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7400000033

第33章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2)

可以从多角度划分文化变迁的种类,如自愿变迁与强制变迁、有限变迁与无限变迁、渐变与突变等。从人在文化变迁中的主或从的地位出发,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无意识的变迁和有意识的变迁。

(1)无意识的变迁

在很多情况下,文化变迁的过程都是不自觉的,发动和参与这一变迁的人往往是迫于压力而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并不知道这些应变的措施会带来多么深远的后果,这就是无意识的变迁。

无意识的变迁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开始于一个偶然的,甚至是细小的事件,以致任何当事人都无法预测到以后纷至沓来的有连锁反应的社会后果。如某种创造灵感或偶然的新发现、文化传播、文化接触都可能导致文化的无意识变迁。在有些情况下,当外来的征服者征服了某一个民族,并且对被征服者的文化进行急骤改革时,往往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通常只是出于贪婪的掠夺目的,实际上也造成一种无意识的变迁。

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无意识的变迁,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化经济对传统社会的冲击。从19世纪到现在,这个过程已经历了一百余年,其影响所及,已经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最偏远的角落;其造成的后果,已经从单纯的破坏旧传统到造成新的民族觉醒。所以我们可以说,剧烈的变迁乃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特征。

(2)有意识的变迁

在某些情况下,文化变迁也可能是自觉进行的,发动者有预谋、有计划地要改变某些不适应形势需要的文化要素,如改革或革命,则是属于有意识的变迁。历史上的“变法”、“维新”,当代各国的社会改革等基本上都属于此类。随着人类对自我及外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意识的文化变迁将会日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3.文化变迁的途径

关于文化变迁的途径,人类学家常用的术语有文化进化、发明和发现、传播、涵化等。

(1)文化进化(cultralevolution)

文化进化是指一个时间上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累积性和进步性,经由此过程,文化现象便系统地组织起来发生变迁。进化是社会内部的发展引起的,如生产技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社会组织由简单发展到复杂,文化的进化自然会引起文化变迁。

文化进化的观点是进化理论在文化现象上的应用,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认为文化也是由简单、原始、粗糙的阶段逐渐发展到复杂、高级、精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文化变迁。我们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一个整体,从而追溯整个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也可以把此文化整体的任何一部分视为一个单位或体系而追溯其进化过程。

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是:其一,文化进化关注的是文化现象,如工具、风俗、制度、观念等,而不涉及一个民族、一个部落或一个国家的文化史的形成。其二,在大体上进化是进步的,但是文化的进化并非进步的同义语;从简单到高级的进化方向也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倒退现象,但是无论如何,这仍是一个文化变迁的动态过程。

(2)发现和发明

发现和发明是刺激文化变迁的最重要的原因。所谓发现,是指客观存在的、但又不为人知的现象或规律变得为人所知。发明,则是人类利用新获得的知识,在实际上予以运用,并且创造出过去不存在的事物。

发明可以分为两类:无意识的发明和有意识的发明。无意识的发明是事先缺乏预见的,即偶然得到了发明的结果。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在史前时期,很多发明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小改良多次重复积累的结果。如石器的装柄、陶器的烧制等,均是经历这种过程。这些简单的发明意义重大,正是经由多少世纪人类知识的点滴积累,才会有如今飞跃发展的文明。

有意识的发明是指人类社会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设法达到这个目标。在有意识的发明中,发明者的动机,首先出于对社会的需要的主观反映。如20世纪初,亨利·福特看到社会迫切需要价廉物美的家用汽车,于是他便组织了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

在另一方面,发现和发明并不一定就会导致文化变迁,如果某项发明被社会所忽视、所埋没,它就不会引起任何文化上的后果。

(3)传播

除了自身的发现和发明以外,一个社会里新文化因素的出现也可能来源于另外一个社会,这种从其他社会借用文化因素并且将之融合到自己固有的文化之中的过程,就称为传播。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很大的成分是由传播而来,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认为这一比例可高达90%。这一点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尤为突出。

传播的模式有三种,即文化散布、直接借用和刺激传播。这三种模式可以单独产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于一个社会之中。

文化散布,指经由具有该文化之人的迁移而引起的文化传播过程。经由人这一媒介,某种文化因素得以交流。中外历史上大量的民族迁移现象便是最好的说明。

直接借用,指直接采用另一群体的某些文化因素,通常是物质因素,例如某种技术发明,这是最容易被借用的。历史上,中国造纸术经由中亚远播欧洲,使得各国产生了造纸业,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刺激传播,指某一社会掌握了某项知识以后,刺激了另外一个社会,给对方以灵感和启发,使之也相应发明或发展了类似的文化因素。如我国藏族文字的起源,相传是公元7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以梵文和西域各国文字为参考而创造的。不过,刺激传播产生的结果,并非原型的翻版,而只是一种相似物。

传播的过程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步,采纳者的文化对传播而来的新文化进行选择。因为并非所有的文化因素都能为其他文化所理解;而且决定一种文化物质是否被人所接受往往是由于其外在的形式,而非其实质涵义。

第二步,该新文化因素被采纳或拒绝。

第三步,如果被采纳,则该新文化因素被传播,并同时被修改;不仅是形态上的修改,还包括其含义及功能。由此,使之和谐地融合于原有的文化传统中。

4.涵化

不同的文化在接触中,常会发生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涵化”主要针对这种变迁过程而言。当有着不同文化的人类共同体进入集中的直接接触,结果造成其中一个群体或两个群体发生大规模的变化时,涵化就产生了。[8]“涵化”概念是文化变迁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文化变迁途径中的重要概念,受到人类学家特别的重视。

(1)涵化的定义

“涵化”(acculation)为美国人类学家所使用,英国和受其影响的亚、非、大洋洲的人类学家则使用“文化接触”(cultralcontact)一词,与涵化概念相当。最早使用“涵化”一词的是在1880年,美国民族学家的鲍威尔(J.W.Powell),用以指称殖民统治者对落后的殖民地的统治过程中,西方文化对当地土着文化的压倒性的同化过程。早期的涵化研究中,“涵化”一词被滥用,常与“传播”(diffusion)、“采借”(borrowing)、“同化”(assimilation)、“文化接触”(cultralcontact)等词混用,所以其具体指称面目并不清晰,并且与殖民当局的殖民政策需要密切相关。对于涵化的现代研究始于1910年,其学术背景是出于对进化论和历史主义的反驳。此后,对涵化的研究成为人类学家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

经典的“涵化”定义来源于赫斯科维茨(M.J.Herskovits)、雷德菲尔德(R.Redfield)、林顿(R·Linton)联名报告书——《涵化研究备忘录》(1936年)中:“涵化意指来自不同文化之个人所组成的群体,因持续地直接接触,遂产生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所导致的变迁现象。”[9]

这个经典定义,目前已经遭到包括定义者在内的好些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的批评;但是如何准确定义“涵化”,学术界至今也没有达成统一准确的意见。不过,大多数人类学家都同意对该词定义不能过于严格,因为它所涉及的现象极易变化,而且和文化变迁领域中其他术语所概括的现象相重叠。所以,“涵化”一词即指称广义上文化变迁过程的类型,又包括文化变迁过程及其结果。

要进一步认清涵化的研究范畴,应对涵化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分。“涵化”是从文化的层面进行研究,并不包含心理上的变化过程,因此,它与“濡化”和“社会化”等概念具有明显的区别。“涵化”与传播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又互相区别。一个文化不经过涵化过程,也可从另一个文化那里借用其文化物质,比如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就可以迅速地传递信息,并不一定需要两种文化长期的实际接触。

(2)涵化过程中的几种可能现象

取代,即以前存在的特质或特质综合体由另一种特质取代,代行其功能,产生最小的结构改变;

综摄,即各种旧特质混合形成一种新制度,这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文化变迁;

增添,即增添新的特质或特质综合体,有时会发生结构改变,但有时也不会;

文化萎缩,即丧失一个文化中的实质部分;

起源,即产生新的特质满足变化形势中的需求;

排拒,即因变迁过程十分迅速,以至于许多人不能接受这种变迁,其结果会造成排拒、反抗或复兴运动。

由于上述的这些过程中有一个或若干个过程在起作用,所以涵化的发展可能有几条路线。当两个文化丧失它们各自的个性并形成一个单一文化时,就产生合并或同化。当一个文化丧失其自主权力但仍作为一个亚文化(如一个种姓、阶级或族群)而保留其个性,就会产生结合,征服或奴隶制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灭绝也就是一个文化不断丧失其成员,有的死了,有的加入别的文化,最终该文化不再有任何功能。在适应过程中,变迁仍会继续,但它是缓慢的以“熔化锅”形式进行的。[10]

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群体,有一个居于支配另一个的地位,那么涵化会显示出明显的单向的进行,即位居优势的群体授予位居劣势的群体新的文化因素。因此,这种不平等有可能引起劣势群体的反抗,从而出现“抗涵化运动”(contra-acculturativemovement),尤其突出的是人类学家称之为“复兴运动”(revivalistmovement)的现象,指的是劣势群体试图恢复自己的生活方式、某些传统文化和仪式,寻回已丧失的原有文化。从消失到复兴的这一文化变迁现象称之为文化恢复。但是,经过复兴的文化只能大体上或部分地保留原有文化的面貌,不会与之完全重合。

(3)涵化研究的步骤

涵化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在文化接触的情形下,文化变迁的动力。涵化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复原,即把发生接触前的文化体系的特性加以描述,恢复其历史面貌;

研究其接触状况的性质;

对于发生接触的文化体系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加以分析;研究由于文化体系的结合所发生的文化过程。

名词解释:

文化性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文化进化发明发现传播涵化

思考题:

1.简述文化概念的来源及特征。

2.简述文化变迁的原因及途径。

3.试论述传播与涵化两者的关系。

4.简述涵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5.如何进行涵化研究?

6.试论文化变迁与涵化的关系。

7.试论文化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8.用你身边的实例说明文化多样性。

注释:

[1]ShrisJenks:《文化》,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8年,23-25页。

[2]李雄华:《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载《求索》2003年第1期。

[3]李雄华:《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载《求索》2003年第1期。

[4]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吴翠玉:《关于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思考》,载《发展研究》2002年第12期。

[6]郝时远《寄语新世纪:霸权的终结与民族的和解》,载《世界民族》2001年第1期。

[7]李雄华:《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载《求索》2003年第1期。

[8]哈维兰(W.A.Haviland)着,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568页。

[9]M·J·Herskovits,R·Redfield&R.Linton“MemorandumfortheStudyofAcculturation”,AmericanAnthropologist,vol.38,1936,PP149-152;转旨自芮逸夫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人类学》,台北,商务印书馆,2000年,215页。

[10]哈维兰(W.A.Haviland)着,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568-569页。

同类推荐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中国文化之美系:列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中国文化之美系:列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本书介绍了宋代22位著名词人的代表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介绍每个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向读者多方面地展现每一个词人;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身的评论和感悟。《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上半部分主要讲述男词人,下半部分讲述女词人。全书文字细腻柔美,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选录的是王雪峰所写诗词的一部分。所录诗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体诗,古体诗我基本上采用的是新韵,古体诗中包含了格律诗(近体诗)。第二部分是古体词,古体词也采用的是新韵,是依据《钦定词谱》和《白香词谱》填写的。第三部分是自由诗。
  •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由凉月满天著,作者以亲身经历作经,以贴近生活的哲思为纬,用优美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人生的阴晴雨雪、悲欢离合。《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文笔清新,语言凝炼、隽永、沉郁,于平淡中见精彩、于朴素中见真情。可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并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热门推荐
  • 异恋

    异恋

    [花雨授权]她是他的异母妹妹,他俩血脉相连。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他对她疯狂的痴恋!为了得到她的人她的心,他使尽了一切手段。然而,他的痴情换来的居然是她的背叛!她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他狂怒!她注定是属于他的……
  • 征伐界

    征伐界

    他,有父有母却无家可归;他,生为凡躯却行神之事;他,无长无师却征伐天下,举世无敌。
  • 女王养成系统之盛世女皇

    女王养成系统之盛世女皇

    女主夏暮雪莫名穿越到一个双亲不爱,相公不疼的苦情养女身上.先不说举目无亲,更是在新婚之夜就被直接打入冷宫,更夸张的是,在夫家忍辱半年,先皇驾崩,她莫名就被相公举荐成了陪葬守陵的殉葬妃子.幸亏她有女王养成系统的存在,脱离皇宫的掌控的她就是自己的女王.且看夏暮雪如何玩转江湖,还有那渐渐浮出水面的身世之谜.好吧!如果不把这个朝代搅得天翻地覆,如何对得起上天赐予她的这沉鱼落雁的祸水红颜!
  • 现代美女与野兽

    现代美女与野兽

    [花雨授权]别人看到他这么魁梧、健壮的样子,都吓得退避三舍,能躲就躲,他不就是当了一回烂好人吗,怎么从此就这样纠缠不清了?美女与野兽的童话故事要如何上演,看现代版美女与野兽——
  • 凤临天下:乞儿王妃

    凤临天下:乞儿王妃

    安陵国四公主,身出皇族,众星捧月,受万千宠爱,却世事难料!安陵辅国公义子与王妃共谋,一朝政变,迫害安陵王,辅佐野子上位!一夜间,国破家亡!昔日凤凰流落异国,为保命,隐姓埋名成为北宫都城草芥乞儿。她,绞尽心计,进入慕青王府,成为军师左使!她,步步为营,踏入北宫皇宫,成为皇帝之妃!她,尔虞我诈,终成后宫之主,一国之后!父母之仇!夺国之恨!我安陵岚月要你们一个一个血债血还!
  • 大动漫系统

    大动漫系统

    本书纯属瞎扯淡,认真较真勿入,自我疗伤类。
  • 我的美女老婆是混混

    我的美女老婆是混混

    我唐远本是一个在生活中努力拼搏的超级倒霉鬼,不想异世的纷争却带给了我无尽的力量,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麻烦!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农妇、山泉、有点田,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可命运却让觉得那样太便宜我了,所以他让一堆麻烦降临在我生活中。悲惨而幸福的日子就这么混下去吧……
  • 疆城之恋

    疆城之恋

    这是一个孤儿,却是将军。这是将军,却又是个半人半神.....
  • 光阴如梭

    光阴如梭

    年轻人的现代爱恋,是萌萌的搞怪,是纯纯的可爱。
  • 生化战争之梦魇喰种

    生化战争之梦魇喰种

    软弱即是罪恶。梦魇喰种,以制造梦魇,让人类沉迷其中,从而吸食人类的精髓得以生存繁衍……夏子勋,搜查官,责任,维和。请随作者,一起解开一个个盘根错节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