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300000013

第13章 工艺篇(1)

挽歌

(在屏风的后面)

“那几根木头,别乱动!”

小时候,在院子里玩,我总爱在没事干的时候学着祖父的样子,拿一把斧子或者手推刨,在木头上试来试去。祖父看见我要去碰房南的那几根木头,就会制止我。他一改往日慈祥而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的表情,反倒加剧了我对它们的好奇与新鲜感。

我知道,这些木头是从家乡以南的山里运来的。那时候,他们所说的山,就是我现在知道的小陇山。小陇山是西秦岭余脉的一部分,林海莽莽,一望无际。祖父常常说:“在那山里走三天三夜,也找不到边。木材的那个多呀!”家乡每座院落里的木材,除了采自山沟的槐树外,大部分都是从那里辗转运来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那几根不让乱动呢?有一次,祖父终于揭开了谜底:在山里伐木,常常会碰到一种树,树皮上粘有一种黏乎乎的东西,有的人碰上那黏黏的东西会相安无事,有的人则会全身疼痒,而且一时半会还好不了。

在祖父的讲述中神乎其神的这种树,就是漆木。置于房南的那几截木头,正是。

后来,在《诗经·秦风》里读到“阪有漆,隰有栗”的句子时,才恍然大悟了——《诗经》里《秦风》所指,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原来,早在遥远朴素的诗经时代,这里就遍布漆木了。而这也是天水产漆的最早记载。后来流寓天水的诗人杜甫写下的“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的句子,则更加证明了天水一带的产漆之盛。

这座绵延几百公里的小陇山,是天水的天然屏障,而深藏其间的大量漆林,则给这座古城雕漆业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埋下了生动的伏笔。

万物皆有来历,亦皆有归宿。

这种连身为木匠的祖父都弃之不用甚至深恶痛绝的漆木,亦有它的去处与归宿。并且,早在遥远的战国,聪明的祖先们就已经在它身上学会了物尽其用。

1986年,在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墓葬里,就出现了几件破损的漆器。并且,据专家考证,非外地引入,系本地产。这就是说,天水的雕漆史,始自战国就揭开了序幕。所以,往回看,这门手艺和这座城市几乎是一起成长的。现在,城成了老城,有不少人动不动会说这是一座有着多少多少年建城史的古城,而他们却忘记了流淌在这座古城身上的点点血液。比如雕漆手艺,在经历了秦汉、唐宋、明清后虽然算是一路蹒跚走来,但它的模样,更像是这座城市某一天神不知鬼不觉走丢的一个落魄子民。

有一次,我奉公职之命,去寻访这位“子民”。寻访的目的,自然是有人想加深这座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含量,而非手艺本身。我要采访的是一位老人,她年逾八十,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在一家有名的雕漆厂工作,直到退休。从一个花季少女到儿孙绕膝,她人生中将近六十年的时间,一直和雕漆打交道。所以,她更像这位“子民”的化身,或者说,她才是这座城市雕漆史的活化石。

那是一个阳光朗朗的下午。她缓慢、吃力、甚至有些迟钝的讲述,像是在灿烂的阳光里用朴素之手替我打开了一间梦幻般的房间,里面盛开着一朵鲜艳夺目的雕漆之花。其实,她更像一位语言大师,把长达一生的内容浓缩成并不重复的叙述,简洁,精短。这位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在文中提及她姓名的老人的讲述,在被我还原成文字时突然发现,这简直就是这座城市被珍存下来的一部浓缩的雕漆史!

——请允许我冒昧地在这里节录几节:

“最早的漆器,是常用的家俱,像桌子呀椅子呀,所以大多是木胎。油漆的方式也简单,漆地做好了,就用熟桐油调成朱色,然后髹,这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罩漆。后来,慢慢地出现了石胎和陶胎。”

“20世纪初,最流行雕填。大概也就是这个时候,天水雕漆的名气大了起来。我的父亲是雕漆的把式。看他做活,就知道雕填有两种,一种是填入之彩漆与漆面相平,一种是填漆低于漆面。”

“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因为时局的原因吧,不少艺人改行了。整个天水城,只剩下一两家小作坊了。直到解放后,才有一些热心人,成立了一个生产合作社,还派人去外地学习,带来了一些新技术,学来了玉雕技术,还学会了彩绘、镶银、描金等几十种装饰技法。雕漆厂的生意又红火了起来,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只要人们一提到天水,不说有个麦积山,而说有个雕漆厂。”

“那时候,要是谁家里有件雕漆茶几,就是一份荣耀,说明有钱,会招来亲戚邻居的羡慕。再往后,时代一下子变了,人们像负心汉,不喜欢雕漆了,渐渐喜欢上了玻璃呀大理石呀这些材质的家俱了。雕漆手艺,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

断断续续的讲述,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条不紊,既是一部雕漆史,也是一本可供后来者当以红绸裹之的教科书。记得那天,她讲起天水雕漆的辉煌过去,就像是说起自己祖上的光鲜事一样,兴奋,开心,情不自禁。临到最后,她一个人沉浸于一种深深的失落当中,那略显焦虑的表情仿佛在告诉我,这门古老的手艺,属于过去,并且只属于过去。我更不能忘记的是,她在那个阳光本来很好的下午穿插于讲述间的一次次情不自禁的叹息,像是回忆起了自己无尽伤感的心事一样。尤其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断言,让我好长一段时间心感不安。

我常常问自己,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正是这次意外的采访——之所以意外,是因为从采访演绎成促心的交谈,这在我的记者生涯里是很少见到的——激发了我对这门古老手艺的浓厚兴趣,虽然在此之前我对其略知一二,却又是置若罔闻。于是,我在阅读和写作之余,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它。在随后我长达一年的艰难寻访中,尽管像是大海捞针,但我还是见到了不少流落民间的雕漆精品。小至手杖、茶盘、烟具、小圆桌、小凳、挂盘,大到花瓶、茶几、躺椅、沙发、古式书架、家俱……它们一次次以古朴、原始的手艺之美,闯进我原本琐碎不堪的世俗生活。那些日子,我仿佛就生活在一间无形的宽敞房子里,里面除了一架架书籍之外,就是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天水雕漆。我每天穿行其间,瞅瞅这个,瞅瞅那个,像是在一种古旧的气息里沉醉不醒的人。

在那令人迷醉的时光里,天水雕漆的真相渐次呈现。

天水雕漆之所以能够跻身于全国著名四大漆器流派之一,首先,与它精良甚至繁复的传统工艺是分不开的。一件上好的雕漆作品,倘若完成所有的工序,需要经过木工、漆工、石刻镶嵌、描金等100多道工序,花费的时间短则百天,长达一年的光景。画家朱鑑,我的忘年交之一,也曾在雕漆厂工作过。听他说,一件使用“花嵌”工艺的雕漆产品,用五光十色的石料及象牙、玉石等装配雕刻成人物、花鸟、走兽后,镶嵌在围屏或桌面上,复又交替运用镶银、贴金、印锦、胎花、描金、彩绘等方法——这还没有完,还要反复刷漆,次数达三四十遍后方可。除此之外,天水雕漆选料严,木胎得选红松木,石胎得取玻石;造型也极为奇特,富有创意。

而天水雕漆之所以拥有一个曾经辉煌的过去,依我看,与它注重实用性也不无关系。

其实,任何民间手艺的发展,乃至突破,都离不开这一点。只有植根于赖以依存的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子民,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才会更大可能更大限度地激活创造的想象力与才华。南通的蓝印花布如此,宜兴的紫砂壶也如此。而天水雕漆,恰恰因为漆质坚硬、耐酸、耐碱、耐高温等实用性而颇受平民百姓的喜欢。他们虽然低于尘埃,却又在更低的地方,提供了一种发展和土壤。于是,一个个手艺人的想象力、才华、乃至情感,落到了实处,一件件雕漆精品也应运而生。

而屏风,几乎是天水雕漆的集大成者。

据资料讲,天水雕漆屏风多以《群仙祝寿图》、《巡天图》、《八仙过海》、《松鹤延年》、《花好月圆》为题。或许,这样的题材虽然看起来有些落入俗套之嫌,但真正的艺术不是新瓶老酒或者旧瓶新酒这样简单。天水雕漆的屏风,题材虽然旧了点,但恰恰秉承了中国工艺传统里的一部分,而且在工艺上更加注重精益求精,以致在辉煌时期,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或许,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当它们不远万里抵达异域他国的那一刻,也一定震撼了人心。

在我的寻访经历中,一次,在天水平南一带的乡下,见到了一面屏风,就让我激动得好长一段时间不能释怀。

那个村子毗邻山清水秀的陇南一带,安静怡人。主人的祖父,曾在解放前的天水城里做过官,后隐居家乡。屏风就是他老人家留下的,至今还完好地置于一间普通的厢房里。从屏风看,刀法多变,精细入微,填色典雅,生动传神。如此美仑美奂的雕漆手艺,再加之屏风上的山水画,几成绝配。记得那天,我一直出神于屏风上那隐约可见的远山,清清的流水以及苍茫的绿色。在山水间,渗透着些许江南的意味,但又与这户安静的西北人家浑然天成。尤其是那水面上漂过的点点小舟,使得整座院落缓慢地温润起来,像一个人甜美的梦,更像一个隐者静谧的退守之地。

这些年,久居天水,在了解了天水雕漆的历史之后,常常会生出一份幻觉:好像自己日日夜夜生活在一面巨大的雕漆屏风后面,甚至连躲藏在后面的平庸俗世,也一下子高洁了起来——我迷恋于这虚拟的感觉当中,就像在一场美好的梦中不愿醒来一样。

但美梦,终究是要破的。

就像一面清雅的屏风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风吹倒了,哗啦一声,上面的花全碎了,看不到缤纷的花瓣,只剩下遍地残骸,凄清,零碎。抬头一看,不知道这风声来自何方。但我想起了2006年的一件往事。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去江南玩,在南通停留时,我固执地拉着朋友陪我去买蓝印花布。朋友嘻嘻一笑,脸上挂满了不屑,说:“那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机器里生产的”。后来,我去看了,那一匹匹给了我梦幻般美好感觉的蓝印花布,果真是从某工业园区轰轰隆隆一刻不停的机器声里,生产出来的。

我一下子懵住了!

那么,天水雕漆呢?

雕漆雕漆,顾名思义,就是既雕又漆,或者先雕后漆。手艺更是一种慢,雕漆更不例外。所以,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天水雕漆更是一门慢的艺术。任何一道工序上出现的失误,都会让各种努力功亏一篑,会在结局上成为败笔之作。然而,这种需要慢的手艺,不小心碰上了一个追求快的时代,那么,它的结局,会是什么呢?至少,就像那位老人讲的,“一代不如一代”就是结局的一种可能。因为人心浮躁了,人心静不下来了。人心开始因为欲望而蠢蠢欲动的时候,大地上所有石屑木屑飞扬的手艺的房间,就会面临倒坍,真正的手艺也就从此走向衰落,如同一个人的寿终正寝。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个伟大时代,天水,这座西北内陆城市也迎来了她的工业时代。一个个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的时候,自然会有聪明人盯上天水雕漆,想旧瓶装新酒,实现财富的最大增值。前不久,在我谋职的报纸上,就曾在重要版面刊发了关于一家雕漆生产公司隆重成立的消息。配发的照片上,满怀期待的市领导与精明的车间工人亲切握手,一派喜庆,仿佛迎来了天水雕漆发展的新时代一样。身为党报的小小记者,如果我奉命采访,亦会如此抒写。但是,我内心会安稳下来吗?我,能做到心中无数吗?

一家现代化公司的诞生,或许能发展一门技术,能获取不少专利,能在这个下岗的年代养活一批人,让他们安身立命,但是,绝对不会挽救一门濒临灭绝的手艺,并且,会用另一种反作用力加速它的灭绝。手艺是大地上开出的花,它需要阳光的照耀,需要雨水的滋润,需要手艺人的耐心与缓慢,只有在这个缓慢、天然的过程里,当一个手艺人埋头工作的时候,一个人的从容、才情,会一点点地显现和流淌出来。而这些,恰恰是这个娱乐至上、追求加速度的时代所无法供给的。诗人车前子在写到南通的蓝印花布时说:“当代为了求它的产量——这种商业的纵欲——反而使蓝印花布消失了。”那么,天水的雕漆产品呢,我想,一定会重蹈南通蓝印花布的覆辙,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只是时间的先后而已。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具体一个人的错误,而是整个时代使然。如果有一天,当这些手艺的风物发出感叹的话,它们只能说:我们应该回到古代,回到缓慢的时光里,可惜我们生不逢时,碰上了这样一个过分追求速度和感官享受的盛世!

每一次,当我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去世不久的祖父时,回想起那位老人缓慢的讲述时,回想起那些卑微的手艺人时,总会恍惚觉着那段消失的时光如同魔术师,能让人犹似坐在一面巨大的屏风后面,那里清风明月,水落石出,间有琴声渐起,诗情画意,好不雅洁。

而现在,在我的身后,是一块机鸣隆隆的工地,是一栋栋越盖越高的大厦,也是我们很有可能找不到出口的一个巨大迷宫,更是一曲手艺的悲凉挽歌。

麻鞋之歌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同类推荐
  • 解密餐桌上的应酬

    解密餐桌上的应酬

    本书共二十章,介绍了餐桌上的礼仪,包括那一场风华雪月的饭局、饭局是面试的一部分、如何成为在饭局上始终不埋单的人、“酒”到才能“渠”成等。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突围中的农村

    突围中的农村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引人入胜的书。它呈现的事实,它引发的思考,它展示的人格,都是一般书所难以具备的,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逐字逐句的阅读打动了我,也相信会打动你。这部书对问题的感受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对问题的思考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作者的人格魅力为常人所不及……这本《突围中的农村》(李桂平编写)展现的事实,所引发的思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尽管精细却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著作。相信你可以读后收益不少。
  • 思想课堂-伦理笔记

    思想课堂-伦理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神谕纪

    神谕纪

    能源危机下的世界;“神”的特使主角;众神的倾慕,他到底是要毁掉世界;还是反抗“神”的意志(暂时停更)
  • 血剑

    血剑

    他是杀人狂魔,被江湖人称血剑剑魔,但是他却善良无比。他身负着门派使命,但是却能笑看江湖,游戏人间;他身兼顶级暗杀剑法与轻功,杀人无数,但是却没误伤一名旁人。他只手拿着血剑,独步于江湖中……
  • 最强嫡妃,王爷乖莫闹

    最强嫡妃,王爷乖莫闹

    前世做了半辈子特工,到头来被人一枪爆头。这辈子,唐芸只想金盆洗手,和自家好狼君,相敬如宾的过日子。奈何,不懂人情世故的夫君,老被人嘲笑,当枪使。奈何,一堆女人还眼巴巴的往她夫君面前凑,拼命败坏她的名声。她是那么好欺负的?唐芸拍了拍手:坏她名声,没关系,一巴掌拍死,来一个拍一个!还有乖乖夫君,咱别闹,吃醋啥的没必要,外面的男人再好,还能有你好?谁知,小日子正过得风生水起,皇帝居然让她夫君上战场?被迫在家待产,谁知,包子刚满月,就传来她家夫君投敌造反另娶美娇娘的消息。唐芸冷冷的笑,带着狼崽子,冲上战场,既然不让她好过,就休怪她重出江湖,将这天下,搅的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位面列车

    超位面列车

    一场意外事故,让林生进入了黑暗号列车。命运也由此改变!釜山行的逃亡之旅让人心惊!九龙拉棺彻底的颠覆了整个世界!秦始皇陵挣脱束缚兵马俑倾巢而出征战天下!狠人大帝一个眼神毁灭一方世界!一切都大乱,唯独列车缓缓前进!列车缓缓前进,直达尽头!!!————————————————————列车企鹅群:234930735
  • 不要被人踩在脚下

    不要被人踩在脚下

    一人一长剑,一步一人命,笑纳苍天,杀与被杀,成长与坠落,都仅仅只在一念之差。背叛,离别,伤感,不舍,结果依然焉?
  • 都市狂兵

    都市狂兵

    有没有搞错?兼职代驾,送个喝醉酒的美女总裁回家,竟然就要我负责!还要和我结婚?包养我?说好的房费AA制呢?还有……这一大堆情敌、杀手、女警、混混、小太妹都找上门来是怎么回事?
  • 戒备

    戒备

    你拉紧戒备,我突出重围。许漠南的作战目标,就是突破林浅的戒备与封锁最终抱得美人归,不正经竹马中校和泼辣小女人的爱情故事。
  • 绝色冷妃王爷难为情

    绝色冷妃王爷难为情

    她,绝色冷情,一颗心只为了一个妹妹的幸福而牵动。他,一朝王爷,却也只为她而屈尊。他爱她,但她却不爱他。经年归来,他为她憔悴伤神,她却已不再是他娇弱的妻,只是成武林翘楚。一身毒术的她是武林的霸主,而他的温柔,是否就是给她下的蛊术,在漫漫长夜里,谁能为她种下爱情的毒。
  • 不详之人

    不详之人

    为了你,我求苍天。苍天不顾,我便脚踏苍天!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