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来勺水浅杯斟,尽不余香舌本寻;七碗漫诤能畅饮,可曾品过铁观音。
铁观音是中国乌龙茶的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又称安溪铁观音,素富盛誉,蜚声中外,特别是在闽南、粤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倍加珍贵。
乌龙茶铁观音以天然馥郁的兰花香和特殊的“音韵”而称著。外形条索圆结匀净,呈螺旋状,身骨重,色泽砂绿青润起霜(即表面起一层薄薄的白霜,有无砂绿起霜,是铁观音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品茶师形容铁观音外形是:青蛙腿、蜻蜓头、蛎乾形、茶油色。
铁观音冲泡后,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醇厚甜鲜,入口不久,立即转甘,具有一种特殊的风韵,称之为“观音识”,简言“音韵”。品尝铁观音时,领略“音韵”,是品茶行家和乌龙茶爱好者的乐趣,安溪一位“品茶王”曾对来访者悠然自得地说:“谁能解得铁观音独特的音韵,则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不过要领略“音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经常品啜,反复琢磨,才能体会到铁观音珍贵和给您带来的乐趣。
关于“音韵”,乃是由铁观音特殊的香气和滋味形成的。铁观音的香气,犹如空谷幽兰,清高隽永,灵妙鲜爽,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令人雅兴悠远,诗意盎然。铁观音的滋味,醇厚甜鲜,饮时甘滑,余味回甘,犹如陆游“舌根常留甘尽日”的诗句所形容的那样深长。这种蜜底甜香、回味无穷的“音韵”,来自铁观音品种本身的遗传性,为铁观音所独有,味得天真,香臻圣妙,十分难得。
铁观音由于香郁味厚,故耐冲泡,因此有“青蒂、绿腹、红镶边,冲泡七道有余香”之称。
铁观音的茶名,初听时会令人费解。观音菩萨与茶有何相干,铁与观音又怎么连在一起?当然不无原因,其中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相传清代乾隆(1736~1795年)年间,福建省安溪县松林头乡有个名叫魏饮的农民笃信佛教。每天清晨,。他以一杯清茶奉献观音大士像前,习以为常。观音菩萨念他虔诚,一晚托梦给他,说要赐给他一棵摇钱树,从此可以不愁衣食。次日,魏饮到山上砍柴,路过观音庙前,忽然发现打石坑的石隙间有一棵茶树,在晨曦中,叶片闪闪发光,便挖回栽于舍傍,精心培育,后来采下鲜叶制成乌龙茶,香味异常醇美。遂用扦插法加以繁殖,逐渐传开,成为珍贵的茶树优良品种。魏饮以为拜佛有德,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大士恩赐这株优异的茶树给他,加之该茶树上叶色暗绿如铁,故命名为“铁观音”。也有传说,这株茶树上采下的鲜叶制成乌龙茶,外形美观,身骨重,色泽砂绿青润,人们形容这种乌龙茶“美如观音重似铁”,因以得名“铁观音”。
铁观音的由来,还有另一传说:安溪县尧阳乡书生王士凉,于清乾隆元年(736年)春,与诸友会文于南山麓,见观音山下石间有一株闪光夺目的茶树,与他茶不同,喜而移植于南轩之圃,精心培育,制成乌龙茶,香味优异。是年士凉赴京,拜见相国方望溪,携该茶敬赠。相国转献内廷,皇上品后甚喜。称其美如观音重似铁,遂赐名“南岩铁观音”。
清初诗僧释超全还曾作《安溪茶歌》,歌中唱道:“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珍甚贱供万家。
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伦凭官芽。溪茶遂学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可见安溪铁观音的采制方法是仿效武夷岩茶制法的。安溪茶农在引进武夷岩茶技术时,掌握了制好乌龙茶的三要素——茶树良种、生态条件和制茶工艺,针对铁观音品种特性和安溪生态条件,进行采制工艺的改进提高,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因此,铁观音的香味胜于武夷岩茶,商品性生产程度高于武夷岩茶。岩茶中名枞品质虽优异,但数量少,价格高昂;铁观音品质优异,生产量大,比较经济实惠,受到市场欢迎。
铁观音制茶工艺复杂,制工精湛,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叶要经过凉青、晒青、做青、炒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簸拣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制成成品茶。铁观音的制法与武夷岩茶制法比较起来,萎凋和发酵程度较轻,制茶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茶单宁)损失较少,所以味浓耐泡,且较鲜爽。铁观音的揉捻重,杀青叶用布包起来揉捻,叫做包揉,使之条索紧结,外形美观。经两揉、两烘之后,再用文火低温烘焙,使毛茶中水分缓慢散失,内含物质逐渐转化,并促使茶叶中咖啡碱随水分蒸发,向叶面升华,凝成一层白霜。起霜与否,是铁观音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铁观音的品饮方法和所用的茶具极为考究。沏铁观音茶,专门有一套小巧别致的茶具,号称茶房四宝,即潮汕炉(炭火炉)、玉书碨(开水壶)、孟臣壶(小茶壶)、若深瓯(小茶杯)。茶房四宝都很小,茶壶容水不到100毫升,茶杯杯口直径不过三四厘米,演化深约两厘米,古人称之为壶小如香椽,杯小如胡桃,有的壶不过现在的广柑那么大,非常有趣,这些茶具本身乃高超的工艺品,就足以令人玩味的了。
品饮时,先生炉烧开水,现场洗净茶具,并用开水烫热,再将茶叶放入壶中,俟玉书碨的水沸,冲入孟臣壶,随即吹去浮在壶面的泡沫,盖好壶盖,再用开水在茶壶外面浇淋几下,促使壶中茶叶迅速发透,过一分钟,即将茶壶中的茶汤均匀地注入小茶杯趁热品饮。先嗅其香,继尝其味,量少而味厚,饮后齿颊留芳,回味无穷,铁观音的风韵,则悠然自得,沁人心脾。
品尝铁观音茶,是一种高超的生活艺术享受。品饮之风,闽南一带,清代中期就很盛行,当时漳州、泉州、厦门等地城镇茶馆林立,比屋皆饮。铁观音茶虽价格高昂,嗜者亦不惜重金相求。
100多年来,铁观音行销闽南、粤东、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誉臻人心,市场稳固,特别是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铁观音爱之心切,嗜之成癖,以饮到铁观音为口福。许多闽南籍的华侨身居异邦,思乡心切,常以家乡的铁观音茶作为在异域辛劳间歇的享受,寄托乡恋,借慰思念祖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