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她与同事张媚是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有一次,李丽生病,张媚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李丽感动之余,告诉张媚多年来藏在心中的秘密:李丽上大学时,看中了一位女同学的手机,因为没钱买,鬼迷心窍趁人家充电时偷去了,虽然事后没有被人发现,可是这件事一直像一块石头压在她的心头。
张媚当时安慰她说,谁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李丽也因为说出这个秘密,觉得格外轻松。
时值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并准备裁员。李丽和张媚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但论实力,李丽比张媚要略胜一筹。
不久,李丽偷手机的事在公司就传开了,大家对她的印象一落千丈。谁愿意和一个“小偷”共事呢?李丽也觉得颜面扫地,主动辞职离去了。
有一句话说,“逢人且说七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意思是说,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作为,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厢情愿。
告诉你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并不是教你做个虚伪、城府深沉的人。而是人性复杂,你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就有可能“受伤”。
此外,你把心掏给人家,结果没有得到相等的对待,那种被“抛弃”、“背叛”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
处世需要掌握一些圆滑之道。坦诚要看对象,过于坦诚反而不好,需要一些城府,针对不同人想到的不要都说出来,不要把自己完全暴露,也要守住别人告诉自己的私语。
陈新在上研究生时,因为英语特别的好,所以在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当英语教师。当时陈新喜欢对自己的一切毫无隐瞒地完全坦露出来。别人问自己的一些私人事情,他都会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一天晚上,他的一位学生请他吃饭。他的这位学生,是一家家具公司的老总,不到三十岁就拥有了百万家产,为人正直,说话做事不急不慢,每天面带笑容,陈新平时也非常喜欢与他交流思想。
几杯酒下肚,他的学生拿出一张便条,拿出笔,写了几行字,然后递给陈新。陈新一看,上面写着:“贵人话语迟。”他接着说:“我年轻时候也是一个喜欢把什么事都告诉别人的人。当时,我特别信任我的司机。结果,我的司机背叛了我,把我的商业计划告诉了我的竞争对手,一单十多万元的业务被我的客户拿去了。从那之后,我就告诉自己,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全部告诉别人。”喝了一口水,他又接着说下去:“对于你,说实话,虽然你是我的老师,对你的才华,我是很佩服的。但是,我毕竟比你大了几岁,能看出你为人处世上的不足。你现在处事,把自己的事情,一点也不隐瞒的告诉别人,这样下去,你迟早会吃亏的。”
这场谈话,对陈新是一个特别大的震撼。从那之后,人家发现,陈新说话越来越注意动脑子了。研究生毕业后,凭着自己优秀的成绩和院系领导的大力推荐,全班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得以留校任教。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因此,上班时,尽量多做事少说话。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多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让繁忙的工作冲去多余的时间避免无聊时,闲谈别人的是非。即使在工作之外,亦从不对同事评头论足,但谁是谁非,心中自然明了。同事之间相处久了,难免碰碰磕磕,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不计较。即使遇到同事诬蔑,陷害。只把这种不愉快当成蛛丝一样轻轻的抹去,因为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歪,事件终归有水落石出之日。
与其把心一下子掏出来,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一定了解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坦荡荡,但绝不可把感情放进去,要留些空间作为思考、缓冲,那么一切就好办了。不要把心一下子掏出来,这和修养、道德无关,而是顾虑到现实。
与人相处,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特别是那些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今日为朋友、明日成敌人的事例屡见不鲜。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完全告诉别人,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你的秘密他还会替你保守吗?
也许,他不仅不为你保密,还会将所知的秘密作为把柄,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自己的秘密不要轻易示人,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