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虽有弱点,但老板看重她的执行力,她总能按老板的预期把房子卖出去。所以其他的只要不大出格,老板都可以忽略,这也是他在用人方面的高明和独到之处。公司里的人都知道老板纵容李妍,凡事都避让着她。只有上官,他说老板被李妍蒙蔽。李妍在他眼里,是本质上的坏。他能在任何时间地点表现对李妍的不满。他说,这年头,房地产市场这么好,老板又亲自搞营销,狗捧个馒头都能把房子卖出去。
李妍是一个爱疯爱玩的妖艳女子。我一边在家煮方便面充饥,一边担心她吃完饭会揪着于兵请她唱歌和蹦迪,我们可是指着那点钱度日的。
这样惴惴不安地等到十点多,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于兵一进门就说,我只花了一百多。
我帮他收了外套,想想觉得不太妥当,就问他:这样会不会显得你太小气?
于兵这时有些迷糊,看来被劝了些酒。他说,没事。李妍不会计较。我过去一直觉得李妍挺阴的。没想到她是个热心人,她今天跟我说,于兵,你应该好好学,再往上提一下,做个销售经理。她还说她会帮我。
我笑。转身去给他倒水。心想,李妍若真能帮助他倒是件好事。但她的话怎可当真。
于兵斜靠在床上。我把水递给他说,今天这副状态就别看书了。销售经理培训计划先搁浅一天。
于兵闻言马上露出欣喜的表情,然后舒服地倒在床上准备睡觉。我叹了口气,心里有点难过。可见他每天看书看得很辛苦,也很排斥。但有什么办法呢?
我坐在床边,用手理着他的头发。感慨道:可惜你没遇到一个好的上司,不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李妍的本事暂且不说,但她说会帮你这件事那纯属天方夜谭。她什么时候能在培养下属上花点心思那她就是真正的提升了。
于兵本来有些睡意,但听到我的话又清醒起来,冲着我生硬地说了句:你做人力资源的不能对人有偏见。
我一愣,他的话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随即看到他那副僵硬的认真表情,分明是在教训我,心里顿时别扭起来。我把他的头推向一边,生气地说,你莫名其妙。我对她有什么偏见啊?是不是喝多了你?
于兵见我动了气,便收起了一副教训人的气势。闷闷地说:弱弱,我这不是给你提个建议嘛。
我看了他一眼,不知他的建议因何而来,便问:你为什么会觉得我对李妍有偏见?李妍不培养下属这是公司公认的啊。她手下流失了那么多优秀的销售员,人力资源的离职记录上都记着呢。即使当着李妍的面我也能说出这些话。这是她的瓶颈。毫无疑问的。你在她手下工作这么长时间,不可能连最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吧。
于兵沉默了一会,说,是不是她总让你们招聘销售员,你们就讨厌她?
我有些懈气,他竟这么看我。即使朝夕相处,也会有不了解的地方。于是,我郑重地说,招聘是我们的工作,我没理由因为这个讨厌谁。但是,坦白地说,我不喜欢李妍。你知道频繁的人员流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别的不说,同业的HR一聚会,人家都问我,你们公司怎么总招销售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自己都觉得惭愧。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圈就那么大,被她开掉的销售员又去了别的公司,他们在新公司新同事里会怎么评价我们公司?我最有感触的一次就是,李妍急着跟我要销售员,我一时招不到就请一个同业的人帮忙推荐,他起初答应了,但过了两天,他跟我说,我手头是有几个销售员,但听说是你们公司都不想去,说你们公司的销售不太好做。
我看了一眼于兵,他不说话。这一刻,我对他有些失望。
我说,我们人力资源的三个人都不喜欢她。因为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她总是无故清理队伍,总有销售员跑过来找我们申诉。我们提倡中高层干部在本部门内建立人才梯队,提倡中高层培养下属,但对李妍,我们只求她不要再任性地开人。
于兵自知理亏,无法反驳我。便转移话题:我觉得大家对她还是有些误解。我这次买房子她又是借给我钱,又是找人帮打折,很热心的一个人。
我耸耸肩,不置可否。
于兵在销售部的业绩中占很大份额,按说李妍看重他也是情理之中。但之前她对于兵一直不冷不热。这时突然热情起来,于兵这个时候应该还在那股受宠若惊的劲儿里没醒过来吧。我心想,他非要觉得李妍是热心人就由着他的感觉去吧。李妍对他热情起来终归不是件坏事,总比被她看着别扭整天琢磨着清理强。
于兵把我的沉默理解成无言以对。见我不说话,便以为我被他说服了。于是又跟我强调了一下:日久见人心。你做人力资源的也不能道听途说,人家说什么你都信。
我本来不打算跟他争辩了,但他的不依不饶惹怒了我。我越发觉得他的话里含着讽刺的意思。便忍不住反驳道:我判断一个人从来不是道听途说那么简单,老板是个聪明人,如果我的专业度那么低俗,恐怕也混不到今天。我一直不太喜欢跟你讨论公司的人和事。你拥护自己的上司我无可厚非,但是,你也不能为了维护她来攻击我啊?什么叫道听途说,你直接说我八卦不就完了吗?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不如以后叫我八婆。
我站在屋子里言辞激烈,说完后自己也觉得有点失常。
于兵从床上坐起来,看着我的样子,忽然笑了。说,至于吗你?动这么大的气。我不就随便说说。我知道公司里对李妍的评价不好,我是怕你受他们影响。毕竟你是做人力资源的。
我笑:公司里为什么对李妍评价不好?为什么都质疑她的人品?大家怎么不去质疑上官?不还是李妍有问题吗?你倒说说,对李妍从销售员做到销售经理的行径你怎么看。
于兵莫名其妙地看我:她因为业绩出色,被老板从销售员破格提拔成销售经理。这有什么,非要一步一步,从销售员升到主管,再升到经理才合理吗?
我嗤之以鼻:你是真的不了解李妍的升官史吗?你们的经理,除了业绩出色,心机更不同凡响。
当时,老板让上官主管销售。上官亲自招聘过一批人,有一个叫崔浩的销售经理还有李妍等几个销售员。崔浩有六年的销售管理经验,专业度很高,上任后深得上官赏识。
上官有自己的心思,他想用一两年时间把崔浩培养成销售总监。因为公司在销售方面一直没有专门的高管人员,老板就一直让上官兼管着。销售是个有压力的工作,老板逼得很紧,每月给上官下很高的指标。像上官这样的原老,工作上多少会有些倦怠,他哪受得了这种压力。对他来说,提升和加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老板又不考虑给他提成。他只等着退休年龄一到,便回家养老去。所以他一直想摆脱销售。
崔浩来了之后,上官豁然开朗,他觉得崔浩是个可造之才,便一门心思地培养他。崔浩也很争气,把销售业绩和团队管理都搞得红红火火有条不紊。眼看着上官在高管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个门徒。但没曾想崔浩事业运不顺,偏偏这时遭遇了小人。
一天,李妍找上官申诉。她说,我来应聘的是销售员,崔浩却不让接客户,只安排我做一些前台接待的工作。
这个情况上官事先是了解的,因为李妍当时毫无房地产销售经验,崔浩便安排她从前台开始学习,这也是他对新人的一贯做法。崔浩认为没有足够谈判经验的销售员会损失掉客户。房地产的客户除了靠口碑,大多是花钱铺广告争取的,他当然不肯拿客户资源去给新人练手。
上官也认同崔浩的做法,毕竟销售是以业绩为导向。于是,上官便耐心地说服李妍,让她安心做前台,慢慢学习。
李妍申诉未成,心中不满,但忍了下来。
半年后,李妍终于成为正式的销售员,她一出山就连续几个月拿了销售冠军。所有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老板也甚为赏识。那时我刚到公司不久,但也知道李妍是老板眼中的红人。
李妍红了之后,崔浩开始对她着力培养,有提升主管的意向。但李妍并不领情,她的目标并不在主管的职位上。
一天,老板找来我和上官。他说,有人反映崔浩在管理上存在问题,你们着重考核一下。
上官对销售的情况一直掌控得很好,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问老板何出此言。
老板冷冷地说,你们下去调查吧。
上官不知如何下手,便与崔浩进行了一次长谈。但这次谈话并没让他获得任何异常的信息,最后他只得提醒崔浩在管理上要用些技巧,注意管理艺术。
崔浩对上官一向敬重和仰仗,这样的谈话也没让他多心,他只是毫无意识地听了一通教诲便回去正常地进行自己的工作了。
接下来,上官把教诲崔浩的事情跟老板作了汇报。老板听后点点头没再说什么。我们以为事情就此平息了。
但事与愿违,这仅仅是开始。此后,关于崔浩的问题不断反映到老板那里。老板便不断地质问上官。上官每次都措手不及,被问得哑口无言。事态愈演愈烈,老板渐渐开始质疑上官的工作。上官也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天,上官照例从老板办公室狼狈地走出来,他找到我,决定把老板说的那些事情暗中调查一下。我找了一个平时看上去温和忠厚的销售员了解情况。这个销售员与崔浩和李妍一起入职,虽然业绩一般,便公认人品不错。我们三个人在公司的小会议室里秘密谈话,销售员对上官有问必答,而且把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很详尽。
走出会议室后,我和上官面面相觑,都颇感惊讶。
原来,老板说的那些事情确实是存在的,但从销售员嘴里说出来的跟老板那里说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角度。如果这个销售员说的是实情,那么无疑有人在老板面前歪曲了事实。这个人把矛头直指崔浩,本来与崔浩毫无关系的事情,传达给老板时,都变成了他的责任。
上官忧心忡忡地说,显然是有人在背后花了心思杜撰。你说,这个人是谁呢?
我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平时并没有看到销售部什么人跟老板特别亲近。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崔浩在老板那里的印象已经变得十分糟糕,上官为其辩驳老板却说他包庇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