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派:微信摇一摇营销
她会变戏法似的把各种难吃到“N+1”的药,变成各种奇葩到一看就有食欲的糖果。
世间所有相爱,皆因信而缘起,因疑而缘灭。能够打动你的爱情永远不是我爱你、在一起,而是爱过。
伟大的爱情都是从耍流氓开始的,因为丈母娘说: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准确地说,我遇见的小B不是走进了我的世界,而是闯进了我的世界。她在三楼撞了我一下,我从三楼滚向二楼的6秒钟内,我们发生了爱情,那种感觉像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然后接着未来的一两个星期内,我躺在了医院里。她帮我补课,每天早上去食堂买热腾腾的豆浆和油条,每天讲课堂里发生的那些有趣的事。她终于让我的世界里除了她之外就只剩下她了。这可以说是一种强烈的品牌识别度冲击,我以差点变成植物人的代价认识了一个姑娘,从一开始小B就是奔着疯狂的故事而来的。
所以说打败竞争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消费者不得不进入你安排的故事角色里。营销就是设一局鸿门宴的过程,博弈的就是人心,步步为营,自己主动做编剧导演,让消费者做主演,如此到最后消费者是走不出这个局的,因为在此他已习惯了自己的角色。习惯就好比是你们家一直在用金龙鱼的花生油,吃完了,你去买,基本上直接就奔金龙鱼的货架去了。这就是惯性购买,你说不上为什么,因为这无关品质和价格。但是培养这种习惯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一般的商业领域里面只是靠玩广告提醒和促销提醒。
广告提醒就是在你可遇见的范围内不停地出现产品的身影,线上线下陆海空全线轰炸,目的就是增加产品的点名购买率。而促销提醒基本上体现在价格的提醒上,主要是告诉消费者我的产品曾经是个白富美,现在甘愿为了你变成折翼的天使,这实际上都是在培养消费习惯,让你先有试用的冲动,而狡诈的商家只不过是在等一个生米煮成熟饭的机会。
离开医院以后,我依然会收到定点提醒吃药的各种轰炸信息,我称这种效应为糖衣炮弹。很显然小B是一个歪打正着的广告天才,虽然她不懂各种营销策略,但是她会玩浪漫,而且是我行我素的那一种,从来不管也不问我的感受,她会变戏法似的把各种难吃到“N+1”点的药变成奇葩到一看就有食欲的糖果。
她会去餐厅点她以为我爱吃的鱼香肉丝、她以为我爱喝的南瓜汤。这种我行我素是一种可怕的营销型行为,如果能够坚持到21天这种理论性的时间节点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没错,我知道你喜欢苹果,但我就是给你橘子,且每天换着花样地给你橘子,我就是要感动你。归根结底这种主动就是为了改变,就是为了培养一种你戒不掉的习惯。当有一天你终于买了一款叫做iPhone的手机你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小B 结婚了,最后没有嫁给我,这是我知道的故事。他的老公是后来她在大学遇见的一个文科生,戴着一副很有锐气的眼镜,言谈举止可以用儒雅来形容。两个人性格就像是30°的锐角遇见了150°的钝角,到最后我只能站在第三象限祝他们幸福。
这样的结果很好,爱的时候天崩地裂,分的时候心如止水。用一年的时间相爱,用一个选择来决定彼此的未来,到最后我选择理科,她在文科班背着历史政治,我和小B 就此天涯陌路了。那么小的校园,奇迹是我们遇见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在公司玩微信的摇一摇,突然发现了一个让我瞬间安静的名字,命运就是这样,无论时光如何抽丝剥茧,你遇见了当年那个让你心动的人时马上就会心痛。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我太熟悉微信模式下的搭讪技巧了,作为一个无耻的广告人,我认定文案就是各种开场白的敲门砖,因此也几乎保持了60%~70%的搭讪回复率。所以当我在微信的摇一摇里看到小B 惯用的名字的时候,心里有了一种弱弱的期待。
通常的微信打招呼的策略,“表情、你好、在吗”之类的搭讪基本上就好比你站在火车站等一艘船,还固执地以为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还有人会陪你看细水长流。你不觉得这样很无趣吗?在微信营销领域,玩角色扮演才是搭讪的王道,就像小B 当年把我从三楼撞到二楼的那场邂逅。什么叫做角色扮演呢?动漫里叫做cosplay,营销里叫做剧情假设,总之是对人的好奇心的一种探测。直白一点说就是假设你是对方身边的一个人,问一些她身边的人应该会问的问题。
比如摇到可爱的女生,你说一句“记得中午吃半个蛋挞哦”。比如摇到职场的姑娘,你说一句“下班后我在星巴克等你吧”。摇到那种一看就是马大哈的妹子,你得说“今天有雨,记得带把伞”。每一句搭讪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这般才会有好奇心,她才会猜测你到底是她身边的谁,为什么会这么关心她!
我只是很随意地跟我以为是小B 的微信号发了一句:到最后小王子还是没有找到他的狐狸。这句话实际上就等同于品牌试探,如同通常我们在推出新品的时候会有的那种小试探,如薯片、火锅、蛋糕等等以吃为主题的品牌,目的就是市场探测,了解口味的接受度从而规划是否大批量生产。通常这种方式在商业领域也叫做试用营销。然后对方回了一句:因为小狐狸遇见了她自己的玫瑰园。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先是欣慰,小狐狸终于有了自己的幸福,而后是遗憾,1000 米内的距离,我们生活了近四年却从来没有相遇过一次,命运这个玩笑开得太有水准了。
世间万事大抵如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你却不曾明白,鱼和熊掌之所以不可兼得,是因为摆在你的面前时你只能二选一。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鱼和熊掌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呢?你看,办法总比困难多。
信任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当被营销者开始让你设置的角色自动对号进入到她的生活时,你不应该窃喜,而是该考虑接下来怎么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动听,把这个谎扯得更有趣。好奇只是敲门砖,接下来才是见证泡妞的真功夫。促销广告做得好,只是吸引人而已,真正能够产生购买行为的是产品。所以没有金刚钻的能耐就不要微博摇一摇承接补屋顶、刮腻子、开锁的活。
你喜欢长发女生?可是我短发。你喜欢宫保鸡丁?可我是鱼
香肉丝。你喜欢卡布奇诺?可我是焦糖玛奇朵。你喜欢丽江邂逅?可是我在大明湖畔。你喜欢笨nana ?可我是棒棒冰。在小B 的世界里,改变规则比习惯规则更重要。传统的营销模式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剑走偏锋的营销则是创造用户需求。所以说小B 棋高一招,在势能转化成动能的楼梯上,重力加速度出卖了我们的心跳。
改变不是为了控制,而是求大同存小异,所以在文理分科的那个下午,我们分手了。我躲在化学实验室,再怎么电解H20,产生的氧气还是让我觉得憋闷,终于我的世界又空了。所以多年后我懂了,微信营销的首要目的不是强制改变,而是形成一种新的习惯等待。
悬念的境界就是悬而不放让你挂念。天底下到底有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我们规划的一期餐厅的推广主题。试营业搞促销是很正常的营销课题,但是能否形成长效的舆论话题这才是我们要关心的,我们需要在1000 米内产生话题效应。
新开业的小店肯定主打小而美的特色,但一共30 张桌子就算是满座率,每天的盈利额也会略显尴尬,于是外卖就成了我们的附加研究课题。传统的试营业传单满天飞肯定有损我们后期的小资特色服务理念,所以微信无论考虑成本还是时尚感都成了我们首选的营销利器。
针对主店试营业与外卖,我们开辟了两条营销路线,都以好奇为核心的微信摇一摇作为开端。
主店30 张桌子主打的概念是:饭菜值多少钱试营业你说了算。一来是试探市场能够接受的价值范围,二来就是试营业期间哪怕是免费促销都无所谓。店外的易拉宝必须展现微博与微信,一定要与小资白领从心理上绝对地接轨。外卖主打定制服务,以情侣、同事之间互相点外卖送惊喜为主题,同时配有三点十五分下午茶。
确定了宣传的主题及文案、图片,接下来就进入营销一级战备了。按照预期设定的试营业时间,我们规划了三天的摇一摇大作战:女性推介陪闺蜜免费吃的概念,男性推介定制惊喜午餐概念。
我们选定餐厅三公里的订餐范围内,找准了几个写字楼附近定位,安排了4 个人然后开始了摇一摇。选定时间很重要,我们首先规划了11 点的午餐冲击波和下午14 点的下午茶冲击波,实际上这两个时间就是餐厅的主要定位。于是三天时间我们发布了近3000条摇一摇打招呼信息,四个独立个人微信账号共增加了近500 人,公众平台增加了近200 人。
开业当天中午餐厅满座,迎来了近100 多人,仅外卖当天中午就订出去120 多份。按照当天核算的成本来说,其实基本上属于白忙活,成本利润基本为零,但我们却迎来了巨大的口碑效应。这口碑效应分为两拨:一是来自具有贪图小便宜心理的女性受众,当我们满怀诚意地让她们随便为所吃的产品埋单的时候,实际上她们给出的价格只比我们心里预期低了三元左右。而且作为核心价值,附加的养颜汤、清肺汤、补血汤、养生汤、减肥汤为我们赢得了绝对女性的青睐。二是来自外卖主打系列。当我们的外卖员送达后,用蹩脚的口音唱着流行歌曲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爆掉了。文艺男生喜欢上了这种午餐表白情调,他们可以提前写好一段话、提前录一首歌或提前发一张图片,只要发给我们官方公众平台账号,我们的外卖人员就会准时无误地将这些连同食物派送到你喜欢的女生面前。
营销活动最怕神一样的开始,神经病一样的结束,所以好奇永远只是开始,能够维系口碑长效影响力的永远是产品本身。作为餐饮行业,产品永远比广告更具传播影响力。因而除了设置每日订餐选项自动回复的微信以外,我们还制作了更有趣味性的minisite,即通过摇一摇传图的模式摇到手机上分享给最初的好友,然后利用好友圈进行新一轮吃货的传递。
除此之外,餐厅每周的新品都会通过微信邀请消费者试吃,参与网友的意见。最主要的一点是餐厅每周会设置一款相亲套餐,我们会要求他们通过餐厅免费的wifi 互留微信号,只要最后能够成功地在一起,我们就会赠送神秘的大礼包。越是离谱的事情在这个只有30 张桌子的小餐厅就越会上演,其目的就是让小资白领每天单调的生活多增加一点小趣味。
我们玩的就是情调,就是让愿意消费的人停留的时间更久一些。我们还会安排举行各种比赛,比如12 点前最先发微信的前三位用户就餐免单,13点14分开始最先发微信的10名网友可以点歌,所点曲目在第二天中午就餐时就会在餐厅听到。只要是情侣之间的纪念日,提前微信告诉我们后,当日就餐我们会为之准备各种惊喜活动,什么鲜花、大绒毛玩具等应有尽有。
这就是小B 教给我的微信摇一摇营销,即在遇见消费者以前就要学会去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好在餐厅的创业者是80 后,否则也不会玩得这样离谱。当然他也只不过把用在广告营销上的费用切实地都花在了每一个消费者身上。
当有一天你真正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置上的时候,没有商业模式、不盈利显然是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你给他们的将彻底改变他们的习惯,所以他们愿意为你的荒诞行为买单,因为消费者的行为本身就都是怪诞的。
就像当有一天我们去翻旧时所买的东西时,会发现那些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用处,那当时为什么要买呢?人都是有主线消费欲望的,但是往往最后却都在辅线上买了单,就像我们想要去买一台电视机,确定好的一款临时有问题,但我们恰好发现洗衣机在促销,还特便宜,于是就兴高采烈地买了一台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