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精神,就是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及其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在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和文明的历史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原始先民所共有的精神,也是炎帝时代的时代精神。
从历史记载和传说看,炎帝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亦是极其丰富的。概括起来讲,炎帝精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创业精神,一是奉献精神。
一、炎帝的创业精神
炎帝的创业精神,就是炎帝在其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主要有:
其一,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炎帝作为姜炎部族的首领,与他的族民们一样,上山狩猎,下田耕种,“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在生产实践中,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日益积累,逐渐认识,不断总结,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了众多的东西。而这些发明创造,都是他敢为人先的大胆探索、反复实践的结果。史书载炎帝“火师”而“火名”,他不仅善于利用火蒸煮食物,以化腥臊,防治疾病,而且他还善于把火推广应用到农耕方面,刀耕火种,用火烧荒,开垦土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农耕技术,就是他在与自然界的长期较量中和农耕生产的实践中,逐渐认识、总结出来的。又如,粟谷的发现,医药的发明,都是他长期驯化、遍查百草的结果。炎帝的实践精神,还不仅仅在于他的亲身参与,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敢为人先”。就是说,炎帝所实践的领域,都是他人未能或未敢闯入的“禁区”。尝百草就是一例。
其二,百折不挠的创造精神。炎帝的创业活动,也就是他的创造发明活动。史传炎帝发明了耒耜、粟谷、医药、市场、纺织、琴瑟,等等。但这些发明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不难想象,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的失败,经受多少回的挫折,才成功的;更何况是在那样简陋的条件之下,其艰难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史书载,炎帝发明医药,“一日而遇七十毒”,“百死百生”;发明耒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琴弦,“上观法于天,下观法于地”,“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等等。从这些记载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炎帝为了发明创造这些东西,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正是他的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创造精神,才使他在创业实践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百死百生,不怕挫折和失败,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三,造福于民的务实精神。不管是炎帝的实践精神,还是炎帝的创造精神,归结到一点,都是以他脚踏实地、造福于民的务实精神为基础的。炎帝的务实精神,就是一切以氏族、部落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为全体氏族、部落成员谋福利为其出发点和归宿。考察炎帝的发明创造,无不与氏族、部落的前途命运攸关,与族民们的生死存亡相联系。炎帝发明末稆,是为了提高农耕生产水平,解决族民们吃饭穿衣问题;发明“日中为市”,搞物物交换,是为了便利族民们的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发明琴弦,是为了丰富族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以乐舞和谐族民们之间的关系,加强姜炎部族的团结。因炎帝的每一项发明创造,都与族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急族民之所急,想族民之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族民们谋利益,实实在在地为族民们办实事,所以,被族民们推举为首领,并被后世人们赞誉为“火神”、“太阳之神”,“农业之神”、“医药之神”。
其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除上面所说的三种精神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是炎帝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炎帝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仅体现在他所做出的众多贡献上,而且体现在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为了姜炎部族的生存、繁荣和壮大,他在其生息之地姜水之畔建聚落,使族民们过上定居生活;他随着氏族人口的增长,带领姜氏族民们迁徙四方,开拓新的生活之地。涿鹿、阪泉之战后,炎帝虽则失利,但他并不因此而退却、气馁,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与黄帝联盟,共同开发中原外,又带领一支族民,迁徙江汉及楚湘地区,建立新的生活区,并把以农耕为主要内容的姜炎文化传播到迁徙之地,与当地土着族民共同发展姜炎文化(即炎帝文化),从而使姜炎文化辐射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与后起的黄帝文化共同构成炎黄文化,连绵数千载而不衰。
总之,炎帝在其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业精神其内涵是很丰富的。正是这丰富的创业精神,才使炎帝创造出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炎帝的奉献精神
炎帝的奉献精神与其创业精神是相联系的,在他的整个创业活动中,无不体现着无畏无私的奉献精神。换句话说,炎帝若无这种精神,他就不可能有那些众多的伟大的历史功绩。
我们知道,炎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权制到父权制,由蒙昧到野蛮、文明的转折时期。历史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受血与火的考验,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炎帝以及我们的原始先民要开创完成这一划时代的转变,要跨越这历史的门槛。而进入一个新的生活天地,不难想象,他们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和牺牲。更何况,我们的原始先民,从生活来源说:“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未有火化”,“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从居住环境说:“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与麇鹿共处”;从生活手段说: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和骨器。险恶多变的自然环境,无法科学认识和控制的天灾人祸,时时都在压迫、威胁着先民的生存和安全。但是,从前文所说的炎帝创业来看,面对着如此凶悍强大的自然压力,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没有退却,没有屈服,而是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无畏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行为,以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一步一步艰难的创造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改造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最能说明炎帝无畏无私的奉献精神的是典籍中记载的炎帝发明医药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一日百死百生”。民间传说,炎帝在辨尝百草中,误食了一种毒性极强的草——断肠草而死。这个传说虽有很大的附会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死”是与创造人类先进文明分不开的。联系到炎帝建立的多种历史功绩,这种“死”不正是他奉献和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三、炎帝精神的现实意义
考察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文明发展史,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炎帝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使其成为渗透于中华民族政治、法律、文学和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等领域的精神元素,并世代流传,积淀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稳定的心理情感,这是中华儿女精神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如无论是《山海经》记述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周秦帝业,汉唐鼎盛,近代以来无数次地抵御列强侵略,建立新中国等等,我们无不看到炎帝精神的存在,看到炎帝精神在凝聚中华民族和推进中华民族文明建设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则与炎帝生活的时代有着极大的不同,但炎帝精神作为一种升华了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在我们今天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应该继续弘扬光大。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考察我们这个时代和炎帝生活的时代,不难发现亦有着某种相似点。炎帝的时代,是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即社会正从母权制向父权制,从蒙昧向野蛮、文明的转变,而我们现在也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即社会新旧体制的转变;当时,炎帝有个与其他氏族部落融合、统一的问题,而我们今天也有个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与世界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问题。从这两点看,今天,我们缅怀炎帝,光大炎帝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就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需要弘扬炎帝精神。首先,是由“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这个国情下搞四个现代化,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要有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邓小平语)。如此才能改变我们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这是由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进程所决定的。我们要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再次,这也是由世界各国强烈竞争和挑战决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代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欲以经济的实力和竞争而称霸世界。这也就给我们的压力愈来愈大。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挑战和压力,我们亦需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和奉献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否则,就会再次失去机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拉愈大,重蹈挨打受气的覆辙。另外,弘扬炎帝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只重视物质的作用,而轻视精神的作用;只重视物质文明,不重视精神文明,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都是一种危险的倾向”。近年来,出现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正之风等问题,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就与我们一段时期讲经济建设多了,而讲精神文明建设少了;讲物质享受多了,而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少了不无关系。因而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炎帝精神,也就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其二,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需要弘扬炎帝精神。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尽管民族学和历史学已经证明华夏族并非单一祖先,但是,后人却一直把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作为共同的祖先加以供奉。“这种发端于上古,绵延数千年的观念,成为不同时期,来源于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民族意识”。炎帝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创立的姜炎文化,与黄帝文化共同构成的炎黄文化,“成为一种反映民族共同感情的联系纽带,体现和包融了华夏族形成一个统一性的自我意识”。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尽管各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产生过种种矛盾、冲突,以至于战争,也曾造成国家的分裂和地区之间政权的对立”,但“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时间,而且越到后来,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的局面越巩固”。这种巨大的凝聚性和牢固的稳定性,正是这种以炎黄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首先是来自于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弘扬炎帝精神,继承和光大优秀传统文化,是团结各民族的思想基础,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另外,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的统一,还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海外炎黄子孙的支持。而炎帝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认同,民族的精神纽带,既有利于沟通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相互理解,也有利于加强同海外的炎黄子孙的相互交流。近年来,海外炎黄子孙,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回大陆旅游观光,祭祀始祖,并以各种方式支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是这种民族向心力和认同感的生动体现。
总之,炎帝所具有的创业、献身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样,现在和未来,还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富强和统一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原裁于《西秦纵横》1994年第4期,后收入《炎帝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