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米人,字映昶,清乾隆年间诗人,竹枝词代表作家。清代竹枝词极一时之盛,其中以董竹枝的《扬州竹枝词》和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影响最著。杨米人在诗词创作上与王士禛的“神韵说”一脉相承,张问陶赞其秀语芳言标举神韵。但又说他有意学习老渔洋,只是“新城一瓣香”,得神韵说的一鳞半爪而已。从中可见张问陶对王士禛及其“神韵”说的肯定。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大业,一字小松,号秋盦,别署秋景庵主、散花滩人等,浙江仁和(杭州)人。西泠八家之一,工诗、书、画、碑版鉴别与考证。尤精篆刻,学丁敬,兼及宋元诸家,工稳生动,有所创新。时称“丁黄”。作品有《书画诗翰合册》、《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景庵印谱》等。黄易绘画能吸收金石书法的拙朴趣味,笔笔拆开皆耐看。作诗也借鉴了其绘画的技法,浅显易懂,却平中有味。船山通佛理,《船山诗草》中直接或间接的佛诗有四十首之多。他在论黄易诗歌时,借沧浪以禅喻诗说,赞其文字中含蕴着深邃的悟境,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迹可寻。诗云:“诗中开悟境,象外写仙心。迦叶此时笑,羚羊何处寻。”对黄易、杨米人的批评,反映了张问陶自觉地接受其它诗学的合理因素,以丰富自己的性灵诗说。
张问陶曾有诗云:“一世论交多老辈”,他与诗坛前辈王昶亦交情深厚。王昶爱诗爱才,看重罗两峰一类的布衣诗人,船山赞其怜才之心殷切,云:“望阙情怀原恋恋,怜才心事最依依。”王昶(1724年—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因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涉及王昶,夺刑部郎中职。后从阿桂、温福出师,以治军书有劳,迁左副都御史。嘉庆八年王昶以八十岁高龄辑《湖海诗传》,选录乾嘉诗人的代表作,各写小传,记述名句,评论短长,以诗存史。王昶能诗词、古文,游历四方,朝野有广泛的交往,诗文赠答亦多。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十五日,王昶辞官归里,北京名士在陶然亭饯别。船山作七律二首赠之。王昶以诗名世,又是清金石学家,著名学者,时称通儒,受时人推崇。故船山诗云:“东南名士推前辈,辇毂词人拜下风。”
小结:张问陶以诗论诗有自己的批评标准。综观对历代作家的批评,可以看出船山论诗古今并重。这与同时代的袁枚以及前贤元好问皆有明显区别。袁枚曾经说过:“遗山论诗,古多今少,余古少今多,兼怀人故也。其所未见与虽见而胸中毫无轩轾者,俱付阙如。”210此言多少能够看出遗山和随园论诗分别有尊古卑今或厚今薄古的倾向,而船山论每一时代作家,较之杜甫、元好问等人的以诗论诗,更加具体和全面,这是船山以诗论诗超出他人之处。船山论诗既以代表当时诗文创作最高成就者为主,又兼顾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以期反映当时诗坛的整体风貌,如对于乾嘉诗坛,既取大家袁枚、赵翼,又有名不见经传的四川举人彭田桥等人。船山基本上做到了较为全面地反映每一文学时期的诗歌创作情况,以及不同文学时期的不同的审美标准,如建安之雄健风骨,乾嘉的倡性灵之风等。
在具体选评古今作家时,船山从他的性灵说出发,以抒写性情的作家作为批评的主要对象。他们或为性情本真的磊落之士,或是性格孤傲的狂狷之人,但都是具性情语者,各有性灵之作。以清代为例,船山所批评者有“性情图画性情诗”的王学浩,清贫磊落“葆天真”的姚元之,形骸得天放的罗聘,生性简傲、“房帷写韵”的王芑孙等。正如其《冬日闲居》诗所言:“得友皆狂狷,齐年我亦诗。同无青白眼,各有性灵诗。”船山也论写性情者之外的其它诗人,并从中汲取合理成分,如对黄易、杨米人的批评,就是自觉地吸收了“神韵说”的有益养分,以丰富自己的性灵说。受元好问论诗诗的影响,船山重视对作家的道德评价,多结合诗人生平际遇来说明其作品,或赞扬其人格,或哀伤其遭遇,进而到对作品的批评。生平坎坷、怀才不遇者,是船山批评的重点,船山通过他们的坎坷遭遇,借以况己,抒发自己的命运多舛、怀才不遇。这一点在评清代以前作家中尤为明显,如论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竹林七贤、庾信、陈子昂、杜甫、李白、孟郊、李贺、苏轼、元好问等皆属此类。“创新”也是船山论诗的主要标准,船山所论作家大都独标一时、卓然于世。如初唐惟论陈子昂一人,即因陈氏乃始追建安之风骨、变齐梁之绮靡、开一代诗风的“百代文宗”。而取李贺、卢仝以论,更因赏其在韩孟诗风津淫下能独拔一队、自成一家。
张问陶以诗论诗,基本上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唐以前每一文学时期的诗歌创作概况。以诗论诗受体式本身的局限,能够如此,实属不易,这也奠定了他在论诗诗史上的大家的地位。但船山论宋以后诗坛,却并非尽善尽美,存在着一定的缺憾。虽然从整体上看,宋代是词的天下,宋代以后,诗歌传统已由词曲、小说承担,但是船山论宋诗着墨极少,而明代没有直接选评一人,于清诗坛惟选性情诗人以论,这就难免要影响到对整个诗歌史的宏观把握。船山推重阳刚之美,反对用典,主张“天籁自鸣天趣足”。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但存在用典过多,隐晦难解之弊。这与船山的诗学观相左,故而不论义山诗,只是在个别诗篇中提及玉溪生。211对于宋诗和明诗的态度,更表现了船山论诗的局限性。船山论诗主真性情,反对以学为诗。宋代黄、陈212诗歌成就斐然,在诗歌史上的贡献也有目共睹,但因其存在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之弊,船山几乎未涉一字,似乎有失偏颇。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诗歌,以其忧国、爱民、誓死抗战而传诵千古,陆诗中始终贯串着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异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但放翁诗明显受到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影响,独创性不是很强,用典过于堆垛,这与船山的评诗论诗标准相抵。但《船山诗草》中提及的诗人有一千多位,却对放翁诗弃之不论,对陆游只字不提,213实为不该。明代前后七子倡导诗文复古,固然有其弊,但“七子”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却不能无视,而且他们也不乏成功之作。船山反对拟古,但于明诗一概不论,也有失公允。214作为诗文批评者,应该对每一文学时期作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和批评。船山论诗主张写性灵、求创新、反摹拟,尊重了文学的本质,然而,过于恪守自己的论诗标准,却有画疆默守之嫌。当然这与其爱憎分明的性格有极大关系,乃天性使然。但是,无论如何,其论诗缺乏相应的灵活性,不够圆通,却是一个成熟的诗论家所忌讳的,这恐怕也是船山诗学理论逊于随园的一个重要原因。船山本人也认识到了这点,故在寄贺袁枚八十岁生日的诗中说:“圆通我不如”。另外,船山结合诗人生平遭际论诗人,有助于准确地分析说明诗人与诗作,值得肯定。然而,虽说“自古诗人多穷愁”,但船山论清代以前诗人时,多取生平坎坷,遭遇不幸者,实因他们与自己生平遭遇相似,而尤为喜爱,却不能不说船山有执个人喜恶之嫌。当然,张问陶论诗诗的成就是主要的,这些都不能撼动其在论诗诗史上的大家的地位。
1、诗草卷九。
2、《出守莱州九月二十日出都留别旧雨》,诗草卷十八。
3、诗草卷九。
4、诗草卷二。
5、《题屠琴隖论诗图十首》,诗草卷十九。
6、《壬子正月二日出江桥门即目》,诗草卷七。
7、《论诗十二绝句》十二,诗草卷十一。
8、《自题》,诗草补遗卷四。
9、《十月二十八日雪与亥白兄分韵得十蒸韵》,诗草卷十二。
10、《三十生日》,诗草卷十。
11、具体参见本文《张问陶与洪亮吉以“气”论诗之比较》。
12、《成都夏日与田桥饮酒杂诗》,诗草卷七。
13、《寄答吕叔讷广文代简》,诗草卷十七。
14、《题姚伯昂诗(元之)》,诗草卷十六。
15、《戊午小除夕方茶山(体)比部属余画贾长江》,诗草卷十四。
16、贾谊年二十提出改革政制,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为勋贵大臣周贵、灌婴等所不容,被贬谪长沙,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自伤其遭遇与屈原相同,乃作《吊屈原赋》,自喻其不得志。刘勰在《文心雕龙·哀吊》中说:“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17、《丙辰冬日饮酒作》,诗草卷十三。
18、《陈荫山舍人(庆槐)招同胡城东朱少仙曹扶谷陆平泉集借树山房各以姓分韵得陈字限五古》,诗草卷十二。
19、王充《定贤》。
20、《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不乐久处密,阳嘉中,谢灵出为何间相。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
21、近期,四川师范大学李大明教授在详查各种文献后表示,有资料可证明司马相如的故乡是蓬安县,而非成都。李大明教授在《旧唐书》发现一处记载:“相如,安汉县地”(即如今的蓬安)。资料还显示,因境内有两所司马相如的故居,梁武帝将其地命名为相如县。李大明教授随后查阅资料证实,我国惟有蓬安县境内留有司马相如故居。
22、司马相如曾做过孝文园令,故称文园。
23、《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出版社,1941年。
24、《汉书·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军兴法诛其渠率。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遣相如责唐蒙等,因谕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25、《己未岁暮抒怀》,诗草卷十五。
26、武帝即位后,大征贤良方正之士,偶读相如《子虚赋》而善之。恰蜀人狗监杨得意侍上,乘机推荐,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
27、《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诗草卷六。
28、《题复圆画册》,诗草卷十七。
29、《和剑潭病中酬示原韵》,诗草卷十四。
30、一次相如随武帝至长杨宫射猎,武帝膂力过人,亲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上《谏猎书》,批评汉武帝:“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而乐出于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31、据《晋书》记载:王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人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就是说王猛不仅身材高大、面目英俊,且博学多才,喜读兵书。性格谨慎稳重,而志向远大。生活中细微之事不放于心,凡不能与其心灵相通之人,则不屑一顾。一副傲世绝俗的形象。
32、七子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杀,因此实际上七子中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33、《古诗源》卷五。
34、《左庵诗录》卷三,转引自年谱附录187页。“伯”,音ba,通“霸”。
35、裴松之《三国志·王粲传》注引《典略》曰:“仲宣少有异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粲才既高,辩论应机。”
36、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37、《仓史造字图为渊如前辈题》,诗草卷十一。
38、《题渊如前辈小像》,诗草卷二十。
39、张问陶与李鼎元志趣相投,诗酒唱酬寄寓了纯真的友谊。李鼎元在《师竹堂集》怀人三十首中,有一首五律自注云:“曾与问陶(船山)及家弟骥元同饮赵怀玉宅”。全诗云:“船山阮籍流,天才自雄放。脱略同辈中,别具清狂状。洛下有机云,名公敛手让。麻衣匹马归,嗒然我心丧。”
40、《晋书·刘伶传》: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
41、《醉后口占》云:“锦衣玉带雪中眠,醉后诗魂欲上天。十二万年无此乐,大呼前辈李青莲。”(诗草卷五)。
42、诗草补遗卷二。
43、《壬子正月二日出江桥门即目》,诗草卷七。
44、《郊居》,诗草卷二。
45、《春日感怀》,诗草卷二。
46、这里的“忆首丘”指怀念家乡。《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孔颖达疏:“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乡此丘”。后因以“归正首丘”谓死于故乡。
47、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被陷有异志,处斩。刑前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48、诗草补遗卷五。
49、《清史稿·张问安本传》。
50、《月夜展读亥白兄书札》诗草卷二。
51、《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传记载:褚陶,字季雅,吴郡钱塘人也。弱不好弄,少而聪慧,清淡闲默,以坟典自娱。年十三,作《鸥鸟》、《水硙》二赋,见者奇之。陶尝谓所亲曰:“圣贤备在黄卷中,舍此何求!”州郡辟,不就。吴平,召补尚书郎。张华见之,谓陆机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机曰:“公但未睹不鸣不跃者耳。”华曰:“故知延州之德不孤,川岳之宝不匮矣。”迁九真太守,转中尉。年五十五卒。
52、《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载: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
53、《世说新语·贤媛》篇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评谢道韫飘然有出尘之质,洒脱而略带豪气的天然仪态。苏轼《题王逸少帖》亦云:“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称道谢道韫的书法澹雅丰容,潇洒超脱,有天然仪态的林下之风。
54、《斑竹塘车中》,诗草卷九。
55、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卷三中称:“张船山有妹,嫁汉军高兰墅鹗以抑郁而卒。”清末巴噜特恩华《三合吏治辑要》亦称:“高鹗,张船山妹夫”。近人尚达翔《高鹗生年考略》亦持此说。后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王利器等人,都把震钧之说作为定论。其实,《遂宁张氏族谱》早就揭开了红学研究中的这一悬案。嘉庆二年(1797)冬,张船山三弟兄为其父撰写的《朝议公行述》一文中,就谓其四妹张筠“适汉军高扬曾”。《族谱》卷一《世系》张顾鉴小传中,也载其次女张筠“适镶黄旗汉军袭骑都尉高扬曾”。
56、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后袁滋、武元衡、李德裕等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
57、见《船山删剩诗文集》,南京图书馆收藏。
58、其《美人篇》对美人亡国论予以斥责:“美人实无罪,溺者自忘身。”“美人亦人耳,既遇宜相亲。”“戒色不戒美,美人胡可瞋?”
59、《壮志》,诗草卷二。
60、《秋怀》,诗草卷十六。
61、《正月二十一夜与朱素人小饮》,诗草卷十七。
62、《晋书·祖逖传》: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63、《代启答毕秋帆先生并上近诗一卷》,诗草卷十。
64、《题南台痛饮图》,诗草卷七。
65、《归去来兮辞》序。
66、《朱子语类》,转引自朱自清《陶诗的深度》。(《朱自清说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页)
67、《论诗十二绝句》其五。
68、诗草,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