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是效益的大敌,生产管理混乱必然会造成企业效益滑坡。防范生产管理混乱,必须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技术革新、程序控制、目标管理都是有效的控制之法。
如果你经营的是一个制造性企业,那么生产环节将是你整个企业正常运营中致命的一环,因此你应掌握以上为你介绍的种种生产管理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同时,为防范你的企业陷入生产管理混乱局面,你不妨注意以下几招。
不要让生产程序失控
企业生产,找到顾客落订单当然要紧,但如果接到了订单,却在生产程序中失控,未能如期交货,或是产品的质量不佳,那就可能比接不到生意更惨。企业有可能因此损失了声誉,甚至赔钱给客户。故此,企业生产无论规模大小,大至数千人的大型企业公司,小至十人八人的小工厂,管理人都有严格控制生产程序的职责,确保产量和质量都符合顾客及订单的要求。
生产程序非常重要,企业接到一项订单,管理人就要着手计划生产程序,订出完善的生产方案,确保每一项操作都能配合起来,并且要在正式生产前,计划好各类资源,这包括了劳工、机器、材料、土地等,这些资源是公司以金钱交换的,管理人有责任把这些资源作最有效率的运用。作为中小企业的你应注重以下生产程序。
生产程序可以分为四个大层次:
(1)计划
计划是属于文件性的工作,要把生产的数计算得清清楚楚。首先,要确定生产目标,这个目标有一部分是订单的要求,包括了:产品的品种、款式、数量,把客户种种要求列清楚,以及说明完工交货的日期。在订单的要求以外,就是企业的要求,例如,把生产成本订在多少,把订单的收益扣除这些成本,大致就是这桩生意的收益。
知道要生产多少和完工期限,管理人便可以着手筹划资源,看看需要多少材料、多少工人、多少机器设备等,数量要计算得精确。
(2)途程安排
计划订好了,管理人便要决定在生产前,要预备好一些什么,预备好所需的材料,材料有欠缺的就要迅速订货。人力要预备好,腾出若干员工或整条生产线负责这订单,还有就是机器,计算要以多少部机器负责这订单,全部都要作好安排。这个程序是否做得好,衡量的标准,在于是否可以完全配合以后正式投产时的需要。
(3)日程安排
这是投产的正式时间表,从现在到完工期限,到底有多少天,把这些日子划分好,看看什么日子要完成什么工作,确保生产可以在完工期限前顺利完成。
(4)工作分派及货品分发
管理人完成上述预备工作之后,跟着就是正式分派工作,把生产部门应做的,分派出去,由各部门的主管负责,每个工序做好生产记录,紧密监察,随时都可以追踪得到工序做到哪个部分,每个部门是否配合得来,有时候,甲部门的工序未能及时完成,乙部门的工序便无法继续进行,这便会拖慢了整个生产速度,这时便要检讨,是不是要多投入一些资源在甲部门中。
生产完毕之后,企业也需要将所生产的货品运送到应该运送的地方。
总之,管理人要按照计划目标,随时作出适当的修正。
管理人对生产工序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工序很多,处理一张订单的部门和员工,数目可能很庞大,资源分散了,如果没有紧密的控制,便很容易搞出种种问题。例如,材料到底送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会不足够?是不是错误的生产程序弄出很多次货?诸如此类,如果没有监控,有时管理人也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生产程序失控,最典型的结果,就是浪费资源,甚至无法如期交货。因此而要赔钱。在此,管理人就推卸不了责任。
勿让生产目标与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严格地说,如果生产过程控制得好,生产目标应该和生产的结果一致,或相去不会太远。在产品的规格上,当然不可能不符合订单的要求,制衣企业接到衬衣订单,总不能把衬衣变成外套。一切生产都要按规格行事。而实际完工的日期,也应该不会和生产计划书上所订的日期相差太远。
生产结果不符生产目标,主要就是产品质量和完工时间两方面。
控制产品质量,通常每一家企业都设有品质控制部门。
品质控制是在包装前的最后一个步骤,要确保所生产的货品,在出厂之前,完全符合买家的要求。即是说,买家要什么,品质控制部门要确保出厂的货品就是买家所要的,在款式规格及性能要求方面,达到买家的要求。虽然品质控制是最后一步,但实际上,每一系列的工序完成了,都要有品质控制员证实该工序生产的零件合乎规格,否则,把不合规格的零件装配,那就徒然浪费时间和人力。
品质控制,在生产计划中便应涉及,订出各类工件及制成品的品质标准,这是各生产部门是否能达到个别目标的准绳。利用这个准绳,用来检查每一个工序的生产零件以及制成品是否达到这个标准。企业没有严格的品质控制,便可能让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断生产出来。如导致买家拒绝收货,那就会令整个生产的投资全部浪费。
买家拒绝收货,道理在买家一方,这却有可能导致生产商破产。就算买家勉强收货,也足以导致中断彼此之间的商业关系,再没有交易,这对生产商也是一大打击,而商誉不佳,也会妨碍以后的商业运作,得不到其他的买家信任。
品质控制的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抽样检查,另一是逐一检查。一般来说,零件生产是作抽样检验的,而到了最后一个装配的工序完成,可以包装,那就需要逐一检查,确定其性能良好。当然,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品质控制制度。
管理人在生产工序上的责任,就是确保生产目标和生产结果一致,至少不能让结果和目标相距太远,偏差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没法履行这个责任,其他便都只是小节,即使这些小节办到了,对于实业的投资者,也没有什么意义。管理人最重要就是确保生产目标和结果一致。
要尝试新产品开发
老字号企业都会有一些招牌货,这些招牌货的信誉甚佳,使用者众,很受大家欢迎。无疑,一些招牌货随着岁月转变,越来越不受欢迎,需要革新,但也有一些却长久得到消费者拥护,成为常青树。
麦当劳是依靠简单的汉堡包、薯条、可乐、奶茶、咖啡起家的。到现在,他们依然在销售这些老产品。
可口可乐公司发迹的产品,就是目前全球不知有多少人在饮用的可口可乐。这是很奇怪的饮品,是医师研究出来的伤风药,结果却拿了来当饮品卖,却卖了一个满堂红,卖到成巨富,卖到成为跨国大企业。
中国人有使用药油的习惯,头晕身热,肚痛胸闷,舟车晕浪等,都会在额头或痛处涂点药油,白花油经过数十年经营,从新加坡卖到香港,提起白花油,没有一个中国人不认识,甚至用英文说“WHITE FLOWER”,也是很多外国人都认识的。
老字号企业的招牌货,可以卖上百数十年,甚至卖足数百年,都可能依然有市场需要,但如果墨守成规,单单吃老本,代代不思进取,只卖老字号招牌货,而没有开发更多产品,配合市场的需要变化和竞争,就算公司没有退步,也不可能和时代同步并进。
李锦记蚝油真是老字号,李锦记的招牌货,就是“旧装蚝油”,你不得不承认,这真是极优质的蚝油,味道十分鲜美。可是,李锦记在新一代的经营下,并不安分于只卖一种产品,后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外交的门,该公司便发展出一种“熊猫蚝油”,论味道,它远不及旧装蚝油招牌货那样好,但却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因此,远销海外。到今天,该公司还开发很多酱料产品,如四川担担面酱、桂林辣椒酱、XO酱等。
麦当劳也不只是独沽一味的卖老牌汉堡包和薯条。该公司为了在全球的快餐店市场中占优势,也陆续推出不同的产品,如脆薯饼、麦乐鸡等,而汉堡包的种类也有若干种,包括鱼柳包、双层巨无霸、麦香鸡、猪柳汉堡包、猪柳蛋汉堡、青咖喱猪柳等等。
可口可乐公司可以一味走天涯,不过,他们也开发了其他产品,其中同样受欢迎的,就是“雪碧”。雪碧一出,也一样横扫世界。
事实上,你经营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并不嫌少,只要有一种成功,大受欢迎,那就可以像印钞票那样,长卖长有,赚个不亦乐乎。很多企业起家,都是先由一种产品或一类服务开始。盖茨的微软成为计算机软件的霸主,都是由DOS开始,再在DOS的基础上,开发出窗口,使窗口成为占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九成以上占有率的操作系统,而该公司的浏览器和OFFICE软件系列,也成为畅销产品。
产品不嫌少,最重要的是能命中市场要害,这好过为了生产而生产,开发百数十样的产品,却没有一种畅销的。不过,这并不是管理人固步自封的借口,当一种产品上了轨道之后,管理人其实应该尝试开发其他新产品,或至少在旧有的产品上作出改良,就好像微软的窗口一样,从上市至今,已经出了数代。
很少市场能够被完全垄断,通常市场是打开的,竞争对手随时都可以加入,和任何一个企业开战,汰弱留强是不可避免的定律,要在市场上立足,就要随时预备打硬仗。所以,企业不能只靠吃老本,只依赖旧有的产品,而应该不断地留意市场的变化,改良产品,或是推出新产品。企业的管理人要有远见,当公司赚了钱,产品站稳阵脚之后,就应考虑拨出资金,去开发新的产品,建立新的服务,使公司的竞争力更强。
有些管理人惰性作怪,因循苟且,不作新的尝试,累得企业老化,产品慢慢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最后企业也在市场上消失。
生产技术要革新
科技在近代的发展速度甚快,自从工业革命以后,技术一日千里,科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应用于企业上,使企业生产不断地革命,生产过程越来越自动化,产品的质量越来越标准化,失误机会越来越低,生产速度越来越高等。这个不断进行的革命,如果中小企业一时没有追上时代步伐,便会有立即居于人后,被竞争对手打倒的可能。
工业革命以后,生产采用机器进行,越来越多的机器被设计和发明,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对象的生产上,奠定了大规模生产的基石。不过,机器的质量并不停留在初发明时的状态,而是日新月异,精益求精,很多一向使用人手操作的生产工序,都被机器取代了,然后,新的机器又取代旧式的机器,更新式的机器很快又取代不久前还是被视为新式的机器,一代淘汰一代,而每一代可能不过三五年。
从事企业生产的管理人,对于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保持甚高的敏感度,要经常留意自己行业的专业杂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不少新产品和新技术发明,管理人都需要留意。而且,管理人也不能只满足于国内,而是要放眼全球,尤其是一向走在科技发展前端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地区的相关专业杂志和信息,也绝对不可以放过。
商家经常举办展销会,个别企业的展销会有之,行业商会组织起来的展销会也不少。管理人绝对不能错过这类展销会。在这类展销会中,管理人最容易接触到新的生产技术信息,这可以及时将企业的生产运作改进,以免落后于人,甚至能居于其他竞争对手之前。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术或科技教育,而是所谓“红裤子”出身的,是自己在工厂里学师,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磨练,直到精熟整个生产过程,甚至成为行业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就像著名企业“震雄机器”的老板蒋震先生,早年人生坎坷漂泊,参军打仗,到香港后在港机工程当学徒,以后开小工厂,从事维修,以后再生产机器,进而开发新设计的机器,数十年来,追着时代步伐,生产技术与时代并进。
纵使是旧式学徒制出身的企业管理人,也不能免于保持生产技术与时代并进的责任。人家已经使用21世纪的生产技术,如果你还停留在20世纪的70年代,那是绝对不能维持企业竞争力的。
管理人虽然可能只是着眼于宏观大局,并不一定懂得科技生产等工序,但作为管理人,却要确保企业的生产技术不可以过时,否则,企业被淘汰出局之时,又只会是管理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