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8400000031

第31章 养精蓄锐,蓄势待发(2)

见李祐平安回到唐州,李愬高兴极了,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能安全回来,真是国家的大幸。”说着,立刻派他担任军职,让他携带兵器进出大营。李祐知道李愬千方百计保护他,感动至极,下定决心一定要报答恩公。

没多久,李祐就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边境上,守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我们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州,活捉吴元济是没问题的。”李愬想了想,又把这个计划秘密派人告诉裴度。裴度也支持他,说:“仗就是要出奇制胜,你们看着办吧。”

于是,李愬命令李祐、李忠义带领精兵3000充当先锋,自己亲率中军、后卫陆续出发。除了李愬、李祐几个人之外,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有人偷偷问李愬,李愬只说:“只管朝东前进!”就这样,一连赶了60里地,到了张柴村。守在那儿的淮西兵毫无防备,被李祐带的先锋部队全部消灭。

李愬占领了张柴村,命令将士休息一会,再留下一批兵士守住张柴村,截断通往洄曲的路。一切安排妥当,就下令连夜继续进发。此时,将领们又忍不住向李愬请示往哪里去,李愬这才宣布:“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

这些将领有不少在吴元济手里吃过败仗,一听到这个命令,吓得脸色都变了。监军的宦官特别胆小,急得哭了起来,说:“我们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了。”但是,李愬平日治军很严,谁也不敢违抗军令,军队继续前进。

此时,天色漆黑,北风越刮越紧,鹅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密。从张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军从来没走过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趁着夜色,兵士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又赶了70里,才到了蔡州城边。正好城边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鹅鸭的叫声,把人马发出的响声掩盖过去了。李祐、李忠义吩咐兵士在城墙上挖了一个个坎儿,他们带头踏着坎儿爬上城,兵士们也跟着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觉,唐军轻易就把他们解决了,只留着一个打更的,叫他照样敲梆子打更。接着,李祐打开城门,让李愬大军进城。

李愬率领大军到了内城,依样画葫芦,也照这个办法顺利地打进了城,内城里的淮西军一点也没有发觉。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吴元济的外院,吴元济还在里屋睡大觉呢。

有个淮西兵士发现了唐军,急忙闯进里屋报告吴元济说:“不好了,官军到了。”吴元济懒洋洋躺在床上不想起来,笑着说:“这一定是犯人们在闹事,等天亮了看我来收拾他们。”话音未落,又有兵士气急败坏地冲进来说:“城门已经被官军打开了。”

吴元济奇怪起来,说:“大概是洄曲那边派人来找我们讨寒衣的吧!”

吴元济起了床,只听见院子里一阵阵吆喝传令声:“常侍传令啰......”(常侍是李愬的官衔)接着,又是成千上万的兵士的应声。吴元济这才害怕起来,说:“这是什么常侍?怎么跑到这儿来传令?”说着,带了几个亲信兵士爬上院墙抵抗。

李祐对李愬说:“吴元济敢于顽抗,是因为他在洄曲还有1万精兵,等待那边来援救,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驻洄曲的淮西将领董重质,家在蔡州。李愬派人慰抚董重质的家属,派董重质的儿子到洄曲劝降。董重质一看大势已去,就亲自赶到蔡州向李愬投降了。

李愬放下心来,命令将士继续攻打院墙,砸烂了外门,占领了军械库。而此时的吴元济,还想凭着院墙负隅顽抗,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夜。

第二天,李愬下令,放火烧了院墙的南门。蔡州的百姓们受够吴元济的苦,都扛着柴草来帮助唐军,唐军兵士射到内院里的箭,密集得像刺猬毛一样。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内院终于被攻破,吴元济没有办法,只好哀求投降。

李愬取得了全胜,一面用囚车把吴元济押送到长安去,一面派人向宰相裴度报告战果。李愬平定淮西、活捉吴元济的消息传到河北,使河北藩镇大为震动,纷纷表示服从政府。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评点

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打破不可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不但是战争的取胜之道,也是人生舞台上的竞争法则。李愬在征讨吴元济的战争中,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方法,从而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敌人。在对手最想不到,最没有防备的时候采取进攻,这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谋略,更是人生智慧。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孙武《三十六计?第八计》中说:“示之以动,乘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意思是说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牵制敌人,让敌人在该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趁机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事物的增益,因为变动而顺达。在背地里积蓄力量的同时,公开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害的战略行动,以便敌人放松对自己的警惕。趁敌人被假象蒙蔽的时候,给它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那么,自己就可以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取得胜利了。

项羽灭了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各路起义将领到各地称王。先前与众王约定——先攻入秦都咸阳者为王——也背弃了。这引起了刘邦的极大不满,但慑于项羽的威势,不得不隐忍不发,领兵入川,烧了出入巴、蜀的栈道,将自己封闭在其中,称为汉王。之后,刘邦得大将韩信,因其相助,才终有出头之日。

韩信自拜为大将后,即升帐阅兵,且定出军律数条,号令帐外。大小将士,因他兵权在握,也只好勉强听他的了。韩信亲自监督操练,口讲指画,如何排列阵势,如何整齐步伐,如何奇正相生,如何首尾相应,如何可合可分,如何可常可变。种种兵法规制,就是刘邦手下将士如樊哙、周勃、灌婴等也都不知道的。众人见识了韩信练兵,才知道他确有才学,不是寻常人可比的。于是众人都生出敬畏之心,遵守韩信号令。自他操练兵起,没有几日,已是军容严整,壁垒一新了。刘邦这时已有与项羽相抗的心思,又见韩信将军容整治得如此齐整,于是召韩信前来商议。两人心意相通,于是定于汉王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行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汉王刘邦早已同张良定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这次又问韩信该怎样进兵。韩信说的与张良不谋而合。刘邦高兴地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于是他们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同韩信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只留了丞相萧何守住川地,征税收粮,接济军饷。

此时正值仲秋,可谓是天高气爽,将士们也都想要东归,于是日夜兼程,从小径直奔陈仓。

在这里防守的是雍王章邯,原本奉了项羽的密嘱,堵住汉中,作为第一道门户,防止刘邦出川。章邯时常派兵巡察,就怕刘邦出击。不过他算差了一着,总以为刘邦要想东出,必须经过栈道,而栈道被烧毁还没重修,不能通行,所以章邯安下心来,一点儿也不加防备。这天有探马来报,说汉兵已有数百人,在修理栈道。章邯笑着说:“栈道那么长,烧毁的时候容易,再修筑却是万难啊!就这么几百人,又当什么事?刘邦想要东进,当时又何必烧掉栈道,真是笨得可以了!”又有人报说,刘邦已拜韩信为大将。章邯不知道韩信是什么人,就又派人探听消息,派出去的人回来报说了。章邯听说韩信曾经钻入胯下,就又大笑说:“胯下匹夫,也配做大将吗?刘邦这么糊涂,怪不得看他做事可笑。以前烧栈道,已是失策;现今修栈道,又只派了几百人,我倒要看他到何年何月才能修完。”从他的言语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刘邦是极轻视的,全不把他放在心上。

到了八月中旬,忽然有急报传到,说是汉军已到了陈仓。章邯怀疑情报不准,跟左右人说:“栈道还没修好,汉军又从哪里出来,难道能插翅高飞么?”话虽这样说,但也不得不再派人去探听明白。没过多久,就有陈仓的守兵逃到废邱,报称刘邦亲率大军打下了陈仓,杀死守将。章邯这才惊慌起来,自己想:“汉军没经过栈道,是怎么走的?难道另外有小径可到陈仓?还是我亲自领兵,前去截击。”于是领兵数万,直奔陈仓。两军相遇,便即交战。汉军是积愤已深,各自奋不顾身,勇猛冲杀。章邯的兵士,却大多是秦的降军,勉强归附的,怎肯为章邯拼死力,送了性命?因此战斗开始没多久,章邯的军队就溃败,四散奔逃。章邯只好收拾残军败走,奔往好畴,汉军从后追杀,不肯罢休。后来章邯因为吃了败仗,走投无路,拔剑自杀了。接着,刘邦继续率大军一路进击。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都相继投降。至此,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就被刘邦全部占领,这也为他日后称霸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例中,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自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评点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实际上则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如过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暗度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其实,这也是一种障眼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做一件事,暗地里却在做另一件事,因为转移了对手的注意力,最后很巧妙地把事情做成功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隐忍之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往往按兵不动,隐而不发,一旦时机成熟,就势如破竹,瞬间爆发,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齐国人,此人身高仅有4尺多,个子矮小,但他却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说起话来幽默诙谐。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当时的君主齐威王,君王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很乐意接受,齐威王还曾多次派他代表齐国出使其他的诸侯国。

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置国家大事于不顾,每日只知道饮酒作乐,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士很为国家的安危担心,很多人想去劝谏齐威王,但又怕说不好触怒了君主,轻则会被削职罢官,重则有可能脑袋会搬家,所以也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挺聪明的,他经常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振作起来。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一只大鸟,栖在王宫的庭院里已经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飞又不叫,大王您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

聪明的齐威王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贪图享乐,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当然,他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并没有因为淳于髡的讽刺而加罪于他,而是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淳于髡听了,明白了齐威王的意思,便笑着说:“多谢大王英明的指点。如今大臣们正等着大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从此,齐威王一反常态,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大力整顿治理国家。首先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了齐国。

后来,人们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便会有一番惊人的作为。

同齐威王一样,楚庄王在历史上也演了一出一鸣惊人的故事。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商臣做了国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去。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的时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儿子旅即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楚庄王。

当时,晋国见楚国正忙于办丧事,无暇他顾,就又重新会盟诸侯,订了盟约,随即将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收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一下,楚国的大臣们全急了,要与晋国决战。但是,楚庄王却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即位近三年以来,他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无赦!”

这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边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以为楚庄王这下该奋力有为了。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和原来一样,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好好的怎么会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了苏从的话果然大怒,斥责苏从道:“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没想到,楚庄王忽然站了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遣散了舞女,决心要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楚庄王首先从整顿内政开始,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斗越椒趁机作乱。

同类推荐
  •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聪明女孩这样做

    聪明女孩这样做

    本书讲述了如何做一个聪明的女孩儿,聪明女孩干什么事都会先人一步,她们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不积极进取,就会被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打败在地;她们明白年轻貌美只是一时,只有将有限的青春好好利用,早点学会“世俗”,早点融入社会,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
  • 你好,陌生人

    你好,陌生人

    本书将简洁明了的语言与生动有趣的事例相结合,在清晰阐释心理情绪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性与指导性兼具的沟通技巧,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打破社交恐惧和抵触情绪,快速发觉与陌生人的交流通道,提升社交能力,轻松驾驭与陌生人的谈话。
  • 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

    打造英雄团队,打造现代企业中的“独立团”,打造“职场英雄”的精神法则。亮剑精神——最卓越团队与人才的成功法则。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用亮剑精神激励员工——竞争中谋求生存,困难中寻找机会,绝望中创造希望。
  • 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

    本书内容包括: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把缺憾变为前进的动力;宽容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让自己快乐起来。
热门推荐
  • 当噩梦成为现实

    当噩梦成为现实

    我的记忆从一个梦开始,当天的梦诠释了第二天将会发生的事,将会遇到的人。然而有时梦与现实似乎又并不是如此地契合。我开始不知道该相信梦的指引还是现实的生活。也不知走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是在梦中还是醒着。
  • 守护甜心之王子响叮当

    守护甜心之王子响叮当

    史上最倒霉穿越女——冰见雨夏。只是对着动漫鄙视了一眼,便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牛顿的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第三定律,也不可能就穿了啊!!碰上无良夫妇丢下了她……哇哦,善良的边里唯世。讨厌,冷酷的安藤凌枫。可恶,邪魅的月咏几斗。OHMY!!她可不想撞桃花。
  • 妖人录

    妖人录

    修仙纪元崩溃,异能强势的纪元,一个拥有着在修仙纪元堪称无敌天赋——先天之魂的婴儿,一出生便引来无数妖魔鬼怪,身体里面还居住着夺舍失败的伟大存在。平凡都市表面下,阴暗的无数邪恶存在,在觊觎着吴铭,在邪恶的垂涎下,吴铭何去何从?为了不被吃掉,吴铭只能变强!小子新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三生红尘胭脂碎

    三生红尘胭脂碎

    她曾经是木蜀国高贵无比的小公主,一朝国破人亡,疼爱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惨死,她也成了。人人过街喊打的老鼠。他是上界孤傲清冷的孤月神君,连天君都要让他三分。却只为她倾心。“你走开,我要复仇,你对我来说是个拖油瓶!”某个气的脸红的女人说到。“小白白,我怎么会是拖油瓶,我可是法力无边的神君!”某个不要脸的男人回答到。三世之前,我不小心弄丢了你,这一世,你就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一个爱虐的无良作家的超级无良之作
  • 母亲

    母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家试爱,腹黑总裁别太狠

    独家试爱,腹黑总裁别太狠

    对杨佳若来说,楚风扬是这世上最厚颜无耻的男人。明明已经有了未婚妻,却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斩尽她所有的桃花,只因为她有一对小梨涡。他追的虎视眈眈,她逃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他立马消失。却不料,到了最后,为了他的未婚妻,他对她下了狠手,“你不该动她。”“为什么?”漫天雨丝中,她泪流满面。他的眼神冷酷无情,“不为什么,她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答应她,不再让她伤心。”婚后,楚先生吩咐佣人在三餐的菜单上务必加上一道木瓜牛奶羹,一个月后,某总裁实地考察成果,丈量后,凝眉,“怎么效果不大?”楚太太怒,“又不是汽球,说大就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决定成败的习惯与细节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繁杂的工作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为人所忽略的习性——习惯,这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平坦与坎坷,失败与成功,乐观与悲观,失意与得意的关键之处。现在,习惯与细节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行动,没有好习惯与好细节,很难成功;有了坏习惯而又不注重细节,是绝对不能成功。习惯是由一个人行为的累积而成定型,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成为决定人生的重要因素,而细节正是习惯所培养成的。杰出的企业家之所以杰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平凡人所不具备的许多好的习惯和好细节。
  • 追捕宝贝妻:独家占爱

    追捕宝贝妻:独家占爱

    表白失败,她错惹上自家英俊妖孽又多金的腹黑BOSS,从此小秘书开始啼笑皆非的还债之路。一场意外,小秘书壮胆偷逃……再相遇,他将她堵在墙角,邪肆的笑,“小东西,债没还完就跑,现在翻倍!”
  • 精灵女王的亲王殿下

    精灵女王的亲王殿下

    精灵女王要我娶她!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精灵如今只能苟延残喘的生存在人类与魔族、兽人的夹缝之中。为了报答精灵抚养长大的恩情,少年吉恩踏出了未知的一步,谁知,自己竟成了影响和决定精灵族未来命运的关键人物!那么,请叫我亲王殿下!
  • 蒲柳人生

    蒲柳人生

    三十年时间里,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叶爱香本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少女,经历婚姻的不如意、追逐金钱的失败后,变得有些丧心病狂。而作为她女儿的陈育青,由于父母的不公正待遇,成长过程中承受了许多折磨,她遭遇挫折和绝望,长时间陷在愤懑之中难以自拔,但她在生活中慢慢学会坚强,最后获得了心灵的安宁。这两代人之间的恩怨矛盾,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了一段往事。周围的人和事也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巨大变化。滚滚红尘中,人的命运就象蒲柳,随风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