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怎么办
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喂奶方法不当也会引起宝宝吐奶,如让宝宝仰卧喂奶、人工喂养时奶瓶的奶嘴未充满奶水有空气进入、吃奶后马上让宝宝躺下等。
若宝宝平躺时发生呕吐,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
如果发现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马上使其俯卧在你的膝上或硬质床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五次,使其咳出。然后尽快将宝宝送往医院,让医生做进一步的处理或检查。
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有什么作用
宝宝满2个月的时候,应该服用第一丸小儿麻痹糖丸了。这种糖丸是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疾病的,若不服用这种糖丸,宝宝患小儿麻痹的危险就很大,因此每个宝宝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服用。
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程序,满2个月的婴儿开始第一次服用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满3个月和4个月时分别服第二次和第三次,4岁时再服1次。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强的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宝宝得了湿疹怎么办
婴儿湿疹就是常说的奶癣,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
湿疹开始是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最后可结痂、脱屑,反反复复,长期不愈,宝宝会感到搔痒难受。湿疹主要分布在面部、额部眉毛、耳郭周围及面颊,严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皮肤皱褶处多,如肘窝、腋下等处。
不严重的湿疹,可不做特别的治疗,只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用清水清洗就行了。清洗时,不要用肥皂和有刺激作用的洗剂或护肤用品,屋内温度不能太高,以宝宝穿着衣服手呈温的、无汗、不凉为宜,这样可减轻湿疹的搔痒症状。等到宝宝长大,渐渐脱离以牛奶为主食后,湿疹就会不治自愈。
父母要注意保护已患有湿疹的宝宝的皮肤,避免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防止抓痒而造成感染。在宝宝的湿疹急性期,患部发红流水,可用生理盐水或1∶10000的高锰酸钾水或2%的硼酸水浸湿纱布,拧净后在患部湿敷,每0.5~1小时更换一次。这样治疗1天左右,红肿即可消失,流水也相对会减少。此时再用氧化锌膏涂在纱布上,贴在长湿疹的部位,每天换2次药,一般治疗2~3天,红肿即可消退。湿疹完全消退后,可适当擦些滋润皮肤的油。另外,还可以给宝宝吃些钙片,以降低皮肤的过敏性。
枕秃怎么办
有的宝宝生下来的时候,有满头黑亮浓密的头发,可过了满月后出现了脱发现象,头发变得稀疏发黄了,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宝宝缺乏营养了?
其实,2个月大的宝宝出现脱发是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民间俗称枕秃。枕秃一般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辅食的添加而消失,脱落的头发就会重新长出来。
另外,宝宝胎儿期的头发与妈妈孕期的营养有关,出生后与遗传、营养、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枕秃是因为缺钙吗
有的宝宝出现枕秃了,大多数的父母都认为是宝宝缺钙了,应该补钙。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枕秃都是由缺钙引起。枕秃的形成与宝宝的睡姿或枕头的材料有关。
2个月的宝宝基本都是仰卧着睡觉,而且一天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特别是有的父母给宝宝睡得枕头过硬,宝宝整天在枕头上磨来蹭去的,时间一长,就会把头发磨掉,形成枕秃。
因此,父母不要发现宝宝有枕秃,就忙着给宝宝补钙。要先弄清楚,枕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再对症处理。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得了肠绞痛
肠绞痛,一般发生在接近满月的宝宝身上。典型的症状大约在3周大时候开始,高发期在第6周。肠绞痛通常的症状是:原本活泼的宝宝忽然变得经常尖声哭叫,而且很有规律,每次发作的时间基本相同,尤其是傍晚发作比较多,有时在黑夜。一般一个星期有3次以上的啼哭,每次哭的时间持续在两三个小时,而且连续3个星期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哭的时候无论你怎样安抚都没有作用。有的宝宝还会出现腹部鼓胀,脸色红胀的症状。这样的哭闹一般不伴随有发烧、呕吐、腹泻的症状,哭过一段时间后,宝宝又会若无其事,和平常一样了。
宝宝有肠绞痛并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种症状,随着宝宝的长大,神经生理逐渐发育健全,大约在3个月大时,这样的情况就会慢慢减少。也有大约30%的宝宝要延续到5个月大时,这种情况才会消失。为减轻宝宝的肠绞痛,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尤其是有肠绞痛的症状时,你应该坐着,让宝宝趴在自己的手上或者腿上,轻轻压迫宝宝的腹部和背部;也可以为宝宝做按摩,用湿热毛巾或者暖水袋敷在宝宝的腹部,水不可太凉或太烫,暖水袋外边最好裹上一层毛巾。
为什么要预防皮肤糜烂
这个月的宝宝,皮下脂肪开始增多,胖胖的,变得越发可爱。有的宝宝连脖子都看不到了,颈部、腋窝、大腿根、臀部、肘窝、耳后、大腿皱褶和胳膊皱褶等处,在炎热的夏季很容易发生糜烂。即使你很仔细地护理,也难以避免。这种糜烂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糜烂了。这不奇怪,宝宝皮肤非常薄嫩,天气热,有汗,这些地方都不透气,这么大的宝宝开始好动了,就会出现皮肤摩擦,很快就发生了糜烂。所以,夏季一定要勤用水清洗这些部位。
新手妈咪最常见的问题
新生儿肺炎
症状表现:
新生儿肺炎往往不发热,有时反而全身发凉,体温不升,甚至没有咳嗽。当家长看到新生儿口吐泡沫,不吃、不哭时就要引起重视。如发觉婴儿反应差,面色发青或发灰,有成人一样的呻吟和气急,小鼻子不停地扇动,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与呼吸同时一点一点,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这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了,要急送医院治疗。
预防和护理举措:
提倡母乳喂养,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可以保护呼吸道黏膜免遭病原体的侵袭,达到防病的目的。
如果母亲有感染以及难产娩出的新生儿,有可能患肺炎时,可考虑选用抗生素预防。
家中卧室要经常通风。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不要接触新生儿,家长接触新生儿应认真洗手,以防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而患病。最好天天给新生儿洗澡,避免皮肤、黏膜破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达到预防新生儿肺炎的效果。
1~2个月
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
宝宝的生长速度是多少
宝宝在这个月的生长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人惊奇。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千克左右,身高也增长了3~4厘米。有些生长顺利的宝宝,每天的体重增加量超过30克。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存在个体差异。
宝宝的囟门有多大
宝宝在第2个月时颅骨缝囟门(后囟门)是开放的,由于受睡觉姿势的影响,很容易变形。
位于宝宝头顶的前囟门呈菱形,出生时约为成人拇指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由于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所以在这一阶段,正常宝宝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大于3厘米,不小于1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宝宝也无多汗、夜惊和烦躁等表现。如果宝宝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和烦躁等其他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佝偻病”或其他颅脑疾患,要及时请医生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出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头的后部正中的后囟门呈三角形,一般在出生后2~3个月闭合。
宝宝度过新生儿期的特征是什么
这时候的小宝宝,小脸光滑了,皮肤也白嫩了,肩和臀部显得较狭小,胸部、肚子呈现圆鼓形状,小胳膊、小腿也变得圆润了,而且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宝宝已经平安顺利地度过了新生儿期,开始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宝宝会笑了吗
以前整天睡觉的“小贪睡鬼”现在已经熟悉了生活的节奏,醒着的时间多了一些。宝宝也有了更丰富的表情,会笑了,偶尔还会发出一些“啊啊呜呜”的小声音,越来越可爱了。视力和听觉越来越发达,白天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还能辨别出声音的方向。
这个时期的宝宝似乎已经“认识”了朝夕相处的父母家人,见到他们会露出很高兴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你抱他。
1~2个月身体健康成长攻略与专家解疑
宝宝手指多活动有什么好处
怎样锻炼宝宝颈部的支撑力
在宝宝长到2个月的时候,父母每天应累计抱宝宝2个小时左右。抱的姿势最好是竖抱。竖抱时,可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小屁股,把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看看室内或室外的事物。被父母抱起来的宝宝因为要看周围的东西,就必须努力支起脑袋和脖子,同时上身也总想挺直,这就使宝宝背部、胸部和腹部的肌肉得到了锻炼。竖抱宝宝还可以引起宝宝对各种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宝宝满月以后,清醒的时间长了,四肢的活动,特别是手的活动也明显地多了起来。有时宝宝会凝视自己紧紧握着的手,当注意到其他东西时,又会把手指松开。宝宝的手指不但能自己展开合拢,而且还能把手拿到胸前来玩或者吸吮手指。所以这个时期的衣服袖子要做得短一些,以免妨碍宝宝手部的活动。手部的活动是下一步抓东西的基础,等到宝宝的手能自由张开和握住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些容易握住的玩具玩了。
户外活动有什么益处
这个月的宝宝颈部也有了一定的支撑力,而且喜欢看新鲜的东西,所以可以适当地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让室外的空气刺激和锻炼宝宝的肌肤,以增强宝宝的体能。
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依宝宝头部的直立情况而定。开始时每次2~3分钟,逐渐增加到0.5~1小时,每天可以安排1~2次。夏天可以安排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以后进行,冬季可以安排在上午9点以后到下午5点以前,最好时间固定以养成习惯。
怎样帮宝宝做婴儿体操
由于刚过满月的宝宝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如果运动不足就会导致发育不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帮宝宝做婴儿体操是个比较好的办法。这种活动适合在两个月的后期进行。
屈腿运动:妈妈或其他操作者两手分别握住宝宝的两个脚腕,使宝宝的两腿伸直,然后两腿再同时屈曲,使膝关节尽量靠近腹部。连续重复3次。
俯卧运动:俯卧不仅能锻炼颈肌、胸背部肌肉,还可增大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该运动还能扩大宝宝的视野范围,使宝宝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新的事物,有利于其智力的发育。操作时,宝宝呈俯卧姿态,两手臂朝前,不要压在身下。妈妈或其他操作者站在宝宝前面,用玩具逗引宝宝使其自然抬头。为避免宝宝过度劳累,开始时一次只练半分钟,然后逐渐延长,一天做一次即可。
扩胸运动:首先让宝宝仰卧,妈妈或其他操作者握住宝宝的手腕,大拇指放在婴儿手心里,让婴儿握住。使宝宝的两臂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然后两臂在胸前交叉。最后还原到开始姿势。连续做3次。
1~2个月
智力开发攻略与专家解疑
和宝宝做语言“交流”有什么益处
宝宝过了满月之后,在高兴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虽然这还不能算是说话,但却是开始学说话的第一步。父母应多和宝宝说话。虽然宝宝不懂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更不能做出正确回应,但宝宝在听到你的声音时,就会安静下来,专注地看着你嘴唇的动作,有时还会兴奋地扭动身体。
对着宝宝说话,声音要轻柔,先试着对宝宝发单个韵母的音,如ɑ(啊)、o(喔)、e(鹅)。逗宝宝笑,刺激宝宝发出声音。
这种有意识的语言“交流”,不仅会加强宝宝与妈妈之间亲密的感情联系,而且可以满足宝宝与他人交往,甚至身体接触的需求,为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怎样训练宝宝的感官
2个月时宝宝的头能自己抬起来,支持大约30秒钟。宝宝俯卧时,不仅眼睛已经能清楚地看到东西,追随活动着的物体,而且还可以目不转睛地注视眼前的玩具或父母的脸。父母应运用各种方法,如和宝宝说话、唱歌,给宝宝跳舞、拿玩具逗引宝宝、玩捉迷藏等,开发他们的感官和智力。
怎样训练宝宝的视觉
宝宝在新生婴儿时期,就具有了红绿色觉、图像识别和追随移动物体,以及察觉新环境等能力了。为此,在宝宝成长到第2个月时,就要进行视觉的训练培养。在这一时期,宝宝的视觉训练培养要静动结合。
“静”的训练方法:2个月的宝宝,视觉能力进一步增强,两眼的肌肉已能协调运动,而且能够很容易地追随移动的物体。妈妈抱起宝宝,观看墙上的画片,桌子上的鲜花,鲜艳洁净的苹果、梨、香蕉等摆件和食品。另外,妈妈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宝宝。这样,宝宝也会一直看着妈妈,这既是一种注视力的锻炼,又是母子之间无声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