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4300000011

第11章 张问陶论诗诗研究(6)

悠悠三十年,自开一草昧。耽吟出天性,如酒不能戒。

积卷堆尺余,境移真语在。古人即偶合,岂能终一概。

我面非子面,斯言殊可拜。安知峨眉奇,不出五岳外。

张问陶这首诗的特点是立意明确,主旨清楚,指向单一。突出论述了自己性灵说中的又一重要内容——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传承与创新并不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创新,传承就显得空洞,腐朽;而缺乏一种强大有力的、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创新,就像先天不足的孩子,或者说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和墙头芦苇一样,因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蕴,从而显得疲软无力。创新是在继承之后才能推陈出新的;而惟有创新,诗歌才能独具特色,才是真正地抒写性灵。同时也指出了古今创作风格等有相近之处,此艺术创作之普遍问题。

先我生古人,天心已偏爱。即以诗自鸣,亦为古人碍。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65这是王充对古今关系的精辟见解。在谈到古今关系的问题时,张问陶指出:“先我生古人,天心已偏爱”。古人如同围棋中黑棋的“先着”效力。66这种“先着”优势,增加了后行者的超越的难度。即便以诗歌来抒发自我性情,也不能不为古人所碍。张问陶道出了在文学创作中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客观地说,文学创作,在材料的储备与选择、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等方面,都在有意或无意中,受着前人所创立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和方法的影响。(当然,影响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立足于前人已有的文学创作经验,应时而变,补其不足,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将用我法,独立绝推戴。本无祖述心,忽已承其派。

尽管“即以诗自鸣,亦为古人碍”,张问陶仍旗帜鲜明地标举他的性灵说,坚定地提出:“我将用我法,独立绝推戴”的口号,更加透彻地表明了坚持自我创作个性,独开门户的决心。独特的个性与强烈的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与灵魂,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张问陶一贯立于创新和开拓,本无尊崇任何宗派之心。而艺术创作不容回避的事实则是:若将创作者在艺术倾向、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上的特点追根溯源的话,终究似曾相似于某宗某派。在此,张问陶没有深奥的理论阐释,也无须抽象的说理,而是浅显直白地揭示了文学创作中流派产生的成因之一,乃相近的艺术见解,相近的创作趋向等创作共性使然。此论有助于解释为何当有人说他诗学随园时,他公开声明:“汉魏晋唐尤不学,谁能有意学随园?”

因思太极初,两仪已对待。区区文字间,小同又何害?

《易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揭示了世界万物的一种相互对待的状态。延至文学创作中古今关系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合理的、良性的互性对待。由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和看法存在共性,对于一张桌子,一张纸,一枝笔,描写出来的文字大抵相似。比如咏梅,古往今来以梅为题者不计其数。张问陶就有《梅花》八首,向称名作。这八首诗,很少正面咏梅花,“老死空山人不见,也应强似洛阳花”、“转怜桃李无颜色,独抱冰霜有性情”、“自是不开开便好,清高从未合时宜”等,描写的是梅花的气格。单就梅花的孤傲高洁,傲霜凌寒而言,先后有六朝诗人庾信《梅花》诗“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之句;张九龄在仕途受挫之时所作的《庭梅咏》云:“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欧阳修的《对和雪忆梅花》则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云:“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他们在描摹梅的物态时,皆用了“清”、“寒”状其貌,但遣词造句上的相似,显然并未影响上述诗歌的艺术魅力。诚如张问陶所言:“区区文字间,小同又何害?”

惟应谢人巧,随意发天籁。使笔如昆吾,著物见清快。

张问陶在《论诗十二绝句》里有“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又有《落花》诗赞“小草无才夺化工”,表明了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皆提倡“书皆随笔化,心直与天谋”67的“无意”、“无法”、“无工”的“自然”的美学思想。在诗歌的表述上,张问陶视手中之笔犹如割玉如泥之昆吾剑,讲求的是干净利落,反对拖泥带水。倡导一种朴实平易,明丽流畅,给人清快淋漓之感的创作风格。但“发天籁”而“谢人巧”,暗含着对人巧的排斥,其将天工和人巧对立的做法不足取。人巧天工,可谓各臻其至,亦各极其趣。天工之别开手眼,让人领略天工之妙;以人巧而胜天工,则将夺乎造化之妙。人巧天工合最难。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将人巧和天工完美地熔于一炉。

悠悠三十年,自开一草昧。耽吟出天性,如酒不能戒。

酒似乎是文艺灵泉,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爱饮的故事指不胜屈。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孔融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一生愿足。更有“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的陶渊明;大喊“诗酒趁年华”的苏轼;日以“诗酒优游”的元好问。“醉中真趣得,方外俗人多。”68“谁能持半偈,为我逐诗魔。”69从中可看出,耽酒吟诗也是张问陶的天性。船山一生存诗三千多首,其中约有百分之十六左右的“诗酒”篇章,且多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其“诗酒”成就在陶渊明、李白、苏轼、元好问之后,不可多得。他的《冬日饮酒六首用亥白兄韵》,详细描述了诗酒关系。70而“悠悠三十年,自开一草昧”,表达了他几十年来坚持个性,锐意创新、独抒性灵的独创精神。

积卷堆尺余,境移真语在。古人即偶合,岂能终一概?

对于“情”与“言”的关系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已有论述。如《情采》篇以“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论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其实就是情与言的关系。张问陶主张用真语,写真景,传真情,达真意,得真趣。《除夜五鼓将入朝独坐口占》71中说:“即此眼前真实语,也通诗境也通禅”。“境移真语在”,更进一步论述了虽时迁境移,但坚持语言的真实不变如初。其对于情与言的论述,比刘勰更具体,是对《文心雕龙》的超越。至于创作上的偶合,乃“无心之暗合”,亦非自家面目也。无意中的偶合,无规律可循,故绝不能倚重于这种偶合。应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我面非子面,斯言殊可拜。安知峨眉奇,不出五岳外。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张问陶借以说明,不同的人,出身、学养、心理需求形式、趣味的偏向和追求等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是以不同的思维秩序和情感方式把握世界,关照世界。各有特性,互不相袭,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系。峨眉山万仞绝壁,飞流瀑布,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说。其巍峨奇秀,不让五岳。作家更不必崇拜和模仿他人,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种“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的勇气,正是他“愧我性灵终是我”的体现。

古今并不是对立体,而是应该互相打通的文化区域。既不能尊古卑今,又不可厚今薄古。持生花妙笔者,当出入古今,游刃有余。《文心雕龙·通变》曰:“变则可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提出“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刘勰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只有不断的创新,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变”,文学创作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变则其(可)久”72,“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73。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则不乏”,“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74。“新意”和“奇辞”的创造,都是离不开“通”,即继承的。不然,“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因此,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75,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张问陶认真对待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较为辩证地看待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他说“诗复前人不讳抄”76。“诗推前辈好(按:指陈子昂)”,77故“区区文字间,小同又何害?”但是,文若为古人作印板,何以文耶?若精神气象尽袭古书,只古人衣裳也。所以坚持“我将用我法,独立绝推戴”,表现了“放笔刚如所欲言”的独树一帜的气概。当下某些现代诗人,不屑学习祖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艺术,梦想建立现代诗歌的空中楼阁,致使现代诗在艺术上和审美上存在极大的缺陷。张问陶对于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警示。

在张问陶的题诗诗中,另一首较为出色的诗篇是《题朱少仙同年诗题后》78。

语不分明气不真,眼中多少伪诗人。呕来只觉心无血,麾去还夸笔有神。

自笑文章原小技,谁知灵蠢亦前因。喜君一卷新词句,竟作空山独角麟。

朱文治(1760—1845),字诗南,号少仙,浙江余姚人,乾隆五十三年船山同年举人,官海宁州学正。工梅兰竹石,一时名流多与唱酬订交。又工诗,著有《绕竹山房诗稿》。朱少仙是性灵派诗人,船山曾妙喻:“少仙将归时,冷雪初晴,庭宇皓浩,夜风扫云,名月欲动。眼前真境,即吾少仙之境也。”79朱文治对船山也推崇备至。其《书船山纪年诗后》云:“满纸飞腾墨彩新,谁知作者性情真,寻常字亦绕生气,忠孝诗难索解人。一代风骚多寄托,十分沉实见精神。随园毕竟耽游戏,不及东川老使臣。”80赞扬了船山既写真性情,又关注现实,其风雅精神非随园可及。

诗歌,并不单单是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是个体情感宣泄的出口。诗歌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内心的世界,用一种真诚的交流,和诗外的世界沟通。船山提倡“一代真诗笔,空言定扫除”,81追求“眼前真实话,入手见奇创”82,为此,他十分尖锐地指出,沽名钓誉的伪诗人们,是写不出真正动人的诗篇的。他们的诗作不具有真情实感,只是无病呻吟、寂寞无聊地宣泄一己之情而已。诗应该是出于诗人的生命需要,真挚而自然地倾诉他对于生命过程、生存境况的体验。“如果说真情是诗的血肉,真气则是诗的筋骨,更是诗的精神力量,有真气则见诗人之真本色。”83张问陶此处之“气”,是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84。他多次论及“真气”,85《题张莳塘诗卷》曰:“前身自拟老头陀,真气填胸信口呵。手把一编如说法,风幡妙义扫天魔。”借慧能“风动”、“幡动”,“旨因心动”之说,既说明了只有纯厚的真气填塞胸怀,诗方能如信手拈来,脱口成章。又见其横扫一切陈词滥调,开宗发派的气概。然而“语不分明气不真”的“伪诗人”们,他们的作品虽然辞藻华丽,却并不具有生活气息,失去了诗的灵魂。尤为可笑的是,伪诗人们写的“呕来只觉心无血”的“口水”之作,还自我夸耀下笔有神。非但不自知,反而犹沾沾自喜,称诗歌创作乃雕虫小技,无须苦思冥想,轻而易举便可成诗。为此,张问陶进一步语重心长地对那些“自笑文章原小技”的伪诗人们说:“谁知灵蠢亦前因”。就是说诗歌创作不要无病呻吟,不要“呕来心无血”,要表达诗人对所咏事物的亲切感受、真实认识、深刻体念。无论嬉笑怒骂,都要具有诗人的真实感情。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朱少仙诗犹如“空山独角麟”的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一卷富有真性情、“新词句”的佳作。在这首诗里,张问陶高举“性灵说”大旗,对伪诗人们予以有力的抨击。再一次鲜明而有力地展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

《雨后与崔生(旭)论诗即次其旅怀一首元韵》86

金仙说法意云何,诗到真空悟境多。

忏我浮名毋绮语,爱君饥走尚清歌。

虚堂静比舟藏壑,俗客纷如虎渡河。

风雨打窗相对久,关情难忘旧烟蓑。

崔旭(1767——1845),字晓林,号念堂。直隶庆云(今河北盐山)人。嘉庆五年举人,官山西蒲县知县。自少好学,尤喜诗歌。受业于张问陶,学益进,诗益富,有名于时。与天津文人学子交往甚密,并与编选《津门诗钞》的梅成栋结为至友,时称“燕南二俊”。因同出船山门下,又有“一日得二诗人”之说。著有《念堂诗话》、《念堂诗钞》、《津门百咏》、《津门杂记》等。生平事迹见《大清畿辅书征》等。

同类推荐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相传,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它清澈甘甜,能去病强身,让人永葆青春,它从地底涌出,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人闪发现生命泉后,纷纷赶去分享,领受它的恩泽,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并在门上安了锁,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
  • 吾乡吾土

    吾乡吾土

    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土,是老家。书中作品既是作家本人的心灵写照,也为读者了解作家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打开了一扇大门。《吾乡吾土》书中近50多篇文章,既体现出作家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承载着作家对故乡、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西部心情

    西部心情

    读书是灵魂旅游,旅游是身体读书,并好夜读与独游。西部地区值得我们去领略。
  • 鲁迅论集

    鲁迅论集

    本书为《鲁迅论集》,由陈鸣树所著。全书分为小说论稿、思想和艺术、杂文导读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了“论鲁迅小说与中国民主革命”、“论鲁迅小说的典型化”、“论鲁迅的智慧”、“鲁迅与拜伦”、“鲁迅:跨文化对话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媚惑君心

    媚惑君心

    一条吊坠带她跨越千年,是机缘,是巧合,还是上天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阴谋,爱情,亲情,友情,当所有的一切真相大白后,她到底是谁......
  • 传世同身

    传世同身

    “传奇世界2参赛作品”上古,四虚配合四大守护圣兽与九幽蟠龙大战,拼死封印九幽蟠龙于锁龙殿内。一身修为散尽,化作光点消逝。无数年之后,光点再聚,化为遗迹。封印将破,九幽现世,遗迹不明,四个不同种族的年轻人因缘巧合相聚,同心同身,携手这场征程。灭世浩劫已在眼前,明天,谁能留存?
  • 异能高校生

    异能高校生

    他是一个无人在意甚至时时受人欺负的学渣屌丝,可当某天,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又将演绎怎样的传奇……我本柳下惠,奈何桃花运难挡;我本一学渣,无奈神技太牛叉;我本无杀意,你却咎由得自取。为了爱和正义,他!敢于与世界为敌。
  • 卿卿来袭:太监夫君你别跑

    卿卿来袭:太监夫君你别跑

    小米虫孟卿卿在浴室洗澡中,竟然神奇穿越到楚国。咦,话说那个爱太子爱的要死的异姓公主怎么转而去追太监了。孟卿卿会告诉你,拜托当然追最帅的啦,而且谁会知道其实这太监...是个假太监呢,女追男隔层纱,太监总管我来啦。
  • 超能圣手

    超能圣手

    叶准得《太上诀》真传,可帮助他人修复元气。修复命门,可医治百病起死回生;修复运门,可转换气场运气大增……得师父命令,叶准回归都市成为医生,却未曾想卷入了美女同事的麻烦之中,于是,叶准化身成为护美神医,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 现世尸王

    现世尸王

    活万千岁月,见证历史沧桑;曾经为将为王,威势震天;岁月如水,杳无生息;他只想安静做个小警察,平淡做个好老师,可一场血腥风雨的来临,把其再次卷入风云江湖,一代尸王,再现王者本色!
  • 抗志

    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粉红色的天空

    粉红色的天空

    那是一个年轻的时代,那时我们正青春,我们在爱与被爱之间徘徊,我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只为了寻找那一片粉红色的天空。
  • 童话应该是寂静忧伤的

    童话应该是寂静忧伤的

    多年以后,冷以狸还是个有被害妄想症的孩子,整天沉迷在自己的漫画世界里,苏汐依然在城市里流离失所,没心没肺的挥霍一切,寻澈成了和尚,为了成佛而学会平淡......
  • 重生之鬼镰王妃

    重生之鬼镰王妃

    刻骨铭心的爱念,坚如磐石的誓言,令人心碎的断肠散,将她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再度醒来,她回到了十五。这一世,她必将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谁曾想,从一开始,就注定她桃花不断,到底谁才是她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