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不要认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不能抵制任何诱惑,以至陷于堕落的境地。要知道,享乐惯了的孩子,决不会是那些出身贫贱的孩子的对手。一些穷苦的孩子,甚至穷苦得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的孩子,成人之后却成就了大事业。一些普通学校一毕业就投入企业界的苦孩子,开始做着非常平凡的工作。可这些苦孩子,或许就是无名的英雄,将来能拥有很丰富的资产,获得无上的荣誉。”
为脱离艰难的境地而努力挣扎,是除去贫穷的惟一方法,而这件事最能造就人才。如果人类社会的成员一生下来口里就有一把调羹,就不需要因为生存的压迫而去工作,那么恐怕人类文明直到现在还会处于十分幼稚的阶段,人类就无法走出她的孩提时代。
翻开美国历史,大部分成功者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穷苦的孩子。许多获致成功的卓越人物,比如发明家、科学家、大商人、企业家、政治家,都是由于受了贫困的刺激,努力向前从此发展他们的才干,才成就其伟业。
在美国有许多来自外国的移民,他们并不精通英文,也没受过高深的教育,既没朋友相助,也没有优裕的生活,可是他们竞在美国获得了显要的地位,拥有巨额的资产。这些成就,足以使家境富裕、知识丰富而最终默默无闻的美国青年自惭形秽!
伟大人物无不是经由苦难而造就的。一个人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就无法战胜困难,也决不会有什么发展。俗话说得好:“生前没有经历困难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如果一个年轻人从出生到长大,一贯地依赖他人,从不想为自己的面包而奋斗。这种青年,将会白白地葬送掉他的一生,好不可惜!森林里的橡树之所以高大挺拔,是因为它和狂风暴雨作斗争的结果。
贫穷就好像我们健身房里的运动器械,可以锻炼人,使人体格强健,所以,贫穷是我们努力奋斗最有利的出发点。安德鲁·卡耐基说:“一个年轻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出生于贫贱之家。”贫穷本是困厄人生的东西,但经过奋斗而脱离贫穷,便是无上的快乐。
两度出任美国总统的格鲁夫·克利夫兰起初不过是个穷苦的店员,挣着每年50美元的工资,他后来说:“的确,极度穷困所激发的雄心比较来得切实而有力。”
如果一个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工作上的努力,一方面固然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却是在发展自己的人格,造福人类社会。当然,有的人往往只为自己而奋斗,他的努力也仅仅求得满足自己的渴望。
一个生活优裕的命运宠儿说:“一早就起床工作,有何意义呢?我将有财富来临,尽可能地享用一生。”于是,他翻过身来,再睡一觉。而惟有那些无所凭藉、无所依赖的孩子,一早就起床,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知道,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再也没有第二条出路可走。他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有力者垂青,只有靠自己,为着自己的前途而努力。
但狡黠的大自然就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了发达人类的目的。大自然偏爱那些努力奋斗的孩子,给他们高尚的品格、富足的资产和优越的地位。
自然更给人以绝好的机会,使每个人在经验的大学里,受多年的训练,以完成他的工作。至于经由努力得来的资产,所享的荣誉,不过只是意外的收获。大自然跟在人的后面,以巨大的代价,来报偿那些奋发有为的青年。
世间的很多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千百年不良思想、不良生活、不良环境的结果。我们知道,贫困的境遇是一种反常的状态,是决不受任何人欢迎的。许多事实证明:世界上一切事业,只要人们勇敢地坚持去做,总会获得成功,那贫穷的环境就可以打破。
如果普天下的贫穷人,能够从黑暗和沮丧的环境中回过头来,去朝着光明和愉快的方向努力,并且立志要脱离贫困,那么即使在最短的时间里,也能使贫困尽行消失。但有很多人想脱离贫穷,却不肯十分努力。
就事实而论,世间的大部分贫困都是由懒惰造成的,都是由奢侈、浪费、不愿努力、不肯奋斗造成的。而且懒惰往往与浪费携手同行,懒惰的人常常也浪费,浪费的人一定就懒惰。
但人类有着几种坚强的品格,是和贫困势不两立的,那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许多人虽处贫困,虽遭患难和不幸,但他们有着自信和勇敢的秉性,最终能够制服贫困这个恶魔。如果一个人缺乏勇敢和自信的卓越品质,而只是过着一种懒惰、畏缩的生活,那么他就永远也不能战胜贫困、奋发有为。
如果一个人立意坚定,要永远地摆脱贫困,要从服装、面容、态度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拭去贫困的痕迹,要表现自己卓越的品质,要一往无前地去争取“富裕”与“成功”,那么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件事能够动摇你的决心。这样,自然会增强你的自信,使你发挥出潜在的力量,最终摆脱贫困,获得惊人的成就。
如果一个人安于贫困,视贫困为正常状态,不想努力挣脱贫困的状态,那么在身体中所潜伏的力量就会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将永远不能脱离贫困的境地。
还有一些人,缺乏脱离贫困的自信,并把贫困视为他们自己的命运,那么他们实在是没有希望,除非他们能恢复已失去的自信,并摆脱甘受命运摆布的思想。
我知道一个年轻人,是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毕业的。他说,如果他父亲一星期不给他5美元,他就要挨饿。
这实在是一个沮丧的青年,他不相信他能成功什么;他也尝试过很多事情,尽遭失败。他对自己的才能也没有信心,他总是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业会成功,因此今天干这个,明天就做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以及认为自己命定贫穷、必会老死于贫穷的错误观念。一旦处于贫穷的境地,就认为自己命定贫困,这确实是绝大的谬误。
如果你觉得目前自己前途无望,觉得周围一切都很黑暗惨淡,那么你就应当立即转过身回过头,走向另一面,朝着希望和期待的阳光前进,并将黑暗的阴影尽数抛弃。
要迅速地斩除一切贫困的思想、怀疑的思想,忘却脑海中一世暗淡、忧郁的印象,而代之以光明的、有希望的和快乐的印象。
在伟大的世界里,造物主为每个人都预备了美满的结局,我们应该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去努力争取。争取这美满的人生结局是天赋的权利,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能运用这种权利,能够努力向前,最终脱离了贫困的境地。
将忧虑减半的四个步骤
卡耐基金言
卡瑞尔博士说过:“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生意人都会短命。”
如果你是生意人,如果你不想短命,就这样做。
让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谈吧。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解除生意上的忧虑。从刚才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做得到这一点。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了。
前面曾经提过世界著名的亚历西斯·卡瑞尔博士的话:“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生意人都会短命而死。”
既然忧虑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10%,你是否会觉得满意呢?……会的?……很好,我下面就要告诉你:一个生意人,他不仅消除了50%的忧虑,还减少了70%的以前用来开会、解决他生意上问题的时间。
而且我不会告诉你那种你没办法去查证的故事,如某一位“琼斯先生”或我在俄亥俄州认识的某一个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利昂·席孟金。多年来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几个高阶层单位主管之一,现在是设在纽约州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图书公司董事长。下面就是利昂·席孟金的经验:
15年来,我几乎每天花一半的时间来开会和讨论问题。讨论我们是否该这样或那样,还是什么都不管。开会时我们都非常紧张,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彼此辩论,不停绕着圈子。到了晚上,我会弄得精疲力竭。我原以为我这辈子大概就只能这样了。而我一直这样做了15年,并不觉得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有人告诉我可以减去那些花在会议上时间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经紧张。我会认为他是一个睁着眼睛、咧着大嘴、不懂事的乐观主义者。可是,我却拟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计划。这个办法我已经用了8年,对我的办事效率、健康和快乐来说,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话听起来像是变魔术——可是就像所有的戏法一样,一旦你弄清是怎样做的,就非常简单了。
下面就是我的秘诀:
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来我们在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在以往,我那些很烦恼的同事总会先把问题的细节报告一遍,最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
第二,我订下一条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要把问题拿来问我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究竟有什么问题?
以前我们在这种会议上通常花上一两个小时,都没人弄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儿。我们常会开始讨论我们的问题,却不肯先花时间明白地写出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我回顾一下,吃惊地发现我在这种会议上浪费了太多,却没有清楚地找出构成问题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问题3:这个问题能应用哪些解决方法?
在以前的会议中,总有一个人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另外一个人就会跟他辩论,大家发起火来,常常讲到题外去。而开完会时,还没有找到可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问题4:你建议用哪一种方法?
以往跟我一起开会的人,总会花上好几个钟点为一种情况担心,不断地绕圈子。从没有想过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然后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的手下很少把他们的问题拿来找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为了回答上面的四个问题,他们得把所有的事实搜集起来,把他们的问题仔细加以考虑,在他们做过这些以后,他们4-发现四分之三的问题都不必再来找我商量。因为最适当的解决方案,就会像面包从烤面包机里跳出来一样。即使是在那些必须跟我讨论的情况下,所花去的时间也不过是以前所花的三分之一,因为讨论的过程很有秩序而符合逻辑,最后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结论。
现在,袖珍图书公司的办公室里,不会有人再花那么多时间去担心、去讨论出了什么问题,而会以更多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了不起的保险业巨子。他告诉我,他不仅会减少生意上的忧虑,而且收入倍增,所使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法。以下是他给我讲述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刚开始推销保险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无限的热诚和喜爱。然后发生了一点事情,使我很气馁。我开始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甚至想放弃,我几乎要辞职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来,想找出我忧虑的根源在哪儿。
1.我首先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的答案是:我访问过很多人,可是业绩并不够好。我似乎跟那些潜在的顾客都交谈得很好,可是到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那位顾客就会跟我说:“啊!我还得考虑考虑。贝特吉尔先生,什么时候再来时再说吧。,’于是我又要再去找他,浪费掉不少的时间,使我觉得很颓丧。
2.我问自己:“有何可能的解决办法?”可是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一定得先研究以前的事实。我拿出过去12个月来的记录,仔细看看上面的数字。
结果,我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就在本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明白。我发现我所卖的保险里,有70%是在第一次见面就成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成交的:还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难过,很浪费时间。换句话说,我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实际上只有7%的业务上。
3.“那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非常明显,我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后的所有访问,把空出来的时间拿来寻找新的顾客。结果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我把平均每一次赚2.8元的业绩提高到4.2元。
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每年接进来的保险业务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经一度想放弃他所从事的工作,几乎就要承认失败。结果呢?分析问题使他步入了成功之路。
你是否也应该把这些问题应用在你的问题上呢?下面让我再重复一下这几个问题:
一、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几种?
四、你建议用哪种解决的方法
如何改掉忧虑的习惯
把忧虑撵出你的思想
卡耐基金言
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奢侈”。
工作——让你忙着——是精神病最好的治疗剂。
你的思想就像一部没有载货的车子,横冲直撞,摧毁一切,甚至使自己也变成碎片。
我永远也忘不了几年前的那一夜。我班上的一个学生马利安·道格拉斯告诉我们,他家里遭到不幸的悲剧,并且是两次。第一次他失去了他五岁的女儿,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他和他的妻子都认为他们没有办法忍受这个打击。可是,祸不单行,“十个月以后,上帝又赐给我们另外一个小女儿——而她只活了五天也死了。”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人几乎无法承受。“我承受不了,”这个做父亲的告诉我们说,“我睡不着,吃不下,也无法休息或是放松。我的精神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信心尽失。”最后他去看了医生。一位医生建议他吃安眠药,另外一位则建议他去旅行。他两个方法都试过了,可还是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对他有所帮助。他说:“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中,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愈夹愈紧。”那种悲哀给他的压力——如果你曾经因悲哀而感觉麻木的话,你就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了。
“不过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孩子——一个四岁大的儿子,他使我们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天下午,我呆坐在那里沉浸在悲哀中的时候,他问我:‘爸爸,你肯不肯为我制造一条船?’我实在没有兴致去造那条船。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兴致做任何事情。可是我的儿子是个很会缠人的小家伙,我不得不顺从他的意思。
“造那条玩具船大约花了我三个钟头。等到船弄好之后,我发现用来造船的那三个小时,是我这几个月来第一次有机会放松我的心情。
“这个大发现使我从昏睡中惊醒过来。它使我想了许多——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的思想。我发现,如果你忙着去做一些需要计划和思想的事情的话,就不会再去忧虑了。对我来说,造那条船就把我的悲哀一扫而光,于是我决定让自己不断地忙碌。
“第二天晚上,我巡视家里的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出一张单子。有好些地方需要修理,比方说书架、楼梯、窗帘、门钮、门锁、漏水的龙头等等。在两个礼拜以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