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960年左右,省委统战部来了两个人,经过周折才找到了这个田妈,就是他们要找的田菊珍。他们对田菊珍讲,委屈您了。山东省转来了材料,你的爱人邵振雄不是什么“股东”、“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经后来审查了解到,那时邵振雄在一个地主家扛活。到年关,地主没给开钱,当时邵振雄是只身一人,也没强要。后来地主说,你的工钱就人了股吧,将来还能分红。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入了股,清查时一看股东有邵家雄的名字,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当地主分子处理了。这次,省里来平了反,确定邵振雄为革命烈士。尊田菊珍为革命前躯者。省统战部来的同志讲,省里有位领导已退休了,他让我给你带好,因为他负伤时是你献血救了他。
田菊珍的事河清市领导知道了。决定让她出任市妇联主任,她拒绝了,并且与当时领导讲,我的事已过去了,那么些先烈都没有宣扬,我算什么。请为我保密。除省里知道外,不外传,也不往下任河清领导传。就这样。只好让她作了市人大代表,她的事就一直保密下来。
田菊珍就以田妈称谓,以市人大代表身份,在手推车社干了几年就退了下来。每月她有一笔抚恤金,但她都存着。生活怎办?这是个谜。仲祥解了这个谜。
她除了吃粮外,基本上不花钱。几乎一年四季都穿那件士林布的小褂,冬天套在棉袄外,夏天就那么贴身穿,鞋全是自己一手做的。但她毕竟要活着,还要供邵家实读书,哪来的钱呢?仲祥讲,这个谜后来在老丁头那解开了。
老丁头,70多岁了,是山东过来的,不知什么原因,失去了家庭,他智力有些障碍,便以讨要维生,被田妈发现了,也给他安置在牛角胡同最里边的一个小屋子里,牛角胡同最里头靠近清河有一处垃圾站,多半个城市垃圾送到这里处理。田妈让老丁头住小屋,一是让他看着,别让垃圾倒进清河,也别倒在牛角胡同这边;二是教给他拣垃圾卖钱,养活自己。而田妈每到夜静更深时,也从屋后的小道到垃圾堆里去拣垃圾,除了天黑没月亮,除了下雪下雨,那几年她几乎天天晚间去拣。拣完让老丁头去卖,因为老丁头智障,卖的钱由田妈保管,到时给老丁头用。你别小瞧这垃圾,“垃圾山里有黄金”“废而不废”。据田妈讲,拣好了,每个月比一般工人工资都高。
田妈的德高望重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她推手推车时人们就知道有个了不起的田嫂。一是一个女人推车了不起,二是她一旦没活,就推车到市医院门前等着。因为有些病人,坐不了汽车,她的手推车最适应推病号。但她不完全是为了钱,有钱给,没钱她尽义务。所以,医生们对患者讲:用车找田嫂。后来她省吃俭用,除了供孩子上学外,略有积蓄,都作了公益事业。她为孤儿,为病残捐赠,她为灾区,为利民工程捐赠,几乎每次捐赠都有她的名字。她拣了一些废布自己千针万线地缝了鞋垫,每个新兵入伍她都要送给他们。
这篇长文章,在下半部分叙述了田妈为市庆建点,不请大腕,搞群众活动的事,描述了策划仲祥搞三轮车接亲移风易俗的事,介绍了她任人大代表为民建言谋利的事,介绍她在牛角胡同建居委会的事。
文章最后讲:
田妈是封建社会的叛逆,她从一个剥削家庭勇敢地冲出来,加入到中国妇女的行列,成为中国妇女善良、勤劳、吃苦、厚道的典型。在党的教育下,她由一个普通妇女成为受人民拥护的共产主义战士。她不求名不求利,在被委屈时,仍坚守信念,在困苦中仍不失尊严。她隐名埋姓,从不向组织讨回报。她是一块璀璨的黄金,但一直埋在地下,她是革命的先躯,但她从不表露,她是革命的功臣,但从不居功自傲,她以奉献为光荣,她以普通为幸福。今天。我们的时代,不应忘记她们;今天,我们的时代,要呼唤培植田妈精神!
省报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接着发表了一大批读者来信。有人讲,田妈应该是真正的英雄,建议排电影电视剧宣传。有人讲,社会应公正对待革命前辈,让她们直到今天还受苦,良心不允。有人讲,作者是以饱满的激情写了这篇文章,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净化社会!
后来文章被中央媒体发表,引起了更大的轰动。特别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掀起了一阵历史的波浪。
长春寄来的一封信:
尊敬的田妈妈:您让我找得好苦。我的父亲叫鲁福贵,是名八路军战士,前年已去世了。他生前未完成的最大心愿是寻找您。他在一次战争中负伤。十分严重,血流不止。在危急时您出现了,是你救了我爸,只有您的血型合适,您一连献了三次血,从死亡线上救了我爸。我爸后来当了省级领导干部,但一生他不会忘记您。临死时托咐我,一定要找到田妈妈。他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他把自己积蓄的十万元钱留下来,让我转交给您。他说,这不是报答,十万元能买下一个革命者的献身精神吗?我爸讲,这十万元钱放在您那,他放心。
我是个普通干部,我爸死时只留下一处房让我继承,其余一切交公。这十万积蓄他一分钱也没有给我,我理解我的爸爸,因为他身上流着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血。
今天,我在媒体发现了您,钱我寄到河清市委,我还会去看您的,因为我身上流着爸爸的血,也是流着您的血。
这几天,河清市委几乎天天都收到一大批来信,有的是被田妈救助过的革命战士,有的是被田妈的伟大精神所感动,有的寄来诗画,有的寄来南海之螺,高山之松,有的少先队员寄来千纸鹤。忙坏了医院,忙坏了秦幽兰。而作为文章作者的罗珊,也接到大批来信,她是含着泪读来信的。她没曾想会有如此大的震动。她对秦幽兰说,她生到如今,连幼儿时都算,没流过这些泪,爹妈有时骂她狠心女,说她向来不哭,可是自从采访到写这篇文章,一直是眼泪伴着她。
不久。省委、市委都下发了“向田菊珍学习”的通知。田妈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在汇报会上,专程由省里赶来肩负省委重托的省委组织部长、市委书记宫敬、市长张立行等听了市医院院长汇报。田妈的病已基本好转,建议今后让她更安定些,不要累着,不要太刺激。
省委领导与田妈谈了话。田妈感谢组织,但她不同意这么宣传,她认为,活着的人就是幸运的,应该好好活着,好好活着的概念就是自己活着是对他人有利的。问及有什么要求时,田妈说:她病中接到的钱,捐赠扶贫助学。还有一个要求,请组织帮忙,查一下参加抗美援朝的儿子邵家声的下落,因为至今死活不知,一点消息也没有。说这话时,田妈流了泪。
最后省委领导决定:
一、田妈今后生活安排专人关照,并责成医生注意安排田妈保健饮食。
二、田妈收到的所有的钱,暂存,如何处理,由田妈定。
三、关于邵家声的事,组织上负责查询。不过,抗美援朝战争十分严峻激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不少没有归来,一部分是牺牲了,因为有时是一个战斗集体阵亡,无从查找,有的是被俘流落不明。组织上尽力而为。
五天后,田妈又回到了牛角胡同她的小屋,罗珊要求与田妈同住。组织上批准了。田妈发病之初,仲祥便给在加拿大的邵家实去了电话,邵家实讲,他目前正在作一项研究,尚须十几天。完后就回来。田妈出院后,仲祥又打去了电话,田妈也讲了话,告诉邵家实,不要回来,赶快研究项目,完成后回国工作。
一般来说,好的消息是随春天而来到的,但河清市的好消息,却在冬天到了:岭上村经专家考察,报省委批准,建“岭上村药材基地”,全村一体化。
具体规划和意见是:
主体是药材园区为主的“岭上药材生产公司”。其中包括:培植园区,采收加工区,蓄藏区和营销处。
另一块是居民区。全部居民为药材公司成员。儿童上学,老人进公寓,余下均为公司工人和职员。建一老年公寓,两栋居民楼,还有学校,医院等。
再一块就是水电站。截断清河水,建一小发电站,圈水还可以养鱼。
全部工程在明年春季启动,十月完成。省投资40%,市投资60%。
这对于河清市来讲,是一件大喜事。对岭上村来讲,是地狱变天堂一般。
还有一件也是喜事。牛角胡同要动迁,要修河上公园,河上公园应该说是河清人多年的梦想,一为了治河,二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生活。要修河上公园。牛角胡同非动迁不可。经过论证并征得牛角胡同及各方面人士意见,牛角石不动,算作将来公园一景点。沈家大院(包括女人院)留下,因为是清代建筑。沈家迁走后,修葺一下备用。关于秦家“草木小筑”也可留下,因为不在规划范围之内。
为动迁人员去处,病刚好的田妈却费了一番心事。她与大家协商后,又见了市领导,最后敲定的是:陆天和要去省城儿子处,宁润堂也去女儿家,石满被河上公园筹建处留下。秦宅不动,其余的全部上岭上村。由广林因有公职在身。留在市里,韦妙英田妈意见带去岭上村,老丁头、刘旺、蓝贵等也同去岭上村。
经过协商,仲祥被提名为岭上村药材公司总经理,并申请省市派一名党委书记来。
罗珊辞去记者一职,拟提名为岭上居民区管委会主任。
沈则正已提为市水利局副局长,拟申请其为岭上水电站站长。
这些提名,经市报省。省里意见是:相信田妈,相信河清市,责成省委组织部按程序考核后任命。
寒冬将至,过了春节,猫个冬,人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但就在春节将近时,腊月二十一,秦宅失火,半个小时之内,“草木小筑”一片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