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黄瑞麒指出:“收回干路而不将所收股款,丝毫给还,固为失信,但还股款而不使民间享修路之利,仍不免为失信。且京奉铁路,至今商股未退,干路国有,不必完全官股可知。拟请明降谕旨,将川汉、粤汉以前所抽所招各股,改换官办股票,仍照原定官利按时给息。路成之后,一律分给红利。其有不愿领换股票者,即将原股如数给退,不使有丝毫亏损。且各项加征之股款,虽当停止,以恤民艰。而全国富商,未尝不可召之使来,以期众擎易举。”这份奏折,实际上建议在铁路国有政策的基调下,允许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民营资本依然可以“附股”,投资到国家铁路上,同受利益。盛宣怀对此大为赏识,向中央表示将予以采纳。
但是,在没有盘清家底之前,中央并不松口,除了明确宣布废除民怨矢集的“租股”外,未做任何表态。
川路公司的盘账则揭开了巨大的黑锅。四川代理总督王人文只能统计一个大概数字,因“公司开办八年,账卷山积”,而且,这次查账并不只要总账,还需要明细账,“既须剔出重收重支,又须分别财产及消耗”,并将与宜昌、汉口、上海、北京四家分公司核账,“仓促间难以完成”。
艰难的查账,已经令账目从来混乱、猫腻丛生的川路公司管理层,十分畏惧。在中央拟定出具体的回购股份方案之前,他们决心主动出击,手段就是以“假保路”来促进“真保款”,而靶子就选定在租股的存废。
两份相反的报告
5月16日,铁路国有宣布后一周,川路公司董事局出手了:他们致电邮传部,说铁路国有政策伤害了四川人民的“急公之心”,恳请邮传部继续维持川路“商办”的局面。22日,中央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即日起立即停止四川和湖南两省的铁路租股,“誊黄”发布。
所谓“誊黄”,就是将中央文件誊抄在黄纸上公布于众。清末时,“誊黄”只适用于仁政恩诏,只有刊载喜讯的最高指示才符合资格。
租股扰民,早已成为四川的一大弊政。一方面是农民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是租股被大量浪费、挪用、贪污,成为把持铁路公司的绅商们的小金库,这实际上也是中央下决心将铁路收归国有的原因之一。
没有农民是喜欢租股的,在中央明令废除租股前两天(5月20日),四川代理总督王人文致电中央,以四川人民的名义请求“将此项租股立行停止”,缓解“民困”,“以广皇仁”。但是,在中央下令废除九天后(5月31日),王人文却应川路公司管理层的请求,向北京发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电报:请求收回铁路国有的成命,并缓刊停止租股的誊黄。
王人文改口的理由,是川路公司的绅商们表示,四川人民“均不愿停止租股”,“以保路权”。川路公司高层在当日提交给王人文的报告中,再度高举民意大旗,声称“川民以租股为川路命脉”,“万众协心”,不该废除;而且,租股是在“先皇帝”光绪手上批准的“先朝成案”,谁废止,简直就是对“先皇帝”不敬;甚至赤裸裸地威胁说,川路公司“人心固结,股东过多,尤未便操切从事,致酿变端”,要求王人文立即请示中央,停止国有、维持租股。这篇洋洋千言的报告,通篇没有一字提及租股扰民,没有一字提及管理混乱。既得利益者们巧妙地将自己藏在了民意的石榴裙下,本是政府、绅商、民众的三方博弈,被他们变成了政府与民众的博弈,而他们则不仅是幕后操纵者,甚至还是裁判。而在掌握了舆论权的既得利益者把持下,那些胼手胝足、真正承担着“改革”成本的小民百姓,不仅是沉默的一群,也是总能轻易“被代表”的一群。川路公司高管担心“租股一停,生命立绝”(川路总公司致宜昌分公司电文),但那究竟是谁的“生命立绝”呢?
数日后,川路公司再度向王人文递交了请愿书,题目干脆就是《免刊停止租股誊黄以安人心》,增加的一条理由是租股乃“股本”,而非“捐税”,如果“誊黄”,会引起百姓误解,以为以前所收的是“税”而不是“股”。这毫无疑问是睁眼说瞎话,所谓的租股就是以公权力保驾护航而强行征收的特殊捐税,大多数百姓根本就没把自己当成今后或可分红的“股东”。但在既得利益集团的连哄带蒙下,这些出了血汗钱的民众,又将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捍卫那虚无的“股权”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在以“四川驻省各法团”(法人社团)名义提交的一封请愿书中,光绪皇帝被再度抬出来,证明“租股”的推行源于伟大领袖的“远识深心”,“并非规划未善,尤非不量民力”,这等于是将铁路国有政策扣上了“大不敬”的高帽子。
各方压力之下,王人文在报告中央川民希望尽快停止租股后11天(5月31日),再度发出电报,彻底改变口气,请求缓停租股。
短短11天内,堂堂一省的最高领导居然发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份民情报告,中央“览奏殊堪诧异”,摄政王载沣在6月2日的批文中,严厉指出:“铁路改归国有,乃以商民集款艰难,路工无告成之望。川省较湘省为尤甚,且有亏倒巨款情事。竣削脂膏,徒归中饱;殃民误国,人所共知。”因此停止租股的政策,绝不会更改。
此时,年轻的中央领导核心并不掩饰自己的盛气锋芒,尖锐地指出:川路公司要求继续征收租股,甚至放弃国有,“是必所收路款,侵蚀已多,有不可告人之处。一经宣布,此中底蕴恐不能始终掩饰”;而王人文在川为官,“目击情形,一切弊窦,应所深悉”,却居然帮着代奏,“殊属不合”,“著传旨申斥”,也就是给予了王人文一次书面警告。
风云突变
迟到的“誊黄”终于发布了,已经汹涌澎湃的暗流并未停息。
在王人文被申斥的前一天(6月1日),负责铁路国有事务的邮传部部长盛宣怀和督办铁路大臣端方,向他发了一份联名电报,阐述对川路款项的处理思路,却没有料到,王人文的进退失据,令这份本为征求意见的电报,成为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线。这就是四川保路运动史上著名的“歌电”(“歌”为电报的韵目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