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97300000011

第11章 风光人生

苏东坡一生,四十多年为官,如果简单地划分,可以概括两个大循环:“在朝——地方官——被贬”。第一个大循环从反对新党的变法,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乌台诗案后到黄州贬官。第二个循环从元祐元年开始进京做大官,因与司马光旧党的矛盾,外放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再后来,被贬英州、惠州,最后到儋州。那么,苏东坡这段在京城做官时期到底是怎样的风光呢?

如果粗粗地划分一下,苏东坡为官四十年,除去父母死丁忧,以及在路上奔波的时间,三分之一时间在朝廷,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做官,三分之一时间在流放。

所以虽然有十一二年的流放时间,其中还有三分之二时期是风光,这里我们要说明一点,即使流放、贬官到边远地方,还算个官,不过是罪官,是受一定限制的官。所以,除去这一时期,苏东坡确实有过非常风光的时期。

苏东坡最风光的要数元祐元年(1086年)50岁那年,从黄州流放回来后的几个月中。

八年风光

元丰七年(1084年),为表示对新法的不满,有一个管宫门叫郑侠的门卫,画了一幅《逃荒图》给神宗皇帝,据说神宗皇帝看了落了眼泪,说我的新法目的是为国家好,国家好了,老百姓也会好,想不到发生这样的灾难!

于是神宗皇帝开始感到过去对旧党的惩罚太重,要把旧党人才召回,来调和新旧两派的关系,对新法进行调整。这一年苏东坡被召回汝州安置,苏东坡上书请求到常州宜兴安置。批复迟迟不下。只好往京城出发。一个月后,突然传来神宗重病的消息,太后摄政,接着又得消息,神宗驾崩,朝廷同意苏轼到常州安置。东坡一家人立即南下。

原本是“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苏东坡打算在太湖之滨安度晚年,不料,这一家大大小小二十多口人刚刚经过一个多月奔波到达宜兴,路途劳顿还没恢复时,又接到朝廷任命,要他到登州(即山东蓬莱)做知州。这对苏东坡来说本来应该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家人们都对这新的任命高兴得跳起来。惟有苏东坡不以为然,他为不能悠游田园而叹息。

六月间便举家北上,想不到到任五天,新的命令又到了,要他立即进京,另有重用。可就在这五天里他还是给登州留下了很多政绩,还看到了海市蜃楼。

于是全家又转往京都,一会儿水路一会儿陆路,赶到京城时已是大雪纷飞的隆冬了。

当时新皇帝哲宗只有9岁,一切政令由太皇太后(英宗的皇后)做主,苏东坡被任命为四品中书舍人,掌管朝廷各部官员的挑选和任用,可以说是否极泰来、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苏东坡在京城的老宅早已卖了,现在立即买了新居,在达官贵戚的住宅区,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黄州的清苦真有天壤之别。

但苏东坡并没有忘乎所以,对人生的苦与乐,苏东坡经过黄州的修炼早已看得淡了,他知道人生苦乐全由个人主观感受而定,他倒很留恋黄州时期自由自在、闲云野鹤的生活,对生活的苦与乐他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写了一篇说“苦与乐”: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此之寻声捕影、系风迩梦尔……进京后的苏东坡有三件风光的事。首先,他可以替皇帝起草圣旨,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了。他拟的第一道圣旨是惩治曾经陷害他、欲置之死地的李定,削去一切官职,因为他过去隐瞒母丧不报,要他重新戴孝三年。

第二道圣旨是贬吕惠卿,此人是王安石提拔起来,却又抓住王安石在给他信中说“我这话不要让皇上知道”的把柄,陷害王安石。

在圣旨中苏东坡这样写道:“始于知己,共为欺君。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党与交攻,几半天下。”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好的时候一起欺骗皇上,不好时互相狗咬狗,结党营私,几乎半个天下。

不久,东坡被提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这是仅次于宰相的副宰相职位,是三品大员了。进京不到一年,又连升三级,可谓青云直上。

第二件事是给小皇帝做老师。

做皇帝的老师,做帝王师是每一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梦寐以求的。

苏东坡做皇帝的老师,开始尽心尽力地侍奉幼主,他将汉朝到唐朝的政治历史编成了一本教材。他认为君王学习的目的与大臣不同,大臣为应付考试,君王不必应付考试,但要有全面知识,也要让他有兴趣,自己苦学。可惜这位幼主并未领会老师对他的教导,八年后镇压元祐党人的就是这位幼主,把苏东坡贬到儋州的也是这个幼主。

第三件事,就是主持科举考,做主考官。这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大事啊!

三件事,一起草圣旨,二做皇帝老师,三出任主考官,这三件事,只要有一件,就可以荣耀一辈子了,何况这三件事都给苏东坡占了。

还有一件在当时社会更风光的事呢!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正在翰林院静坐,太皇太后宣他进宫草拟诰命,由于司马光病重了,太后决定吕大防继相位,东坡写完后太后突然问他:

“你前年为何官职?”

苏回奏:“黄州团练副使。”

“今天何官?”

东坡不知太后用意,答道:“待罪翰林学士。”

太后问:“你可知道为什么提升得这么快?”

东坡急忙回答:“仰赖太皇太后恩典。”

不料,太后听后却摇头说:“这与我无关。”

东坡改口:“必是皇上恩典。”

太后还是摇头:“也不是皇上。”

这可让苏东坡感到一头雾水,战战兢兢地说:“莫非是大臣推荐?”

太后说:“那就更不是了。”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苏东坡慌了,急忙辩解:“臣虽不肖,不敢以他途求进。”意思是我不会走后门的。

太后这才说:“我告诉你吧,这是先帝的遗诏,先帝在日,每次读到你的文章,即使在吃饭时,都要放下筷说‘奇才奇才,不幸来不及重用’。今天,皇上不过是奉了先帝遗诏来提升你罢了。”

苏东坡听了深为感动,早已是泪流满面了。

小皇帝、太后也哭起来,左右侍臣也都频频拭泪。

太后又命用锦垫赐座、赐茶,要他好好教幼小的皇帝。最后还用御前的金蓬烛送他回翰林院。

如此恩遇确实使他毕生难忘。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苏的政治命运全在执政者的认识变迁。

这个时候的苏东坡,真是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当时是举国都敬重苏东坡,敬重这位一代宗师,以与他交朋友,效仿他为荣,连他自己设计的长筒“子瞻帽”都成了有学问的象征。有人甚至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有一次苏东坡陪同皇帝到醴泉游玩,正好有艺人在表演,一个演滑稽的小丑在台上自夸:

“我的文章你们永远比不上。”

众艺人说:“何以见得?”

他说,“你没看见我头上戴的是什么?‘子瞻帽’!”

皇帝回头看看苏东坡,也跟着笑了。

东坡在京城做了高官,闲时当然是宾客盈门,常常开宴会,他们的宴会游戏当然与我们今天不一样,除由自己写的歌词请歌妓唱跳之外,就是以诗词自娱。这时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已正式投到他门下。后来又加了陈师道和李廌,世称“苏门六君子”。

有一次大家一面喝酒一面谈论,谈到前秦有一个旷世才女,窦滔的妻子,也姓苏,叫苏蕙,写了一首璇玑图的回文诗,共841个字,不论正读反读横读斜读,交叉读,或退一字读都能成诗,可读出7518首之多,真是呕心沥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有很多人仿效,都不能相提并论。苏东坡说我在黄州倒是写过一首《织锦图》的回文诗,不过只能倒读,读出来大家听听: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簾绣阁空。倒过来读是: 空阁绣簾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正在这时,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寄来了一首“叠字诗”,给大家玩赏。别离时闻漏转

忆静

期归阻久伊思苏东坡拿来一看,就知道这种佛印体的玄机,佛印经常搞这种好玩的东西,于是高声朗读起来: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要从最后一个字读起,七个字一句,后三个字一接龙。很有意思,诗的字面意思很好懂,是表达对久别亲人的思念之情。

东坡接着说,今天湖上采莲,你我何不也即事和他一首:阙新歌声漱玉

一采

津杨绿在人莲读起来成了这样的诗: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一阙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晁补之也不示弱,早已写好一首: 力微醒时已暮

酒赏

飞如马去归花以叠字读来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他们就在这样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文学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驾驭文字的功夫。不过更多的时间是读书消遣。有时拿出一套汉书,先是提示三个字,就朗朗地背下去;然后减到两个字,也接着大篇背下去;最后到一个字也接着背下去。

这个时期,整整八年,苏东坡是轻松的、富有的、风光的,但没有什么好诗留下来,上面这些诗,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

有人说,“文章憎命达,痛苦出诗人”。如果没有苦难,苏东坡最多也不过是个一流诗人,然而老天要成就苏东坡成为超级诗人,所以悲惨的遭遇已经在等着他了。

一个人升迁,做了大官,也许是好事,但往往也伴随着厄运的到来。苏东坡在元祐元年(1086年)连升五级,树大招风。新的灾难临头了。

潜伏危机

有道是物极必反。虽然苏东坡处处小心,处事尽可能低调。虽然他有太皇太后作后台,但他的本性是那么坦白、真诚,结果是“福兮祸所伏”,高兴快乐时潜伏着危机。

至少有三件事埋下了祸根:

(一) 批李定、吕惠卿等人种下祸根。

(二) 讽刺程颐招惹反对。他俩为了吊唁司马光而发生矛盾,苏东坡骂程颐是“燠糟鄙里叔孙通”。

(三) 考试题目引起的争议。

苏东坡来京城不久就主持了两次重要的考试,两次都闹得不可开交。

其中一次是试馆职。所谓“试馆职”,就是对已经中了进士的人进行一次考试,考试后才能得到具体职务。

这次考试对策问题,共出了三道,第一、第二道是翰林承旨邓温伯拟的,这第三道题是苏东坡拟的。第三道大意是“学习仁宗皇帝的仁厚、宽博,要效法神宗皇帝的励精图治”,最后,三道题都进御览,御笔恰恰点定第三道题。

但就是这道题目引起了极大风波。

程颐的学生朱光庭首先发难,说这道题目是攻击仁宗,又攻击神宗,要效法神宗皇帝的励精图治,就是说仁宗皇帝不励精图治;说学习仁宗皇帝的仁厚、宽博,就是说神宗皇帝不仁厚宽博。于是提出弹劾,要求治苏东坡的罪。

太皇太后看了,不相信苏东坡有讥讽先帝的意思。她明白,这是有人嫉妒,下诏说: 苏轼无罪。

当然,苏东坡本人也不甘被人平白无故地诬陷,上书自辩,最后说,这是皇帝最后钦定的。

苏东坡的蜀地同乡吕陶,也为东坡不平,上疏弹劾朱光庭,并揭开“洛蜀之争”的序幕,吕陶说,因为苏东坡开玩笑,讽刺了他的老师程颐,所以朱进行报复。程颐是理学洛派代表人物,桃李满天下,为人刻板,却也是很正直的。在程颐及后来的朱熹眼里,苏东坡是一个轻佻油滑的人,是“浮薄之辈”。不但对苏东坡,对苏东坡的学生也如此。有一天,秦观去请教程颐,程颐劈头问:“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你写的吗?还没等秦观回答,这个程老头就接着训斥道: 上天尊严,怎么会老,你怎么能侮辱上天!秦碰了一鼻子灰,不敢争辩。其实这句诗并不是他写的,最早是唐朝的诗鬼李贺写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来欧阳修借用过,北宋文人石曼卿亦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秦观招来劈头盖脑的训斥,实在是冤枉,因为苏东坡讽刺过程颐,现在程颐的学生们不罢休,一定要报苏东坡骂老师的一箭之仇,继续上奏折攻击。

当时宰相吕公著是个政治老手,善于和稀泥,本来太皇太后要处分朱光庭等,他劝太后不要处分,否则会更结怨的,还是让双方都提升。这件事才平息下去。

虽然东坡对于这样不分是非黑白、无原则调和的做法不很满意,但也不能让太皇太后太为难,也就不说什么了。

然而,两派的矛盾终于结下,最后酿成所谓的“洛蜀之争”。

顺便插一句,其实反对东坡,看不惯东坡的人是大有人在,据说另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张载也看不惯苏东坡。说他太轻薄,不严谨。

理学家们看不惯苏东坡,因为在他们看来,苏东坡太不讲规矩,太自由化,缺乏法制观念。

李方叔事件

苏东坡做事确实很讲人情,有时太人性化了,也会引出些小的过失和烦恼。元祐三年(1088年)进行科考,苏东坡任主考官。苏门六君子中有一个叫李廌(字方叔)的人也参加这次考试。这个人文章写得极好,天赋极高,有飞沙走石之势。多次向苏东坡请教,但屡试不中,实在是考运不好。他家里又很穷,苏东坡常在经济上帮助他,希望他这次考试能被选上。当时考试就有锁院制度,要关在考试院一两个月,等发榜才放出来。考官们也知道主考苏东坡有个后辈叫李方叔,希望这次不要把他的文章看走眼。因为有“誊录制”,考试人的笔迹是看不到的。

苏东坡仔细看了前二十名卷子中,有一卷文字酣畅,文笔波澜起伏,非常杰出,对考官说,这一定是“李方叔”。但是他看错了,拆封后,才知道这人叫葛敏峰。

又寻了一份卷子,玩味很久,认为一定是了,大喜之下,手批数十字,便和黄庭坚说,这张卷子一定是“李方叔”的了,放到状元位置上,结果拆开一看,是章惇的公子章赫的。

这一科,李方叔竟然又名落孙山,这使苏东坡感到很难过,对方叔说,你才25岁,文章又好,气节也不凡,总有一天会出头的。回到家后又立即写了一首长诗给李方叔,劝他“归家但草凌云赋”。黄庭坚也写诗给李方叔,觉得今年没有选出他,是一种失职,“今年将橐佐春室,遂失此人准塞责”。他们都希望李方叔洒脱一点,可是李廌却没有像苏东坡希望的那样。

他考完试回到家时,还没发榜前,曾对家里人很自信地说: 苏先生任主考,我的文章不会在第三名后面的。现在落第了,他觉得无颜见人。

他家有个70岁的老母亲,大哭起来,说:“我的儿子,遇到苏轼这样的主考官都不及第,将来还有什么希望。”说完关门进屋了。到晚上吃饭还不见她出房,开门一看,原来已经吊死了。

李廌也是因为受了这个刺激,从此学习也不努力了,行为也不检点了,自暴自弃起来。他写信给苏东坡屡屡抱怨他不用其他办法举荐自己,苏东坡又给他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说: 你的几封信我都读了,你批评我不引荐你,我实在很惭愧。但是古人重的君子之交,互相勉励好好学习,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利禄,希望你成为一个知礼义的君子,不希望你有愧于道德。意思是劝他还是不要这样亟亟乎功名。

可是李方叔不但不听,索性奔走权门起来。苏东坡还是很理解他,再次写信给他:“有文如此,何忧不达,相知之久,当与朋友共之,至于富贵,则有命矣。……务安贫守道,使志业益充,自当有获。”

苏东坡理解他,认为他之所以急着走权门,想做官是因为穷,要钱也很正常,所以一面劝他,一面在经济上周济他,自己没钱时,甚至把皇帝送他的马赠送他,还怕他出卖时,人家以为他来路不明,亲笔立了字据,用心之周到,可谓尽之矣。

但是一个才气足,却性格褊狭的人,虽大力扶持,仍救助不得。苏东坡一面这样劝他,一面也暗暗地在推荐他。可惜由于政治风波,苏东坡自身都不保,终于没有能推荐成功。

李方叔最后是郁郁而终的。

同类推荐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本书是孩子成长必读的《红楼梦》故事,书中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故事。
  •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荟萃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66位名人,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传达成功的道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领略这些名人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受到启发和教益,并激励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长历程!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言:慎于言语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言:慎于言语

    《言·慎于言语》中的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 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你是我的宝贝

    你是我的宝贝

    书中贝贝是个唐氏综合征患儿,有轻度智力障碍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贝贝两岁时,父亲在野外考察中不幸遇难,母亲难以承受这种生活的打击离家出走,贝贝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慈爱宽容的奶奶以顽强的毅力训练贝贝,力图使贝贝成为一个自爱自立有尊严的人。奶奶的努力没有白费,贝贝长成了一个心地淳朴,乖顺善良,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热门推荐
  • 阴阳鬼王

    阴阳鬼王

    身世鬼王儿子。一点点的加战斗力。成为最强的王者.
  • 泯灭都市

    泯灭都市

    一个神秘少年,手持轩辕,仗剑于天下。他是一名杀手,却也是一名学生,路途中淡定永恒的笑容,聪慧绝色的红颜,誓死追随的兄弟,剑有所指,则无坚不破。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夹杂着青春,热血的故事……
  • 龙战八方

    龙战八方

    家族的覆灭,复仇的怒火,重重的挑战。犯我华夏者,虽远比诛!这条强者之路,能否走完。一切尽在《龙战八方》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那些黑夜里开出来的耀眼的向阳花

    那些黑夜里开出来的耀眼的向阳花

    本书腹黑,血腥,暴力,悲剧,ntr,大概这些都不存在吧→_→。没错,这就是一本讲述治愈系的超正常(尾音很长~)的高校的日常故事。所以,看在我这么诚实的份上,请快来跳坑里啊(-_-#)你们这些读者!!!!!
  •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专宠拽妃:王爷你要乖哦

    专宠拽妃:王爷你要乖哦

    她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府的二小姐。却不想遇到一个可恶的男子,谁知他竟然就是天圣人人喜爱的病王爷。为了报复他初次见面打的两掌,千方百计的接近他,戏弄他。可谁知却慢慢被他给征服了!【片段一】某女遭坏人暗算,差点被强奸,屋顶上却坐着一个看戏的,还好没出事。某女生气的:“去!把他眼珠子给我抠下来!”男子一愣“这是为何?”某女恨恨的说:“屋顶上凉快么”男子立即明白无奈说道:“我准备去呢,就有人救你了,这不是没事么”某女大喊道:“我强奸你试试!”男子汗颜……【片段二】莫名被人带到房顶上,打开往下一看,活春宫图?!刚想仔细看呢,就又被人带走了,翻了个白眼吩咐道:“看不到他精尽人亡,你们就不要回来了!”拽女来袭!
  • 敛灵师

    敛灵师

    我们是敛灵师,我们是这个世界繁荣的根本!世界是由人间、天界、魔界、轮回界以及最晚诞生的灵域构成,灵域世界瑰丽华美同时又充满了黑暗,敛灵师是对维护这个世界的暮家的称呼,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这个繁荣的灵域。然而,这一世的暮家世子却没有那么幸运,他总是处于阴谋漩涡的核心,苦苦挣扎,不得解脱。
  • 拐个女妖做仆人

    拐个女妖做仆人

    被倒霉鬼跟了三千年的萧天发誓:来世一定要把这贼老天捅个窟窿!一切的结束,却是一切的开始:三千大千世界,各方势力登场,惊天阴谋,绝世浩劫,萧天在不知不觉中,被命运之轮,卷入了浩劫之中……无意间救出的九尾天狐;吃定萧天的九阴玄女;冷艳至极的混沌塔器灵;死追烂打的天灵根小师妹;被拯救的异域空间神灵之女;……“咳咳,还有谁?”
  • 古堡探秘

    古堡探秘

    本书对世界古城堡的历史事件做了介绍,包括:情人之泪、王室悲命、旷古传奇、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位皇后等。
  • 梦逝的旋律

    梦逝的旋律

    一个天才女孩,载着梦想奔跑;一个音乐才子,苦心寻求知己。含笑邂逅本无缘,却因旋律而相识相知相离,改变她的一生。爱的人相继离去,悲的事情接二连三,一步步紧逼那是梦逝的旋律啊!时过境迁,看她执着蜕变,听她旋律成殇,触她梦中软肋,在悲剧中重生。她,那个坚强执着的,谭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