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9800000015

第15章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古代的臣子,多是非常讲究进谏的方式方法的。同一个进谏内容,方式方法如果得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进谏方法不当,则不仅皇帝听不进谏言,相反可能还会给进谏者招来杀身之祸。伍子胥向昏君进谏而被杀,比干也因进谏被杀,而魏征进谏唐太宗,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不同方式的进谏,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进谏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的。

苏东坡任史馆职员时,正逢王安石进行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充裕国库,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变法的途径是打击富有阶层,抢夺利润,他要用资本削减垄断,叫“钱平”,他要取之于富归之于贫,以求均富;他要阻止农民向地主高利贷款,在春耕期间由政府借款予农民,在收割后归还政府,自然是仁善之举,并美其名曰“青苗法”。

但是“青苗法”这一项措施影响到全国每一个村庄,也在朝中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项措施本身确实不错,是为农民之利益而设,结果竟一变而为扰民,后来因变成强迫贷款而弄得农民家败人亡,正如苏东坡在青苗贷款措施上所说,百姓因拖欠而入狱,受鞭挞之苦,甚至各监狱人满为患,致使国家大乱。但王安石却隐瞒实情,对反对派进行打击报复。

苏东坡认为王安石变法,过于激进,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在新法的具体内容和推行方法、用人等方面,也都过于草率,造成了很多不该有的损失。苏东坡出于对朝廷、国家忠诚,对王安石变法极力反对。苏东坡性格直率,以敢于进谏闻名于朝廷,但他对全面批评新法还是有顾虑的。因此,他在进行全面的上书批评新法之前,对宋神宗的纳谏态度进行了一种试探,看看宋神宗是否能够听得了进谏。

正好那年的元宵节前,神宗皇帝下令减价收买4000盏浙灯,以便元宵节使用。诏令一下,官吏立即将市场上所有的浙灯都收起来,禁止私自出卖,弄得卖灯的百姓敢怒不敢言,暗自叫苦。

苏东坡马上写了《谏买浙灯状》给神宗,批评神宗为了满足自己耳目的享受,竟夺去了卖灯百姓生活必需的钱。他接着分析,卖灯的百姓一般都不是有钱的人,他们有的出高利息借债,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年,都指望在元宵节这十来天把浙灯卖出去,以换回日常生活的费用。皇帝作为百姓的父母,只能够加价购买,怎么能减价购买呢?苏东坡还建议,国家财政比较紧张,希望皇上在游园、宴会、赏赐等方面都要节俭。

神宗皇帝立即采纳了苏东坡的意见,停止收买浙灯,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苏东坡被神宗纳谏的态度所鼓舞,于是决心上书皇帝,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当时苏东坡只有三十二岁,任职史馆,位卑权小,比起权势显赫的王安石来,无异是拿鸡蛋碰石头。但苏东坡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和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他分别上书给皇帝,反对变法。这两封信很长,内容完整有力,直言不讳。由于苏东坡的写作与辩论才华,这两封上书立刻轰动朝廷。

苏东坡的上书中一开始就攻击青苗法。他告诉皇帝,全国都对青苗法产生反感,青苗法实在弄得民不聊生,应该立即废止。他引孔子的话说: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不知陛下所谓富者富民欤?抑富国欤?

是以不论尊卑,不计强弱,理之所在则成,理所不在则不成,可必也。今陛下使农民举息而与商贾争利,岂理也哉,而怪其不成乎……夫陛下苟诚心乎为民,则虽或谤之而人不信,苟诚心乎为利,则虽自解释而人不服。吏受贿枉法,人必谓之赃。非其有而取之,人必谓之盗。苟有其实不敢辞其名。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今天下以为利,陛下以为义。天下以为贪,陛下以为廉,不胜其纷纭也。

他一步一步提醒皇帝:

盖世有好走马者,一为坠伤则终身徒行……近者青苗之政,助役之法,均输之策,并军搜卒之令,卒然轻发;今陛下春秋鼎盛,天赐勇智,此万世一时也。而群臣不能济之以慎重,养之以敦朴。譬如乘轻车、驭骏马,贸然夜行,而仆夫又从后鞭之,岂不殆哉。臣愿陛下解辔秣马,以待东方之明,而徐行于九轨之道,其未晚也。

苏东坡以为,朝廷用青苗法,就是与民争利,是君主想使国富而民贫。苏东坡接着说,朝廷让政府向农民放债而与商人争利,这不是陛下诚心为人民着想的态度,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不得成功。地方官吏们的做法与盗贼无异。青苗之利有二分之多,这与高利贷者放债取利有什么不同呢?天下百姓都以为青苗法是政府牟利的行径,但陛下却以为青苗法是为民谋福,是陛下之“义”;天下人都以为是陛下的“贪婪”之举,但陛下却以为是清廉之举。苏东坡最后还提醒说,皇帝这样做,就好比在夜里驾马贸然快速前行,有车毁人亡的危险。他希望陛下能够乘天亮之后骑马在大道上前行,走光明之大道。

苏东坡反对青苗法的文词可谓有理有据,文章抨击大胆,鞭挞深刻,警示清楚。这是苏东坡出于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而与王安石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出了王安石青苗法中的诸多弱点。对王安石,对宋神宗,都有所抨击,表现出了苏东坡在为民请命时不顾及个人安危,不怕触怒龙颜和权贵的牺牲精神。

针对王安石专权所导致的刑法混乱,苏东坡警告说,皇帝若以为专权足以成事,那就大错特错了。许多大臣已被免职,甚至有恢复肉刑的说法。他继续写道:

今朝廷可谓不和矣。其咎安在,陛下不反求其本,而欲以力胜之。力之不能胜众者久矣。古者刀锯在前,鼎镬在后,而士犹之。今陛下蹈尧舜,未尝诛一无罪。欲弭众言,不过斥逐异议之臣,而更用人尔。必未忍行亡秦偶语之禁,起东汉党锢之狱。多士何畏而不言哉?臣恐逐者不已,而争者益多……陛下将变今之刑,而用其极欤,天下几何其不叛也。

今天下有心者怒,有口者谤。古之君臣相与忧勤,以营一代之业者,似不如此。古语曰:百人之众,未有不公而说,况天下乎?今天下非之。而陛下不白,臣不知所说驾矣。诗曰: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区区之忠,惟陛下察之,臣谨昧死。苏东坡上对。

王安石清除台谏,想使讽谏之路断绝,好一手遮天,这是震撼整个官场的大问题。自古以来的明君都非常重视台谏。王安石的这种做法,无异是在政治上搅起了惊天骇浪,是历史潮流的倒退。

苏东坡对王安石清除御使台,同时以严刑酷法清除台谏异己者的做法,深感不安。于是写了这样的上书,奉劝君主不要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不要像东汉那样行党锢之狱。朝廷不和,君主要追究其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给予解决,而不要用严刑酷法来解决。同时,苏东坡劝说君主不要阻止言路,要给人说话的权力。

苏东坡的九千字上皇帝书非常重要,可以代表他的政治哲学,也显出他个人的脾气和文风,充满机智、学问和大无畏的勇气。义愤的争论夹着冷静、简明的推理。有时候沮丧,严苛,挑剔,直爽无比;有时候却徐徐辩论,引经据典,引史例来支持他的理论。内容巧妙、诚挚、有力,对世事满怀激动和悲愤,是很成功的上书文章,引起轰动也就是很必然的事情了。

在当时朝廷反对改革的高官都已经隐去的情势之下,苏东坡非但没有隐去,反而乘难而上,从百姓利益出发,反对王安石的逆行倒施,这种勇气是很难得的。当他看到第一次上书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便再一次奋不顾身,劝皇帝改变政策。

这一次上书,比上一次上书更加的尖锐,苏东坡警告皇上,君主不是靠神权来巩固的,而是靠人民的支持,要皇帝当心!苏东坡说:

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聚则为君民,散则为仇雠,聚散之间,不容毫厘。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由此观之,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此理之必然,不可遣之灾也。其为可畏,从古已然。

苏东坡认为,君主若不许人自由发表意见,他怎能得到民心呢?民心是政治的根本。失民心失天下,古今一理。

苏东坡接着提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治上准许有不同的原则、立场、观点,台谏制度就是此一原则具体的表现,应该允许存在。苏东坡认为,好政府要靠异议的作用来维持。

苏东坡还再度提到恢复肉刑的传说。几百年前,政府曾以各种肉刑来惩罚罪犯,包括墨、劓、荆、宫四刑。这些不合人道的刑罚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废除了。宫刑则在公元六百年才废止。多亏苏东坡这两封信,宋朝才没有恢复酷刑。

苏东坡还指出,商业痪瘫,价格高升;近自京师四周的省份,远到川蜀,谣言纷纷,民心沸腾。连山区也行酒禁。僧尼被捕,财产没收,军人和官吏的薪俸都减少了。

苏东坡相信皇帝可以明显看出国内的不和与斗争,应该能由大臣的辞职看出公议的倾向。他一再提出反对新法的意见,然后回到本题,说皇帝行新政已失去民心,公议都反对他和现在的政府。

苏东坡的所作所为终于触怒了王安石,于是找人罗织苏东坡的罪名,称他上次回乡期间,曾滥用官家的卫兵,并购买家具瓷器,还可能偷运私盐从中牟利。于是将苏东坡打发出朝廷,到了杭州任杭州通判。

从某种意义讲,一个社会是正直之风盛行,还是奸邪小人当道,统治者的作用很大。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认识到起用正直之士,也许时常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心里不受用,但就自己的统治和国家的发展而言,耿直之士要比那些善于溜须拍马之辈有用得多。历史上许多忠臣遭贬,关键的一点是作为君主的人不能忍受刚直之士的批评,只图自己一时的心里快活,至于国家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却看得很轻,国家的灾祸也就来临了。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就是苏东坡的忠谏本色。苏东坡从民族和国家之大局出发,尊重事实,直谏冒犯龙颜,触怒王安石等朝中炙手可热的权贵,这种为国为民敢于抗争的精神,是很难能可贵的。

同类推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元帅韬略

    元帅韬略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元帅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蒙哥马利、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战争爆发出任作战部长、受命北非展示军事才华、应邀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从零起步升任集团军司令等。
  • 翻译家周作人论

    翻译家周作人论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他60余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曾与其兄鲁迅一起提出并倡导过先进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且躬行译业,成就卓然。本书运用文本分析与点线结合等多视角研究方法,对周作人的译事和译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怨缘

    查理九世之怨缘

    “我饿了。”“好巧,我也饿了。”“其实我喜欢你。”“好巧,我也喜欢我自己。”
  • 荒谭

    荒谭

    古老的神荒很大,据说漫无边际,一辈子也走不到尽头。高长恭望着江月蓉乘龙远去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在天上,最后完全看不到了。他有些落寞,明明说好了天荒地老,她为何要走?手中攥着她临别的送赠。那是一本书,很古,很旧,很是破烂,原先的线绳早烂了,现在则是三颗铆钉固定着。高长恭原本不想要。江月蓉硬塞给他的。书的名字很怪,叫《三千杀經》,高长恭一看就不喜欢,他只喜欢江月蓉。可是江月蓉跟着骑龙的男人走了。没有办法,他只能去寻......
  • 网游之四维空间

    网游之四维空间

    人生如戏,如游戏,开心就好;人生如梦,如春梦,舒爽就行!
  • 重生仙路都市

    重生仙路都市

    吴晨晞二十一世纪,中专毕业在外打工,意外穿越修仙界,低调修炼机缘得到传承空间。重生回到小时候。改变一家命运,得到幸福。第一次写希望大家喜欢。
  • 逆穹天

    逆穹天

    命运艰辛多坎坷,心自巍然志自坚。百折千挠不言弃,一路高歌笑穹天。宅男辰浩然穿越到异世大陆,逆流而上,励志奋斗,打脸踩人,成就无上传奇。吊丝逆袭路,喜欢励志热血,就点开看看吧。
  • 冥唤

    冥唤

    人不会永久死亡,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死后会穿越领一个世界。一个天生狗屎命的青年,在一次意外穿越到一个叫“唤大陆”的世界,这里没有华丽的魔法,没有强势的斗气,只有一只只霸气,可爱,冷淡,热情的唤宠斗兽,青年如何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下去呢?敬请观看由创世中文网独家首发长篇小说--冥唤。作者:阿平
  • 校园爱情故事i

    校园爱情故事i

    初中高中,大学社会,学业爱情,老师同学。今年刚毕业,感慨回忆学生生涯,写出自己的故事和身边朋友的故事,聊以纪念。希望大家能从这些独立的章节故事里,看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 凶冥诡案

    凶冥诡案

    我女友洪小西生日那天遭遇火灾失踪,现场发现一挖掉眼睛的女尸。我决心誓死缉凶。接连有人丧命,现场都会出现一个被挖掉双眼的布偶,以及小僵尸的影子,这是巧合还是阴谋?根据女友留下的线索,我无意中闯进了洪门古墓,走进了一个虚实难辨的世界,触碰到了一个尘封于地下的绝世秘密,也闯入了一个一场血雨腥风的境外间谍活动……杀手隐于无形,是人、是鬼、还是僵尸?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 宇宙军火商

    宇宙军火商

    这个宇宙中最传奇的军火商人就是音夜无。音夜无不像凤九渊拥有那么复杂的背景...
  • 迪斯尼的智慧

    迪斯尼的智慧

    沃尔特一生不知道做过多少梦,他把他梦到的东西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迪斯尼乐园,这个乐园实际上就是沃尔特的童心的外化。是童心,还有梦,使沃尔特取得了成功。人是可以死的,而童心不死,梦不死,沃尔特把他的童心和梦留在这个世界上,同时也就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沃尔特。一个人,如果能够给后人留下点儿什么,那么他的生命就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