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诗人戴砚田,还是一位诗意盎然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像杨朔散文那样精巧,亦不像秦牧散文那样富于知识性,但在其散文集《爱的期待》中,25篇文字闪烁着同一颗燃烧的灵魂!最使人感同身受的,既不是地火在岩下运行,更不是天火在云上缥缈,而是切近又红亮的人间之火,在辉映着你,在照耀着他!
作者的“期待”到底是一些什么样子的亮色呢?
“什么手砍去那山上的树,也就砍去了花,砍去了碧绿青翠,砍断了泉水……想到此,一个寒战掠过我的心头:如果苍岩山的树被砍光,该是怎样的景象!”(《为何此山独苍翠》)这是一个忧心者多么警醒的期待!
“修筑煤道,送期待了亿万年的乌金升上大地。”(《月亮赋》)这是对生活中无数个“期待”的期待。
期待种种,都是《爱的期待》。读戴砚田同志的这本散文集,犹如在一条温暖的爱河里尽情享受……而作者本人,又何尝不是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爱的弄潮儿呢?
作者的爱,又是一种平易近人的爱。在《情溢玄武湖》中,“忽来一高一矮两位中年师傅坐在身旁,全是无锡口音。一交谈才知他们也是初览玄武湖景。自然结伴我们一路同行……”这里的“自然”二字,确实有极其自然的爱存焉。再往后,“抬头看,无锡师傅已过了白桥,我急步赶上”。甚至有“到了门前(迎春花展),无锡师傅已给我买了门票”的事态发展。相谐如此,谁又能想到片刻之前他们还是陌生人?平易近人之果,就是如此甜蜜。这种神奇的爱是多么美丽!
作者的爱,还是一种淳朴敦厚的爱。在《鸣沙山的思考》中,“再有一宗,从鸣沙山滑下,谁都是口渴心焦。偏偏就真有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在山下泉边摆起一摊凉茶,就是五分一杯,有谁说贵呢?谁不是连连叫好,频频举杯!就说这姑娘美如飞天仙女,有人也信。沙山为这姑娘,也要夜里重整山容,再勾线条,以迎明日来客的呀!”
作者的爱,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爱。在《我心中的雨花》中,作者说:“在这里,我和青少年们挤在一起,聆听他们的教诲。红领巾们稚嫩的小脸上泪光晶莹,我也悄悄擦去流到腮边的热泪。”热泪洗魂灵,这真是一种净化人们心灵的爱!
作者的爱,最是一种诗意盎然的爱。例如对故乡:“当年的榆树棵子里,已经没有我打碎饭碗时的哭声了。……曾深情地抚摸过我儿时的小脑袋的枝条,你可看见我又站在你的下面?”(《故乡琐忆》)
在这诗意盎然的爱河中,也曾有作者“写作目的”的一倾而泻:“三分好奇心,一腔爱国志,果得名山佳境,有所感受,有所领悟,写得一篇有用的文字,岂不也略表我振兴中华的赤子之心!”
是的,有“赤子之心”才能写出“有用的文字”。也许,正因为戴砚田的散文“有用”而不虚无,所以,他近年来在文苑的辛勤笔耕,才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注目的果实。仅以收入此集的散文为例,《月亮赋》曾获《散文》月刊“优秀散文奖”,《球飞钻塔旁》曾获《体育报》“首届体育文学奖”,《岁久莲更香》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我与大海》被选入《中国新文艺赏析》……应该说,著名诗人戴砚田已经无愧于散文爱好者对他的“爱的期待”了,但他在《我与大海》中还是坦诚执着地相告:“我要发愤图强了,大海,这是我献给你的誓辞!”
于是,我们在温暖的爱河里,又有了一种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