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咋的,一向性情开朗的哥,这几天闷闷不乐。
这几年,咱家科学种田的收入哪年不是十万八万。去年咱家盖了四上四下别墅,日子蛮好。今年哥又娶了媳妇,现在肚大腰圆了。
一大早,妈到哥房里一转,便知道了:哥想买轿车。
当村芝麻官的爸,一边用剪刀剪胡子一边批评哥说“这是畸形消费”,早饭也来不及吃,就去村办厂建筑工地了。
哥赶紧溜进妈的房间,跟她纠缠。咱们家和许多人家一样,许多事妈说了算。
“妈……咱村地处海边,远离县城,爸去镇里开会总是骑自行车,每次回来都喊腰疼……”
笃笃笃笃,妈头也没抬,蹬着一台旧缝纫机补爸的一条破裤。
“上次,爸去和外商洽谈业务,没赶上公交车,要不是我用‘雅马哈’送他去,那笔生意准泡汤!那次回来爸说坐摩托车太冷……”
妈咽了口吐沫,垂下双手,在椅子上靠了靠,又举起补好的裤子,对着亮找星星。
“哎,妈,买了轿车,您去接外婆不也方便了吗?啊?”
妈听到这,放下手中补好的裤子,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是数落我哥:“你呀,你看你用过多少车。上中学时,我们省吃俭用给你买了‘凤凰’自行车;工作了,又给你买了一辆‘雅马哈’;你说要干个体,跑运输,我和你爸商量后,又买了客货两用车……”
妈说到这儿,看了看窗外不远处的建筑工地,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不是改革开放,哪有今天呀!从前,你爷爷年轻的时候,贩海鲜,推的是独轮车,吱呀吱呀的,每天要走几十里路;你爸上中学,来回十几里,可全都是凭两条腿跑啊。现在,你看你,自行车也懒得骑!”妈用指头戳了一下哥的鼻子道:“家里啥事我都管,这一回啊,我可要听你爸的!”
晚上,等爸从工地回来,哥说要和老爸进行交涉……
(《东台日报》《茅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