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外出活动要注意什么
这个时期的宝宝,活动能力越来越强,并有了主动外出活动的要求。如果天气好,父母最好每天能带宝宝到室外活动。宝宝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每天户外活动也可以分几次进行,每次活动的时间也不必太长。但是,每个宝宝的活动时间安排,要根据气温和宝宝的不同反应而定,体弱的宝宝活动时间可以相应短一点。春秋季上、下午都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夏季可选择在早晚进行户外活动;冬季气温低,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时间,外出时可以在太阳下的避风处活动。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带宝宝外出活动时,不要只把宝宝放在婴儿车上转一圈就回来,要把宝宝抱下车,让宝宝自己在地上活动。所以最好为宝宝准备一双厚点的袜子或较软的鞋。户外活动时宝宝的衣服不要穿得太多,晒太阳时要尽量露出皮肤。夏天应避开强烈的日光,可以在树荫下活动,必要时可戴上有沿的太阳帽。
9~10个月新手妈妈合理应对宝宝不适
停掉母乳时营养失调怎么办
由于宝宝停掉了母乳,宝宝的饮食习惯改变了,由此也带来了身体方面的种种变化。如果父母给宝宝停掉母乳的工作准备到位了,饮食调理也比较好,宝宝就会顺利地渡过这个时期,宝宝的生长发育就会更好。如果父母准备工作不到位,宝宝的饮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宝宝就会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如果宝宝的体重低于正常指数、精神委靡、日见消瘦、面色和皮肤缺少光泽,而且较为苍白、食欲下降、大便溏稀和睡眠也不太好。这时候就要考虑宝宝是否患了营养失调症。
引起营养失调症的主要原因是,辅食添加不当、方法不合理、偏食以及食物摄取量不足。营养不良症对宝宝身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可降低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不仅易患感冒,而且因胃肠道的功能差而易引起腹泻。如不加以解决就会使宝宝变得越来越衰弱。因此,父母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宝宝尽快康复。
停掉母乳时患消化不良症怎么办
宝宝一旦习惯了辅食和停掉母乳期间的护理,妈妈就容易精神松懈、疏忽大意起来,在饮食上由着宝宝,造成宝宝饮食过量,同时又忽视食具的消毒,以致引起宝宝的消化不良。
父母的大意和懒惰是造成宝宝消化不良的主要因素。因为处于停掉母乳时期宝宝的胃肠要消化许多种类的食品,而宝宝的消化机能还远远赶不上成人。因此要精心照顾宝宝的饮食,给宝宝的饮食既要按时按量,又要容易消化,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和餐具卫生。宝宝一旦患有消化不良症,父母就要抓紧时间给宝宝进行调治。因为这种病症恢复起来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会造成宝宝体力的消耗。尤其在夏季或宝宝生病(如感冒)的时候,父母就更要注意。
停掉母乳时缺乏维生素怎么办
宝宝维生素缺乏症也是一种营养失调症。由于宝宝以辅食为主,减少了母乳摄取量,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维生素不足。这不仅是饮食的质和量的问题,而且是宝宝的饮食不平衡,营养摄取不均衡所致。
要想解决宝宝的维生素缺乏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偏重给宝宝吃含碳水化合物多的主食。要多给宝宝吃些副食,而且种类要齐全、营养要丰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肉、鱼、牛乳、奶酪、鸡蛋、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品要常给宝宝吃,但一次还不能多吃,父母要变着花样,逐步地给宝宝增加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宝宝偏食,要养成什么食物都吃得习惯,这样宝宝才能避免患上维生素缺乏症。
宝宝淋巴结肿大该怎么办
妈妈在给宝宝洗脸时,发现宝宝的耳朵后面到脖颈的部位(双侧或单侧),有小豆粒大小的筋疙瘩,用手按时,宝宝也没什么反应,不哭也不闹,好像也不痛的样子。带宝宝到医院一看才知道原来宝宝是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在夏天特别多见,造成的原因是宝宝头上长痱子发痒,用手搔抓时,把痱子抓破,而宝宝指甲内潜藏着的细菌,又从被抓破的皮肤侵入宝宝体内,停留到淋巴结处。淋巴结为了不让细菌侵入,于是就发生反应而肿大。
一般来说,这种筋疙瘩不化脓,也不会破溃,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被吸收。不过,也有很长时间不消失的,可以不管它。当发生化脓时,开始是周围发红,一按宝宝就哭,说明宝宝痛。父母在平时还要随时观察宝宝耳后的筋疙瘩。如果发现逐渐变大、数量也不断增多时,就必须带宝宝去医院看了。
宝宝撞头摇晃是什么原因
这个时期,有些宝宝时不时地在墙上、在婴儿车上或者在某一个地方,出现用头撞东西,或摇头晃脑的举动。导致这种现象有几种主要的原因。
宝宝想模拟父母抱着他摇晃时的感受,通常在没人抱的时候就会发生撞头摇晃的现象。
长牙的宝宝是因为疼痛,而用撞头摇晃来缓解痛楚。通常等牙齿长出后,宝宝便会停止这种性质的晃动,除非是已经成为习惯。
宝宝在上床睡觉时,或是半夜醒来时会有此行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宝宝入睡。
宝宝在停掉母乳、学步、换保姆后出现这种现象。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因宝宝生活中某些外加压力而增强。
性格急的宝宝也会发生撞头现象。
一般而言,摇头晃脑约始于6个月。用头去撞东西则大概到9个月开始。这种习惯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少则几周、几个月,多则甚至一年以上。但大多数的宝宝会在3岁之前自动停止这些动作。
对有这种行为的宝宝,父母千万不能采取打骂的办法,这不仅无益于戒除,反而会使问题更严重。摇摆震荡本身对宝宝的健康并无损害,也与神经或心理上的异常完全扯不上关联。只要宝宝平时很快乐,生气时也不会猛撞墙,就不要担心。但假设宝宝绝大多数时间在做这些动作,还加上其他某些异于平常的举止,如发育迟缓,或者总是不快乐,就需要去医院了。为帮助宝宝渡过这段时期,父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多给宝宝一些关爱。白天也好,上床时间也好,多为宝宝提供一些有节奏性的活动。如抱着宝宝一起坐在摇椅上,或教宝宝自己坐儿童专用椅。给宝宝一些玩具乐器,甚至仅仅一个汤勺加上一个水壶,宝宝便能敲出声音。让宝宝坐秋千,陪宝宝玩拍手或做其他的手指游戏。
让宝宝在白天能尽兴地游玩,而上床入睡前要有足够时间让宝宝平静下来。建立一套睡前仪式(静态的游戏),比如拥抱,抚摸,轻微摇晃(但不能摇到其入睡)。
如果宝宝用头撞东西,大部分是发生在婴儿床中,就别太早放宝宝进去,等宝宝很困倦时再放进去。
为防止宝宝在小床里又蹦又跳,或者撞来撞去受伤,在宝宝的小床下面最好铺一块厚厚的地毡,让小床远离墙壁或其他家具,可能的话,周围加上一些垫子以缓和万一造成的撞击。
宝宝发生屏息怎么办
有些宝宝在大哭的时候,往往半天缓不过气来,脸憋得铁青,甚至不省人事。但时间很快,往往没等父母缓过神儿来,宝宝却在瞬间完全恢复正常。
宝宝的屏息,通常是源于愤怒、沮丧或痛楚。宝宝的哭泣在此时不仅没有缓解功能,反而逐渐加剧,甚至歇斯底里,宝宝因而换气不及,以至于暂时停止呼吸。情况较轻者,嘴唇变青,严重时宝宝全身发青然后意识昏迷。更甚者,宝宝的身体也许会变硬,甚至抽搐,而整个过程通常在几十秒内便告结束。
屏住呼吸的情形,在婴幼儿中发生比例约为1/5,年龄在6个月到4岁。有些纯属偶发性,而有的则一天1~2次,但绝不足以造成任何脑部伤害。
屏息和癫痫很容易区别,一般的屏住呼吸会先有哭泣,然后宝宝在失去意识之前脸色先变青。如果是癫痫,通常没有任何前因,而且宝宝的脸在发作之前也不会转为青色。
对于因为屏息而晕过去的宝宝,父母要根据宝宝屏息的原因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减少以至消除宝宝的屏息现象。首先让宝宝得到足够的休息,因为休息不够容易使宝宝爱动肝火,宝宝发脾气哭闹就可能引起屏息。对于爱使性子的宝宝,在使性子以前,想办法让其平静,利用音乐、玩具或其他方法(别用食物,这只会造成另一个坏习惯)转移他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低宝宝身边的紧张情绪,假如屏息状况开始,父母要冷静处理,焦虑只会让事情更糟。在事件过后,别过分放任宝宝,一旦让宝宝知道屏住呼吸是讨东西的好办法,那可就没完没了了。若宝宝屏息情况很严重,持续达1分钟以上,和哭泣无关联,应尽快去医院进行诊疗。
宝宝磨牙怎么办
10个月的宝宝,虽然牙齿只有4~6颗,但有时还发生磨牙现象。宝宝磨牙,有两种原因。磨牙是一种缓解紧张情绪的方式,比如宝宝感到惊恐、害怕、不安等就会磨牙。而有些宝宝磨牙,是宝宝无意间发现新长出的牙齿相互摩擦会生出这样好玩的感觉和声音,便把这当做游戏了。
若想减少宝宝磨牙的机会,父母首先要尽可能地将宝宝生活中的压力降到最低,比如宝宝一时停不了母乳,就不要硬性地停掉母乳,让宝宝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对于爱发脾气的宝宝,在休息或睡觉之前,给他充分的关注与温暖,有助于宝宝放松情绪。除了安抚外,还要让宝宝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和东西。比如让宝宝敲打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等,这样,宝宝磨牙的机会就会相对降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宝宝应变能力的增强,这种习惯会逐渐消失。如果宝宝的磨牙情形不减反增,父母就应该去请教儿科大夫或儿童牙医。
宝宝八字脚是什么原因
所谓“八字脚”是一种下肢的骨骼畸形,分为“外八字脚”(即“X”形腿)和“内八字脚”(即“O”形腿,一般人称“罗圈腿”)两种。一般“外八字脚”多见于学走路的宝宝,而“内八字脚”则多见于已经会走路的宝宝。
造成“八字脚”的主要原因是宝宝“缺钙”。此时宝宝骨骼因钙质沉积减少、软骨增生过度而变软,加之宝宝已开始站立学走路,变软的下肢骨就像嫩树枝一样无法承受身体的压力,于是逐渐弯曲变形而形成“八字脚”。
另外,不适当的养育方式也可能导致“八字脚”的发生,如打“蜡烛包”、过早或过长时间地强迫宝宝站立和行走等。
为防止宝宝发生“八字脚”,首先要防止宝宝发生“缺钙现象”。父母要及时增加宝宝饮食中的钙质物质,比如豆制品等。其次可以让宝宝多晒太阳和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维生素D制剂。如宝宝已经患“缺钙症”,则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新手妈咪最常见的问题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症状表现:
主要是发烧、流涕、喷嚏、咳嗽,还可伴有腹疼、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的症状。其他病也会表现出上述症状,应仔细鉴别。
预防和护理措施:
单纯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为主。退热后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比如用冷毛巾冷敷颈部两侧等。
要让宝宝休息好,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清新。冬季房间有暖气,不要太热、太干燥,要定时开窗通风,不能在室内吸烟。
如果鼻腔、气管内分泌物很多,可用棉签蘸凉开水,慢慢湿润后轻轻掏出来;多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面色、呼吸次数、体温的变化,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史,体温在38℃以上,要服用退烧药,以免高热引起抽风。
饮食以流食、半流食为好,要多饮水,补充发烧消耗的体液,促进毒素的排出,稀释病液等。菜汁和蔬菜水不要减少,其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恢复有好处。
9~10个月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
宝宝指尖是否越来越灵活
宝宝手的握力也逐渐增强,不只是攥着小手了,拇指和食指抓东西已经越来越灵活,控制得也越来越好了。能用两手握住杯子,或者自己拿汤匙进食。虽然食物洒得很多,但宝宝毕竟能把小勺放到自己的嘴里。宝宝还能把抽屉开了又关上,会开启瓶盖。当妈妈抱着宝宝和他一起看书时,妈妈翻书,宝宝也跟着翻。尽管宝宝往往一翻就是好几页,但毕竟宝宝的手指能够把纸页翻起来了,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有时妈妈有意把葡萄干和甜玉米粒这样的小东西,放到宝宝面前,让宝宝练习捡。刚开始时,宝宝用整个手掌去抓,慢慢地,宝宝用食指和大拇指就能捏了起来。这些都充分表明,宝宝的手、眼和大脑已经比较协调一致了。通过这些吃饭的动作,还能帮助宝宝提高食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的个性如何初步显露
这时,宝宝已经显露出个体特征的某些倾向性,有的宝宝表现得活泼,而有的沉静;有的灵活,而有的呆板。比如,有的宝宝不让别人抢走自己手中的玩具或吃的东西;有的宝宝见别人有什么玩具就想要什么玩具,不给就哭闹;而有的宝宝能主动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的宝宝,与别的宝宝一起分享;有的宝宝整天不声不响,显得十分听话;而有的则不让别人碰一下,遇到生人就会害怕得大哭。
对成人的逗引,不同的宝宝则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如有的宝宝就喜欢让人逗自己,一逗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而有的宝宝却不经逗,别人一逗就哭。还有的宝宝则绷着脸,对人不理不睬。也有的宝宝见人就打,还大喊大叫,以打人为乐。
宝宝爬行能力如何
这段时期,充分地让宝宝爬行,比让宝宝学习站立或走路要好。宝宝有了力量后,爬行的姿势也会不同。先由腹部爬行进展到匍匐爬行;再由匍匐爬行进展到抓住高一点的东西爬行;一步一步慢慢地增加速度与改变爬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