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000000053

第53章 炎黄时代的饮食生活(2)

中国史前发明了甑,这不仅只是一种解决吃饭问题的技巧,它还具有更深的文化意义。原始蒸法是人类利用蒸汽能的最早实践,这是东方饮食文化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一个明显标志。要知道直到今天,西方人在烹饪时还极少应用蒸法,甚至在一些国家厨师连蒸法的概念也没有。正因为如此,东方是以蒸法见长,所以做出来的是米饭馒头;西方是以烤法见长,所以主食是面包。

人类的火食自发端以后,在史前大体经过了烧烤、石烹、陶烹几个阶段。烧烤没有采用什么中介传热物质,直接将肉物放在火上烤熟。石烹的导热物质有时是水,有时是固体的石块。陶烹主要以水为导热物质,蒸法又将水导热方式变为气体导热方式。在文明时代又有了用油导热的烹饪方式,这不同导热物质在烹饪上的采用,是人类在科学认识上的一次次飞跃。

中国传统烹饪在以大米和小米为主食的前提下,取便利的粒食方式为主导方式,以煮和蒸的方式获得饭食与粥食,包括肉食在内的其他副食的烹调也都借用了主食的方式。甚至于在引进种植小麦之后很久,依然将麦子纳入粒食之列。

新石器时代陶器中的炊具一般都比较粗糙,而餐具却较为细腻,无论质地、造型和装饰都比较讲究。这些食具往往是陶器中最精致的产品,倾注了先民们的巧思。作为食具的陶器,成形后外表打磨光滑,并有以刻划或彩绘等方式装饰精美的图案。新石器时代惯常使用的饮食器具主要有杯、盘、碗、盆、钵、豆(高足盘)、小鼎几类,出土数量很多。这些器类在地域分布上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如东部地区多鼎、豆、杯,西部地区多碗、盆、钵,南部地区多杯、盘、碗,反映出各地饮食方式上的传统差异。

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的食具烧制的质量越来越好。新石器时代制陶出现过两个高峰,其代表性产品分别是彩陶和黑陶。彩陶在中国最早出现在距今7500年以前,最初的彩陶是在红色器皿的口沿部绘一周带状红彩。从距今6500年至4500年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繁荣期,仰韶、大汶口、大溪、屈家岭、马家窑文化居民都拥有发达的彩陶工艺。新石器时代末期,制陶技术又有很大发展,成型采用了轮制技术,陶窑构筑更为科学,烧成温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制出了前所未见的精美黑陶饮食器具。黑陶主要器形都是较小的杯盘类饮食器具,有的陶胎很薄,称为蛋壳黑陶。陶色发黑以后,已不适宜采用彩绘手法来进行外表装饰,这样的器皿虽不见五彩的外衣,但沉稳的黑色给人的美感显然不在彩陶之下。最漂亮的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居民制作的,而且多为酒具。先民对饮酒所用器具之美,似乎要求更高一些。江南良渚文化所见磨光黑陶也很精致,有的还压划有繁复的行云流水纹饰,是难得的工艺品。

古老的富有特色的熟食传统,还决定了独特的进食方式。先民的主食是粥饭,副食为羹汤,这些都不便直接用手指抓食,还要借助手指之外的餐具,才能将食物顺利送达口腔。现代人享用中餐,要使用筷子和餐匙,这传统其实可以上溯至史前时代。考古已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餐匙,年代最早的餐匙是7000多年以前的先民制作的。在冶金术尚未发明的新石器时代,餐匙的制作主要以兽骨为原料,骨质餐匙可分为勺形与匕形两种。匕形餐匙一般为长条状,末端有比较薄的边口。勺形餐匙明显作出勺和柄,形体比较规范。就出土的数量而言,匕形匙远多于勺形匙。

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般都有骨质餐匙出土,最早的见于磁山文化遗址,许多仰韶文化遗址里也有出土。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居民,也时兴使用餐匙进食,而且他们的餐匙制作大都十分精巧,包括一些器形标准的勺形匙,还有一些蚌质餐匙。大汶口文化许多精美的餐匙都被作为随葬品放在了死者的墓中,发掘时看到餐匙常常握在死者手中。黄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居民,使用餐匙也很普遍,有的遗址出土餐匙多达100多件。齐家文化的餐匙全为长条形,柄端无一例外地都有穿孔,这些餐匙许多也是在墓葬中发现的。作为随葬品的餐匙,一般都放置在死者的腰部,据此可以推测齐家文化居民在平日里,是用绳索将餐匙悬在腰际,以便随时取用。餐匙是中国史前先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人们平日要用它进食,死后还要带着它进入墓穴,似乎一刻也离不了它。

在长江流域也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骨质餐匙。河姆渡文化居民有最精美的鸟形刻花象牙餐匙和标准的勺形餐匙,年代与黄河流域最早的餐匙相当。此外在华南也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餐匙,其中也不乏精品。安徽含山遗址出土精致的玉勺,较之象牙器制作难度更大。

古代中国人使用餐勺的历史悠久,餐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餐勺的制作材料,主要取自兽骨,而铜器时代则主要取用的是青铜。自战国时代开始,又出现了漆木勺。隋唐时期开始用白银大量打制餐勺,在上层社会白银打制餐勺的传统一直到宋元时代仍然受到重视。在历代皇室贵胄们的餐桌上,还常常摆有金质餐勺。勺与筷子一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进食器具。

餐匙在文明时代与筷子一起,成为中国人主要的两种进餐具,考古发现了许多属于商周时代的青铜餐匙、秦汉时代的漆木餐匙、隋唐时代的金银餐匙等,史前时代的传统一直得到了继承。

筷子的出现也在新石器时代,只是它不易保存到现在,所以考古发掘还没有找到太多的证据。

古代中国人进食不仅用到餐匙与筷子这两大件,先民还曾制作餐叉,用它来享用美味的肉食。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考古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餐叉。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50年代曾出土一枚骨质餐叉,为扁平形的三齿叉,样式比较接近我们现代餐桌上常见的餐叉。在青海同德县的宗日遗址,发掘到了一枚骨质三齿餐叉,餐叉长25.7厘米,齿长9厘米。青海乐都柳湾和民和喇家遗址,也出土了齐家文化骨餐叉。类似的餐叉在宁夏南部地区也有出土。

黄河下游的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发掘到残断的骨质餐叉。这枚餐叉出土时置于一个陶鼎内,鼎内还遗有肉块腐化后留下的骨渣。这种少见的餐叉应当是用于食肉的,很可能是一种在礼仪场合使用的进餐具。

在商代的一些遗址曾数次发现过骨质餐叉。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出土过数量相当可观的骨质餐叉,如河南洛阳的一座墓葬中一次就发现了51枚之多,这些餐叉全为双齿,一般长12厘米,出土时包裹在织物中,放置在一件铜器上。

古代餐叉的使用与肉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将“肉食者”作为贵族阶层的代称,餐叉可能是上流社会的专用品,应当不会普及到一般民众中。下层社会的“藿食者”,因为食物中很难见到有肉,所以用不着制备专门食肉的餐叉。

西人用餐叉的历史并不十分久远,他们在三个世纪以前,相当多的人还在直接用手指抓食,包括贵族统治者在内。有的研究者认为,西人广泛使用餐叉进食,是从公元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开始的,也有人说是始于16世纪,最多也不过1000年的历史。中国人用餐叉的历史已经追溯到了5000年以前,不过我们没有将餐叉作为首选的进食器具,它实际上是基本被淘汰出了餐桌,这显然是我们有更适用的筷子的缘故。

在新石器时代建立并逐渐完善的饮食传统,影响直接波及到文明时代初期。史前人的饮食生活模式,精华部分都为文明时代所继承,甚至于为现代文明所弘扬。如中国烹饪的取料广博,以蒸法见长,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以肉鱼果蔬为辅,进食用匙箸,食器尚美等等,都是史前时代形成的传统,这些传统在文明史的早期都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非常有意义的是,由史前进入文明时代,先民所使用的炊具、食具,享饪用的食物,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稍有不同的是,贵族阶层有了青铜饮食器具,但基本器形与史前却没有明显区别。

文明诞生以后,一些常用的饮食器具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有的甚至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或者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例如鼎,它不过是一种三足器,可以炊可以食,在史前时代用了几千年,是非常平常的饮食器具。可是到了文明时代早期,一般的平民已经无权用鼎,陶鼎也不行,用鼎成了贵族阶层的特权,他们以地位高低决定用鼎数目的多少。

青铜时代的鼎已是青铜铸就的重器,最高级别的贵族-王,要用九鼎祭祀、宴享和随葬,所以“九鼎”就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问鼎”、“定鼎”这样的词成了最高军事、政治行动的代名词。发端于饮食生活的鼎,虽依然作为饮食器使用,不过贵族们已经从中抽象出一种至尊的概念,这概念深刻影响着商周时代的饮食生活和政治秩序。它在秦汉时代还在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鼎食”仍被作为高贵地位的同义词,一些士人仍将追求鼎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汉代就有人从小抱定“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的信条,作为自己进取的动力。

炎黄时代在饮食生活方面建立的传统,不仅影响了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也继续影响着炎黄子孙的现代生活。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思想课堂-论爱笔记

    思想课堂-论爱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下一刻,寻找爱

    下一刻,寻找爱

    本人游手好闲,写写作品,请多支持我的作品,感谢大家,会很感谢很感谢
  • 易烊千玺你是我一生的唯一

    易烊千玺你是我一生的唯一

    六年前,他们在学院相遇,认识,表白,甜蜜,却因一次误会分离。她走了,而他却在全世界的寻找她,却再也找不到了。。。。。。六年后,她却和他意外遇见,他们会怎么样呢?敬请期待吧~
  • 广知

    广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末死宅

    汉末死宅

    主角无任何特殊技能,过人天赋,普通人重生,没时间给他去学习,本书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写大汉命运,灭诸侯,扫蛮夷,在中华文明最巅峰时刻改写世界历史。本书稳定更新,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方便阅读。
  • 妃常慵懒:逆天神运九小姐

    妃常慵懒:逆天神运九小姐

    唉,没想到她也赶上了穿越的潮流,可是,为什么别人穿越她穿越,差别不是一丢丢的大呀。请问,这是在耍她吗?!本来还想庆幸地说她逃过了俗套的废材环节,可美梦美不过五天,她就被“打回原形”。老天爷啊,你坑我那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会这个熊孩子也跟着来了。等等,肯定是她今天睡醒后的打开方式不对,嗯,肯定是这样......
  • 糖尿病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糖尿病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日益增大我们更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密切注意自己身体发出各种疾病信号。糖尿病是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以高血糖为其共同主要标志。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稳及删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糖尿病严重威协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怎样合理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让更多的人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就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我们编写了《糖尿病的保健细节和养生》一书。本书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日常生活细节,糖尿病的保健养生和防治几个方面入手。让更多的人对糖尿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力求贴进生活,科学实用。
  • 凯之青春

    凯之青春

    遇见的那一刻,爱的种子便在我们之间播下,直到分开的那一刻才发现,我们是携手共度还是分道扬镳,敬请期待
  • 先结婚后恋爱

    先结婚后恋爱

    大学毕业之后跟我同居的妹子忽然要找我结婚!结个婚我也就明白了,我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她的套路……命中总有我们放不下的人,那个愿意为了她倾其所有而不悔的人,但我们不走到最后,永远不知道谁是最适合的且能伴我共度一生的人。时光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却永远无法磨灭掉属于我们的故事……
  • 都市丹王逍遥行

    都市丹王逍遥行

    丹药在手,天下我有。养气丹:可补充人体精气神。养颜丹:傲娇女,金丝雀必备美容神丹。壮骨丹:提升人体力量,强壮人体先天弱骨。蓄阳丹:可补充虚弱肾体…………这是一个小乞丐身怀炼丹重宝,游走花海都市的逍遥故事……
  • 信河街

    信河街

    开眼镜配件厂的“叔叔”虽然在生意场摸爬滚打多年,却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他像一个天生的情种,风吹草动都能让他落泪:看见残疾的乞丐会哭出声来,看见死在路边的小猫小狗还会哭,这样的心软最后导致他在一次金融危机时,不忍心向快破产的客户催债,最后只好把自己的厂子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