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9700000011

第11章 百姓生活交往俗礼(2)

灵车到达墓地后,抬下灵柩,再行祭奠,然后将灵柩缓缓放入墓坑中,称为窆,又叫做封。亲属按男东女西肃立两旁,棺木安置好之后,孝子等哭踊。再放入各种随葬品,加上覆盖,筑土成坟,亲属等拜奠。

墓室的格局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宫室房屋,按前堂后室进行布置。墓室的前半部分相当于堂,用来安放供桌和各种随葬品,后半部分相当于寝室,用来安放棺木。帝王贵戚与普通百姓的墓室虽有规模大小之别,但基本格局并无根本的不同。帝王的墓室称为地宫,最为奇丽诡异的地宫非秦始皇陵莫属。据《史记》记载:始皇地宫中宫观宏伟,藏有各类奇器珍宝。“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制作机械使其流转。宫中烛火长明,百官侍立,还有自动弩箭,敢有擅自闯入者,辄中箭而死。

墓穴之上封土为坟。明代以前,帝王的坟堆为方锥形,其余为圆锥形或半圆形,明之后皆为圆形。坟堆的高大程度因人而异,身份等级越低的人,坟堆越是低小,身份等级越高的人,坟堆越是高大。最为宏伟壮观的是帝王之坟,称为“陵”。封土为陵,出现于战国时期,起初还不甚高大。秦始皇时,征发七十多万人工,耗费四十年的时间,在郦山修筑陵墓,其陵高至今尚残存有六十多米,由此开了历代帝王高修陵墓之风。此后历代帝王,除元代以外,无不高崇其陵,唐代帝王甚至因山为陵。封建帝王通过高大的陵墓,向世人展示着其高不可攀、神威莫测的赫赫尊严。

大约与陵出现的同时,又出现了在陵上建“寝”的制度。古人相信,死者虽然肉体已死,但灵魂不灭,所以需为其建造一室,供其灵魂起居饮食之用。寝最初建于封土堆上,秦汉后建于墓侧。汉代规定:帝陵之寝,陈设有床几、座位、被枕、衣冠等物,供墓主灵魂日常生活之用。寝中留宿宫女,负责整理床被,准备梳沐盥洗用具和用水,每天还需按时供奉四次食品。一切均如墓主生前一样,进行侍奉。

后来,帝陵的地面建筑中又增加了献殿,专供举行祭祀墓主的仪式之用。明代废除了寝宫,扩大献殿,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的礼仪。

此外,从汉代开始,帝王和达官贵人的墓地上还出现了石雕群。石雕主要有三类:一是石人,称为“翁仲”,象征墓主生前的侍从;二是石兽,称为“石像生”,以体现墓主高贵的地位;三是“石望柱”,既供后人辨识墓地之用,也起到让墓主灵魂认明止息之所的作用。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石雕的种类、数量、大小和组合。皇帝地位最尊,石雕最多、最大,如明成祖墓前神道两侧,列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各四件,武将、文臣、勋臣各两对,共三十二件。各级官吏置石雕的规格,以明清两代而言,二品以上官可置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二件;三品官少石人;四品官少石人、石羊;五品官为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二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雕。从以上各点都可以看出,古代墓葬制度中的等级规定是十分严格的。

2.厚葬之风

因为古人有灵魂不灭的观点,所以死者,特别是富贵阶层的死者,都希望自己到另一个世界后,还能讨卜如牛前一样的牛活;而牛者也不愿自己的亲人成为孤魂野鬼,在阴间无以为生,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厚葬之风。越到后来,死者的亲属为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孝顺,炫耀自家的财势,用来给死者随葬的物品就越来越多,这又使得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说来,富贵之家多尚厚葬,而贫苦之人则无力厚葬,特别是到了荒乱之年,饿莩遍野,无人收尸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以物品随葬的情况,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商周以来,奴隶主贵族多以最为贵重而又能标明身份的青铜礼器随葬。如商王武丁妃妇好墓中,随葬的青铜器达二百一十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总重量达十吨之巨。当然,除青铜器以外,还有许多种类繁多的随葬物品,所谓“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

秦汉以后,厚葬之风仍然盛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前面已经提及的秦始皇陵。另外又如汉武帝茂陵,随葬的金玉珠宝等贵重之物不可胜数;汉代的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了着名的金缕玉衣,随葬品总数达四千二百多件。清代慈禧太后仅其穿在身上的金丝绣礼服和绣花串珠褂,就用了大珍珠四百二十粒,中珍珠一千粒,小珍珠四千五百粒,宝石一千一百三十五块,头上珠冠所缀的一颗宝珠,大如鸡卵,价达一千万两白银。正是由于厚葬之风的盛而不辍,历代的盗墓行为也屡禁不止,越禁越炽。

奴隶社会时期,还出现了野蛮的以人殉葬的制度。商代是人殉最为盛行的时期,商王死了,殉葬的奴隶成百上千。级奴隶主贵族死了,杀殉的奴隶数目也不在少数。秦始皇陵的人殉,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大的一次殉葬,人殉的数量超过三万人。人殉制度,是古代统治者希望到阴间继续役使人民的阴暗心理的反映,是对社会劳动力惨无人道的摧残。虽然人殉之风自汉以后有所衰歇,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中从未断绝过以人殉葬的陋俗,明代还有以嫔妃宫女为皇帝或亲王等殉葬的情况。

西周以后,出现了以陶、木等材料做成人的偶像用来殉葬的情况,这比之人殉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秦始皇陵中所发现的大量的兵马俑,就是这一做法的产物。从较为广义的角度来看,陶俑、木俑等属于“明器”的一种。明器,又称为盟器、冥器、鬼器,是用陶、土、木、石等材料制作的实物模型。以明器为葬,使得仍具实用价值的物品等得以保留人间,节省了丧葬费用,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映。但明器并未完全排斥实用物品,很多时候,两者共同随葬。用明器随葬也有等级的规定,如明代公侯可随葬明器九十事,官员一、二品八十事,三、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七品三十事,八、九品二十事,庶民只准用一事。北宋以后,以纸扎的明器逐步流行起来,纸明器并不随葬,而是在下葬之时焚烧于墓。现在民间所用的纸钱、元宝等也即渊源于此。

3.卒哭

死者下葬之后,灵车回到殡所,孝子等升堂而哭,此称为“反哭”。随即进行虞祭。虞者安也,意即设祭使死者魂灵有所归依。虞祭时要为死者设立用桑木制作的神主,上面写有死者的官爵名讳。在神主之前,要放置丰盛的供品,使死者魂灵安之。

虞祭之后行卒哭之祭。卒哭,就是止哭的意思。举行卒哭祭的时间,按《礼记》的说法,先秦时“士三月而葬,是月而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后世多在丧后第一百天举行卒哭之祭。先秦行卒哭之祭时,还要在家门外向代表死者的尸献酒,表示为之饯行,死者的魂灵从此离开家宅。后世受佛教影响,民间普遍以“做七”代替了卒哭之祭。做七,就是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七七四十九天后,称为“断七”,断七亦就相当于卒哭了。

卒哭之后的第二天,要将死者的神主奉人祖庙,依照世次顺序安放到神座上,与所有的祖先一齐祭祀,此称为“拊”。祭后,仍将神主奉回家宅。至此,丧礼告一段落。

服丧与丧服

中国古代特重忠孝观念,不仅父母生前要尽孝,死后更得尽孝,所以在丧礼中,特别提倡为父母守三年之丧。在这三年的丧期中,还有许多繁苛的礼仪规定。

丧期满一周年时,要举行小祥之祭。居丧者要戴一种用白色熟绢制作的练冠,故小祥之祭又称为练。满二周年的时候,有大祥之祭。祭后将死者神主正式迁入祖庙。丧期满二十七个月后,举行潭祭。潭后脱去丧服,恢复正常生活。故而守丧名为三年,实则是二十七个月。

但是,即使在除服之后,每逢父母去世的周年忌日,仍要禁止饮酒作乐,此谓终身之丧。

在居丧期间,所有的娱乐活动,所有色彩艳丽的衣裳,所有的婚嫁喜事等,都与丧主无缘。

普通百姓要谢绝一切应酬事务,赴考的举子不得赴考,官员则要解除职务,居家守孝。官员若贪恋权位,隐匿亲丧,就是“大不孝”,要受到重惩。但也有例外,若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或有其他特殊需要,朝廷也可强制守丧官员出仕,称为“夺情”或“起复”,但夺情之人仍要身着素服,而且不得参加朝会、祭祀等礼仪活动。

古代社会认为,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因而若能博得孝的美名,对于士子们的仕途自然是大为有利,这样就导致了不少虚伪矫情的假孝子的出现。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尽孝是比较困难的,因而三年的丧期就成了真假孝子们大出风头的良好机会。古礼规定,小祥之后,守丧者可吃蔬菜水果,大祥之后可以盐醋调味,潭之后可以饮酒吃肉,但有不少人却终身蔬食,以此博名。更为可笑可鄙的,东汉时有个孝子赵宣,葬亲后住在墓道里二十多年,不见外人,不近妻妾,一下子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孝子,地方郡县的长官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忍远离父母之墓。后来,名士陈蕃来做太守,一查赵宣的仔细,方才发觉赵宣的五个儿子,都是他在墓道中时生下的,陈蕃大怒,狠狠惩治了这个沽名钓誉的假孝子。

居丧期间须服丧服。丧服,是死者亲属根据和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着的服饰,通常在大敛次日成服,直到礼制规定允许解除的期限为止。

《仪礼·丧服》载: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越重,其丧服就越粗糙,以表示程度不同的哀痛之情。

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等,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衣旁和下边不缝边,斩断处外露。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为父、父为长子、为人后者服斩衰,妻妾为夫、未嫁女为父服斩衰,还须在髻上系麻为丧髻。为父服斩衰者,俗称“孝子”,还须加服粗麻腰带,表示思肠如结;加服紧束腰部的绞带,手中持杖,即俗称之哭丧棒,表示哀毁骨立,难以行走之意。斩衰丧期三年,实则为二十七个月(又一说二十五月)。

齐衰亦用粗麻,但缝边整齐。齐衰丧期分为四种:齐衰三年,是父卒为母,母为长子的丧服;齐衰杖期,杖是丧杖,期是一年,是父在为母,夫为其妻的丧服;齐衰不杖期,是男子为伯叔父母、兄弟、长子以外的儿子,女子为娘家父母,媳妇为公婆,孙和孙女为祖父母的丧服;齐衰三月,是为曾祖父母的丧服。

大功,用熟麻布制成,经过加工,故称功服。它是男子为姐妹、姑母、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女子为娘家兄弟、丈夫的祖父母、伯叔父母,公婆为嫡子之妻的丧服。服期九个月。

小功,用更细的熟麻布制成,是男子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堂姐妹、外祖父母,女子为丈夫的姑母、姐妹、兄弟媳妇的丧服,丧期五个月。

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丧服,用精细的熟麻布制成,是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中表兄弟、婿、外孙等服的丧服,服期三个月。

后来的丧服制度,虽然在周礼的基础上有所变动调整,但基本的精神不变。

士相见礼

周代,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层次,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它联结着整个社会中的上下两大阶层,故而周代便以士阶层为基础,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便是士相见礼。

先秦时代人与人相见的礼节主要有跪拜礼和揖礼。据《周礼》记载,拜礼有几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在这些拜礼中,以稽首、顿首、空首、肃拜最为重要。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拜君之礼,其动作是屈膝而跪,两手相叠拱地,头慢慢俯及于地,停留片刻后起身。顿首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间,其行礼形式与稽首同,但头顿地即起,故称顿首。空首是君对臣的回礼,其行礼形式也与稽首同,但头不及地,触手后即起,故又称为“拜手”。肃拜是拜礼中最轻的一种,其拜仪是屈膝跪地,头微俯,手举而下,使用者一是将士,因其身披甲胄,不便拜倒,二是妇女。揖礼比拜礼轻,多用于宾主相见之时。揖就是抱手为礼,对没有亲属关系的庶姓用“土揖”礼,推手时稍稍向下;对有婚姻关系的异姓,用“时揖”礼,平平推手;对同姓则用“天揖”礼,推手时稍稍向上;对于地位尊贵者,则用“长揖”礼,即两手合抱高举,自上而向下移。

唐宋以后,古人的居处方式有很大改变,由于桌椅等家具的日趋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行跪拜礼比较麻烦,致使跪拜礼中的区别日趋模糊,稽首、顿首等混淆了;也使得跪拜礼的行使范围有了局限,主要用于对君父等尊长行礼,而其余则多用揖礼了。跪拜礼在后来也有所变化,如清代觐见皇帝,行的是“三跪九叩礼”先将马蹄袖放下,然后双膝跪地,挺直上身,右手伸平举至鬓角处,手心向前,放下,再举起,再放下,如此三次,即为一跪;反复这一动作三次;即为三跪九叩。此外,又有“碰响头”,即叩头至地,并要叩碰出冬冬的响声,这大多用于请罪等特定场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繁复难行的古礼已很难适应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现实需要,因而日益趋向于简化。除易于行用的揖礼外,宋辽以后,请安和万福礼逐步盛行起来。请安礼用于下对上、幼对长的礼节,男子屈右膝半跪,口称请安,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万福,站立拢手,略提长襟,隋唐时称“敛衽拜”,后因妇女行此礼时口称“万福”,即随而称之为万福。元以后,敛衽万福为妇女专用之礼。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礼仪的传入,鞠躬、握手等又逐步取代过去了的揖、请安和万福等礼。

依照礼经规定,古人相见时要携带礼物,以表示敬意,称为“执挚”。士之挚为雉,即野鸡。

古人认为野鸡雌雄交接有时,而又忠于伴侣,士人与人相交,也应当有此信义。其他各阶层之人也各有其挚。天子以鬯(一种酒)为挚,诸侯以玉为挚,卿以羔为挚,大夫以雁为挚,庶人以鹜为挚,工商之人以鸡为挚。后代的送礼之风,亦即渊源于此。

士与士初次相见,主人要辞谢,表示才德浅薄不足以辱大驾之意。经来宾一再恳请后,主人方才敢见。主人迎出大门,与来宾互行拜礼,然后主人三揖,请来宾自左入门,自己则自右入门。来至庭中,宾客奉上礼物,主人要三次辞谢,然后方才受挚。受挚后主人要请求回访,到期要将来宾带来的挚还回。

士相见所谈的内容,在礼经中也有严格的规定:与君主谈话,要谈君使臣之礼;与卿大夫谈话,要谈臣事君之道;与老人谈话,要谈使弟子之礼,与幼者谈话,要谈孝悌于父兄之道;等等。

言谈时的表情与态度也很重要,要求内容整肃,坐姿端正,十分认真而专心地谈话。谈话开始时要察言观色,判断是否可以开始言谈;开始讲话后要将视线下移到对方的衣领处,不可一直盯着对方的脸看;讲完之后要抬目观察对方,看其是否赞同自己的看法;在不讲话时也要专心,不能懈怠,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视线,站着时看脚,坐着时视膝,千万不可目光游移不定。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敬。

在相谈一段时间后,来宾要随时注意对方是否有疲倦的表示,诸如呵欠伸腰、变换姿势以及问讯时间早晚等,这些动作表示着主人已有逐客之意,来客就应该马上知趣地起身告退。

同类推荐
  • 蓝色的国度

    蓝色的国度

    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作者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1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地大量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
  • 哲学世界的新解读

    哲学世界的新解读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电影为媒介,直观地展示中西文化的差异,深入挖掘中西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在精神;第二部部分进一步挖掘中学生身边艺术的哲学意味,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带到更深一层范畴。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书画碑刻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蝶乡风韵

    蝶乡风韵

    本书以丰富的图文展现了鄞州区高桥镇蕴含的独特人文气质,由二十位鄞州本土作家,从不同的视角打量并记录高桥这块土地,从梁祝故里到名人荟萃,从民间传说到乡土人情,内容丰富翔实,对于了解高桥镇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杨柳青青的年代

    杨柳青青的年代

    余凡,李勇,张海等从家乡灵山县来到了天海市读书。在这座火热的城市,热闹的学校中,开始了他们人生最后的校园生活。其中,经历了爱情,友情,虽然不是大学,但也经历了毕业分手季。而他们在这个时代,历经坎坷,用自己的努力,最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王俊凯:萌妻乖乖,求扑倒

    王俊凯:萌妻乖乖,求扑倒

    【宠文1v1,同人总裁】一夜纠缠,年仅19岁的她睡了比自己大八岁的王俊凯??而且人家王俊凯也是个处?本以为会再无瓜葛,没想到缘分一次次靠近。“挽挽,过来。”他深邃的眸底是浅浅的笑意。姜挽护住胸前,指着王俊凯:“我才不要,你个流氓,混蛋。”“老婆,我在床上是不是更混蛋?”王俊凯靠近姜挽,危险即将来临。大概因为喜欢吧,所以我们之间会很温暖,在一起多不容易,但是我们不会放弃。
  • 美男先生请留步

    美男先生请留步

    他和她在樱花树下认识,再次相聚也是这里,可是这里变了,人也变了他是z市首富,而她只是一个公司普通员工,她想,这种差距的幸福没人祝福吧!
  • 诸葛亮

    诸葛亮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 午夜兰桂坊

    午夜兰桂坊

    旅美女作家吕红的新书《午夜兰桂坊》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吕红的小说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寻梦经历,尤其是情感和内心价值观历经的冲击。在故事的背后,不只是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还有中国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表现了跨时空、跨视域的爱情与人性纠葛,涵盖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深刻透视。除了小说之外,本书也收录了其它文体作品,展现她多方面的才情。
  • 拉菲草之恋

    拉菲草之恋

    拉菲草又称爱情草,叶状似半心,只成奇数交互生长。但在千万株中,会有那一株——叶片双生成对,拼成一颗完美的心。如果相爱的恋人能够找到,并编织成戒指,相互套进对方的手指,那么,他们就将获得永世不变的爱。传说……当月全食之夜的最后一束月光打向通灵池的那一刻,上天会听到你的召唤。传说……当柔韧无比的拉菲草手链折断的那一瞬间,所有的愿望都能够实现。银色面具闪耀起熠熠月之华,骑士将在今晚拯救他那被诅咒的美人鱼!
  • 替爱成婚:天王的隐婚妻

    替爱成婚:天王的隐婚妻

    她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小女子,却惹上了贵圈里最大牌的男神,从此,再无宁日。男神说:前后救你两次,酬劳得算算,精神损失费,睡眠不足费,医药费,住院费,出场费等其他杂费,算你八百万,友情折扣价!她心一横: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男神笑了:很好,你归我了!先去民政局领个证明——纳尼?男神居然逼婚?谁能告诉她这是为神马?(替爱成婚:天王的隐婚妻,欢迎阅读!)
  • 另类文豪

    另类文豪

    他是文学界的另类:他是网络小说的鼻祖,引领网文的风向标;他是武侠小说之父,他让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武侠小说;他是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最关键的是他是文学界最有钱的人,没有之一。“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远一点而已”--方楚云说。
  •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上系统解读会议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的优秀著作,既有丰富的一手资料,更有高屋建瓴的提炼和总结,相信对在中国从事会议营销及其他营销工作的一线同仁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 风轻云笑

    风轻云笑

    风轻云笑,楚国某妖人...……................黒骑绝红尘,燕国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