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动辄推崇“薄利多销”,其实,这个法则完全可以颠覆,即变“薄”为“厚”,实行“厚利多销”。这个营销策略的关键在于:扳住机会,借风造势,奇货居奇。
——[日]盛田昭夫
俗话说,一分利撑死,十分利饿死。但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一味追求薄利多销未必就赚钱,相反,有意识地采取厚利多销的策略,则可能出奇制胜,大发利市。
美国米尔顿·雷诺兹在创业早期,曾经修过汽车,玩过股票,做过建材生意,可是却屡屡失败。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认定只要开动脑筋,机会就在面前。20世纪30年代初,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次,雷诺兹发现一家制造铅字印刷机的工厂破产待售。这种印刷机的用途之一,是能够供百货公司印制展销海报。雷诺兹看准这点,立即借钱买下该工厂,然后把机器重新定名为“海报印刷机”,专门向百货公司推销。原来的印刷机,每部售价不过595美元,更名之后。雷诺兹把价钱一下提高到2475美元。他认定,现在百货店都在大力推销产品,“海报印刷机”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而对某些独特产品来说,“定价越高,越容易销售”。果然,“海报印刷机”销路颇好,雷诺兹大赚了一笔。
雷诺兹并不满足,而是时刻寻找新的“摇钱树”。1945年6月,他到阿根廷商谈生意时,终于又发现了目标,这就是今天的圆珠笔。
说起圆珠笔,在当时其实也不算是新成果。它的原始设计早在1888年便已问世,只不过始终未形成生产规模,不为世人所知罢了。但是当雷诺兹发现圆珠笔时,已有几家公司正在进行产品改进,准备进军美国市场。
雷诺兹看准了圆珠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立即赶回国内,与人合作,昼夜不停地研究,只用一个多月便拿出了自己的改进产品,抢在了对手的前面,并利用当时人们原子热的情绪,取名为“原子笔”。之后,他立即拿着仅有的一支样品笔来到纽约的金贝尔百货公司,向公司主管们展示这种“原子时代的奇妙笔”的不凡之处:可以在水中写字,也可以在高海拔地区写字。这些都是雷诺兹根据圆珠笔的特性和美国人追求新奇的性格,精心制定的促销策略。果然,公司主管对此深感兴趣,一下订购了2500支,并同意采用雷诺兹的促销口号作为广告。
当时,这种圆珠笔生产成本仅0.8美元,但雷诺兹却果断地将售价抬高到12.5美元,因为他认为只有这个价格才能让人们觉得这种笔与众不同,配得上“原子笔”的名称。1945年10月29日,金贝尔百货公司首次销售雷诺兹圆珠笔,竟然出现了5000人争购“奇妙笔”的壮观场面。大量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雷诺兹的公司。短短半年时间,雷诺兹生产圆珠笔所投入的26000美元资本,竟然获得了近16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等到其他对手挤进这个市场,杀价竞争时,雷诺兹已赚足钱,抽身而去。
此招的功力在于形成轰动效应,吸引社会各界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赢得顾客、占领市场的目的。
虚实结合,玄虚里边要有真实。只虚不实,可就是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此招的使用要把握住心数,不可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