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9700000053

第53章 放蒋?扣蒋?西安内部又生歧见(1)

蒋氏拒不签字引起两军将士的疑虑。张学良的放蒋主张使部下深为担心,多数意见认为:西安事变是大家提着脑袋干的,不是张、杨的个人行为,没有具体保证,不能轻易放了蒋介石张学良硬着头皮做部下的工作,张、杨为此发生争执,两军内部更是频出强硬信息。最终周恩来出面调解才达成释蒋共识张学良早已定下释蒋决心,但过于仓促的“无条件释蒋”,使张、杨失去了制约蒋介石的“底牌”

在蒋介石接受了西安方面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之后,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便提上议程。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放蒋、怎样放蒋?西安方面参与事变的将士,包括张、杨都有着不同的考虑,这些不同的考虑,本来是正常的,也与放蒋本身无关,因为张、杨早已就放蒋问题达成高度一致。但是,一刻不离开西安,蒋氏悬着的心就放不下。何况,“不同的考虑”本身潜藏着变数,这再度引起多疑的蒋介石和宋氏兄妹的不安……蒋氏拒不签字引起两军将士的疑虑。张学良的放蒋主张使部下深为担心,多数意见认为:西安事变是大家提着脑袋干的,不是张、杨的个人行为,没有具体保证。不能轻易放了蒋介石实际上,放蒋的和平谈判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即商谈使蒋答应张、杨、周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各项条件。但是,在谈判开始之前,蒋介石就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即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的人格”作担保,而不作任何书面签字。

既然是谈判,就有一个签字生效的问题。没有签字的协议,谁来保证它的真实性,谁来保证它的效力。蒋介石所讲的以“领袖的人格”担保,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不能不让人有所担忧。

蒋介石为什么不签字?是为了在历史上不留下任何文字的东西,以维护他个人的所谓领袖尊严,还是一开始他就为此后违背承诺而埋下伏笔呢?

起初,西安方面并未过多考虑,张、杨为了抗日的民族大义,认为,只要蒋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剿共”,领导抗日,不签字也是可以的,就是签了字,想撕毁协议,易如反掌,拿他也没办法。周恩来将这一情况报告中央,毛泽东复电时,也同意可以不签字,并说:“要他签字干什么,签与不签一回事嘛!他要推翻的话,签了字也没有用。”(1)但是,随着谈判的进展,这个问题凸显出来,这就出现了第二步,即怎样担保,以及怎样对蒋介石的“领袖的人格”担保进行某些约束。

这一步的工作中共已经做了,24日晚的蒋周会谈,实际上就是索要蒋的进一步担保。宋子文在12月25日的日记中记述了这一过程。宋写道:

周见了委员长,解释说:一年来,中共一致在力图避免内战,以保存国家实力。他们并未从西安事变中索取任何资本,所提建议措施与数月前之主张并无二样。现在他们想要他做出如下保证:(1)停止“剿共”;(2)容共抗日;(3)允许中共派代表到南京向他解释其主张。

委员长答日:红军北上抗日一直为其心中愿望,若如周之所言,他们愿意停止一切赤化宣传,听从他的指挥,他将视其军队如己出。在“剿共”之所有岁月里。他一直记怀中共之领袖,他们许多人皆曾为其部下。既然他能对桂系施以仁怀,那他对中共亦一定能慷慨对待。他已委托张来改编红军,若红军对其效忠,他们将享受胡宗南军队一样之待遇。在他充分休息后,周本人可亲赴南京,继续讨论。(2)从宋子文上述日记透出的信息看,周恩来是从抗日的大局上要求蒋介石作出进一步保证的,涉及较多的是抗日和“剿共”的大事,不可能详尽到张、杨及其他参加事变的将领个人的安危问题。

张学良自恃与蒋介石、宋美龄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发动事变他本来就没有加害于蒋介石的意思,而单纯为了抗日,现在抗日的要求蒋介石答应了,他认为应该放蒋回去。至于个人安危,他早就置之度外,张曾不止一次地说:只要抗日能实现,就是牺牲我张学良,甚至东北军,也是值得的。所以,他对安全保证的问题较少考虑。

而作为参加这次事变的众将士来讲,安全保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蒋介石拒不在协议上签字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将士觉得,蒋介石不签字,就是想着将来不认账,这关系着十几万人的生命,不能轻易放他走了。

17路军的将领们反应很激烈。他们认为,张学良同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蒋介石可能会原谅张学良,但决不会原谅一同参加事变的17路军的将领。他们甚至想干脆把蒋介石杀掉。

东北军的将士也不同意在没有具体担保的情况下放蒋。

于是,张、杨委托他们的智囊幕僚讨论提出意见。23日下午,高崇民主持召开设计委员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杜斌丞、申伯纯、王炳南、应德田、卢广绩等。会议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和平谈判的条件;二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释蒋。与会者关心的是最后一个问题,因而讨论自然地集中到这个问题上面。对这个问题,与会者辩论非常激烈,他们提出须有下列二项保证才能释蒋:

一、“中央军”撤出潼关,解除对西安的军事威胁。建议由阎锡山出来做保证人。并将潼关至洛阳之间划为缓冲地带,由晋军驻防,使蒋介石想报复也报复不了。

二、先释放在上海被捕的救国会“七君子”,取信于全国人民。

和平谈判的会议记录人应德田情绪激烈地说:蒋介石是大家提着脑袋捉的,不是张、杨两个人的事情。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不行!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里,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干脆就先把蒋干掉。

会议最后作出决议:没有保证,蒋不能走。

发动事变的另一个主角——杨虎城,也主张有条件放蒋。

杨虎城原本是不主张放蒋,或者说是主张缓一步放蒋的。12月18日,周恩来与其会谈后形成了和平解决事变的共识。但是,对于放蒋,他坚持必须是有条件、有保证的。20日,张学良在新城指挥部同杨虎城商量正式谈判和释蒋问题时,杨虎城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必须改变,蒋介石至少应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表明这一态度。当天,宋子文已到西安,张学良告诉杨虎城:蒋介石已经暗示可以同意张、杨的团结抗日主张,但由于他不在南京,无人作主;并说抗日是有准备的,只是没有完成,不能不采取稳健办法,等等。据此,张学良希望杨虎城同意放蒋。他说:“蒋屡次表示,他以人格作保证,看来不至于欺骗我们。”杨虎城说:“放他是一定的,你不要着急,看看下一步再说。”24日上午,双方谈判当中,宋子文提出蒋介石下令停战撤兵即回南京的要求,杨虎城与周恩来都没表同意。

杨虎城为何对有条件释蒋如此执著?

这是因为,杨虎城从1929年附蒋以来在多年与蒋打交道的经历中感到,蒋介石根本不是一个守信义的人,与他谈信义是幼稚的。杨不止一次说:与蒋介石斗,“中国任何军阀,包括我们在内,都‘经不下’(陕西话“斗不过”的意思),只有共产党才够得上蒋的‘敌手’”。因而,他对蒋介石的担保根本不信,他虽然对放蒋没有意见,但对如何放法,却认为必须严密考虑,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只有抓住了他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自食其言,或回过头来打击报复。

扣蒋之后,杨虎城及其亲信曾设想过对蒋的处置方案: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留蒋在西安,以“三位一体”保证蒋的安全,让蒋在西安发号施令;(二)要蒋签署秘密协议,保证不外泄;(三)由蒋向全国作一次广播,或有一个政治性文件,表明态度,可不涉及协议具体内容。(3)随着谈判的进展,前两项已经不能成立,但要蒋公开表明态度还是可以考虑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按照杨虎城的意见,像放蒋这样重大的问题,必须三方面取得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应当尊重中共方面的意见。他一贯认为,共产党对付蒋介石的办法多,而且比较高明。放蒋之前,也还必须有一套布置,对部队干部和群众解释清楚。所以,他不同意匆匆放蒋。

杨虎城这种想法,代表了西安内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有资料表明,除了张学良本人外,其他人都主张有保证放蒋。24日午夜,中共中央在给周恩来的复电中也表明了这样的态度:

杨虎城一直主张有条件释蒋。捉蒋后,他曾与幕僚们商议过,设想与蒋签署秘密协议,至少要蒋向全国发表一次广播讲话,以表明态度,杨担心没有相当保证就释蒋,难免他回京后不对事变发动者进行报复。张杨部下也大都主张有条件释蒋。(4)周恩来也是主张有保证、有条件释蒋的。他同杨虎城一样担心蒋动摇,并考虑让蒋作出相关保证。24日晚,在给中共中央报告蒋介石对谈判态度的电文中,周恩来指出:“蒋目前在西安环境中有抗日愿望,但南京环境不改,他又将回到动摇中去,现在从撤兵、(改)组(政)府、与我方秘密协商及公开宣传上找保证。”(5)在此前一天,周在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与宋子文谈判情况的电报中,即请示中央指示放蒋的条件。24日上午,中共中央派时任政治局常委博古携带中央的指示来到西安。就在这天深夜,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周、博,指示:

甲、在下列先决条件下恢复蒋自由:(一)全部中央军向河南、绥远二省撤退。(二)南京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不咎一切既往,并召开救国会议之命令。蒋亦发表同样宣言。此条件即取消讨伐令,承认张、杨与我们地位。(三)部分的释放国犯与共产党。

乙、依目前情势,没有这些条件而释放蒋是危险的。张、杨即使战败,挟蒋在手还有文章做。

丁、张和杨及我们应有坚持的决心。(6)

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所提的这些条件,有利于促进团结抗日大局的形成,同时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势力的膨胀,无条件地放蒋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而后来事实的发展也证实了中共中央的远见。

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这一指示,25日上午,周恩来拜会杨虎城,商议释蒋条件,杨虎城对中共的释蒋条件表示赞同,周、杨议定:蒋介石须发表一个正面表示态度的文件然后回南京。

周恩来和中共的态度张学良是清楚的,杨虎城的态度张学良也是清楚的,东北军和17路军将领的主流思想张学良更是清楚的。这几支力量都主张“有条件放蒋”,这个形势使张学良思想压力很大。

“三位一体”内部的思想反应,只是张学良产生压力的一个方面,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蒋介石和宋氏兄妹。

宋氏兄妹22日来到西安,还未谈判即与张学良讨论释蒋问题。张学良表示他个人极愿立即恢复蒋的自由,但这个问题关系许多人,不能不征得他们同意。

宋美龄亦感到张学良处境艰难,他说服部下和杨虎城等人的难度,不亚于她说服蒋介石。于是,就说:“那你就快点把我的意思转告给他们。假如他们要和我面谈,可以让他们来见我;凡是委员长不愿见的人我都愿意代替委员长会见他们。我在这里等你回话。”这时已经接近深夜。

张学良从高公馆出来,立即召集杨虎城等人开会,一直开到午夜过后。围绕放蒋问题,争论十分激烈。散会后,张觉得时间太晚,就没有到宋的住处去。而宋美龄等着张学良来报告结果,却一直未睡。到凌晨2时,仍不见张来,就打电话向张催问。张学良遂赶到宋的住处,告诉她:“他们不愿意释放委员长,他们认为我和子文与你交谊甚厚,我固然可以保住性命,他们怎么办?他们责备我把他们牵进了旋涡,并提出我们提出的条件无一条承诺,就急于释放委员长,这不是把自己推入绝境吗?”(7)得此消息,宋美龄又与张讨论到3时始才就寝。

谈判取得成果后,宋氏兄妹再次提出释蒋问题。宋子文先在由张、杨、周参加的会上提出,由蒋介石下达“中央军”撤离陕甘的命令,之后蒋回南京。这一提议只有张表示同意。宋子文又亲自找杨虎城谈释蒋问题,杨坚持蒋不能马上离开西安。

这一消息,使宋美龄担心起来。她在南京时担心的是何应钦等人的讨伐主张,她怕何借机除掉蒋介石,即使蒋不被炸死,只要战端一开亦恐导致大规模内战,使日本乘机而入。到西安以后,这种担心更加重了。因为她认为:

四周军队皆整装待发,叛军之后,复有共军,此又为委员长剿讨之寇仇也。……所谓东北军者人数众多,军械精良,其作战计划,即以后之共军为唯一之后盾,万一战事发动之日,即共党重生其活力之时,其影响将如电流之疾走,酿成空前之内战,召到不可预测之浩劫,而虎视眈眈之帝国主义者,正悬盼中国内战之爆发,俾得藉口以大规模之侵略完成其编制中国之迷梦,则此种现象之造成,自将引起彼方无限制之干涉。(8)因而到达西安后她力劝蒋介石尽快答应张、杨的条件,使蒋能尽快离开西安。最难的一关“谈判”已经闯过了,谈判的协议达成了,没想到,又出现了“担保”问题,这不能不使宋美龄心生疑虑。

宋美龄的疑惧再大,解决此一问题也只能依靠张学良。因为,蒋介石与杨虎城素来不和,此前的1934年蒋曾突然罢杨所兼任的陕西省主席之职,派来了邵力子,实际上是来监视杨的。事变发生后杨的态度传到南京,宋氏家族对张始能理解,而对杨则冷淡得很。这种感情基础,使宋氏兄妹不可能去做杨的工作,也做不通杨的工作。而“三位一体”另一个重要一方的中共和它的代表周恩来,宋美龄与周从未有过交往,宋子文也只是这次事变来西安才认识周。蒋介石十年“剿共”与中共结下的冤仇,宋美龄也不敢想象中共能帮助他们什么。

这样,宋氏兄妹就只能施压于张学良。张学良很讲“义气”,他认为,自己以前已经许下诺言,只要蒋介石答应他的条件,他就放蒋。现在协议已经达成,理所应当放蒋。在大多数不同意他的意见的情况下,张学良急切中竟然还设计了这样一种放蒋的方式:偷偷把蒋化装送走。

提出这个方案是在蒋介石与周恩来会谈之后。

送走了周恩来,屋里只剩下蒋介石、张学良、宋氏兄妹等4人。宋美龄说:汉卿,委员长手令的期限是3天,我从南京来时,又求何应钦将军展限3天,明天是南京进攻的日子了。另外,我和委员长都是信奉基督的,你能不能把明天动身作为最好的圣诞礼物送给我们呢?

张学良回答说:孔院长也刚刚来了信,他也是这个意见,说如果能于圣诞前后护送委员长离开西安,返回南京,那真是圣诞老人送给的一件最伟大的礼品。只是杨主任现在还有些犹豫,明天我再去劝劝。城里是他的部队,守城门的也是17路军,杨主任不松口,我不好办。

宋美龄就使出她的“激将法”:你是一个副司令,难道没有其他什么办法?

同类推荐
  • 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

    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

    和渣男殉情竟意外穿越成了将军府三小姐,爹不疼娘不理,还得夜夜哄皇叔,愁眉不展时,渣男竟然回来找我了……
  • 长阪坡刘备

    长阪坡刘备

    三国的故事,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中年刘备,在长阪坡丧师败军之地,重新崛起,桃园结义,一世兄弟千古不渝,卧龙凤雏,子龙不败,文长雄烈,千古风流,并世双雄数曹刘!
  •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李平,一国太子,潇洒无比,风流成性,但是暗地里做的正经事可以拿下整个国家!李平很潇洒,溜达溜达,不会被父皇骂,骂的都是他身边的小喽啰,李平更加的嚣张了。
  • 北宋小霸王

    北宋小霸王

    没有霸王的力气,却有扛鼎的勇气。重生在北宋末年,姜琅奋力扛起北宋这口破鼎。…..他为国平西夏,吞北辽,灭女真,功勋卓著,威震寰宇!他为国整饬弊政,除六贼,征方腊,靖平四海,名扬天下!因为他的存在使得北宋王朝版图金瓯无缺,重现盛唐之遗风!因为他的存在北宋王朝有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盛况!他就是姜琅,他就是威震天下的江左琅琊王!
  • 东吴的脊梁

    东吴的脊梁

    每个人都有梦想,周瑜自然也有。如果周瑜少了世人对他或褒或贬的评价,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比普通人多的,只是一点智慧、一点勇气。如果周瑜不会英年早逝,或许历史就会重写……这本小说讲述周瑜的故事。我只是想把东吴的那些英雄们重新展现给您,把那段故事做一个延伸……
热门推荐
  • 萌宝拒婚:腹黑老公请饶命
  • 末日天劫

    末日天劫

    一颗直径7.6米的陨石落到了南美丛林里,然后全世界的人类文明在5个月内完蛋了!!
  • 新萍踪仙缘

    新萍踪仙缘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玄术通神,啸傲山林...五行八卦,略通皮毛...畅游世界,惟我独尊...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贺兰山下、黄河之滨的水洞沟文化,六盘山地区的炎黄文化,延续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黄帝、炎帝两个集团内迁中原的时候,集团内部仍有少数部落成员留在北方、西方,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方式,后来的史书称这部分人为北狄、西戎。
  • 我有逆天作弊器

    我有逆天作弊器

    我有一个逆天作弊器,权势、金钱、等等都来了!停!眼前的是?哎!美女,等等!
  • 特务037

    特务037

    《特务037》系著名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之后的最新作品,书写了特定年代特殊人物的特别故事。小说故事精彩好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值得先睹为快。少尉军官于守业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工科任命为潜伏在陆城的特务少将专员、特别行动组组长,代号037,他在陆城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由此037这一代号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于守业,开始了他这一生都要注定为之付出代价并最终迷失了自我的灰色的双面人生。
  • 百年沉沦

    百年沉沦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时常仰望的星空中,你是否发现空气中也存在着一丝的躁动。你是否知晓在你脚下的同一寸土地中曾发生了多少光怪陆离的奇人异事。时光流逝,岁月如梭,那些远古的神话,羽化成仙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怀揣着一颗好奇而敬畏的心,去感知我们已知的,思考我们未知的,探索我们发现的,揭开某些隐藏的……
  • 川上

    川上

    有较大修改,重写一遍,多多见谅!敬请关注!
  • 网游之野性咆哮

    网游之野性咆哮

    生活枯燥无谓,那就让野性回归
  • 史上最强魔头

    史上最强魔头

    穿越者凌尘携带坑爹系统降临真灵世界,这是以炼气为尊的神魔世界,妖魔横行,修炼者为炼气士,炼气士拥有翻江倒海,追星拿月的大神通。杀人灭妖是可增加力量,可获得功德点。系统在手!天下我有!这是一个骚年奋斗为诸天万界最强魔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