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1000000002

第2章 汉文字的历史和书法分类(2)

汉字在充当记事符号的同时又兼具审美性质的现象,大约始自春秋战国时期。对文字本身施加外在装饰,把由图腾演化而来的某些文饰与文字的某些笔画结合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鸟虫书”。图腾——图案——文字——书法的演进在审美上的逻辑关系,从而为书法艺术的诞生找到了历史根据,后来出现了以文字本身线条为装饰的现象。为了装饰的需要,不惜对文字本身的结构,笔画进行变形甚至增损(这在秦汉瓦当中随处可见),使其符合审美的要求。这表明书法作为艺术,日渐取得独立地位。

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提到:“杜陵陈遵……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就是说,到了东汉,以书法为审美的风尚日盛,书法的魅力能使欣赏者震惊失色。实在是非同寻常。而另一方面,又有些人对这种艺术却持有偏见,斥之为“背经而趋俗”、“志小者必忽大”。可见书法艺术未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立稳脚跟。曹魏时代书家能攻书取仕,书法不再是仕夫不为的雕虫小技了,书法艺术在社会上跟文学平齐。它的独立地位得到确认。在王羲之生活的西晋时代,就文字本身的发展而言,此时诸体具备,姿态各异,尤其是有汉一代的行草书,书写自由放纵,不假伪饰,最能流露出书写者的情感特征,故借此来表现晋人的风神气度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说蔡邑所说的“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只是作为一种书法创作的理想的话,那么这种理想则在晋人笔下完全成为现实。

书法美感

书法艺术何以给人以美感呢?近人丁云隽云,“书之有楮墨各具,犹乐之有琴瑟诸器也,书之点画八法,犹乐之宫商五音也,书之有动静刚柔,犹乐之有曲折抗坠也,书之结构间架,犹乐之文采节奏也。书体之有篆隶真草,犹乐歌之有凤雅颂也。”

论者把书法比之于音乐,笔者认为是比较帖切的。书法与音乐都是通过情感的表现来体现形象,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联想与想象来唤起内心情感的萌发意识,使欣赏者产生他自己曾体验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过程和艺术形象。

唐代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说过,右军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枸志惨”。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仅仅通过那些抽象的点线有规律的组合和有节奏的变幻,就可以传达他情感上的忧郁、畅快、恬逸、奔放、兴奋、甚至悲哀,真可说是一种无声的音乐了。不同的书体、风格。如《爨宝子碑》,博大雄深如古佛坐静。《兰亭序》思逸神超如曲水流淌。《诸上座后记》

(黄庭坚书),刀枪突兀如十面埋伏。其艺术形象是相当鲜明的。因此,步入墨香四溢,琳琅满目的书法艺术展览会场时,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出有如高山流水之琴韵,舞蚊泣妇之萧声。空谷传幽之钟磐,春郊放马之短笛,从情绪上受到感染,得到审美上的享受。

书法艺术的形象给予人的美感,包括形的美和神的美两个方面,形的美主要是运用抽象的点线、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组成形象的字态,以它那动势的美、力量的美、结体的美、布局的美,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神的美,指的是书法艺术的点线不是几何学里的机械配合,而是书家心灵的律动。书法作品中运动着的气势和力量,体现着书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审美理想,明祝枝山说:“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作者内心蕴含着的生命运动的意念,洋溢于字里行间,深深地震撼着欣赏者的心胸。

我国的书法艺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终于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具有典型东方美的艺术形式。

书体小史

我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从古以来的书体,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五种。

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6000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发展中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

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从出土的甲骨、玉片、陶片见到未曾刻划过的朱、墨笔迹,可以窥见当时毛笔书写的特色。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

或“钟鼎文”,书体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且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称为“石鼓文”(亦称“籀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而峻奇。上述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秦代称之为大篆,后人也有称为“古文”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代表作品有李斯的《泰山刻石》,唐李阳冰的《三坟记》、《谦卦》,清邓石如篆书里迹等。

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逸在狱中所整理,省改小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走向笔划化,更便于书写。

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盛行起来,成为主要书体。从篆到隶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至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文,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隶书代表作品有工整精细的《史晨碑》、《礼器碑》,飘逸秀丽的《曹全碑》、《乙瑛碑》,厚重拙朴的《张迁碑》,奇纵恣肆的《石门颂》等。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着名,加上元代的赵孟兆页,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兆页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着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末。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率。代表作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行楷中着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兆页、鲜于枢、康里巕,明代的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锋,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写,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的艺术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两种,章草是隶书简易急就快写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笔划带有隶书的笔意。东汉的史游《急就章》是着名的代表作品。今草是楷书的急就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字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相通。今草的着名代表作品是晋代王羲之的《十七帖》、唐代孙过庭的《书谱》等。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两人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飞腾奔宕,数字相连,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夸张浪漫、难以辨认,成为“狂草”(亦称“连绵书”)。狂草的代表作品是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等。

我们的许多书法作品赖帖碑得以保存。碑是指刻字的石头,帖,本来指帛书,后来泛指一般笔札。五代以后汇编历代名家书迹,摹勒于石或枣木板上,墨拓以广流传,称为法帖,也简称为帖,字体流畅,大用行书、草书、小楷等。碑刻文字拓印流传,拓片很多时行剪条帖裱,成卷成册,形式同帖。于是碑与帖名合一,作为后世学习书法的范本,碑与帖更为一致。碑帖的刻拓成为雕板印刷术的先导,在珂王罗版等照相印刷术发明使用前,模刻拓印书写作品,使其得以保存和推广流传。现存最早汇刻丛帖为北宋太宗淳化年间刻的《秘阁法帖》、《秘续帖》(简称《淳化略阁帖》等。

书法辩证21法

1执笔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神采飞动。

2藏露法:用中锋取势,以侧锋取妍,要有藏有露以求变化。

3提按法:用笔须提中有按,方提方按;又须按中有提,乍按乍提。

4疾徐法:徐中有疾,徐以疾为之;疾中有徐,疾以徐为之。

5刚柔法:刚中有柔,柔中含刚,外柔内刚,刚柔相济。

6黑白法:黑白互依,计白当黑。

7肥瘦法:瘦不露骨,虽瘦而沉密稚润;肥不剩肉,虽肥而便捷遒劲。

8奇正法:“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9疏密法: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疏处反觉密,密处反觉疏。

10大小法:“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

11方圆法:方参之以圆,圆参之以方,方圆互用。

12老少法:字体古拙,沉厚朴茂称作老;字体秀逸,风流潇洒谓之少。老而不少就缺乏情趣,少而不老则难以持重,只有老少融会贯通方能至佳境。恰如鹤发童颜之长者,飘飘然有神仙之态。

13巧拙法:清傅山说:“宁拙毋巧。”他所说的拙,不是拙劣的拙。学书之初必然拙,习之既久,熟而后必然巧。既巧之后又必须复为拙。若一味求熟求巧,所得之巧必为人为浮华之巧,而非自然天成之巧。巧应以拙为之,所谓“大巧若拙”。

14用墨法:用墨不外浓、淡、燥、润,其关键又在于水。墨多水少则浓,反之则淡;笔湿则润,笔枯则燥。墨生肉,水生血,墨水交融,血肉方得润泽。浓墨令其活,淡墨令其实,燥墨令其神,润墨令其质。

15联系法: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一篇之中,要做到笔断意连,顾盼有情。

16变化法:书法忌同,讲求变化,用笔、结字、章法无一不然。

17中和法:中,即无过无不及;和,即无乖无戾。

18取舍法:在观临古帖时,须精审其长,明察其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然后推陈出新,卓然自成一家。

19形象法:书法玄微难明,所以,古人论书多采用形象思维之法,外状之形,引导人内悟其理。

20神化法:学书初用手写,次用心写,终用神写。以神挥笔,方能气韵生动,出神入化。

强各方面的修养。就是要处理好字内功和字外功的辩证关系。修养法有三:悟道、修心、养气。

书法常用术语

折钗股、屋漏痕、银钩虿尾、蚕头燕尾都是有关书法创作理论中的常见术语。

折钗股是指一种书法用笔,在转折关头要和夹头发的钗股一样,虽经曲折过来,但仍然圆劲流畅。在书法的用笔效果上,折钗股一般要求:一是指书法用笔在转折处要达到的艺术效果是中锋浑圆,笔毫仍然平铺,丝毫也不扭曲;二是锋毫行笔虽经转折,可却一气贯穿,血脉宛转流畅,毫不凝滞;三是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要像钗股般的辉光可爱,赏心悦目。

屋漏痕是用屋壁漏痕婉蜒而下的圆活生动的形象来比喻竖画用笔的艺术效果。屋漏痕由上而下,既自然生动,又涩而有力。其一是用笔不可一溜直下;其二要涩推而进,与纸面产生较大磨擦;其三要藏锋不露。

银钩虿尾“虿”是一种蝎毒虫,尾部上卷有力,充满生命的活力,而银钩则指一种烂然的媚趣。这句书法术语说的是,在写“丁”、“禾”、“乙”、“也”等有钩有尾的字,无论是中间一钩,还是末尾一挑,都要媚趣烂然,遒劲有力,让人百看不厌。

蚕头燕尾主要是比喻隶书横画的。一般说,写隶书横画时要裹锋起笔,形如蚕头,在画末结束时,却又要捺笔出锋,分叉成燕尾的样子。而且为避免重复,一般把蚕头燕尾加在其中最重要而能压稳全局的一笔上,所以又有“蚕不并头,燕不双飞”,或“雁不双飞,蚕无二没”的说法。其中“雁”就是从“燕”引申出来的。

古代书法名家

古代书法缘何多大家?从这个角度提问或对今日有所启发。试找出这样几条社会原因:其一,皇帝书家以其特殊的书法活动与成就对书法发展产生了影响,对书法盛世的出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苏轼曾谓:“自古英主少有不工书。”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文人学士朝臣命官莫不“并驱时主之好”

(康有为语)。其二,书法是科举取士选吏的重要科目与标准之一。唐朝是我国汉字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书法家辈出,名流云集。这是什么原因呢?宋人笔记说及其中缘由。原来这跟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关。唐朝“以字取士”的做法十分普遍;而吏部则把字作为选拔官员的一条标准,有《选举志》为证:“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词辩证;三曰书,楷法新型;四曰制,文理优长。”正因如此,所以当时的读书人竞相练习书法,刻苦钻研成风。于是,一大批风格各异的书法家便脱颖而出了。

这样,客观上就大大推动了汉字书法的发展,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说岳》里一则故事,岳飞与小梁王比试戎举,小梁王在笔试时由于紧张将《刀论》

错成《力论》,传为笑柄。取士选吏重书法无疑也是促进书法的重要驱动力。其三,习书雅好书艺是一种社会风尚,这种社会风尚的形成大致同书法的自觉时代的到来相一致,即在汉魏以后。史称“唐人无不工楷”算是一个证据。字写得好的人总是受到社会尊重,一手好字成为读书人文化人的符号和象征。其四,书法教育的普及。书法作为一种实用教育的形式受到高度重视;它即使幼学蒙童从小受到书法熏陶,也使许多书法家所法帖(教材)。如诸家所书《千字文》得以流传久远。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大学一类也有书法课目。当然还离不了最末一点,毛管长期都是古代主要的以至唯一的书写形式和传播形式(碑拓)。

以上四点或可说是一种书法史的启示。

我国第一部书法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文字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最早注重鉴赏文字之美。早在梁朝就有第一部评论书法的书——《书品》问世。

《书品》的作者是庾肩吾。《书品》的内容大致可分两大部分:1记载了自汉朝至齐梁书法名家123人,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共为九品,对每一品级都作了评论;2记述了一些字体的起源、发展及其变化原因。《书品》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繁荣的记录,开辟了书法鉴赏的道路,是我国研究书法的宝鉴。

楚人凤鸟书

凤鸟书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国包括吴越之地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字,它是凤纹饰同文字相融合的艺术升华,为楚人所独创。

同类推荐
  • 世界文明史讲稿

    世界文明史讲稿

    本书以编、讲和目的形式展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韵律和节奏。书中的“编”从纵向的角度展示了文明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进程;“讲”和“目”则从横向的角度提炼出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文明要素,勾勒出人类文明机体的立体形象。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礼仪大小事

    本书介绍了中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和学习中的各种礼仪,以及与人相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热门推荐
  • 纵然倾国倾城

    纵然倾国倾城

    传言镜神都有绝世容颜,传言镜神的脸,并不是谁人都可以看得清,传言只要见过镜神,只要她愿意,你就可以拥有绝丽的姿色,也传言镜神已经失踪……“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他开口说话,不再是那种跟我一样的动作,在我对面的那面墙上原本躺在床上的人站起来,走了出来,然后站到我面前,“我就是你,你
  • 炫斗之异界纵横

    炫斗之异界纵横

    炫斗游戏人物纵横炫天大陆,艾尔布鲁的雷电,凯瑟琳的元素,带你异界纵横
  • 兵主记

    兵主记

    天罗大陆,三国鼎立,各个部落相互交战。为了生存,和天斗,和地斗,和妖斗的部落人们。为了逍遥长生,历三灾九劫,纵死无悔的修灵者。而一天,邹南意味着邹氏宗门的独子,屹立在这混乱的大陆上。
  • 超神器之如意令

    超神器之如意令

    穿越,不就是为改变而来的吗?啰啰嗦嗦、兜兜转转的结果竟然是为了保持历史的原状,那穿越的意义何在?普通青年李守静,使用神奇的如意令,化身传说中的神仙妖怪,借助一切力量,绝对守护住重要的人!被迫下嫁的公主,出走出走的巫女,无论是可爱的萝莉还是热情的美少女。。。。。。来吧,托庇于贫道的羽翼之下,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害你们!(新人新书需要支持,觉得可以的请不要吝啬你们的推荐和收藏。觉得有不好的,请多多指教!)
  • 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这是女主和男主的校园故事。(我第一次写作,不喜勿喷)
  • 夜月愁

    夜月愁

    爱看宠文的亲们有福啦,本文一宠到底·············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啊。
  • 捕捉甜心:青梅竹马对对碰

    捕捉甜心:青梅竹马对对碰

    【甜甜甜!甜炸了!】一对冤家路窄的“林氏夫妇”萌翻全场!初次见面,误打误撞碰上了他,总是看她不顺眼的校园第一男神林亦辰。还男神呢!简直就是男神经!性格差不说,还总是找她麻烦!“大哥!我不就是骑自行车不小心撞到你一次吗?我道歉过了,不行的话大不了你也撞我一次!行行好,放开我好不好?”某女抱紧拳头说道。“不行。”他霸道的拽住她,嘴唇死死的堵住她的嘴唇,“唔——”作者微博:米米粒子ml
  • 素女妙论

    素女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学霸一只两毛五

    青春:学霸一只两毛五

    这是一篇逗比文。这是学霸遇上美男的故事。霸道总裁,阳光暖男,青梅竹马,温柔学长,傲娇正太,是真的爱,还是一场阴谋?
  • 席前闻鬼录

    席前闻鬼录

    80年代,在山东昌城南边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孩子误入老槐树洞引出的女鬼牵出数十年前一场惨案。这孩子命中刚中有刚,瞎子爷爷给他起名张无厉。十几岁时玩耍中不慎落入古墓,碰到千年前将军古尸。古尸复活并对众人进行攻击,一身份成迷的老人将众人救下。张无厉毕业后被儿时玩伴拉入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下一家风水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