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9600000046

第46章 五百年斯文所寄

余秋雨:上一次我们用投票方式,对明、清两代的文化现象进行了重要性的排队,大家比较看好的是哲学和小说。这是文化创建的两端:抽象层面和世俗层面。哲学像天,小说像地,上下呼应,自有气象。

我在上次提到,对于明、清两代的这两个文化现象需要再讨论一番。

先从你们投票所选中的“小说的繁荣”说起,如何?

王牧笛:我用一两句评一下。《三国演义》写“义”,历史可以这样写,竟然遮蔽了正史本身;《水浒传》写“忠”,写的是水波荡漾的古代浪漫;《西游记》写“诚”,天下第一名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聊斋志异》写“怪”,人鬼情未了;《儒林外史》写“讽”,知识分子的时代悲凉;《红楼梦》写“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牡丹亭》展示的是爱与文明的冲突;《长生殿》写宫廷的爱情曲;而《桃花扇》写末世百象图。

王安安:我赞成上次秋雨老师发表的意见,在明、清两代众多的小说中坚定地把《红楼梦》排在第一,因为它第一次把女子作为人来写,并且写了这些美丽的人的毁灭。之前的作品中女子很少有真正的性格,只有一个目的和她去追求这个目的的动机。但《红楼梦》里的女子是人,有性格,是复杂的,最后的破灭让人产生同情并唤起了自身的感动。《西游记》我也喜欢,但我发现《西游记》的不足是它几乎都是来了个什么神仙就把险情解决,最后流于一种看热闹的感觉,对它的兴趣就降下来了,所以很多人说,最好看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那一段,自从跟唐僧取经后,真正的孙悟空作为一个人物的那种漂亮的东西就没有了。

吕帆:我同意安安的看法,《西游记》最好的地方在于它的游戏性,大闹天宫就是一个猴子的玩闹,跟我们喜欢张无忌在光明顶上大战几大门派一样。另外可能受白先勇先生《牡丹亭》的影响,让我也喜欢《牡丹亭》。首先《牡丹亭》作为案头文本可读性非常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可以当文学作品欣赏、诵读;第二是声台形表俱佳,看上本时我买的二十块钱的票,中本八十,下本就变两百,因为想近距离观赏。最后就是剧作的内涵,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有一种爱到深处可以让人由生变死,由死而生的感动很珍贵。有首歌唱“死了都要爱”,但死了以后还怎么爱我们就不太清楚了,《牡丹亭》可以给年轻人很多启示。

丛治辰:小说出现的先后排列其实就体现了它是逐渐世俗化的过程,是世俗的记忆。《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没有深入世俗生活细节。林庚先生说《西游记》是世俗社会胜利的一个东西,孙猴子就是世俗社会的市民,猪八戒是农民的代表,世俗社会开始出现了。秋雨老师没有提到《金瓶梅》,从《金瓶梅》到《儒林外史》再到《红楼梦》,小说才开始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个人交往、人性才有细微的崭露,是一个慢慢深入人心,深入世俗的过程。

有一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们山东人写的。我觉得它是一个集大成者,也是开创者,它集合了唐传奇、志怪小说所展现的光怪陆离,同时也开创了一些笔记体小说的传统。挽救了世界文学的博尔赫斯最喜欢读的就是这部短篇小说集,他从这里面看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理性传统的时空观,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我们可能还没有好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

余秋雨:对于明、清两代的小说,我曾说过《红楼梦》比其他几部小说高出许多,现在再放在一起排个次序:第一名《红楼梦》;第二名《西游记》;第三名《水浒传》;第四名《三国演义》;第五名((聊斋志异》;

第六名《儒林外史》。

《红楼梦》是个说不完的话题。其他几部小说,还没有摆脱黑格尔在《美学》里说的“历史的表面现象的个别定性”,而《红楼梦》摆脱了,直接探询着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这就使它进入了世界性的最佳作品之列。它不仅不粘着于历史真实,而且也不粘着于一般理念。例如,表面上,它是支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情的,但它又那么雄辩地证明,这两个人根本没有、也永远不可能为婚姻做好准备。又如,所有的亲人都爱护着他们,但所有的爱护都成了伤害,最大的热闹成了最深的寂寞……这一系列的悖论,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总体发现,却又都没有结论。这是其他作品完全无法比拟的天才之作。遗憾的是,后人研究《红楼梦》,几乎都落到它所努力摆脱的层面上去了,转来转去都在说“历史的表面现象的个别定性”,这让我很生气。

《西游记》排第二,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个师徒组合,那条漫漫长途,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寓言,对于人类和文学而言,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我曾在《艺术创造论》一书中说过,如果抽离了寓言象征,绝大多数现代派文学都会读不下来。因此,《西游记》具有充分的现代性。

《水浒传》比《三国演义》好,是因为它写了人的命运,而且把人的命运当做了主干。宋江会去看父亲,李逵会去看母亲,武松有哥哥,林冲有妻子,这些关系都成了情节核心,但《三国演义》没有。虽然《三国演义》也写到了人,但目的是写事。因此,四部小说中,最差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问题是缺少延续之力,当好汉们一一上了山,故事就结束不了了。这是思想局限,更是艺术局限。水泊梁山,不应该仅仅被占领,它有可能成为一个精神祭坛。当然,这是民间小说达不到的高度。真正有高度的,唯有《红楼梦》。

关于昆曲剧本的创作我很同意把《牡丹亭》放在前面,其他两个作品其实还是依附于历史故事,尽管写得不错。茅盾先生认为《桃花扇》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历史剧,我不同意。我认为第一还是《牡丹亭》,理由就是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刻画了一种情,可以出入生死,傲视世俗,也傲视理学。它甚至把出人生死的过程也非常具体地描摹出来了,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了人世间的无限可能性,尽管知道它不会是真的,但是愿意欣赏它。吸引大家涕泪交加地欣赏一种明明白白的不真实,这是中国审美水平的一种突破。

中国人在审美领域里有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常常用“真实”作为“着落点”,为此不惜制造大量的“伪真实”、“伪历史”。直到今天,这种审美惰性还在大规模延续。审美是一个完全区别于真实和历史的特殊空间,它需要被特别唤醒,并放在它自己的空间里予以保护。在戏剧上,《牡丹亭》独领风骚。

讲了小说和戏剧这两项最通俗的文化项目,我想与大家一起冒一个险,腾空而上,说一说哲学。

然而,我喜欢在文化交谈中的这种随意跳跃。如果一直盯在一个个专业话题上不越边界,就太局促了。跳跃本身,就是思维快感的来源。

王牧笛:这很刺激,却有点困难,我来充当实验品吧。我觉得朱子和阳明是中国哲学的高峰。朱子的中心思想是个理,理说到底是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根据。比如秋雨老师面前的杯子,首先是存在一个杯子的理,再加上作为质料而存在的气,才结合成这个杯子。理和气的关系于朱子是人骑马,理是主宰者,气是材料的赋予者,理与气的聚合产生了周遭万物和世界,这在哲学上是本体论,朱子通过理学给先秦诸子的学问奠定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基础。

有了本体论自然还有认识论,有了理,有了气,还有格物致知,是精神修养的方法,第一个是致知,第二个是用敬。因为气和理一个具体,一个形而上学,所以我们要通过具体的东西去格物才能够认识理。王阳明很有趣,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通过格具体的物,要穷他的理。但普通的格物方法不行,还要用敬,没有用敬的话,对于物的处理方法只是简单的智能训练,只有用敬才能上升到圣人境界,拂去珍珠的尘埃,见到本来的光彩。

朱子的学问蔚为大观,我试举一两个经典的。万理的总和叫太极,他认为每一个物上面都分有着太极,这比柏拉图要高明,他的“善”没有解决“一”和“多”的问题,而朱子用了一个佛教的比喻就是月映万川,月亮会照在每一个水面上来解决“一”和“多”的分际。

吕帆:我再说说伦理观。朱子强调理是至善,它高高在上并有道德含义,就是儒家一直强调的礼、义、仁、智,但高高在上的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它贯穿于各个人的身体力行,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天、地、人三者在同一轴线上,可以贯通一气,这是先儒了不起的理念。另一方面,从人至天,怎么样去达到至善之性?需要人自己的努力和超脱,就像够东西,有人够到了八成,有人够到了十成,有人只够到一成,所以理贯穿到人身上以后,会产生气质的偏差,所谓的君子、小人从此而分。理是至善,我们古儒有这个理想,很不容易。

欧阳霄: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并发展到高峰,他也认为心即理。还用杯子来举例,朱子还认为有一个客观的杯子在,杯子有杯子的理,但王阳明不认为有客观的杯子的理在,他觉得理在自己的心里,心和理合一。理是什么?理是心的一种结构,所以就不存在外化于自己的杯子了。王阳明格竹子七天七夜,格到自己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竹不行,就在静坐的过程中来格物,其实这时就不再是格外界的物,而是正心。王阳明的学说最后成为一种正心的学问,凡事反省内求了,这大概是他最主要的特点。

王牧笛:我补充一下,传说阳明跟一个得道禅师对话,聊累了休息,王阳明突然问,禅师你现在还有家吗?禅师说有啊。阳明说你家里还有谁?禅师说我母亲还在。阳明问,你想念你的母亲吗?禅师静默了很久才说,我怎能不想她呢?禅师潸然泪下,第二天就打包还俗,看母亲去了。这说明通常在我们看来高高在上的人有着同样的心、同样的性,而这个心性,对你我来说,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致的。这虽是个小故事,但可以反映出王阳明怎样通过心和性看待世界。

余秋雨:像你们这样讲,别人是听不明白的。闪光点很多,却概括不起来。

书生智慧,在中国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而且是一种超浓度的多。因此一直有人试图把它们统合起来。由于智慧与智慧之间互不服气,因此统合者常常会借助于超验的力量,例如汉代的董仲舒就试图以“天人感应”来作为“独尊儒术”的背景,结果走向了反理性的虚妄之途,而真正的儒家还在随着社会的政治风向而命运起伏不定。魏晋名士们想以道家来刺激儒家,却也没有产生坚实的思想成果。从北魏到隋唐,佛教兴盛,韩愈等人试图为儒家张本,成效不大,反而出现了儒、佛、道互渗互溶的趋向。于是,最终出现了宋明理学,以朱熹为核心,整合成了一个以儒学为本的庞大思想体系。

朱熹以一种宏伟的理论气概,使原本处于散落状态、感觉状态的儒学,具有了严密的哲学逻辑,这显然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他试图确立中国学理的单一本体,划分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区别,然后统贯天地万物。

他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理”,一切都由此出发。结果,因它,构成了千年儒学的完整形态。

遗憾的是,朱熹构建这一理论之时,社会现状与他的理论体系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因此他不得不又衍生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理念,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桎梏和行为镣铐,符合了政权统治者的利益,却成了社会进步的阻力。在学术的真实性体验上,他用“格物致知”的方法试图沟通“物”、“知”、“理”之间的渠道,也只是一种空幻的设想,难以产生真正的认识论成果。

到了明代中期的王阳明,已经看出朱熹的问题所在,便不再在几重难以沟通的概念间勉强连结,而明确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学”,连那个至高无上的“理”,也都是心的化身。因此,不必辛辛苦苦又怨声载道地去“存天理、灭人欲”了,只要“致良知”就可以了。朱熹认为,人的“行”是发自内心的,而“知”却要向外求取,到了王阳明这里,哪里还要到心外去求知?一切都本于心,因此自可“知行合一”。这显然是对宋明理学的一大推动,因此也可以独立地称之为“心学”。

如果硬要比较,就我本人而言,当然更喜欢王阳明的“心外无事”、“心外无学”、“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说法,因为我的人生实践证明,这些概念帮我渡过了很多社会灾难,并有所作为。但是,如果从纯粹哲学的高度上来分析,这里所说的“心”、“良知”等概念还是朦胧迷离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我建议大家读一读李泽厚先生的著作,如《宋明理学片论》、《己卯五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等。就我涉猎所及,他讲得最为深入。

朱熹和王阳明这两位哲学家都很了不起。我曾在一篇写岳麓书院的文章中记述过朱熹晚年受迫害,与他最信任的学生蔡元定诀别的感人情景。我又在一篇写家乡的文章中评价过王阳明先生的惊人生命力。王阳明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哲学家,居然又成了明代最能打仗的将军之一,这在人类文化史上都找不到第二人。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健全生命。我仰视他,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同乡。

在文化专制的大背景下有这么健全的文化生命,这一事实,常常使我产生自勉的激情。

同类推荐
  • 风俗探幽

    风俗探幽

    风俗既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又是源头幽远、寓义奇奥的文化现象。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及文化功能的相应变化,风俗也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使其传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为奇曲而隐秘。《风俗探幽》共分岁时篇、人生篇、丧葬篇、土木篇、俗信篇,从中国古风今俗中选取了60个有趣的事象,加以寻源探幽,释义揭谜,以充分展示中华风俗的俗雅、平奇、显隐交并的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一部认知中国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形象读本。
  •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文学文献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文明大趋势

    文明大趋势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人文底蕴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本书由厦大退休老教授编写,论述厦门大学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内迁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厦大人文历史积淀,是厦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捡到个未来巨星

    捡到个未来巨星

    田园的雨地-散落着落叶-银杏树下躺着一位女孩---那时,她仅6岁-田园里的承诺-长大成为巨星的她,长大成为校草的他,他们,长大后能否相遇?能否相识?即使相遇,能否认出对方?他们能像少时那样吗?他,能否从山贼的手里逃出来?是否会爱上她?她是否会记得他?她叫独孤浅雪,因为一次的变故,不得不改名-原名白浅浅,他叫北旭-失去家乡的她,被收养-长大后成了哪位独占娱乐圈的霸主-在时间的冲刷下,在这些荣誉无情的冲刷下,她的记忆库里,是否会留下少时那段美好的回忆...而他,是否会愿意做她的守护者...
  • 穿越未来之茗诺

    穿越未来之茗诺

    爆笑简介:靠!谁能给她解释一下,人家穿越不都是古代吗?在那里混的风声水起,为毛到了她这里就成了未来,这这这……都是高科技,不懂啊!不过,嘿嘿,遇到个上将大人还是不错滴,上将大人,不要打仗了,来来来,让我咬一口!正宗简介:十六岁少女茗诺拥有操控时空的能力,能力爆发来到了1000年后的世界!此时,地球与离地球最近的金星交战!茗诺被当做间谍被捕,关键时刻,一个被唤为上将的冷漠男人及时出现!不得已,茗诺加入了训练,而当战争结束,命运又开了一个玩笑……一句话简介:且看“落后少女”于强大上将在乱世中开启绝世之恋……【新书开坑,欢迎吐槽】
  • 晚安公主

    晚安公主

    拍卖会上他用一亿买下了她的全部!却不料,遭到其他男人的争夺!传闻中的三殿下竟然会不顾风度、打成一团,而与他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她根本不知道,始作俑者竟然就是她。终有一天,他将她禁锢在怀里,笑得神祕而邪肆,“你知道吗?我等他们不在的一天等了很久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念力时空

    念力时空

    一个普通的大一学生突然被带到未来世界,满心欢喜的他却连遭噩梦侵袭。废柴学生又如何在未来世界的进化人学校艰难成长?他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引得多股势力不停争夺?暗中多次刺杀他的究竟是谁?黑暗势力的首脑到底潜伏在何处?大自然给平行时空安排了什么样的定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新书《念力时空》,敬请期待!
  • 写给今天的回忆

    写给今天的回忆

    为了让青年人了解当年首届知青人的铮铮铁骨是怎样炼成的,为了让同龄人共勉,记住这段刻骨铭心、念念不忘的知青往事,为了让自己留下今天的笔墨,留给未来一点回忆,通过到农村第一天的悲切,上早操被狗撵的狼狈,杀羊改善生活的兴奋,骑驴买粮的刺激,上山砍柴的悲惨,戴棉帽子睡觉的稀奇,送小孩过河的惊险,帮助破案后的喜悦等26个故事一一加以展示,尽述当年这段永远挥之不去的特殊历史印记,成就了《写给今天的回忆》这本书。记录的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精准,结构清晰慎酌,笔法简洁明快。相信此书将带给你心中无限的快感,对你或你们的人生感叹,珍视往昔的情怀,增添无穷的力量。
  • tfboys之易生有你

    tfboys之易生有你

    想看吗?想看就进来吧,这里策划员和小编告诉你吧!顺便说一下,策划和小编的QQ是:2249502161(小编的)3085353437(策划的),加策划的QQ和小编的QQ的前五十名便可以获得小编和策划的剧透哦!还在等什么,快加吧!精彩剧透等你哟!
  • 校草爱上笨女孩

    校草爱上笨女孩

    在学校老师同学都排斥她,侮辱她就在她快坚持的时候,两个如天神般降临的男孩不断的帮助她甚至于爱上她,这让她如何选择。渐渐地她发现她爱上的这个男孩竟然是她的杀夫仇人,这该让她如何是好......
  • 挽歌天空

    挽歌天空

    当迷雾褪去,黑暗里开始坠落金色的火焰,这个蛮荒之地终于迎来它的来客,可是,这些陌生的来客给它带来的是福是祸,是爱是恨,亦或是毁灭?很多年后,我遥望着洁净无暇的苍宇,那里坠落的天使终于荡在了尘埃里,不会在归来……
  • 梦回魂起

    梦回魂起

    前世的怨侣,今世相见,你既然已离开,那就由我还找到你。
  • 最美不过盛夏

    最美不过盛夏

    【致学生时代的我们】那些年,我们都很年轻;那些年,我们对爱情懵懵懂懂;那些年,我们分不清喜欢与爱。当感觉来临时,我们会脸红,会心跳;当看不见某个人时,会想念,会想见;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会憧憬,会傻笑。那些,带着青涩的味道,那些关于我们青春里羞羞答答的回忆;那些,长大的我们,总是怀念的校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