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那次后备干部“内训”上,尤靖波助理讲“两论★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起家基本功”。他是把“两论”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朴素地从做事的细节中、从做事的效果中去体会深刻的道理。而我们通常的文本式的解读,往往把“两论”看成中学教材一样的通俗读物,懂是懂了,考试可以打高分数了,但于做事没有切实的帮助。“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有油是最大的矛盾。”何等简单的认识!却着实清晰、管用。尤助理开讲的第一句话是:“读过‘两论’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寥寥无几,包括我在内。我只读过若干章节,没有完整地读过全文。从问题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就是问题。毕竟是后备干部培训班啊!我们是否存在一个问题:大庆油田在现今情况下能否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我们再看从外面请来授课的老师,讲的题目都很吸引眼球,应该说比“两论”好讲多了,但我们学员不甚满意。当然老师没有不满意,对他来讲是例行公事一样。目的不同,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但我们有些“内训”课准备不够充分,效果不够好。当时尤助理眼看要退休了,还准备得这么充分,我们年轻人反倒不去认真准备,在思维上、态度上就差了一大截。我从事干部工作这么多年,总的感到,国企的干部,素质能力不用要求那么多,两条足够:一是务实,一是责任感。这两条真正做到了,就是好干部!尤助理讲,我们物业的“以雪为令”,很多城市就做不到。为什么?是文本上没理解吗?不是,而是没有那个文化积累,没有那个历史沉淀,没有那个长期养成的功力。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的题词是“不做假账”,本是最基本的、天经地义的一句话,可有几个企业能真正做到不做假账?似乎有的企业的财会人员就是专职做假账的。所以说,文化是个很重要的事情。
据说四川开县很多接受过中石油巨额赔偿的人,现在又一贫如洗了,且落下了“吃喝嫖赌抽”的毛病。为什么?富裕是一种文化,没有那个富裕的文化做底蕴,凭空从天上掉下一大笔钱那只能“坑害”他们。有了钱,并不能成为“有钱人”,只能叫“人有钱”。所以说,文化积累很重要——无论对国家、民族、企业,还是个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文明,就是教养了。在西方老牌发达国家,很多老人也是没“文化”的——并没有上过学,但绝对有教养。教养是几百年的事情,是一代代靠行为熏陶出来的。我在北大听课,那个刘文忻教授,学生答对了,她随口一个“谢谢”就出来了,她打个喷嚏,也是随口一个“对不起”。这就是教养。无形之间,随处可见。
还是说“内训”这个事情,这是我们今后培训工作的趋势和出路,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也算是一种应时之变。下面,不妨把这个当作思维创新的案例来剖析一下。2006年,可以说是大庆油田的“培训年”。从年初3月份开始,处级以上领导干部650多人分九批进行了针对《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的学习研讨,规模非常大,效果很好,引起很大反响,是一次成功的企业“内训”。过去,我们的培训就是办班,就是花钱请人来授课。年初列个计划,全年按部就班地往下走。这种培训方式,对一个拥有20万员工的特大型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像大庆油田这么大的企业,行业又这么复杂,单靠请人来授课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必须要有自己的“内训师”。在管理层面、专业技术层面、技能操作层面,都要培养自己的“内训师”。所谓企业“内训”,就是自己的专家讲课,讲自己干的事情。这次研讨班,就是拉动企业“内训”的先声。
2001年我在抓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的时候就开发了一批“内训师”,大概20多人,那时候我就有抓“内训”的想法。我是2006年初接手企业培训工作的。经过一年的深入思考,在年底的一次培训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今后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从工作需要和实际需求出发,本着务实、管用、解决问题的原则,干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什么紧迫做什么。这个总的想法,我相信是切合实际的。我把这个想法汇报给曾总,请曾总在会上讲一讲。不久曾总就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说:“今后在培训上,要提高实用性和针对性,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实际操作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要做到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不要搞那些华而不实、实用性差的培训。”此后,我就把“内训”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提出企业培训以“内训为主,外训为辅”,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这也是今后企业培训工作的一个总的战略。
要真正让企业培训围绕生产经营转,围绕市场转,围绕效益转。我们要下功夫培养我们自己的培训师队伍,建设一支基本能够涵盖主营业务的企业“内训师”队伍。像我们这样大的一个企业,没有“内训师”是不行的。比如讲铁人精神,讲“两论起家”,非得是在那种特殊时期历练过的,由在领导岗位或者在某个井队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讲,才会有那么强的现场感染力,才会有那么强的说服力。凡是自己信的、自己干出来的事情,才会讲得打动人,才能讲到人的心里去。不一定非要讲出多么高深的理论,只要管用就行。特别在专业技术层面和技能操作层面,要建设以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技术专家、工程师和操作岗位上的老技师、老工人为主的“内训师”队伍。只要受欢迎、效果好就行。为此要花大气力研发大量的课程,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
要抓好“内训”,首先“一把手”就应该成为本单位的“首席学习官”、“首席内训师”。我们很多同志,包括上级的同行,都很赞同我的想法,说很受启发、很有特色。一次在北京开会,我同中油测井的组织部长谈起了“内训”,他很感兴趣,请我给他们的中层干部设计个培训班。我当时就给他设计了十天的班,有“两论起家”等七堂“内训”精品课、参观“铁人纪念馆”等传统教育基地、游览五大连池等自然风光。后来这个班办得很成功,反响很好,并且他们自己也讲了两堂“内训”课。其实“内训”并不是新鲜事物,只是有的企业提得虽早却没有下功夫做实。
为了使“内训”的针对性更强,我当时还提出了“六个结合”:第一,与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理念结合。比如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就应成为“内训”的重要内容,成为“内训”的必修课,使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理念体现在每个流程和动作中去。把追求“更好的服务和更佳的效益”、“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等企业发展理念,作为“内训”的主要内容,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第二,与企业发展趋势结合。那就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竞争力、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为主、向新经济领域迈进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今后企业的培训就要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提供有力的服务和支持。第三,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如推进集团化、专业化、扁平化,要把这方面的成果总结出来,用典型来引导。第四,与岗位分析结合。真正把岗位分析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全部基础。一个员工在他的岗位上需要履行什么职责,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就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第五,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结合。为员工设计符合实际的培训曲线。第六,与激励约束结合。在使用和薪酬待遇上进行激励,尤其是操作层。不与使用和薪酬结合,培训就难以取得实效。
我还强调了“五个突出”:第一是在队伍上,突出技能培训。我们过去花在处级领导干部身上的培训经费相对是比较多的,花在工人身上比较少,这已经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现在再不转变,那么技能操作上“青黄不接”、技术断代的问题就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生产一线就没人会干活了,所以技能是第一个要突出的。第二是在内容上,突出重点培训。即对管理、专业、技能这三支队伍要有不同的培训侧重点,对领导干部主要是突出观念上的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突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以及现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对操作层主要是突出技能培训。第三是突出形势培训。国际石油形势、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大庆油田《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和与全油田重点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都要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我们现在还处于中石油专业重组的持续过程当中,我们的培训就要培训前沿的、有前瞻性的东西。第四是突出问题培训。就是围绕企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会很清晰,比如市场化用工、子女工的培训,转业军人的培训等。有些问题在本单位难以解决的,就拿到全油田层面来共同研究解决,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够取得实效。第五是突出素质培训。我们很多有能力的人缺乏素质,这也是培训工作者的失职。有些人能力那么强,专业技术那么高,但就是素质差,这怎么行?所以说素质教育不仅中、小学生存在这个问题,企业员工中也存在这个问题。企业员工素质的内涵是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价值观、幸福观、世界观、业绩观的问题。一位教授讲:“我拒吃老虎肉,拒收导弹基地的讲课费,这是我的价值观。这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行为,为我带来满意度。”作为大庆的员工,那就是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问题,传承会战优良传统的问题,所以如何搞好培训当中的素质培训,是一个大问题。
针对过去存在的“轻闲的人总是参加培训”的问题,我又在优化培训对象上,提出了“五个优先”:一是日常担负工作任务较重较多的优先培训;二是外拓市场的优先培训;三是急需和紧缺的人才优先培训;四是年轻、有发展潜力的优先培训;五是多年未受培训的人员优先培训。并对重点培训对象实行强制调训、限期调训。
还有就是关于企业的学历教育问题。一直以来,企业这方面存在很多严重问题。主要是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强、浪费较大,滋生了许多腐败行为。在一些干部中形成了“学历贴金风”、“学历攀比风”以及“学历高就进步快”等不正确的观念和风气。现在看,学历教育对企业来讲,远不如培训重要。若是关系到解决队伍的资质问题,如按照国家的要求,在施工作业队伍资质等方面对队伍的学历水平有明确规定的,可以考虑进行学历教育。还有特殊岗位有特殊要求的,以及关键岗位、技术岗位等,也可以考虑进行学历教育。其他的,都不必要,也不紧迫。特别是当今知识的淘汰率很高,每年20%的淘汰率,五年不读书就等于文盲。在国外,看学历更看本事。我总觉得,人才的基本特征应该是“能成事”。“能成事”靠什么?靠实践。学堂里能出“高才生”,但出不了人才。总的说,今后企业的学历教育应属个人行为,全部费用应由个人承担,确属企业急需的专业性学历教育,应按权限严格审批、备案,并要提高个人负担的费用比例。其实国家“八部委”已经有文件了,明确企业学历教育属于个人行为,中石油也将出台办法。看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下已经是有共识的了,只是我们认识早、行动晚。我想,这事不能等所谓的“有依据”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