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5100000011

第11章 大元皇朝与东乡“撒塔”(3)

大元皇朝建立后,随着大批回回色目人的编民入户,撒尔塔工匠也由全部保障军队供给,转变为主要生产官用民购的生活用品,用现王的话说,叫“军转民”了。

明淸以后,东乡地区的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制皮、擀毡、织褐为主的毛毛匠最为有名。

河州毗邻藏区,州内也以半农半牧区居多,皮毛原料充足,于是,东乡地区的毛毛匠便应势发展,皮毛加工成为谋取生计的一大产业。比如,东乡的考勒家族,分布在该县的考勒、巴哈松、三源、科妥和相邻的永靖县王台等地方,旧时因有很多从事传统皮毛产品加工制作的毛毛匠,因此又被称为毛毛家族。民国时期,东乡南北二岭、龙泉、董岭一带的毡匠有500多人。建国后,擀毡成为农村主要副业之一,年产毡上万条。县城锁南镇至今有一个行政村仍沿用着“毛毛村”的村名。

有人问,何以叫毛毛匠?毛毛匠是民间俗称。元代官方把国家设立的管理皮革毛品制作的官署叫“毛子局”,对从事这类活计的工匠叫“毛子人匠”或“毛子匠”。但民间一般不这样叫,似乎用重叠词称他们更觉随便亲切。

有人说“毛子匠”是一种蔑视性的叫法,我不这样认为,难道叫“孩子”、叫“君子”、叫“娘子”能算是蔑视性的叫法吗?不能这么看。话归正题,东乡毛毛匠的手艺是相当精湛的,用“堪称一绝”四个字来赞誉也不为过。民国时,东乡毛毛匠织的毛褐,纬线有400根、800根、1200根不等,花纹精美,洗染讲究,可与机制粗呢相媲美,在河州、兰州和川藏等地享有盛誉。他们擀的毡,选毛严格,弹毛蓬松,铺坯均匀,尤其是洗揉讲究,收边固实,一般不易掉毛脱边,铺在炕上隔潮保暖,经久耐用,实为百姓家居的上品,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旧时的东乡,老百姓养家糊口的另一条出路就是做商贩、当脚户。清朝中期,东乡有脚户600多户;民国时期一度发展到千余户。志书概括东乡的特点说“东乡多负贩”。严格说来,商贩、负贩和脚户并不完全一样。商贩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做贩卖、零售生意的人,称商贩并不涉及所贩卖商品的携带、运送方式,人背肩挑、车载牲口驮的都有;而“负贩”是当时写志书的读书人文绉绉的一种叫法,专指以人背肩挑的方式做小本生意的人,民间俗称“买卖人”;脚户则是指赶着自己的牲口为雇主驮运货、客的人,脚户一般只管运送,不管买卖,到站交验即了。无论是做买卖人,还是当脚户,都是非常艰辛的劳动。

以前,东乡的买卖人大都活动在方圆三四天路程的兰州、临潭、循化和州内地区,主要是在四乡里收购、串换一些山货土产,从中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以赡生计。当然,这只是正常年景的情况;而一旦遇有灾荒年或战事,运送粮食和军需物品便成为买卖人、脚户们的主要生意。

清康熙《河州志》记载说:自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原驻临洮、巩昌的一路总兵官移驻至西宁后,其兵马所需都要靠临洮府组织民夫运送。从临洮府及所辖的河州到西宁,往返2000余里,都是“蚕丛鸟道”的崎岖山路,应当运送的军粮,“车不能转,驮不能行,惟可肩负”。这样,数千兵马的供给,全凭“小民一肩之负戴”,稍有不继,催之甚急。况且,一人不过只能背不足两斗粮食,如此量大的军需粮秣,如此艰险的路程,怎么能够背得过来呢?于是,造成青海方面军粮时常紧缺,而临洮、河州地面民力日益疲惫难耐。无奈,官府只得将原来收缴本色粮改为收缴折色粮(即将粮折为钱),这样一来,百姓负担图为坚韧地挺立在山头上的老榆树更重。官府折价高,本地粮食贱,加上附加的运送费,“小民卖粮三石,尚不能完一石之实”。州府将地粮集中收缴起来后,还得组织民夫、脚户运输,而雇用的民夫又大多是东乡的买卖人和脚户。由此可以想见,清初时东乡“负贩”和脚户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但即使如此,东乡人仍在坚韧地生活着。马海云说:“我的阿爷生前常说起我们的先人一直传下来这样两句话,‘人要一直往前看,一直往前走。’‘再大的山,总能翻过去;再难的日子,总能熬过去。’”他说,“这话是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们家一代一代也都是这么做的。”马海云遵从祖训,以商补农,勤劳不缀,这些年上过西藏,下过四川,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可谓已成小康之家。他的话让我咀嚼良久,我点头道:“你这话,真是经典啊,出自东乡人的经典!”

东乡族人的坚韧,很自然地让我联想到在这里随处可见的那一棵棵山榆树。走在东乡的山路上,不时可以见到三三两两饱经沧桑的山榆树,如同孤独的守望者,坚韧地伫立在瘦骨嶙峋的山顶、路旁、村头、墙外,成为东乡人历史与现实的见证。

东乡的山榆树根扎得很深,在路旁被劈开的坡面上可以看到,扎下去的树根足有五六米或七八米深,它们吸收的只是极少极少的水分,有时仅仅是一滴露珠、一股湿气,但生存的信念却从未动摇过,并且竭尽所能为童山点缀一抹翠绿,为过客奉献一片荫凉,为子孙积蓄一根栋梁,为历史珍藏一份记忆。

在东乡的考勒乡,东乡族汉子马进元的创业事迹,正是这种山榆树精神的充分体现(本篇中有关马进元的事迹,主要根据马志勇先生的采访整理而成)。50岁的马进元出生在东乡县考勒乡三塬村的一个贫苦家庭,这个在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时期险些被饿死的东乡族娃子,至今一说起东乡的山榆树,总会涌出一股恩重如山似的感激之情。当时,全国都遭遇自然灾害,甘肃更是艰难,东乡的考勒尤其不忍言状。面对令人恐怖的饥饿,许多人家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山沟里本来就不多的野菜和树皮上。8岁的马进元除了跟着大人在山里挖野菜,便是时常在附近的山榆树上爬上爬下。青黄不接的春天,他的小手不知道摘过多少榆钱,揪过多少榆叶,最后,连榆树的老皮都被剥下来晒干,磨成面给家里人吃了。就这样,一家人的性命总算保下来了。艰辛备至的童年生活使马进元更加领悟到了祖训的无比英明、正确,“天不作主人作主,地不养人人自养!”

幸运的是,马进元这一代总算遇上了好时代、好政策,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鼓舞着这位东乡族汉子。马进元决心走出大山,到外面挣些钱回来。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乡亲们借了30元钱,收拾好行李,背着干粮,坐着班车来到省城兰州。然而,让他激动已久、第一次见到的兰州,此时对他却是那样的陌生,徘徊在兰州的街巷,他不知道自己该在哪里落脚、驻足。两天过去了,眼前仍是一片茫然,而怀里揣着的路费盘缠已所剩无几。几乎是在让他感到眩晕的时刻,他突然碰到了熟人,约他一块搭帮到离兰州二三百公里的天祝哈溪沟挖金子去。没有别的选择,他牙一咬,坐上末班车,向西去了。

在哈溪沟,他一干就是一1年。这一年,对于马进兀来说,那是他自长那么大受的苦最多的一年,也是他生来最兴奋的一年;年底,他点了一次又一次,算了一遍又一遍,林林总总合起来共挣得1000元。

当时,这是令庄稼人梦里都在欢笑的一笔钱。从此,他用这1000元作本钱,搞起了东乡族人向来熟悉的贩羊皮、羊毛、羊绒的生意。几年以后,马进元成了考勒乡为数不多的万元户。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马进元思谋多日,作出一个对于全家而言称得上是最重大的决策:举家住进省城,把生意做得再大一些。他们弟兄四人,各有分工,有再去淘金的,有继续贩皮毛的,还新做起了贩卖牛羊的生意。凭着马家四弟兄有眼力、善经营的本事,几年以后,他们的积累更多了。

1991年,马进元又大胆决断:上青藏高原,到格尔木去发展。谈到当年的想法,他说:“青藏高原艰苦,许多人怕苦不敢去,我们弟兄几个都是苦里泡大的,更多在乎的不是苦不苦,而是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发展。”他对格尔木这颗高原明珠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一咬牙,先是买下一块地皮,接着与人合作,投资600万元,盖起了一座名为“伊贸大厦”的商厦。

随着马氏家族资金的进一步厚实,2000年,马进元再次果断决策:盖一座饭店。马进元认为,格尔木是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因此,在做商贸业的同时,还要加上宾馆、餐饮服务业,只有搞综合经营,才能有综合经济效益。于是,一座占地15田(1公顷),集住宿、餐饮、停车为一体,名为“高原饭店”的建筑拔地而起。目前,饭店拥有固定资产达千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年纯收入达200万元。如今,“伊贸大夏”和“高原饭店”已成为东乡族人在格尔木创业成功的两个亮点。

在东乡族人中,像马进元这样,用坚韧不拔而且奋斗不已的山榆树精神浇灌培养起来的人,还有不少。他们处贫困而不馁,遇坎坷而坚韧,得幸运仍奋进不怠,成为令人佩服的新一代东乡族人。

又是一个初夏的早晨,站在东乡县城锁南坝山梁上那棵苍老却挺拔的山榆树下,望着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面对玄黄色、丹霞色交织的一道道沟、峁、塬、灿,我实在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感动,放声呼喊道:“太阳啊,你该记得,这就是黄土高原!这就是东乡族人!”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北省份——甘肃省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中国“彩陶王”的出土地、“大禹治水之极地”、“自然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民歌(花儿)采录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物产,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我要当Queen

    我要当Queen

    她虽然清丽绝俗。但身上强大的气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拥有的!自己被假妹妹欺骗了多年,而她要找出谁是搞垮公司的凶手,她要找出自己的亲生妹妹、母亲……她要蜕变!
  • 相爱之时间年轮

    相爱之时间年轮

    在她们相聚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爱情故事。
  • 独家专宠:男神老师太腹黑

    独家专宠:男神老师太腹黑

    “老师,我以前不认识你吧”。男人慵懒的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下巴,略略沉吟,“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请用确定的语气说话,谢谢”,女孩无语的白了他一眼,打断他毫无意义的回答。男子微微笑了笑,如同百花绽放,风华无限,“认识,不过……”,他顿了顿,站起身子,伸出手指放在女孩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我姓顾,你的新老师”。某年刚建了一个群423134474(流年)别忘了加群的时候写上附加消息,书里的任意一个人物人名都行。O(∩_∩)O话说某年的文都结束这么多天了现在才开始建群确实有点坑,我已经不奢望有多少人能看到了,咳咳,看到的童鞋可以加一下。
  • 夏天,爱上不是你的你

    夏天,爱上不是你的你

    你又骗我!女孩生气的说着。“我,我我,我不是故意的。”他低着头,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如果时光能倒流的话我希望永远不曾认识你。可又有什么办法,我无法选择我所认识的人。流星为什么这么难见,曾经的梦为什么随流星而坠落了~~~~
  • 复制

    复制

    你有的,我可以复制。你炫耀,我会选择帮你剪切掉。
  • 左臂荆藤

    左臂荆藤

    父辈曾经带给我的平台让我看的很远很远,突然之间所有的都崩塌下来,每次都是身不由己,无形的推动下我与自己的幻想的世界渐行渐远。既然不能反抗,我毅然决定为自己创出一个更大的平台!
  • 鬼妻难训

    鬼妻难训

    意外获得鬼媳妇,是福是祸?只见过一面的师傅留下的到底是什么惊天捉鬼秘籍?为了媳妇帮助她找记忆,离奇古镇的死人葬礼,荒废的深山村落寄居着什么怪物,女蜗庙前的千年女鬼又是怎么回事,种种离奇诡异……苏念到底……
  • 痞子佣兵王

    痞子佣兵王

    我非英雄,广目无双,我非坏蛋,照样嚣张。
  • 旋风少女之再见,戚百草

    旋风少女之再见,戚百草

    戚百草,一个单纯可爱的少女。顾若白,一个外冷内热的俊男。他们如此相配,被调笑为白兔夫妇,可是,爱情,不可能会这么美好。当小三,陷害,漠视与那一句句伤人的话语一同袭来,百草绝望离去,她发誓,绝不会再为他而动容。可是,爱情,真的就这么脆弱吗?
  • 金牌检察官

    金牌检察官

    他是一个低调的人,一直只想低调的做事但是他每一次的出现罪犯肯定不会逃脱他的视线,一直成功,从未失败,他是检察官界的一个传说他只想低调做事,但是有时候逼不得已必须高调他有彪悍的世家背景,但是却不露外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步步爬上了世界的巅峰他是世界的检察官,最亲民的检察官他不想人们记住他,但是人们早已将他的事迹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他不是明星但他却比明星更受欢迎“我是朴景浩,你被逮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