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一次的人大政协换届,是人民政府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某些人的超级机会。因为争官的,夺位的,都要在这时出结果。
选举一事,最大的热点是在提出候选人,只有提出了候选人,才有可能当选。而提出候选人的程序是党委提名,上级审批。党委的提名就有说道了。党委根据什么提出,根据被提名人的表现。如果被提名的人受到群众拥护,党委提了名,这事就顺利了,百选百中,但是,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党委提名不被群众认可。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这党委有问题,不能代表群众意见,再一个就是群众的问题,有的人在下搞不正之风,干扰选举。所以候选人的提名是个关键。
河清市的人大、政协会,开了四天就结束了。通过了一些决议,是例行公事,大家关心的是选举。这次选举热点是三个。
第一个是市长,张立行是省派来的市长,但必须通过人大选举才能正式任命,结果他以779票当选。人在代表共780名,少了一票,当然是他自己没选自己了。张立行实质上是满票当选。
第二是选副市长,副市长出了问题。市里提名的候选人,财政局局长莫运宏只得了192票,而市里未提名的由人大代表联合提名的欧阳明华却以544票超半数当选。这一下子轰动大了。当公布选举结果,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市委书记宫敬一脸怒气。这是他的失败。在近一年的策划中,他费尽了心血,但他失败了。
欧阳明华,是河清市由团市委输送的领导干部。最早他在凤梧县当副县长,一年后,河清市唯一的镇香炉镇屡屡发生重案,百姓怨声载道,上访信直写到中央。当时的市委书记郑珂大胆地提出了欧阳明华去香炉镇,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欧阳明华到香炉,不怕硬,不服输。他了解到鲍氏集团树大根深,但他相信群众的大多数,相信正义的威力。
两年时间里,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写黑信,以生死要胁;送金钱,以物资引诱;甚至用了美人计,并大造谣言。这些,欧阳明华都顶住了,在群众支持下,他一举端了鲍氏集团的黑窝,法律严惩了作恶分子。人们欢呼:香炉镇见到了太阳。
接着,用了两年时间,招商引资,上项目,建厂子,香炉镇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香炉镇的改变与发展,也为河清市添彩,特别是当时任市委书记的郑珂也受到省里的表扬。但这时,作为市长的宫敬,却不那么高兴。因为宫敬通过老婆马霞在香炉镇鲍氏集团中有一些产业。此事,欧阳明华已了解到,但一来没什么罪恶行为,二来也考虑给领导留点面子,而宫敬见风不好,也早早让马霞收敛了。但心中怎能没有疙瘩呢?特别是,上周省报记者采访欧阳明华,在介绍情况时,多次提到当时的市委书记郑珂,而对宫敬只字未提,宫敬心里有火强按住了。
还有一事,让宫敬与欧阳明华成了对头。一次,作为市长的官敬,布置全市开展水利建设,修坝修渠,并且规定了任务数和完成时间,然后上报省里。市里令一下,全市都动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兴修水利的高潮。但香炉镇,只修了三条渠,按市里的指标,还有一半未完成。宫敬知道后,大发脾气,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香炉镇。这时年轻气盛的欧阳明华,在大会上发了言,他说,什么事得针对具体情况去确定,不能主观论定。市里下达兴修水利计划时,为什么不与地方研究一下。香炉镇临清河,多年来水利工程是主要工程,再修没地方了。而有些乡镇,水利工程簿弱,还应加大力度。如果我们硬按市里规定数目办,可能要占良田,甚至还要毁道路。
欧阳明华的发言,受到全场的认可。这时郑珂一看,宫敬下不来台,马上出来打圆场说:欧阳明华同志讲的有道理。此事,应该由市水利局和农委负责任。你们没有调查,主观臆造下达指标,这既是教条主义,又是官僚主义。总算把这事圆了下来。事后,郑珂还与宫敬一起去了香炉镇,名义视察,实则是郑珂要沟通关系。欧阳明华道了欠,说自己粗,没考虑工作方法。宫敬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疙瘩的。不过,他毕竟是二把手,有什么也只好存在心里。
可是,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欧阳明华与宫敬的关系又紧张起来。报社记者来香炉采访,谈到修水利的事,也谈到了欧阳明华在那天会上的发言。欧阳明华讲:一个领导干部,上任后,最重要的是眼睛向上还是向下。如果说,上与下是一致的,那么向上向下都无所谓。但是上与下是矛盾的,就要分析。是上面对了还是下面对了。如果是下面对了,就不能无条件的唯上。我反对一些干部,当上了官后,全部心思都倾注在琢磨上级领导上。看领导眼色办事,唯领导命令是从,“理解的要办,不理解的也要办”。当然了,我们的领导站得高看得远,百分之九十的领导是代表群众利益的,这就好办了。我认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排除私心,保持党性这十分重要。
这文章发表后,宫敬看了又作何想呢?
不过,欧阳明华就是欧阳明华,他原本没有刺激宫敬的意思,所以他不“投鼠忌器”,还是“一意孤行”。
郑珂走了,宫敬当了一把手。但欧阳明华业绩在,香炉镇发展成就在。而且在欧阳明华身上你也找不到什么疵点。就是宫敬也想让香炉镇出名,为他的业绩贴金,所以,一直还算平稳。
但这次人大选举就是动真格的了。对宫敬来讲。这是一次很重要的“经营”机会,自己人上,收取一大笔“买官钱”。为什么一大笔呢?不就是选个副市长吗?不对,干部这事,动一枝而全树摇。上来个干部,空下了位置,还得有人补上,有如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动一大批人,谁要想上一步,谁都要“明白”点。按等级各有价位,宫敬发财机会来了。
欧阳明华是副市长候选人,在河清可能没有什么争议,因为没有一条理由,可以把他排除,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与他比。
而欧阳明华并不太在乎。有位知己对他讲:“明华,别把事看简单了。我看,你还是到宫敬家走一走,不用拿多少,见个面,还是应该的。”
欧阳明华瞪起了眼睛:“干吗?买官?要官?这不是我欧阳明华干的。用我我就干,此处不养爷,必有养爷处。”
即将研究确定候选人时,发生了一件事:香炉镇二百多人上市里上访,打着横幅标语上写着:“留下好干部欧阳明华”,对此举,老实人讲:欧阳明华真得人心,好干部。但业内人讲:这是整事。有预谋,有背景,欧阳明华完了。
果然,公布副市长候选人时,市人大主任赵景明宣布:副市长候选人为市财政局局长莫运宏和环保局技管科长贾作人。这里的贾作人大家都明白,是为了差额。因为根据规定,必须有差额。而这个人必须是选不上的,摆摆样子,所以这个贾作人无关紧要。
有的代表提出质疑,为什么不提欧阳明华,得到的解释是:欧阳明华在香炉镇创业刚刚起步,正在向上发展中,香炉镇人民离不了他,而河清市也不想让他离开,因为香炉镇现在是省里的红旗。让欧阳明华继续举这面红旗比他当副市长更有利。并且说,此事经市委研究,而且已报省里批准。
虽然到这一步了,但宫敬还是不放心的,心里总没有把握。在人大主席团预备会上,宫敬代表市委,严肃提出,各代表团要好好工作,与市委保持一致。这时的与市委保持一致的含义就是一定要选举市里提出的候选人。并且强调这件事是对每位团长(一般都是县里头头当团长)的党性考验,是对每位团长工作能力的评价。谁出问题谁负责任。接着,根据事先安排,人大主任赵景明提出,为了掌握各代表团选举情况,这次选举,一个代表团一个投票箱,开箱看结果。这事被坐在主席团上的田妈和李“公公”否认了。
田妈说:“这不符合民主选举办法,是干涉代表选举自由,这么办无记名投票失去了意义。”
李“公公”讲:“乱弄,要秋后算账吗?”
这两位是人大主席团资格最老的成员,他俩敢说敢为。他俩说后,宫敬出来打圆场:“别那么搞了。但我强调,各团长一定做好工作。另外,按规定,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候选人,这一点一定注意,我们党员代表决不要再提候选人,这是党的组织原则要求的。”
选举前,宫敬找来莫运宏谈话:“你得出点血,各代表团走走,买点烟送去。我看给各团的团长送去一个购物卡,也可许点愿,上任后如何如何,多承诺些。”
莫运宏觉得这事情有点太严峻了,因为前几天他去宫敬家“交钱”时还没有觉得气氛这么严峻。
接着,宫敬与赵景明也找欧阳明华谈了话。“明华,这次没提你候选人,不是说你不够,而是舍不得你离开香炉,不想让你放掉手中的红旗。你在香炉的作用,要比一个副市长大多了。这事你应想通,当然有些群众不理解,你可以替组织作作工作。”欧阳明华表示:第一,服从组织决议。既然组织没提名,我也不好去做什么工作;第二,我请假,在这期间,我离开会议。
宫敬听了好高兴。选举前,因为有件招商的事,欧阳明华向大会请了假,去了北京。
选举那天,除了代表,还有政协委员列席,也来了不少看热闹的。本来十点正式选举,但到了十一点也没进行,大家知道,又出麻烦事了。
十一点十五分,赵景明宣布选举开始。监票人历来都是田妈,这次也不例外,但公布候选人名单时出现了意外,市里提出候选人是莫运宏和贾作人。而十三名党外人士代表联名提出欧阳明华。这时谁也没办法了,上午必须选定,这是议程规定,因为人大会议的议程也是事先通过的,有法律意义。
下来就是投票,查票。半个小时后,田妈把一份报告交给了赵景明,赵景明宣布:市人大代表780名,因故因事缺席9名,实到771名,符合法定人数,选举有效。选举结果是:莫运宏共获192票,贾作人共获35票,欧阳明华共获544票。欧阳明华获票超过半数,当选为河清市副市长。全场报以热烈地掌声。
当宣布请欧阳明华上台时,有人告知,他不在,已请假去了北京。
宫敬这天中午没吃饭,下午人大常委的选举他也没参加。
与副市长的选举相比,这第三项人大常委的选举,还是顺利的,如宫敬之愿以偿。这是因为洪达光的姿态高,由广林的招法高。
洪达光在河清市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这几年谈到河清市的经济发展,不能不提到洪达光,谈到河清市奉献最大的,少不了洪达光;谈到为人正道。从不骄横的,谁也比不了洪达光;谈到纳税大户,没有比洪达光富的。他从五金公司一个徒工起步,后成了养鸡大户,联合体有5000多农户,后来又承包了商贸公司。连锁店五十多家。有人计算,由他解决的城市就业人口,大大超过了任何一个国营企业。这个人品德好,虽然年纪轻轻,但一点没有某些年轻人的“现代派”,他不饮洒,不上舞厅。虽然他已成了河清市的首富之一,但你看不到他是个老板,穿着朴实,没有恶习,没有坏脾气。属下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认可他。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洪达光的公司说:“挣多少钱不论,到这里我放心,还能锻炼人。”
比为社会奉献谁也没有他大。他做了多少好事,问他,他也说不清。一个农村孩子,学习特别好,但家中贫苦,上不起学。洪达光知道后,一下子就包起来这个学生的在读期间的一切费用,并定期救助其家庭,直到这孩子大学毕业。这件事情一直没人有知道,洪达光也不张扬,后来被这孩子的学校知道了,消息才在河清传开。
洪达光是市人大代表。这事,他没争,是民选的。这次,人大常委要补选,大家的呼声当然是他了。但是,候选人提名时,因为参进了一个由广林。事就不太好办了。有人讲,干脆就提洪达光和由广林,让代表海选。这谁心里都明白,虽然由广林最近有了一系列的表现,但“为时已晚”“尚欠功夫”,怎么也比不过洪达光。可是,由广林是宫敬的人,怎么可能让他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