟子最优,子思次之,而皆在天趣。荀子专主人事,不备超出人格,则但有人趣。若论政治,则荀子高于思孟。子云投阁,其自得者可知。韩昌黎谓孟子醇乎醇,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其实,扬不如荀远甚。孟疏于礼,我慢最重,亦未见其醇乎醇也,司马温公注《太玄》、《法言》,欲跻扬子于孟、荀之上。夫孟、荀著书,不事摹拟,扬则摹拟太甚,绝无卓然自立之处,若无善恶混一言,乌可与孟、荀同年而语哉!温公所云,未免阿其所好。至于孔、颜一路,非惟汉儒不能及,即子思、孟子亦未能步趋,盖逖乎远矣。以上略论汉以前之儒者。

论汉以后之儒家,不应从宋儒讲起,六朝隋唐亦有儒家也。概而言之,须分两派:一则专务修己治人,不求高远;一则顾亭林所讥明心见性之儒是矣。(明心见性,亭林所以讥阳明学派者,惟言之太过,不如谓尽心知性为妥。)修己治人之儒,不求超出人格;明心见性,则超出人格矣。

汉以后专论修己治人者,隋唐间有文中子王通(其人有无不可知,假定为有),宋有范文正(仲淹)、胡安定(瑗)、徐仲车(积),南宋有永嘉派之薛士龙(季宣)、陈止斋(傅良)、叶水心(适),金华派之吕东莱(祖谦),明有吴康斋(与弼、白沙、阳明,均由吴出)、罗一峰(伦),清有顾亭林(炎武)、陆桴亭(世仪。稍有谈天说性语)、颜习斋(元)、戴东原(震)。此数子者,学问途径虽不同(安定修己之语多,治人之语少;仲车则专务修己,不及治人;永嘉诸子偏重治人,东莱亦然;习斋兼备二者,东原初意亦如此,惟好驳斥宋人,致入棘丛),要皆以修己治人为归,不喜高谈心性。此派盖出自荀子,推而上之,则曾子是其先师。

明心见性之儒,首推子思孟子。唐有李习之(翱),作《复性书》,大旨一依《中庸》。习之曾研习禅宗。一日,问僧某“‘黑风吹堕鬼国’,此语何谓?”僧呵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习之不觉怒形于色,僧曰:“此即是‘黑风吹堕鬼国’。”今观《复性书》虽依《中庸》立论,其实阴袭释家之旨。宋则周濂溪(敦颐)开其端。濂溪之学本于寿涯。濂溪以为儒者之教,不应羼杂释理。寿涯教以改头换面,又授以一偈,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诗语本《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一章。“有物先天地”,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也;“无形本寂寥”,即“寂兮寥兮”也;“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即“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也。寿涯不以佛法授濂溪,而采《老子》,不识何故。)后濂溪为《太极图说》、《通书》,更玄之又玄矣。张横渠(载)《正蒙》之意,近于回教。横渠陕西人,唐时景教已入中土,陕西有大秦寺,唐时立,至宋嘉祐时尚在,故横渠之言,或有取于彼。其云“清虚一大之谓天”,似回教语;其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则似景教。人谓《正蒙》之旨,与墨子兼爱相同。墨子本与基督教相近也。然横渠颇重礼教,在乡拟兴井田,虽杂景教、回教意味,仍不失修己治人一派之旨。此后有明道(程颢)、伊川(程颐),世所称二程子者。伊川天资不如明道,明道平居燕坐,如泥塑木雕(此非习佛家之止观,或如佛法所称有宿根耳),受濂溪之教,专寻孔颜乐处,一生得力,从无忧虑,实已超出人格,著《定性书》,谓不须防检力索,自能从容中道。以佛法衡之,明道殆入四禅八定地矣。杨龟山(时)、李延平(侗)传之。数传而为朱晦庵(熹)。龟山取佛法处多,天资高于伊川,然犹不逮谢上蔡(良佐)。上蔡为二程弟子天资最高者。后晦庵一派,不敢采取其说,以其近乎禅也。龟山较上蔡为有范围,延平范围渐小。迨晦庵出,争论乃起,时延平以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教晦庵(此亦改头换面语,实即佛法之止观)。晦庵读书既多,言论自富,故陆象山(九渊)、王阳明(守仁)讥为支离。阳明有朱子晚年定论之说,据与何叔京一书(书大意谓,但因良心发现之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昧,即为学者下功夫处),由今考之,此书乃庵晦三十四岁时作,非真晚年。晚年定论,乃阳明不得已之语,而东原非之,以为堕入释氏。阳明以为高者,东原反以为岐。实则晦庵恪守师训,惟好胜之心不自克,不得不多读书,以资雄辩。虽心知其故,而情不自禁也。至无极、太极之争,非二家学问之本,存而不论可矣。(象山主太极之上无无极,晦庵反之,二人由是哄争。晦庵谓如曰未然,则各尊所闻,各行所知;象山答云,通人之过虽微,针药久当自悟。盖象山稍为和平矣。)宋儒出身仕宦者多,微贱起家者少。惟象山非簪缨之家(象山家开药肆),其学亦无师承。常以为二程之学,明道疏通,伊川多障。晦庵行辈,高出象山,论学则不逮。象山主先立乎其大者(宋人为学,入手之功,各有话头:濂溪主静,伊川以后主敬,象山则谓先立乎其大者),不以解经为重,谓“六经注我,我不注六经”。顾经籍烂熟,行文如汉人奏议,多引经籍,虽不如晦庵之尽力注经,亦非弃经籍而不读也。其徒杨慈湖(慈湖成进士为富阳主簿时,象山犹未第。至富阳,慈湖问“何谓本心”?象山曰:“君今日所断扇讼,彼讼扇者必有一是、有一非,若见得孰是孰非即决定为某甲是某乙非,非本心而何?”慈湖亟问曰:“止如斯耶?”象山厉声答曰:“更何有也!”慈湖退,拱坐达旦,质明纳拜,遂称弟子)作《绝四记》,多参释氏之言,然以意为意识,不悟其为意根,则于佛法犹去一间。又作《己易》,以为易之消息,不在物而在己,己即是易。又谓衣冠礼乐、取妻生子,学周公孔子。知其余不学周孔矣。既没,弟子称之曰“圆明祖师”(不知慈湖自称抑弟子尊之云尔)。宋儒至慈湖,不讳佛如此。然犹重视礼教,无明人猖狂之行。盖儒之有礼教,亦犹释之有戒律。禅家呵佛骂祖,猖狂之极,终不失僧人戒律。象山重视礼教,弟子饭次交足,讽以有过。慈湖虽语言开展,亦守礼惟谨,故其流派所衍,不至如李卓吾辈之披猖也。

明儒多无师承,吴康斋与薛敬轩(瑄)同时,敬轩达官,言语谨守矩矱,然犹不足谓为修己治人一流。英宗复辟,于谦凌迟处死,敬轩被召入议,但谓三阳发生,不可用重刑,诏减一等。凌迟与斩,相去几何?敬轩于此固当力争,不可则去,乌得依违其间如此哉(此事后为刘蕺山所斥)?康斋父溥与解缙、王艮、胡广比舍居,燕兵薄京城,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广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康斋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广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然己亦未尝死节。(右吴溥事见《明史·王艮传》,乃沈君般阿〔名元焉,金大附中图书馆主任〕所举正,附设以申感谢。编者谨识。)康斋之躬耕不仕,殆以此故。敬轩之学不甚广传,而康斋之传甚广(陈白沙献章即其弟子;又有娄一斋谅以其学传阳明。白沙之学传湛甘泉若水。其后,两家之传最广,皆自康斋出也)。康斋安贫乐道,无超过人格语。白沙讲学,不作语录,不讲经,亦无论道之文。惟偶与人书,或托之于诗,常称曾点浴沂风雩之美,而自道功夫,则谓静中养出端倪(端倪一语,刘蕺山谓为含胡。其实孟子有四端之说,四端本不甚著,故须静中养之)。亦复时时静坐,然犹不足以拟佛法,盖与四禅八定近耳。弟子湛甘泉(若水),与阳明同时。阳明成进士,与甘泉讲学,甚相得,时阳明学未成也。阳明幼时,尝与铁柱宫道士交契,三十服官之后,入九华山,又从道士蔡蓬头问道。乃为龙阳驿丞,忧患困苦之余,忽悟知行合一之理。谓宋儒先知后行,于事未当。所谓“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即知即行,非知为好色而后好之,知为恶臭而后恶之也。其致良知之说,在返自龙场之后。以为昔人之解致知格物,非惟朱子无当,司马温公辈亦未当(温公以格为格杀勿论之格。然物来即格之,惟深山中头陀不涉人事者为可,非所语于常人也)。朱子以穷知事物之理为格物(宋人解格物者均有此意,非朱子所创也),阳明初信之,格竹三日而病,于是斥朱子为非是。朱子之语,包含一切事物之理,一切事物之理,原非一人之知所能尽,即格竹不病,亦与诚意何关,以此知阳明之斥朱子为不误。然阳明以为格当作正字解。格物者,致良知以正物。物即心中之念,致良知,则一转念间,知其孰善孰恶,去其恶,存其善,斯意无不诚。余谓阳明之语虽踔,顾与《大学》原文相反。《大学》谓物格而后致知,非谓致知而后物格。朱子改窜《大学》,阳明以为应从古本。至解格物致知,乃颠倒原文,又岂足以服朱之心哉(后朱派如吕泾野楠辈谓作止语默皆是物,实袭阳明之意而引申之。顾亭林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斯即格物。皆与阳明宗旨不同,而亦不采朱子穷至事物之理之说。然打破朱子之说,不可谓非阳明之力也)。

同类推荐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 灵与趣的意境

    灵与趣的意境

    本书通过对晚明小品文中所包含的与审美问题相关的资料的分析研究,考察晚明时期人的审美趣味与社会审美风尚的演变与发展,并对其与当时社会的艺术与文化精神的关系加以剖析。同时对小品文的价值、其创作与欣赏的审美特点、尤其是它与传统主流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 少女病有100种

    少女病有100种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总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是个怪小孩。那些在否定的声音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某种经受不起太多阳光的湿地苔藓一样,她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她以为自己的整个少女生涯都是被人厌恶的,她一直都不知道其实有人不惜一切地爱惜过她、保护过她。
  • 顿河晨曦

    顿河晨曦

    本书将通过近些年来在俄罗斯有过较长逗留的10多位中国学者的所见所闻,反映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大体包括:莫斯科冬日即景、节日红场剪影、复活门前的企盼、造访列宁墓、众说纷纭的俄罗斯、深灰色的西装、新处女公墓记、又是玉兰盛开时、莫斯科购书记、走访索尔仁尼琴和拉斯普京、外交官笔记、桃花源里可耕田--访东正教小村、林中明亮的空地、冷眼看俄罗斯光头党现象、中俄学者的文化对话等数十篇散文,文章具有思想性、可读性,且文字优美,并配有几十幅相关图片。
  • 棠村词

    棠村词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苍岩,别号蕉林,又号棠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梁清标勤敏好学,一生著作盈箧。著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棠村随笔》、《棠村乐府》、《蕉林奏草》、《蕉林诗钞》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阮唐不软

    重生之阮唐不软

    阮唐因为自己老好人的性格,闺蜜与自己闹翻,醉酒摔死在自家小区,重生在初二暑假.这一世,她将玩转自己的人生.
  • 跨越民族的爱恋

    跨越民族的爱恋

    这里没有高富帅,也没有白富美,有的只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的爱恋(回族和汉族)如果对于两个民族没有太大的了解请慎入本书,以免你的无法理解而对本书造成...另写此书只为埋藏我那无法割舍的爱恋,此书八分假,二分真。为了完美的谱写出我的感情,或许本书会有停更,敬请谅解……
  • 人生慢慢才会明白的42件事

    人生慢慢才会明白的42件事

    本书从45个方面入手,如懂得宽容他人、懂得感恩、谦虚待人、成人之美、助人为乐、享受寂寞、摒弃抱怨、珍惜自己所有、努力奋斗、勇于认错等向读者揭示了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走的顺畅所必备的良好素质与待人处世的哲学与技巧。
  • 甜蜜百分百:霸道少爷独宠俏甜心

    甜蜜百分百:霸道少爷独宠俏甜心

    【书群号:576113672,欢迎大家来玩哦】他冷酷霸道又腹黑。他是学校的校草,人们心中的男神。误惹校草,你知道后果吗?她善良又可爱。她用她的温暖感化了那块“千年寒冰”为他灰暗的世界增添了各种奇妙色彩。“校草大人,我想吃这个”“买。”“校草大人,我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有人要和我抢”“来人,逼她把衣服让出来。”“校草大人,我想要你”夏校草长臂一揽拥她入怀。“好,我们洗洗睡吧。”看高冷男神与甜心丫头如何激情碰撞。擦出爱情的火花。
  • 大富豪散财系统

    大富豪散财系统

    穷鬼叶星谢因为一次偶遇获得了宇宙第一科学家发明的一个系统——大富豪散财系统,每个月一亿美金,下月翻倍,用不完下月资金永久减半,而且小jj还缩短10厘米,就是坑爹,但有钱就行。从此他收购了苹果、安卓、微软、英特尔等等国际知名公司。
  • 天玄武荒

    天玄武荒

    来自古时的法则,那是永恒不变的法则,在这样的世界里,你要想生存下去,你就必须变强。没有人会给弱者尊重,没有人会在乎弱者的死,要想得到尊重你就要成为一个强者。强者是怎样练成的?……………
  • 瓦尼姆之诗

    瓦尼姆之诗

    神的种子铸造了命运,命运构筑了世界,世界以天柱之姿考验生灵,一切皆“源理”。他本与世无争,却被敌人吞噬一切,为了生存,他必须活下去,穿越五大陆,上见十二龙,下见奇人异事。利用与被利用,在残酷又美丽的世界中,为了追寻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彻底抗争!本书技术流,与主角一起用智慧与技巧成就王者之路!
  • 恶魔校草宠溺拽丫头,咬一口

    恶魔校草宠溺拽丫头,咬一口

    “唔~”伊雪静把夜宇熙推开,“你,你”,“我,我,我很好,谢谢关心。”夜宇熙嬉皮笑脸的说。“你干嘛吃我豆腐,你是我的初吻。”伊雪静气鼓鼓的说。“那也是我的初吻啊,再说,我就亲了你能怎么滴。”夜宇熙幸灾乐祸的说。“你,你,谁稀罕你的吻啊!”伊雪静气的转身就走,突然一双温暖的大手抱住了她......
  • 至尊血魔:妖瞳萌女

    至尊血魔:妖瞳萌女

    萌女杀手兼神偷,一觉醒来变成了一个婴儿,矮马!瞬间觉得天雷滚滚,算了,勉为其难的接受,what?自己的夫君要娶别人,某女手指勾勾:夫君,快到碗里来她,注定不凡,肩负的使命。妖瞳异女,异动六界。血魔重现,动荡九天……她们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
  • 翻身为王之总裁和女皇

    翻身为王之总裁和女皇

    总裁莫名奇妙被穿越,竟成了小女皇的偏爱男宠,居然还能过上接地气小生活!走下神坛变逗比,释放天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