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只有在进入了我们的大脑之后,才可能对我们产生作用或影响我们,而这也同样适用于周围的环境。没有一种环境可以让健康的头脑产生恐惧,除非我们已事先在头脑中给它提供了一个港湾,容许它发生作用,否则,任何事都不能对我们产生丝毫的影响。
只有当我们打开门,才能让它进来,而我们拥有决定性的力量,接受我们所喜欢的事物,抛弃我们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可以在精神上对任何可能带来恐惧的事物关上大门,只允许那些带来和谐、完美、力量和欢乐的事物进来。一旦对恐惧打开了大门,就很难再次把它关上了。低情商者常常受到这个恶魔的迫害,他们的每个行为都会受到它那邪恶影响力的感染或控制。
这些不幸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地受到限制;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恐惧扼杀了他们的自主性,减少了生活的欢乐,缩短了人的寿命。对效率来说,恐惧感也是所有障碍中最大的障碍。一种有效的生活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很大的自由,能够有一种摆脱那些阻碍进步事物的自由感。
设想一下,如果你已经答应3个月之后在一个重要场合上作一次演讲,但你又是一个敏感、害羞的人,而且还深受恐惧的迫害,那么你一想到公开演讲这件事,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充满焦虑的和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恐惧感立刻开始来困扰你。然后,你意识到,自己开始计算离举行演讲的星期数、天数和小时数。那么此时,你也就正在经历维克多·雨果曾生动地描述为“一个即将受惩罚者的最后几小时”那种精神上的痛苦,而这种害怕和恐惧,从第一个星期开始会在你的心中不断地变得越来越明确,痛苦不断增加,直到那个折磨你的演讲时刻的前夕。
于是,你睡不着了,你没有了食欲,你甚至不喜欢任何事。你试图摆脱它,但无论你做什么,那即将走进的会场的场景依然浮现在你眼前,你看到了各种各样可怕的可能性。你确信你不会获得演讲的成功。你想象着,如果你没有恰当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的话,你自己、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会蒙受耻辱。你在自己的头脑中如此生动地描绘了可能遭受的耻辱与失败的恐惧,实际上,在你的精神领域中已经遭受了比在现实中更为严重的巨大痛苦。
当想象着我们可能遇到的失败、耻辱和不安时,我们实际上已多少次地受到了这样一种折磨,已多少次地感受到了这样一种痛苦!随后,事实上,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思想中和身体内引入了我们所恐惧、所害怕的东西,这又使得我们所恐惧的事情更有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
恐惧扼杀了渴望与雄心,摧毁了勇气与斗志,使人丧失积极的主动性。没人能估计出由于恐惧感而造成的对人的能力的破坏有多么大!由于恐惧,人们本来可以实现的伟大业绩在顷刻间就崩溃,谁又能想象这样的结局?由于恐惧,高尚的冲动受到了抑制,辉煌的梦想也被扼杀了,而高贵的想象也最终变得一文不值!
恐惧根源于无知。因为我们意识不到我们可能达到的神圣高度,所以我们时常感到恐惧;我们只开发出自身力量和潜能的一小部分,而我们体内却存储着更大的力量和财富,它们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人类生活总是希望更上一层楼,比现在变得更富有、更伟大和更崇高,即使在人类目前最喜欢的事物上也是如此。我们也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有更好的环境,比今天最快乐的人还要快乐。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没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因为我们已经成了恐惧感的奴隶。
倘若我们是一群高情商者,那么我们则不会受恐惧情绪的控制,因为我们一定会意识到,在我们体内有一些永不被腐蚀、永不被破坏的东西——那时我们将不再害怕任何事情。这种意识将会消除我们所有的恐惧和懦弱,重新树立起我们的自信,并使我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学会用理智战胜愤怒情绪
古波斯诗人萨迪说过:“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可以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用理智战胜情绪。
低情商者任情绪控制行为,高情商者让行为控制情绪。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一旦情绪失控,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会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
在美国西部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身体很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时常附在野马身上,用尖利的嘴刺破野马的皮肤,吸取鲜血。无论野马怎么乱蹦乱跳,狂奔窜逃,都对弱小的蝙蝠无可奈何。野马用蹄子踢,用身体撞,对蝙蝠一点作用都没有,蝙蝠仍然叮在野马身上、头上、腿上,终于,野马因为暴怒和失血,无奈地死去了。
其实小小的蝙蝠吸取的血液极其有限,真正导致野马死亡的,是它的暴怒。伏尔泰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同样,使人走向疯狂的,不是环境,而是他的情绪和心态。
从心理上讲,爱发怒之人一般气量狭小,虚荣心过强,或缺乏修养,自制力差。暴怒、狂怒,还会破坏人的健全思维能力,瓦解自制力,使人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伤害他人,最终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动辄发怒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人在发怒时,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绷紧,毛发倒竖,鼻孔张大,双眼圆瞪,咬牙切齿,要消耗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过度的发怒,还会造成神经紧张,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发怒过多,心脏、大脑、肠胃都会受到损害,严重者会夺人性命。在《三国演义》中聪明盖世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死,白白葬送了身家性命。
综观世界,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其性格情绪都是非常鲜明而稳定的。对于一般人来说,情绪如何控制是一大难题。所以,脾气火暴的人应该有意识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一些小窍门:比如,当你感到气愤难消时,就在心中暗诵汉语拼音表以制怒;著名作家巴波与人吵嘴时,就把舌尖放在嘴里转十圈,以使心情平静下来。
有时,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必须采取迂回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工作学习或活动中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这种情绪之中,从而将情绪转化。
消除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之“宣泄”。切忌把不良情绪埋于心里。如果你感到悲痛欲绝或委屈至极时,可以向至亲好友倾诉,也可以靠运动来发泄,或者拿起笔将自己的不满和苦恼写在纸上,这样心里会好过点。
当情绪不佳时,还可以去看看电影,打打乒乓球,或者漫步于林荫小径,或者游泳、划船等。改变一下环境,离开让你心情不快的地方,能改善你的自我感觉,能重新整理一下思想情绪,消除不良的因素,从而释放自己。再者,幽默与欢笑也是情绪的调节剂,它能缓冲恶劣的情绪。幽默给人以快乐,使人发笑,而笑可以驱散心中的积郁,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与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
要真正做到遇事不怒,还得在平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培养良好性格、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才能够防“怒”于未然。如果你实在感到愤怒,那么就试着微笑吧。
努力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焦虑中的人,总处于惴惴不安中,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祥或不幸的事情。低情商者往往在心理上招架不住,使自己陷入过度疲惫的状态,会表现得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而高情商者遇到各种焦虑情况时,则能够很快地恢复正常状态,很快地排除困难,闯过难关,并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重蹈覆辙。
30岁的李先生,是一个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在一家大公司里做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太太。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远离痛苦。
最近,李先生对从事了八年的工作忽然失去了兴趣,总是觉得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晋升的可能也不大,而每天的重复劳动更是使他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他想跳槽,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渐渐地,他开始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太太产生摩擦。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太太,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李先生试过各种方式摆脱痛苦: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到短暂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仍然令他难以忍受,心情仍然是非常糟,摩擦也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困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着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
第一步,找出病根。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的时候,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好多烦恼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很多烦恼看上去千头万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找出根源所在。比如李先生的焦虑源于工作状况的变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发展的空间到了极限;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想改变,可晋升的可能又几乎为零,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控制。于是,心情在痛苦与彷徨中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影响了生活,对工作也越来越失去兴趣。这样,李先生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所以李先生要想摆脱焦虑,可以先从改变糟糕的工作状况入手。
第二步,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也许自己能做的只有三件事:努力地改变能改变的,平静地适应不能改变的,冷静地发现二者的区别。
先看改变的可能性——李先生已经触摸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在事业上已经寸步难行了。李先生还有四条路可以选择:创业、跳槽、充电、留守。对已经有八年本行业经验又雄心勃勃的李先生来说,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自己服务,选择创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充电也是很好的想法,毕竟李先生离开校园已经八年了,现在回去,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去深入研究本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待到重整旗鼓之时,便可游刃有余。
但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金钱、能力与面对风险的勇气;而充电不仅要付出金钱与时间,更需要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如果李先生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走这两条路,想跳槽又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李先生只有走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留守。但是,留守并不等于消极地坐以待毙,更不等于无所作为地消磨时光,而是一种因“动”的条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静”的选择。在静态的留守中,李先生可以耐心地等待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平静地面对工作,去发现工作中的新空间,发现自己的新价值。
第三步,做!
我们被焦虑困扰,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焦虑本身。就如李先生,开始为工作而焦虑,后来又为焦虑而焦虑,最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目前的事情上,为所能为,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这剂良药完全治愈了。
物质上的进步需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但焦虑并不应该是它的必然结果。焦虑时,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能做些什么”,然后,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柳暗花明之后,你也许会感叹:“摆脱焦虑,原来如此简单!”
千万不要陷入内疚之中
积极的情绪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但消极的心理障碍往往能够扼杀一个人的积极心态。低情商的人不能够摆脱这种心理障碍,进而开始不断地怀疑、质问,活在自怜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高情商者却不会被消极的心理所束缚,他们总能用自己的理智战胜一切消极。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积极,即使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被迫陷入绝境,他们也能乐观地面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后悔、内疚,从此情绪陷入消极。其实,过去的已经过去,内疚自责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两位年长女性在同一星期内去世。
在第一个家庭,死者儿子说:“我觉得母亲过世是我的错。我应该坚持送她去医院,才不致延误病情。如果我坚持的话,她今天一定还活着。”
另一家的儿子说:“我觉得母亲去世是我的错,要是我没有坚持送她去医院就好了。一连串的检查、治疗,环境又无法适应,她吃不消。”
许多人常不知不觉陷入内疚的情绪当中,有的内疚当年对先生不够好,所以先生病倒;有的内疚太专注于工作,以致疏于照料孩子;也有的内疚当年没听父母的话,导致……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集中注意力于过去的事,他们对已做的事或已说过的话感到颓丧或懊恼,使“现在”完全被对过去行为的感觉所霸占。
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的研究发现,一般人每天自责的时间总计约为两小时,其中39分钟是中度至严重愧疚。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陷入内疚的泥潭?多半是因为:如果你不感觉内疚,就会被人家认为你很“坏”、不近人情。这均与“在乎”有关。若你真的在乎某人或某事,你就应该为你所做得不得宜的事感到内疚。
内疚是没有用的,为从前的过错悔恨、自责无济于事,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这么做,悔恨内疚有时被用来当做裹足不前的借口,大部分人都犯过这种愚蠢的错误。
内疚是在浪费你的情绪精力,也是在浪费生命。为什么?因为内疚不只是关乎过去,因过去的事而影响现在,更重要的是,任何内疚均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无法挽回。不要追寻凋落的花,不要缅怀过去,要想一想现在该做什么,应朝希望前进,以新的想法面对挑战。
乔治是一位忙碌的中介商人,从早到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工作。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小时的路程。乔治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乐于见到他和全家团聚,但他总是以工作为重,很少到父母那里去,跟父母亲的关系自然渐渐疏远。不料,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乔治接下来几个月都活在内疚之中,回忆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所有的事,懊恼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
在悲痛平静下来后,乔治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妻儿去看望母亲,与母亲保持密切联系。渐渐地,母亲终于追回失去已久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