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2900000031

第31章 生意人只看利润 (1)

2008年3月14日(周五)一大早,华尔街就开始讨论一条刚刚出炉的消息。

摩根大通将为贝尔斯登提供一笔期限为28天的贷款,以保证贝尔斯登资金流动性。

盖特纳诸人是清晨5点钟开会商议这件事情,作出决策时已经六点多。戴蒙指令他的律师将这个决策以新闻草稿的形式发给施瓦茨时,时针刚好指向6点45分。

由此可见这条新闻是多么的新鲜。

盖特纳他们对这个决策保持良好的期望,或者退一步讲,至少可以投石问路,来看看投资人对这种政策的反应,最坏一步,这个决策也应该能够帮助贝尔斯登撑过明天。

迎来周末就迎来两天的喘息时间。

而施瓦茨也许会心存幻想,也许撑过明天就会迎来转机。

毕竟是美国政府和摩根大通出手了,这应该赢回一点投资人的信心。

但形势的变化几乎让人崩溃。

无论是盖特纳、鲍尔森和伯南克,还是戴蒙,都在密切关注贝尔斯登股价的变化。

救助政策并没有阻止更坏局面的发生。

在3月14日这一天,贝尔斯登股价被腰斩。死亡的气息氤氲在周围。

鲍尔森坐不住了。他觉得贝尔斯登撑不过周末。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行动,在周一早上一开市,贝尔斯登就会死掉。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必须采取行动。

当天晚上他就和盖特纳一起召见了施瓦茨。

我不希望今天的场景重演。鲍尔森说。

施瓦茨也不希望股价再次被腰斩,但是他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出售是唯一的办法。这是鲍尔森的意见。

那好吧,反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摩根大通并不是唯一的竞标者。

贝尔斯登即将出售的消息传出后,弗劳尔斯也插入进来。

并且他们的报价更为诱人,不仅掏出30亿美元的现金购买贝尔斯登90%的股权,每股股价在28美元左右,而且还负责为贝尔斯登寻找到两百亿美元的贷款以维护运营。

摩根大通在3月15日这天出奇的忙。兵分三路,2000多名工作人员从周四晚就一直忙着对贝尔斯登各种资产的清查和评估,两百多名高管聚集在摩根大通总部里全天候地讨论收购事宜,还有一路人被派出和施瓦茨进行会谈。下午时他们提出收购方案:以每股8至12美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总价在9.45亿至14亿美元之间。

这个方案显然没有弗劳尔斯的方案有竞争力。

但是在戴蒙看来,这是他们认真核算的结果。

收购是一件理性事件,必须严谨务实。

戴蒙没必要勉强自己。

购买一个失火的房子和购买一个完好无损的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贝尔斯登就是在失火。

戴蒙始终对形势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悲观的情绪,他觉得次贷危机的高峰还没有来临。

这就意味着一向谨慎的戴蒙必须为摩根大通的未来做更安全的打算。

在这个时候让他去收购一个失火的房子。他必须足够谨慎。

他完全可以不去做,但之所以去做,就是因为他认为毕竟收购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

比如可以避免贝尔斯登的破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缓解华尔街以及整个美国经济因为贝尔斯登破产而带来的压力。这是一次利国利民之举。

第二个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戴蒙的期望。戴蒙并不希望次贷危机的发生,尽管这次危机使他的远见和专业能力像水落石出那样显现在朋友和敌人面前,足以让他扬眉吐气,但那些毕竟是私人情感,与次贷危机带给人民群众的负面影响比起来,他还是希望不发生为好。

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扭转颓势。

这一切都从收购贝尔斯登开始。

还有一个原因才是最根本的。尽管收购贝尔斯登的风险很大,但如果能够有效地将风险降低,这次收购会使摩根大通的股东受益。

贝尔斯登最擅长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大宗经纪业务恰恰是摩根大通所缺乏的。戴蒙一直想将这两个短板补齐。现在就是绝好机会。贝尔斯登每年10亿美元的赢利前景让人看到希望。

说白了,还是为了赚钱,还是因为有利可图。

一切都是生意人思维。无论外面冠着多么高尚的帽子,利润才是最主要的力量。

谨慎是戴蒙最常用的词语。

收购贝尔斯登,如果一切都往好的发展,不仅能够补齐摩根大通的业务短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使大家认识到摩根大通的领袖地位。这是精神荣誉。

花旗集团也许已经不值得一提。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想着好的方面。如果只想好的,那估计只会迎来坏的局面。戴蒙在这次收购中保持着足够的清醒。

即便是有弗劳尔斯在前面报出高额的价码,戴蒙也不轻易跟上。

他知道所有的决策都必须在理性的分析上进行。

正是这种思路,让他在第二天、也就是在3月16日上午,突然撤销了收购申请。

原因很简单:在这天上午,摩根大通的分析人员又发现了贝尔斯登的潜在漏洞:贝尔斯登还要面对因为2007年倒闭的两家对冲基金而惹上的一系列诉讼。

这些诉讼隐藏的风险就像是无底洞。

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他不知道未来的风险有多大,由此让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任何报价都必须考虑误差的存在。也就是说,报价必须低于评估价。这是为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预留空间。

如果无法知道风险的地洞有多深,那最好远离风险。

这是戴蒙决定撤销收购申请的真实原因。

戴蒙的举动让施瓦茨措手不及。

他本来有机会在弗劳尔斯和摩根大通之间进行选择,随着摩根大通的退出,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弗劳尔斯这一种选择。

尽管因为弗劳尔斯的报价诱人而使施瓦茨对这个选择有所倾向,但摩根大通的退出让他感受到一丝寒冷:本来报价就低,却又因为风险未知而选择离开,那弗劳尔斯会怎么想?

这个时代没有人是傻子。傻子都留在上个世纪了。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怕什么就有什么。到3月16日中午的时候,弗劳尔斯那边传来消息,因为无法找到提供两百亿美元贷款的银行而不得不取消收购计划。

施瓦茨不得不重新面对戴蒙。

事实上戴蒙并没有真正远离。在他向服务于贝尔斯登的投资银行家盖瑞提出撤销收购申请后,立即打电话给盖特纳,说:我觉得单一凭靠摩根大通来收购贝尔斯登,风险太大。

盖特纳没有给事情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几分钟后他回话过来:不管风险有多大,也希望摩根大通能够独立完成收购。

盖特纳有他的考虑。目前他的人气很高,有望成为下任政府的财政部长。现在处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这个关键位置上,他在次贷危机面前的表演大家都在翘首以待。

戴蒙不得不重新考虑收购事宜。

他对前方负责谈判的人说:将收购价格降至每股4美元。

短短几个小时之内,价格被砍掉一大半。这让施瓦茨感到异常难受。

更难受的还在后面。

每股4美元,是不是报价比较高,戴蒙和他的团队依然在讨论。

人性就是这样,欲望无止境。

在没有别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收购变成了摩根大通的独角戏。这让戴蒙有足够的条件来讨论什么样的价格合适。尽管这种报价已经低得让人几乎不可接受。

后来施瓦茨在回忆起贝尔斯登被收购这件事情时曾说:在整个谈判中他几乎没有筹码。

没有还价的筹码,那只能任人宰割。

令人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有人觉得每股4美元这个报价有点高。除了摩根大通的人之外。

这个人就是财政部长鲍尔森。

在戴蒙和高管围绕收购事情进行讨论的时候,鲍尔森的电话打进来。

每股4美元的价格太高了,我希望这笔交易不能太贵。鲍尔森说。

戴蒙是用免提接听的。鲍尔森的话让大伙突然感觉放松了很多。

既然有部长在支持,那就继续降价吧。戴蒙指令摩根大通投资银行的负责人以每股两美元的价格进行报价。

这简直就是在打劫。后来有人就用“戴蒙不是在拯救华尔街,而是在打劫贝尔斯登”这种腔调来质疑戴蒙在此次收购中的举动。

可以想象贝尔斯登的人被戴蒙的这种抄底报价惊到何种程度。有人暴跳如雷。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只有这么一条。虽然价格很低,但也要比申请破产保护后一无所有要强得多。

打掉牙往自己肚子里咽吧。

3点钟摩根大通将这个价格报给贝尔斯登,晚上6点半的时候终于得到回话:贝尔斯登同意了这种并购方案。大约在晚上7点的时候,《华尔街日报》网站上披露了这个价格。

华尔街被惊得目瞪口呆。

戴蒙在晚上8点的时候召开投资人电话会议来讨论这笔交易。

心神憔悴的施瓦茨没有参加。

但凡临近谢幕的人,心情自然都会很难受。

戴蒙并不想羞辱花旗集团。

因为收购一事,他几天几夜几乎没合眼。

花旗集团是谁?他几乎快忘记了。

但在3月16日的晚上,是花旗集团的人提醒了他,让他认识到华尔街上还有这么一个金融机构存在。

当天晚上很晚的时候,双方的律师才把合并协议确定下来。随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就召集华尔街所有的首席执行官召开电话会议。他们有必要了解这个事情的相关细节。

戴蒙和盖特纳被安排发言。

如果不是因为收购的紧张情绪还没有缓解下来,戴蒙完全可以趾高气扬地享受这种荣誉。

记住,伙计们,当我们的邻居失火的时候,是我,是摩根大通在拿着水枪。

你们在哪里?你们或许都没有力量拿起水枪了。

应该说在这一刻戴蒙扮演的是救世主的角色,是独一无二的,是至高无上的。

大家应该顶礼膜拜。

电话会议始终在紧张地进行,期间不断地有人加入进来。由此可见会议的召开是多么仓促,也间接显示了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过程是多么紧张。

这种经历是一辈子都难以遇见的。

有人在会议上不断地发问。戴蒙和盖特纳已经许诺摩根大通会承担贝尔斯登的债务。但有人依然关心有关与贝尔斯登的合作问题。

其中有一个人问:有很多机构都与贝尔斯登签订有长期合同,不知道这些机构该如何应对风险?这个人来自花旗集团。

这让戴蒙有点生气。

戴蒙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一直关注的是如何使华尔街避免因为贝尔斯登的倒闭而陷入灾难,他希望其他机构能够像他一样承担起责任,而不是只管自己的利益。

他已经说了,摩根大通会承担起贝尔斯登的债务,并维持贝尔斯登的运营。

你是谁?戴蒙禁不住这样质问对方。

我是维克拉姆。对方说。

对方还甚至有意在平和戴蒙的情绪,说:这只是个小问题。

戴蒙感到更加恼火,说:别再揪着这样的问题不放了,政府已经为华

同类推荐
  • 梁漱溟

    梁漱溟

    本书介绍了梁漱溟一生所想、所写、所为的许许多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

    谁是电商之王:前十年看马云,后十年看东哥?不一定会改变世界,但一定会震惊世界。他是同行口中的老刘,粉丝口中的东哥。他是刘强东,一个勇往直前的铁腕企业家、电子商务领域的靠谱冒险家、一个超级战士。一个真正的战士需要的是战场。1998年,他在中关村将自己变成了个体户。2004年,他光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2011年,他的京东商城销售额突破300亿元。2012年,京东商城销售额又将达到怎样的高点,600亿元?1000亿元?明年,京东会创下全世界最高IPO融资?刘强东是如何炼成的?《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告诉你一切。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皓首纪言—畅启宝回忆录

    皓首纪言—畅启宝回忆录

    《皓首纪言—畅启宝回忆录》讲述的是畅启宝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武者

    史上最强武者

    神武系统启动!他不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过去的,但并不妨碍他拥有一个系统!立志成为最强武者的他,却为积分犯了愁。他有血海深仇!有大抱负!“武者,为武而生,终登顶武学之颠!”(Q群:523235630,小海在这里等着你们!)
  • 中国新股民实战操练全书

    中国新股民实战操练全书

    本书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技术型新股民的炒股技术运用和走势分析,向广大读者朋友展现了丰富全面的炒股技术形态。
  • VR网游

    VR网游

    这是一个全新的网游,以都市为背景,以世界为征途的VR网游。在这里,你拿个玄铁给铁匠打成锤,那么你就是铁锤手,就是这么自由。。。。。。。千率一篇的网游,是否觉得犯?不好看了?那就点进来看看,给你一个全新的虚拟网游!
  • 魔之弈

    魔之弈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乡下穷小子,偶的奇书神鬼八阵图从此一步步成就武道,称霸蛮荒,斩厉鬼、屠凶魔、弑天神,诛真仙。
  • 半个城

    半个城

    《半个城》主要讲述了半个城的真实现状,生存家园因为缺水而受到空前的胁迫。
  • 神绝

    神绝

    比比皆是,为凡。天下无双,为绝!为平则凡,为神则绝!(PS:正式更新!每日稳定三章,新书不易,各种求!)
  • 明士风流

    明士风流

    明初,靖难之后,永乐皇帝重启锦衣,架设东厂,都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可他却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活得如鱼得水,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一段属于他的历史,红袖添香、治国安邦,他用他一生的时间,为大明添砖加瓦,为大明的盛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天更新
  •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世萌宠:小小娇妻惹人爱

    盛世萌宠:小小娇妻惹人爱

    她是被收养的神秘女孩,他是从小看她长大的人,。她表面纯良无辜,实则腹黑无度;他表面冷酷无情,实则闷骚不已。于是,当两个表里不一的人遇到一起以后,山崩了,地裂了,火山爆发了……"哥哥,你说什么叫做闷骚呢?”听到这个问题,一边坐在沙发上看着资料的男人抬起头,很冷静地回了一句:“你想试试吗?”“……哥,我错了……”某女泪奔,我再也不要和哥哥玩了……
  • 演武界

    演武界

    没有灵器神器,没有妖兽魔兽,只有自身的强弱!“不要这样看着我,我啊......只是比你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