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7400000025

第25章 周昙《咏史诗》与历史小说

宋元明历史小说在叙写故事至关节时常常插引周昙《咏史诗》为证,如《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卷中叙写伯夷、叔齐在劝阻武王伐纣不成后,“饿于首阳山之下,化作石人,后有诗为证。诗曰:让匪由衷义亦乖,不知天命匹夫才。将图暴虐诚能阻,何是崎岖助纣来。”此即宋本周昙《咏史诗》卷上“三代门”中的《夷齐》一首,只是文字有所改动。又如《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上引《孙膑》一首,卷中引《鲁仲连》一首。再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董卓议立陈留王》:

……张让见事急,叩头辞帝曰:‘臣无路矣,陛下自顾。’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亦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二王伏于河边乱草之内。此是中平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城中诛杀宦官。二帝夜卧荒草,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二帝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吞声草莽之中,泪如雨坠。陈留王曰:‘在此不宜久恋,去寻活路。’帝曰:‘路暗难行,如之奈何?’陈留王与帝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不见行路,仰天叹曰:‘刘辨休矣。’但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陈留王曰:‘此天助吾兄弟也。’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二帝相扶,一步一跌,奔出山路而走。后史官有诗曰:

乱兵如蚁走王师,社稷倾危孰为持。

夜逐火萤寻道路,汉家天子步归时。

所引之诗即周昙《咏史诗》卷下“后汉门”中的《废帝》一首。至清人毛宗岗修订《三国志演义》,则被删去了。

但就总的情况说,周昙《咏史诗》在历史小说中的引用远不如胡曾《咏史诗》。张政先生说:“此书自唐以后疑即流行于讲史人之手,故得保存至今日也。”似可商榷。据上面考察,周昙咏史绝句虽为“讲史人”所用,可为数不多,再结合其《咏史诗》集流传甚少之事实,知周诗能“保存至今”,盖属侥幸,似应归功于一些藏书家及《唐音统签》、《全唐诗》的编定。

以上所举讲史话本在引周昙《咏史诗》时,往往改动文字,这同前文所论胡曾《咏史诗》被引用的情形一样。不过,再仔细考察一下,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即周昙咏史诗句的被改动,是根据其自注中的意思作出的。如《夷齐》一诗,题下注曰:“昧时机也。”诗后注评云:

伯夷、叔齐,辽西孤竹君之子。君死,当嗣位,夷乃让于弟叔齐,叔齐又让于异母兄伯辽。夷、齐二人遂归于周,值武王举义以伐纣,夷、齐叩马以谏。武王谓太公曰:“此未通于权变者。”王将禄之,夷、齐不受,遂隐于首阳山。逢王摩子,曰:“何贤也?”夷、齐曰:“我孤竹君之子,兄弟并让其国而奔周,值武王不义,遂隐此山,不食周粟,以果食为粮耳。”摩子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虽不食周粟,而果实非王土所生乎?”于是亦不食而死。臣[周]昙曰:夫国之嗣位从长嫡,冀宗祀之不乱也。夷之既贤,岂不然也?而为让者,非沽名欤?观其事理,可以见也。始意必谓弟咸归业于己,己不失位而又获其美名。及为弟辽之不让,既乖心素,遂乃归周。其不然,则合左右于辽,同保家国,安得遐弃坟墓,而乃万里西引哉?穷其行让之心,是不由于衷也。

但此诗首句为“让国由衷义亦乖”,意思与注评不尽合,也与小说情节不甚契,故而作者根据注文意思,改此句为“让匪由衷义亦乖”。不过,改得最严重的还要算《鲁仲连》一诗,为醒目起见,列表对照如下。

周昙《咏史诗》卷中《鲁仲连》题下注:因?致?胜?骄?无?功。

昔迸烧牛发战机,

夜奔惊火走燕师。

今来跃马怀骄堕,

十万如无一撮时。

注曰: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仲连曰:“将军攻狄,必不能下。”单曰:“我以三里之城,五里之郭,败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邦。今以十万精兵,攻狄不下也?”遂上车,不辞而去。攻狄三月,不克。惧而问仲连。仲连曰:“将军之困于即墨也,坐则织蒉,立则杖捶,为士卒唱,人皆欲战,此所以破燕也。今将军东有剧邑之俸,西有淄上之娱,金玉满堂,绮罗满室,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以此不胜也。”“单有心,先生志之矣。”单厉气修诚,立于矢石之所,援鼓之,狄人乃下。原文讹误很多,前在《宋本发覆》一节的注文中对此有所校订,可参。《新刊全相平话田单用上等剑客霍道真,即时于即墨城里构(拘)刷上等庄家好牛,得一千余只。于角上施枪,腿上安刃,尾上扎火把,膏油灌于其上。又用青红被缠于牛身,上画五彩龙文,头上带龙滕(藤)面具,颔下带鼓,鼓里盛着铁球子,摇响如雷。准备了,田单令人下战书与骑劫……此日天晚,闻城中鼓响,从西见千道火起,两壁下是甲马步军,中间里青黄五百条毒龙出阵,后锣鼓振天。燕兵见明朗如白日相似,见刀枪飞入阵来。燕兵大惧,弃甲抛戈,撒星败走。其时,燕兵不识阵势,言龙喷出火来,不辨得便走。前有田单截住,便杀燕兵;后有吴广、吴能、青龙凯、青龙兽、田文三千剑(续)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中火牛阵破燕兵客,混杀燕兵。其时四下伏兵并起,杀得燕兵尸横遍野,血浸成河。正传云:杀燕军片甲不回,复齐七十余城。怎见得?有胡曾诗为证。诗曰:

即墨门开纵火牛,

燕师营里血波流。

固存不得田单术,

齐国寻城(成)一土丘。

又诗曰:

即墨烧牛发战机,

夜奔惊火走燕师。

是知公子田单辈,

克服(复)齐城在一时。案小说中所引后一首即周昙的《鲁仲连》一诗,但后二句改写。《鲁仲连》一诗用对比手法,先咏田单昔日在即墨打败燕军,后咏今日攻狄以骄取败,描写了发生在同一名将身上的一胜一败之事。而小说只是叙写田单使用火牛奇计大胜燕军而克复齐国的战绩。故而讲史艺人或平话作者参考诗注,将后二句改了,使之与小说的故事情节相契合。六汪遵咏史诗考论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六汪遵咏史诗考论

(一)“幼为小吏”说献疑

汪遵,或谓宣城人,《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案《唐才子传笺校》卷八《汪遵传》笺文曰:“《太平寰宇记》卷一〇三亦云‘汪遵,宣城人。’”兹检清嘉庆刊本《太平寰宇记》卷一〇三《宣州》,并无此记载,不详据何本而云?或谓泾县人,《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或谓楚人。案《全五代诗》卷六三汪遵小传谓其“流寓楚卒”,不详何据。又引“王渔洋《五代诗话》:‘《诗史》:江(汪)遵,楚人,有咏史绝句云:虽然万里连云际,不及尧阶三尺高。盖为《长城》作也。何光远称此诗卓绝,集中无以加。”今检王士《五代诗话》,并无此条。案此处所谓之楚,指五代十国时期在相当于今湖南境内建立的马氏楚政权。懿宗咸通七年进士及第。《唐诗纪事》卷五七《汪遵》条,《登科记考》卷二三咸通七年条。不过,有关进士及第的记载,却颇具故事性。

《唐摭言》卷八《为乡人轻视而得者》条:“许棠,宣州泾县人,早修举业。乡人汪遵者,幼为小吏。洎棠应二十余举,遵犹在胥徒,然善为歌诗,而深自晦密。一旦辞役就贡,会棠送客至灞、间,忽遇遵于途中,棠讯之曰:‘汪都(原注:都者,吏之呼也。)何事至京?’遵对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无礼!而与棠同砚席?’棠深侮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在《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中,进而发展为带神秘色彩的故事:“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棠时先在京师,偶送客至灞、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棠讯之曰:‘汪都何事来?’遵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砚席乎?’甚侮慢之。”

这两条资料都说汪遵曾为“小吏”、“胥徒”,古今学人亦皆信从,并据以为证,如《唐诗纪事》及《唐诗纪事校笺》、《唐才子传》及《唐才子传校笺》、《全唐诗》小传、《唐诗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等。对其确实性则无所质疑。案晚唐时期,应进士科而捷与不捷,主要取决于行卷之成功与否,也就是要看被当代名公认可与推荐的程度若何。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第十章《进士行卷与纳卷》;拙作《隋唐科举制》,见《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史》上册第九章。然而,汪遵在二十余年间深藏晦密,不求自达,默无声闻,却一朝就贡,便得成名。揆之当日科场情势,实无此理,着实可疑。

据《唐会要》卷七六《贡举中》云:“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任州府小吏,有一事不合清流者,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如已停替者,殿二年。本试官及司功官,见任及已停替,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又《旧唐书》卷一四《宪宗纪》云:“[元和二年十二月]壬申,礼部举人,罢试口义,试墨义十条,五经通五,明经通六,即放。进士举人,案中华书局点校排印本《旧唐书》此处点为破句,兹已改正,参拙作《两<唐书>标点纠误八则》,见《文教资料》2001年第3期。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虽有辞艺,长吏不得举送,违者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可见在唐代凡为县、州、府胥吏的人,即使他仅仅曾做过,且有才华,也是没有资格参加进士科考试,如果违犯,举送的官员及主持考试的官员,都要受严厉的惩罚。那么,这条规定当然不会对汪遵例外的。但是,他不仅入京“就贡”,还一举“成名”,进士及第。

如果说汪遵确实做过胥吏,地方官员就不可能甘冒被罚的风险来举送他,同样的,主考官也不会冒险让他考试。退一万步讲,即使汪遵采用隐瞒身份的手段,侥幸骗过有关的审查,而取得应试的资格,但对熟知他底细的同乡人许棠来说,是绝对蒙混不了的。那么,在他进京应试进士科时碰上许棠,而许棠的反映又如此激烈,直叱“小吏无礼”,则岂能甘心与他同场考试,而不予以揭发呢?显而易见,汪遵为小吏之说不可信。

当然,这条敕令发布于宪宗朝,而唐末法令日弛,至懿宗时,在实际执行中是否还有效,亦有可疑之处。即使如此,然而汪遵既不汲汲营求声誉,又无可靠背景为之通气,却能一举成名,确与当日情形格格不入,则为不争之实事。仍有一例,可资佐证。

《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四《感事门》引《唐贤抒情》云:“李朱崖平泉庄佳景可爱,洛中士人诧于汪遵,遵有诗曰:‘平泉风景好高眠,水色风光满目前。刚欲平他不平事,至今惆怅满南迁。’”案李朱崖即李德裕,武宗会昌年间宰相,宣宗即位后,屡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卒于贬所。李德裕在东都洛阳建有平泉别墅,清流翠,树石幽奇。《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懿宗即位后,下诏追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此时,距其逝世有十年了。《新唐书》卷一八〇《李德裕传》。又案“洛中士人诧于汪遵”,有可能是在洛阳“诧”,也有可能是在它地“诧”。然此诗自《万首唐人绝句》以下,迄于《全唐诗》,诸本均拟题为《题李太尉平泉庄》,今人拟题为《过平泉庄》,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卷九。则古今皆认为在洛阳题写。据此,汪遵至洛阳题诗当在宣宗大中年间。《唐摭言》谓汪遵登第之前,许棠已走过二十余年的漫长应举之路,此时的汪遵一直是胥徒小吏。而汪遵于懿宗咸通七年登第,逆推二十余年,则无疑涵盖宣宗一朝。显而易见,汪遵在大中时曾至洛阳历游,既非一直在乡里为小吏,也不是“深自晦密”,且已有诗名,否则,“洛中士人”恐怕不会向一介“胥徒”去“诧”。

至此,矛盾的症结大可了然,即“幼为小吏”及二十余年“犹在胥徒”的记载是靠不住的。这个传说大有猎奇的成份,意在突出汪遵虽为许棠轻视却先其而成名的故事性,因此,汪遵以小吏身份举进士而及第之说,不足据信。

前引《诗话总龟》又云:“汪过杨相宅,有诗云:‘倚伏从来事不遥,无何平地起青霄。才到青霄却平地,门对古槐空寂寥。’”案《唐才子传校笺·补正》谓“此诗所云‘杨相’,指杨收”,甚是。但指何处之宅,似有必要弄明白。杨收祖上世居同州冯翊,后至其父寓居苏州,幼时家境贫寒。但居相位之后,生活日益华靡,门吏仆人也倚势收贿。《旧唐书》卷一七七《杨收传》。则其豪宅应建在长安,诗所写“杨相宅”指此无疑。咸通七年,杨收在政治倾轧中失势。后又遭人诬陷而被贬杀,时在咸通九年。此后三年,朝廷又予昭雪,追复官爵。《新唐书》卷六三《宰相表》,《新唐书》卷一八四《杨收传》。则此诗当作于咸通末年。由此知汪遵登进士第后,曾在长安活动过。

同类推荐
  • 山野现代舞

    山野现代舞

    本书收录了山野雕塑、京中美食、音乐之伴、写作的女人、怎一个“谢”字能了等多篇当代名人随笔。
  •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

    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是在继承与超越中发展演变的先锋、新潮文论,作为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促使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出现代性、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以文论的历时发展为经,以代表性的文论现象、文论家和文论事件为纬,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此间现代主义新潮文论的本质特征。
  •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其实爱情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白天到夜晚的距离,也不是两小孩儿个校门之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夜凉如水,灯光如豆,失眠的姚雪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这个仲夏夜的城市。原本以为高考过后可以和床有个美丽的约会,但是一张意外的纸条却拨乱了她的心弦。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女作家孙喜玲的诗歌著作集,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由书香中散发出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
热门推荐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厉少的独宠宝贝

    厉少的独宠宝贝

    当威风凛凛权比天高的厉大少遇见跟小兔子一样软软的可爱到家的凌可曦小妹纸时那一颗坚硬的铁石心肠一下就化作了一滩春水向东流了,啥也不说了,先把生米煮成了熟饭再说!(喂喂喂!厉大爷都快成稀饭了好不好!)片段:“厉少杰!你放开我!不要碰我啊啊啊啊啊啊!!!”她手硬是扒着浴室的门不放,身体被某只大灰狼揽的死死的,厉大爷果断火了:“咋的!喜欢在这是吧!喜欢那就在这!”说完撩起xx提枪上阵直接把凌小曦同学按在门框边嘿咻了。唉,小白兔哪斗得过大灰狼呢,只有乖乖被吃的份了~
  • 在天上

    在天上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情人的传说

    情人的传说

    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在意犹未尽中慢慢结束,细细品尝,慢慢体会,你会跟着故事中的角色捧腹大笑,为不能重来的生命而黯然心酸,也会为卑鄙无耻的小人而咬牙切齿。凌云霄、胡裕兰、冷清风、白如雪、陈中锋、于红艳、冰彩虹、冯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在故事里诠释着多姿多彩的人生,有笑有泪,有爱有恨,有重逢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悲伤。情节起伏跌宕,文字幽默诙谐。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和妙趣横生的对话,看着看着肚子笑痛了,看着看着眼圈红了。
  • 一瞬之间

    一瞬之间

    我问你:“一瞬之间定人生死,但你真的高兴吗?”看到最后,其实就只是一个关于诅咒的故事。
  • 珠圆玉洁

    珠圆玉洁

    重生在古代,不错哦,是皇商家的嫡长女亲娘疼,老爹爱,掌上明珠神马的算神马,我都成掌上龙珠了!老爹想带着老娘过一世一双人,偏偏有个奶奶在那横加阻挠,不但狂塞小妾给老爹,还亲自押送老爹去小妾那同房极品老爹爱女儿,但是只爱我这个嫡长女,剩下的都只有打酱油的份。可是偏偏有那打酱油的不甘心戏份太少,死命蹦跶的要下黑手。恶人奶奶,好歹我是您的亲孙女,弄不死我你就想把我随便嫁了糟蹋我?!伪白花的酱油众们,你们真当我这个重生女是摆设?嗯???好不容易收拾完家里的烂摊子,可是谁能告诉我跟着我屁股后面拉拉扯扯的浑蛋是谁啊,干啥哭着喊着非要给我做相公?小样我告诉你,快撒手啊!要不然我家的暴龙老爹就要把你送去外太空了!
  • 寻君路漫漫

    寻君路漫漫

    幻璃,一个孤独的野丫头,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但天注定,她一定会去寻他。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名山名水藏神奇。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有大量的优秀故事有待发掘。本书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本书选取20多个中国山水新奇故事,带给你最有益的启示,使你每天都都有进步。它激发你头脑中的探索求知欲望。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 轮回辞

    轮回辞

    这是一个与灵异有关,与风月无关的故事。四个人,一场生与死的交易,三生三世有缘无份的邂逅,是注定,是巧合,还是那一世欠你太多所以这一世注定不能还你,生命、幸福、死亡,为你倾尽这所有的一切当成赌注的筹码。只为你赢、愿为你赢,只为你输、愿为你输,生命只有一次,死亡如同幸福遥不可及,时光茬苒、轮回辗转,你可还记得,那断桥残雪前的约定,只可是,轮回处,再相见,梦醒却是已千年。寒霜尽染、誓言翻飞,已再也换不回那生生世世,沙漏流转,时间泯灭,奈何桥前,谁,把前尘念……
  • 爆宠小妖妃:腹黑邪王,解战袍!

    爆宠小妖妃:腹黑邪王,解战袍!

    “爱妃,来硬的!”一朝穿越,她是嚣张狂傲的绝世三小姐!废材?开什么玩笑!上古神兽?抓了做下酒菜!渣母伪白莲的花样挑衅?统统杀他个片甲不留!却偏偏被这么个阴魂不散的妖孽男人缠上——人前,他是阴冷桀骜的修罗王爷,却唯独对她宠爱有加。她杀人,他递刀!她放火,他砍柴!只是……这个男人为什么三天两头缠着她生娃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