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34300000010

第10章 用人政策与仕宦生涯

时代氛围的形成终究是入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结果。社会与历史的主体是人,统治者的用人政策使人的主体性或者得到外化,或者受到抑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活力与王朝的兴衰,往往集中表现在最高统治者的用人政策上。不管什么人,要想在政治上、学术上或其他领域有所作为,不得不受到他那个时代的用人政策的影响。任用什么样的人?按什么标准和方式来选拔人才?人才流通的渠道如何?这是考察社会内部结构的中心一环。在历史研究中,用人政策向来是衡量古代帝王贤愚的一个重要准则。比如唐太宗主要是靠纳谏与用人这两条来获得“贤君”的美誉。本节想着重讨论一下武则天的用人政策及其对刘知几生活和学术道路的影响。

史学家对武则天的用人政策的评价颇有分歧。早期有代表性的意见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零五指出:“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竞为之用。”范文澜认为,“《通鉴》这个评语是惬当的”,并进而申论武则天在任用人才方面的成绩。赵翼《廿二史剞记》卷十九“武后纳谏知人”条列举了一些史料对武则天用人政策表示首肯。赵翼的意见影响较大,但是,受到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岑仲勉等人的反驳。吕、岑二入认为武则天的用人一无是处。这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较多地表现在对武则天所用之人的评价不同。如狄仁杰、魏元忠等人,范文澜肯定他们属于能使国家保持正常状态的宰相之列,而吕恩勉则认为他们是“昧死要利,知进而不知退之徒”。我以为对武则天用人政策的评价不宜过多地纠缠在某些个人,因为武则天用人范围很广泛,好坏善恶并存的现象十分明显,抽出个别代表人物,不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要之,对武则天用人政策的评价宜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武则天用人政策的总基点是:打破和混淆贵族与寒族的界限,打破和混淆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正常秩序。不管出身,不论品德,不择手段,只要能效忠于她,有利于巩固皇权,便为她所用。武则天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这一政策。第一,在武的方面,任用出身寒微的佞臣酷吏打击反对她的人或有谋反嫌疑的人;在文的方面,任用一大批“北门学士”,既分宰相之权,又控制思想舆论工具。第二,牢牢地掌握用人权,终武后一朝,没有出现用人大权旁落的情形。武则天亲自出面,破格提拔了大量的人才,以求得社会对她的统治的广泛支持。如垂拱元年(685年)“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天授元年(690年)“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长寿元年(692年)“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0.第三,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据徐松《登科记考》统计:“科举制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在贞观二十三年中,进士共二百零五人,在高宗和武则天统治的五十五年中,据不完全的记录,进士即有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较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

武则天上述用人政策必然带来“滥用”的后果。当时流传的“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的歌谣便是对“滥用”的绝妙写照。“滥用”后果有两重性,其积极性一面是广开了才路,使有才干的寒士获得迅速升迁的可能;其消极性一面是膨胀了官僚机构,使奸佞小入获得更多钻营的机会。“滥用”并随时加以清除,这样便加快了人才一官吏一庶民之间的流动性。权利的诱惑和杀头的危险同时存在,高官厚禄与朝不保夕对立统一,这便是武则天用人政策的艺术。不过,我们也不必夸大武则天用人政策中“滥用”的特征,像刘知几这样即使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但仍然在县主簿的位置上坐了十九年的入恐怕不在少数。另外,我们也不能因“滥用”而否认武则天无求贤之意。《全唐文》卷九十五所收的《求贤制》及卷九十六所收的《搜访贤良诏》,“辞意均甚恳挚”,可见武则天像历代英主一样确有求贤之心。

评述武则天的用人政策不能不涉及一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巨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也。自武望主持中央政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之鹄的。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陈先生强调武则天用人政策中的地域性、身份性以及与科举制的关系的观点,为许多人所接受,迄今仍然很有影响。但陈先生的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和批评。岑仲勉据唐太宗的选相观认为不存在“关中本位政策”,岑先生考证的结论是,武则天“曾任宰相七十三入,内包三十八姓;除去两唐书未立传者约占四分之一,出身非进士、明经或不明者约占七分之三外,确知为进士或明经出身者只各得十一人”,武则天命相“尚未见有偏向进士科之痕迹”。岑先生还考察了贵族与寒族在进士科中的斗争,结果“终是寒族失败”。因此,陈先生的论点不能成立。唐史专家章群也通过对武则天时代宰相人数与出身的统计分析,得出类似于岑先生的结论。国外学者丹尼斯·托切特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陈寅恪学说进行了正面反省和批判。他指出,“以往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专门以最上层的贵族——他所说的超级上层为对象,二是对科举的评价太高”。

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不是本书的任务,我只想说明,中国古代帝王的用人政策确有身份、地域、血缘等关系,这是与古代的封建宗法和宗族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中国的封建官僚机构中,各级官吏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因此又不能把身份性和地域性因素强调到不适当的高度。比如武则天的用人政策就不把身份和地域看得很重。下面让我们还是回到刘知几身上来。

高宗永隆元年(680年),刘知几二十岁,举进士,授获嘉县主簿。获嘉在唐代是望县(上县),属怀州,它距离武则天长居的神都洛阳很近,离京都长安也不太远。因此,刘知几虽然在主簿这个九品芝麻官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九年,但并未影响他在政治和学术上的活动。刘知几在《史通·自叙》里说:“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遂获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是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洛阳,在武则天时代极为繁盛。儆获嘉县主簿的十九年,对于刘知几的人生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下层官吏充裕的时间,来往于京、洛之间,能够及时地了解当时政治、文化方面的信息,既没有卷入中央朝廷的人事斗争,又没有受到酷吏政治的冲击。他还利用当时国家和私人的丰富藏书,“恣情披阅”。这些都为划知几对唐以前的史学进行批判性的总结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文已提到,刘知几在酷吏政治松懈之时,曾分别于天授二年(691年)、证圣元年(695年)上书言四事。所言四事的中心题旨是对武则天用人政策提出批评。刘知几能够获得表现他政治才识的机会,又是与武则天注意广泛征求下层官吏意见的策略分不开的。这时,刘知几的友人也相继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如长寿元年(692年)补阙薛谦光上疏论选举之法,万年县主簿徐坚请巯退酷吏,右补阙朱敬则上疏请省刑尚宽,他们也都对武则天用人政策进行了批评。共同的政治倾向,使他们先后成为知音挚友。号召人们批评用人政策,这似乎可以表现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风度。在人们批评武则天用人政策的背后也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所谓“连车载”的“补阙”、“平斗量”的“拾遗”,并不都是庸人,的确有像刘知几、薛谦光、徐坚、朱敬则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

武后圣历二年(699年),刘知几三十九岁,调任定王府参曹(一说右补阙)。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这一年他与徐坚等同修《三教珠英》。预修《三教珠英》的二十六人,都是天下知名之士。《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徐彦伯传》日:“武后撰《三教珠英》、取文辞士,皆天下选,而彦伯、李峤居首。”刘知几能够参与这项工作,说明他当时已经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在客观上,这也是武则夭重用文士政策的结果,虽然史称撰《三教珠英》的动机不太光彩。长安元年(701年),一千三百卷的《三教珠英》修成。在此以前,刘知几主要是作为文士而出名的。在此之后,刘知几开始获得表现史才的机会。

长安二年(702年),刘知几四十二岁,他“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于门下,撰起居注”。从此,刘知几以史官的身份完全转入史学领域。长安三年(703年),刘知几“奉诏预修《唐史》”,参与修《唐史》的人不少,其中有刘知几的好友“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封郎中徐坚、左拾遗吴兢”等,他们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这一年《唐史》八十卷修成。也就在这一年,刘知几还发表了他对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这个意义深远的问题的看法,提出了著名的“三长”观点,充分显示了他在史学评论方面的卓越才能。虽然刘知几在《唐史》的修撰过程中与监修发生矛盾,虽然这种由外行监修的集体写史方式不对刘知几这类史才的口味(如吴兢也曾对监修们“立性邪佞,不循宪章,苟饰虚词,珠非直笔”的行为不满),但是,他们毕竟是在武则天的任用下登上史学舞台一显身手的。

长安四年(704年),刘知几四十四岁,他被提升为凤阁舍人,暂停史职。神龙元年(705年),刘知几“除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又兼修国史。这一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也许是历史的有意安排,这个了不起的女皇帝辉煌的一生,由刘知几、徐坚、吴兢这样几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在《则天实录》里作了比较客观的记载。

同类推荐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 秦末为王

    秦末为王

    穿越三国的小说不胜枚举,而秦末汉初的小说却很少,不知为何。一个历史系的研究生李代在参观了西安兵马俑时不幸坠落兵马俑一号坑内,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秦朝,而且还是大秦位居三公丞相李斯的小儿子,也叫李代!且看他会尽秦末英雄,这其中有着有贤明之称的公子扶苏。有三代为将、痛击匈奴,修长城、建直道的忠信候蒙恬。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有以泗水亭亭长出身,一举得到大秦天下的刘邦。有那“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却又柔情似水的西楚霸王项羽。有那“战必胜,攻必克”之称的一代战神韩信。横刀立马,铁血大秦,且看李代如何挥军统一天下,成就一番霸业。秦末为王读者群:414991540,欢迎加入探讨
  • 道宋

    道宋

    汴水如墨,烟云色,良人随风而逝。残垣之处,却还有,故国筝琴萧瑟。狂澜惊现,烽烟四起,蹄声震霄汉。残阳似血,斜照烈士头颅。无奈百载蹉跎,北望燕云兮,金瓯独缺。冲冠一怒,执长槊,搅动血海翻腾。回首凭栏,长啸如哀歌,岁月蹉跎。泡影几许,随我吃茶去也。——《念奴娇—吃茶去》
  • 小村史记

    小村史记

    本书通过对老烟筒村王姓一脉中,以王二叶(20后)、王枰(50后)、王亮(80后)为代表的三代中国农民人生命运的刻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变迁。在(1975—2015)这40年里,三代中国农民交集,小人物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善良与愚昧、智慧与狡诈、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缠绵,虐心而向上。本书中,除代表人物外,作者以轻灵而厚重的笔法刻画了上百个农村小人物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犹如一部“小村史诗”,让人在乡村事中悟出人生,让人在乡村是是非非中读懂农村,让人在悦读快感中感受农民
  • 北宋往事

    北宋往事

    整体概述在浩瀚的历史进程当中,各朝各代的斑斓岁月,都有无数古人或平凡或传奇的生平演绎,正邪善恶的幕幕表现,构成了古今世人的短暂人生,也流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这部小说以北宋王朝为背景,把庆历新政作为铺垫,将王安石变法作为主线,描写了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因立场不同、思想各异,从而在激烈的党争过程中,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其间穿插叙述了兴败盛衰的世间百态,更着重描绘了贵族阶级和贫民阶级在特定社会当中的贵贱冲突与恩怨纠葛。篇中逐渐深入且环环相扣地将伟人与凡人的人心、人性、人情及人生等人之本能,以事为警又发人深醒地倾诚展现,更着力表达了在是非黑白的矛盾当中,使人感悟以诚为本;在炎凉冷暖的挣扎当中,让人懂得尊重平凡,同时竭力引导世人对于精神领域的觉然开拓!梁馨心
热门推荐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22岁笔记

    我的22岁笔记

    如果说生活就是点点滴滴,那么用笔记来描绘点滴,就可以让它留的久一些。我贪恋这城,大街小巷里残留着的古朴,沉迷日出东升的朝气,徘徊光照下的平板玻璃。
  • 穿越之炮灰爆笑逆袭

    穿越之炮灰爆笑逆袭

    不是吧!睡个觉都能穿越?!韩歆然?这不是小说里的女配的名字吗?我穿越到了小说里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抢男主什么的还没有吃喝玩乐来的痛快!
  • 腹黑男神养成记

    腹黑男神养成记

    【甜文!宠文!逗比文!】秘书办又来了一个新秘书,叫梅洛洛,祁司臣觉得还挺好用的。吃饭的时候带着挡酒,加班的时候留着备用,必要的还能防雷防雨防前任。终于梅洛洛再也忍受不了“资本家”的压榨,高喊“我要辞职”的时候,“资本家”却说:“梅秘书,好好表现,奖金翻倍。”为了奖金她忍!……N次的电梯间偶遇梅洛洛都会百般讨好的说:“老板,早上好!”祁司臣总是面无表情的回一句:“不早了,梅秘书。”修成正果之后,梅洛洛拿着锅铲跑到卧室把被子一掀,叫醒赖床的某人。“已经早上了老板!”
  • EXO之爱离开

    EXO之爱离开

    她一点都不伟大,但她守护了EXO,很久,很久。她很爱EXO,最爱鹿晗。她以为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她不知道一场热烈的奔赴,也许是再也没有归途。她始终选择了EXO。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就算是死也不肯放弃最爱的人。她用命,爱了EXO,爱了鹿晗一生。上天给予她遗忘,她却挣脱。“我愿在有你的地方,画地为牢。”经年以后,所有人都知道,鹿晗最爱的人,是顾则。尽管爱已离开。
  • 放不下的是我爱你

    放不下的是我爱你

    二月兰代表的爱情,是朴素和长久,结果却变成了抹不去的伤痕,残缺的画是要追回不堪的过往,结果成了爱的见证和情的跌宕,选择抛弃,是受到蛊惑的错;选择记忆,是受到谴责的伤……选择离开,是因为真爱;选择坚守,是因为真爱……泪,是苦的;心,是热的……放不下执著,是因为刻骨铭心的爱……老公,别换我!我爱你,放下你一生将是爱情成殇,追随你一生让爱情飞扬……惊人秘密,是谁隐藏?重重迷雾,又有谁拨开?别错过,会告诉你真相……
  • 尤二姐的导正人生

    尤二姐的导正人生

    穿越成为尤二姐的章立英,总觉得自己很迫切地想要改变。想要坚决地制止老娘嫁入尤家,可惜人微言轻。能够做的只能够在有限的情况下改变,以小变化撬动大局面、、、、、、
  • 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字,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
  • 顾人盼

    顾人盼

    作为一个NC级的声控和颜控,即便是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商配圈”和“网配圈”里,沈黎初觉得无感的声音和颜值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直到他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留学时,偶然听得顾临析一曲“恋声”,他才知道——原来世界上真的有着这么一种“声音”:在惊艳了你的心灵的同时,惊艳了你的整个时光。一段声音,一见钟情……然现实阻碍重重,四年时光,他们阴差阳错;再度相逢,南山公墓,不会再放手!他与他之间的故事——顾人盼:一记回眸,一次心动;一次重逢,一生守候。
  •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