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300000014

第14章 工艺篇(2)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天水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茸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时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误以为有些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从医学上讲,有按摩之功效,从实用上讲,防潮防滑,而且透气,从美学上讲,鞋帮上的精巧的小小图案煞是好看。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来自于一双布满老茧的勤劳之手,有别于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那些乏味而死板的皮鞋、运动鞋,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从麻到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份。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时,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

“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叫“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皆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是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隐藏在一双鞋里了。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踯躅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复从陇南穿江过河南下成都。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2 年越关山至清水时欣然写下的《麻鞋歌》,更像是对麻鞋的一场盛赞。他在诗里说:

清水县,县城下,

麻油油,被四野。

老农自矜产麻好,

并谓麻鞋制作巧。

据说,吉鸿昌当年镇守陇南时,曾在天水办过一次武术大赛,最后的奖品,就是一双清水麻鞋。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我想,既然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的说法,那就是对麻的至高尊重,是对一份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本身的感恩。我们这些善于忘本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鸳鸯玉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存诗不多,但其一首《凉州词》,足可谓千古一绝。可以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七言绝句,堪称大唐以来夜光杯最美的免费广告词。它的绝妙之处,在于不只道出了夜光怀与葡萄酒之间恰似绝配的神秘关系,还为这种饮酒设置了一个广大的背景。这背景,既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更是地域的。常常,人们一提到夜光杯,就会不禁想到遥远的大漠,想到没有尽头的征战,想到长满骆驼刺大风吹彻的河西走廊。

倘若,如此这般之夜光杯,出自鸳鸯玉呢——你一定不会相信,世上哪有鸳鸯玉呢?

还真有!

甘肃天水,有一县,曰武山县;武山县有一小镇,曰鸳鸯镇。缘何取此为名,我并不知道,查地方志,不得。但我知道,这些年,一直这么叫着。深藏于西秦岭深处的这座小镇,崇山峻岭,林草丰美,且以出产美玉而闻名远近。此玉者,为蛇纹岩之一种,多为墨绿色,以深色为主。玉无名,遂以镇名,便叫鸳鸯玉。这种玉,据说能明目清火,依我看,天下之美玉,大抵都有此等功效,所以不说也罢。乡人采得此玉,遂做成茶杯等器具,换小钱以维持生计。更有好事者将其做成玉枕,专在夏日用,可抵暑热。但在我所见到的鸳鸯玉里,还是夜光杯最好。

当然,这不是工艺上的美,而是感觉上的。

在武山县博物馆,那大大小小形质俱美的夜光杯,清一色的墨绿,齐刷刷地排成一排,在博物馆那昏暗的光线里,更加墨绿了,有点唐宋的味道,有点时间发旧的味道,似乎想把这座小镇运送到一个久远的王朝似的。在陕西的博物馆,我还真见过鸳鸯玉的夜光杯。据说,那是秦始皇用过的。虽为传说而不可考,但足已说明鸳鸯玉的漫漫历史了。

想想,在武山的鸳鸯小镇,约上两三知己,在清清月光下,温一壶小酒,复用小巧别致质地精良的鸳鸯玉夜光杯,慢慢地喝,该有多好呀!凉风习习,朗月无边,要是在你的身边,响着武山县久远的羊皮鼓,就更好了。

如果说酒泉嘉峪关一带的夜光杯,沾满了岁月的霜雪,适合一个将士临行前豪饮的话,那么,武山鸳鸯玉之夜光杯,就适合于一个载誉归来的战士。想想,一位长年累月奔命于沙场的征夫,终于回家了,放下仆仆风尘,和久别的妻子在月下,用鸳鸯玉的夜光杯,对饮一杯,是何等温情何等浪漫呀!

——不知道,我如此理解,符合鸳鸯玉的本意了没有?

庞公石记

提到石头,人们总会想当然地想起以瘦为美、面面玲珑的太湖石,想起古朴可爱的尧壁石,想起细白如玉的灵壁石,也会想起出自滇中一带白若玉黑若墨的大理石,但绝不会想到,在遥远的大西北亦会有名石行世。其实,就像“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天下哪个地方没有精美的石头呢?

比如甘肃清水;

比如甘肃清水的庞公石!

也许,这样的相提并论会让人匪夷所思,以为是我出于私心而自不量力,但是,曾经把天下奇石一网打尽的宋代顶尖级石头爱好者杜绾却没有私心杂念吧——他早在那册洋洋洒洒堪称石头“圣经”的《云林石谱》里,就已经提到了庞公石。他在书里如此写到庞公石,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大致是:水中有虫类发出鱼鸣之声,或觅觅之声,本地人在棒子上绑利刃或用坚硬物体袭击之,于是化为石,颜色青黑,温润细腻,尺把长定价数千元。可以做磨刀石,磨兵器,发寒光而不钝。其实,明清时期,庞公石不仅作为征用贡品陈设于皇家园林,而且“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可惜,知道庞公石的人并不多,至今,庞公石仍像深藏于牛头河畔的一位女子。

从这个意义上讲,庞公石更像是石中隐士!

天下名石,都是河流开出的花儿,所以,河流也就是石头的家。庞公石亦然——它的家,就是那条名曰牛头河的河,渭河的一级支流。关于牛头河,《清水县志》说:“前后崇岗峻岭,左右溪回峙轩,森丛清洁,风气修聚。”正是这条发源于清水本地的河流,赋予了庞公石高洁的品格。如果说牛头河是庞公石的故乡的话,那么,庞公石的传说,就是它的灵魂所在。庞公石,自然和庞公有关。庞公者,庞蕴也。庞蕴字道元,衡阳人,元和年间北游襄阳,寓居于此。结庐隐居,广结善缘,得道升天之前,将其聚宝盆抛入牛头河中,满河金银珠宝顷刻间化为五彩缤纷的碧玉,沉入河底,后人称为“庞公石”或“庞公玉”。当地老百姓视其为神物,家家户户立石于门左,以镇邪驱魔。

美丽的传说,如同庞公石不绝的灵气之光,在西北大地的天空下闪耀。也可能是此传说的原因,庞公石有别于其它只是达官贵人的手中玩物之类的名石,在清水一带,庞公石几乎是平民的石头,几乎家家都会把它或置堂屋,或置门口,作为祈禳求福的一种特殊符号。

但是,一块上好的庞公石,不仅是要经历岁月的淘洗,也要有前世修来的机缘。首先,得让牛头河水冲刷得具有天然细腻的纹理,然后,经过手艺人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造型和定型,再取上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才算是一块真正的庞公石了。也许,所有的名石都离不开这些必然的工序,但庞公石与其稍稍不同的是,常常是那些百姓人家,依自己的情趣和爱好自己造型和定型,一刀一斧,一凿一刻,完全服从于自己心灵的旨意。

如此而来的庞公石,让人一看,就会心生欢喜。

据说,在广州南海,有一座奇石馆,馆内藏有一方庞公石,重达一吨有余,是该馆的特色和招牌。它的名字叫横天耸翠。其石主色翠绿,饱满灵润,庄重典雅,是庞公石里的佼佼者。身为甘肃人,且常去清水,见多了精巧的庞公石,倘若有一日真能去南海看看,去看看有一块家乡的石头在遥远的异乡力压群雄,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现在,在我的书桌上就有一方小小的庞公石,算是我的案头清供吧。常常,它混杂于一沓沓零乱的书稿、打开的典籍当中。每每于劳顿之际看上一眼,就会有丝丝清凉徐徐而来,仿佛驻足于一条碧波淡淡的河流面前,仿佛驻足于一座美丽的山水面前。

古城灯火

安远是一座古城。在甘谷。

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真宗天禧年间,大概有1000多年了。如此古老的小城,如今要想找一些古老的证据,却很难。比如,城墙只剩残垣,史书也没流传下来,这其实是中国不少老城的通例。好在安远的历史烟云虽然散了,但还没有散尽——在安远古老深远的天空下,至今,还亮着一盏灯火,一盏自宋代点亮就再没有熄灭过的灯火。

这就是安远宫灯。

宫灯,应当是古代游娱的一种。但能在如此偏远的老城兴盛开来,足见它当年的繁华。这或许和甘谷的历史大有关系,而宫灯的出现,则加深了这种繁华。至清代,安远宫灯的制作技术已十分成熟了。据说,当时有钱的人家,每逢春节,会请来专业画师制作新灯。灯的形状,多为四方形,一灯四面,灯架开合自如,灯面多取高级丝纱。《长物志图说》里文震享如此谈到:灯样以四方如屏,中穿花鸟,清雅如画者为佳。

安远宫灯,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想,在安远遥远的春节里,爆竹声声,高耸的城墙里,一盏盏艳丽的宫灯挂满长街,似银河落入人间,繁星点点,气象万千,何等壮观呀。我,多想回到清末年间的甘肃安远,徘徊在这样的老街,在这样的灯火下,四处游荡。有趣的是,安远宫灯的灯面,不是简单的灯面,而是多以古代小说为蓝本而绘有画面。一盏灯四回,一面一回,一盏盏灯排起来,就是一本亮着的连环画。

我不知道——连环画——这种我小时候叫小人书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何时,但得承认,安远宫灯可能是自古以来最别有情趣的一种“连环画”吧。就像那纸质的连环画一样,安远宫灯所呈现的,也是一个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三国演义》啦,《西厢记》啦,《精忠岳传》啦,这些在民间有口皆传的通俗故事,在安远,都能以一盏盏宫灯的样子,亮给你看,仿佛一本打开的书。灯火的下面,扶老携幼,男女相伴,人来人往,一派烟火气息。

同类推荐
  •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书藏记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

    《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沿新修的青藏铁路进藏,从藏北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然后,从拉萨到达西藏的各个地区,去实地感受西藏的神奇和美丽。请注意,《阅读西藏:注释神奇的土地》分区是按旅行线路划分的,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并不完全符合现在的行政区划。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热门推荐
  • 天道混沌决

    天道混沌决

    一个天真少年出生时带着开天斧器灵,被迫走上了修真的道路,修真路上多坎坷,主人公历尽磨难,得到美女的青睐,从人间道仙界,从仙界道神界,再到圣界,终于成为了传说中的存在,主宰着世界的生与死
  • 盛世枭宠:盗妃休逃

    盛世枭宠:盗妃休逃

    萧珑,第一女盗,轻功高绝。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善耍流氓。龙九,风逸堂主,杀手之王。势力无边,狠戾霸道,常居海上。其实,她是京城名门女,他是朝中江夏王。当她窃宝,顺手拐了他的猫,他怒了,决意亲手惩戒这一人一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本书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提出“真爱”的核心概念,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
  • 花千骨:画骨之恋

    花千骨:画骨之恋

    上一世画骨的恋情没有得到永恒,这一世画骨能否再续前缘,让他们的恋情得到永恒,敬请期待。ps:由于这是作者第一次写作,可能写的不太好,希望大家谅解。
  • 独家恋人你是我的星辰

    独家恋人你是我的星辰

    她们本是幸福的小公举,却在年幼的时候遭遇不幸。在那时,遇到了生命中的两个小天使。本以为只是复仇,却没想到,身边的姐妹却是异族!家被灭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到底祖辈的事情为什么会牵扯她们?这并不简单,还好她们的身边还有他们,陪着她前行。“你们想不想,把裴家解决了?”“我……”“别再犹豫了,难道你们想一直在裴家之下吗?”“希莫勒家族?你在说笑吗?我怎么可能是那个早已被灭门的家族的后代?你这玩笑可不好笑,我家被灭门就是因为刘家。”
  • 纸上谈婚:首席的呆萌妻

    纸上谈婚:首席的呆萌妻

    她爱的人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她学人家到夜店一醉解千愁。一觉醒来,身边多了个美男子,她震惊,目光呆滞地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对方:“怎么回事儿?”美男子作羞涩状,委屈道:“昨晚你喝醉了,人家好心救你,结果,你却恩将仇报……”“停!”强大的心脏受不了,洛云唯赶紧打住:“出了这个门,谁也不认识谁,就这样算了吧。”没想到美男子却一脸坚决:“不行,你要对人家负责!”面对着一双小鹿一般的眼睛,某女扶额:“大哥,你还是隔壁公司的那个腹黑首席么?”话未说完身边的美男邪魅一笑:“老婆,你可以来亲眼验证一下,你老公的腹肌,黑不黑。”
  •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易经》中的团队管理智慧,畅谈带队伍必须解决的分工协作、合理授权、协调沟通、文化建设、领导激励等问题,化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持经达变,案例典型接地气,见解深刻独特,可读性极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 黑暗追溯

    黑暗追溯

    他是个孤儿,一场车祸中丧失了双亲,他却奇迹般活了下来。车祸给他带了无尽的恐惧与黑暗,同时也赐予了他一种意想不到的功能,这种神秘的力量,他抑制不住,黑暗如影随形,直到20年后,真正的恐怖即将在他生命里上演,他该如何从容面对,如何在这黑暗中的混乱社会中生存………
  • 妹妹

    妹妹

    影儿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女孩,却在六年前坠楼身亡,我搬离了那座城市,在另一座城市遇到了小清,季芸和林程,他们三个势同水火,却与我保持着微妙的关系……无意中我发现,影儿的死不是意外,而和林程与小清有着莫大的关联……
  • 宠妻无度:王爷,求放过!

    宠妻无度:王爷,求放过!

    “你是喜欢我的箜篌还是我的人?”“自然是你的人”“真的?”“这样你就可以日日弹与我听了”“君寂川!”“娘子乖”“唔~”一个是风流成性的腹黑王爷,一个是意外穿越的丞相府小姐,她曾向他坦白过去,说明自己的来历,他却邪魅一笑,将她搂进怀里“你以为这样说就能阻挡我爱你了?”风流王爷一改风流本性,霸道宠妻。【绝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