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6600000043

第43章 远去的歌谣

乡村手艺人生存状态素描之一:榨匠

父亲是个榨匠,因此对打榨,我便有比别的行当更多的熟稔。时至今日,父亲那拼尽力气吼出来的嗨哟,以及叮叮当当的牛铃、吱吱呀呀的碾声……常常进入梦里,以至于我在回忆这一切的时候,有一种听一首老歌,欣赏一出舞蹈的感觉。

今年二月,我回到老家,想再看一看榨坊,可没能如愿。那里,别说碾子、榨已没有踪迹,就是想找到一点踪迹一个零件也难。那里早已是一片蒿莱。

榨是用来榨油的。油茶籽、芝麻、桐籽、漆籽这些油料植物要变成油,就要通过榨榨出来。

榨的构造很简单,四块圆木组成的榨身,固定和支起榨身脚,悬吊在榨一旁的撞杆,以及往榨身里添加的种种楔子(排楔、倒楔、上扦、下扦、油饼、坐狗脑、行狗脑、泡子)等。

这一切都是木质的。当然这些木头的材质是硬度和韧度很好的枇杷木、梨木、核桃木、油杉等,而且榨身还需要木头足够宽大,使其能够在中部掏出一个弧,在四块圆木合起来时,能形成一个直径一尺多的圆形空间,用来放置油饼及各种楔子。因此,一合榨便可以装满整整一间屋子。这在乡村,算是庞然大物了。小时候,榨身常是我们“作战”的战场,我们爬到榨身上面,以直伸向上的榨腿为掩体,向对方投射泥土做成的炸弹。可见榨是多么宽大。

撞杆的材质比榨身更要坚实,一般用核桃木做成,两头细,中间粗,像一条巨鲸,打击的一头,装有嵌有铁质十字的铁圈。它重达三百斤左右,垂吊在一根专门的“门”字形的木架上,距地面约半人高,当它从高高的地方划下来时,可以正好打击插在榨身里面的扦脑。

平常,不打榨的时候,它一头抵在地上。我们会骑马一样骑上去,享受摇篮一般的摆动,或者几个同伴骑到两边,像坐跷跷板儿一样玩耍。想来,这也算是我们成长的导具和摇篮吧。

在榨坊里,除了榨,还要有锅、碾、甑等配套设施。锅是用来炒菜籽、芝麻、花生、漆籽的。一般而言,榨食用油,都需要先炒制植物籽实,这样油才更容易榨出来,而且油才香。这也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

碾子就是将用来榨油的菜籽或花生等油料碾烂的工具。它由碾架、碾槽组成。碾架酷似一辆装有两个轮子的架子车。只不过两个碾子是青石打制的,而且一前一后装在碾架上。碾槽装成一个圆圈,碾架的一端固定在这个圆圈的圆心。一般而言,碾架运动的动力是牛、马,或者是水能。

碾子也是十分有趣的。在牛和马拉着碾架绕着碾槽盘旋时,碾盘和碾槽会发出一种咯咕咯咕的声音,碾架和几处转动的地方也有声响,吱吱呀呀地,就像一首舒缓悠长的歌谣,假如那天是一头颈项上佩戴了牛铃的老牛拉碾的话,叮叮当当的牛铃声就会像小河中的浪花一样美丽。这就成了一曲由金、石、木的声音共同组成的绵延不断的交响。

大人说,去给牛赶蚊子去。我们就会爬上碾架,坐在上面,挥舞着一匹棕叶,驱赶在牛、马屁股上面乱咬狂叮的蚊蝇,贪婪地吸着从碾槽里发出来的浓得像稠稠的油一样的芬芳,直到碾槽里的东西碾好了。

一架常用的碾子,碾盘的边缘和碾槽的底部光滑透亮。那是它们被油浸泡了许久许久的缘故。好像它们里面贮满了油,用手一拧,可以拧出金灿灿亮晶晶的油来。

花生和芝麻碾好了,就上作甑了。作甑比蒸饭的甑子要大若干倍,圆周大约两米多,要两人合抱,它被泥巴和土砖“砌”在锅上,不能活动,一般而言,作甑蒸一甑可以装满一榨。为便于操作,它打在地面上,榨的旁边。

这样大的甑子,就要与此相匹配的大锅和大灶。大灶因其蹲在地上,形似一只卧虎,人们就叫它老虎灶。这样的大灶,就有较大的灶门,有很粗的烟囱。因此,作甑一丢火,灶前便是一片火红,灶里发出呼啸的声响,伸到屋脊上的烟囱冒出阵阵幽蓝的炊烟。一会儿,甑上冒气了,气也越来越大,像云雾一样在榨坊内翻滚。

这就是一座榨坊的几大件。有了这些设备,榨匠就可以从花生、芝麻、漆籽等等籽实中榨出亮晶晶香喷喷的油来了。

我们已经知道,炒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接下来是碾、蒸、打。这些工序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每一道工序,假如火候和力度掌握不好,则会影响出油,以及油的质量。

譬如说炒。炒是在另一口灶里。先将锅烧热,烧干,待锅内达到一定温度,将被炒的东西倒进锅里,一个人手拿木抄子站在灶台边,用木抄子不断地在锅里搅动,使之受热均匀。待锅里发出一种香味,炒制的人从热锅里抓几颗出来,用拇指和食指一捻,看看翻炒的程度。如果手指上有了油,壳容易捻碎了,估计好了,就迅速将东西铲到事先摆好的晒席上。

炒的关键在于火候,过了,出油少,油老;欠火,油嫩,也差香味。

打桐油是不需要炒制的。但要退壳。桐籽是坚壳类植物,这种坚壳掺杂其间,可使其具有一定的涩性,所谓退壳,就是要退去一定量的坚壳,但退壳的多少也有学问。壳退得少了,壳碎在里面,要裹油;壳退多了,打的时候,容易从草衣里面挤出来。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油就榨不出来了。

又譬如包。包,在家乡称作“包箍”。“箍”的音,在坊间能指称几种东西,一种是包箍的铁圈,一是指榨过油之后的渣饼(可能此箍写作“枯”更合适),还指要上榨的蒸好的箍面。

包箍就是用铁圈、草衣将箍面包成圆饼。包箍也是有奥妙地。首先,每个箍必须是等量的,即每个箍里所包的箍面分量要基本相等,不能有厚有薄。薄了,打的过程中,铁圈靠在一起,油就榨不出来了;厚了,箍面就从草衣里挤出来了,油也不能完全榨出来。所以,榨匠一般都会重视这个环节,而且练就了较好的手感和眼力,三瓢半或者四瓢就是一个箍的分量,而且误差一般不会超过几两。其次,包箍把衣子铺好。所谓“衣子”,就是稻草,将一头扎了,四散抖开,便成了一个圆。把这个圆放在一个圆形模具里,然后就倒进箍面,包起来。

会包箍的榨匠们事先是把三道铁圈放在一块干净锃亮的石板上,然后罩上模子,放入衣子,均匀地打开,放入模具里,这才开始舀作甑里蒸得滚烫的箍面。然后,人站进去,用脚踩紧,待箍面舀到一定高度时,拉上第二道铁圈,再踩,舀满时,拉上第三道铁圈,最后将留在模子外的一段衣子折过去,将箍面包得严严实实。

包得好的箍,每个箍的厚度都是一样的,铁圈之间的间隔也是等距的,衣子的每一根稻草都很均匀,没有箍面会漏出来。它们一个一个码在一起,差不多有一人高。好像一筒拆开了包装的酥饼放在那里。

当然,打榨最有技术含量,最像舞蹈表演的劳作便是打。

所谓打,就是把沉重的撞杆高举起来,然后猛力击打插进榨身里的大扦。

箍包好后,榨匠把它们一个挨一个放入榨中间的一个凹槽里,然后再塞入排楔、倒楔、狗脑、上扦、下扦等。这些东西,就是挤压箍饼的。排楔是一个约两丈多长的前窄后宽的楔子,就是它,被撞杆打击,一点一点钻进榨身里,因为越进越宽,里面越挤越紧,油便被挤压出来了。打榨打的就是上下两根扦。而倒楔的形状恰与此相反,它前面宽,后面窄。主要是用来抖榨(使挤紧的排楔松开,以便把排楔和箍取出来)。

打有不同的方法:一个人打和多个人打。但无论是几个人打,都需要力量和技巧。

撞杆很重,约三百多斤。举起它除了力量,更要技巧。因此,打榨,即使一个人打,也需要手、脚、眼、气息、声音之间的完美配合。一般是这样:打榨的人左手号住栏杆中间的吊担,右手贴在身体前方的撞杆上,侧身横推着撞杆,让撞杆与榨身成垂直方向游动。这时的游动相当于助跑,为的是更轻易地把几百斤重的撞杆举起来,为后面猛力一击蓄势。这样来回游动两次之后,打榨者就要举起撞杆来了。这时是撞杆回游时的瞬间,他贴在撞杆的右手,哧地一下抠住了撞杆前端的一个凹处,脚下快速地横向远处移动,就在移动到最远处时,嗨地一声,双手将撞杆高举起来,使撞杆与地面垂直,再猛地转身,快速向前,呀地一声吼,将撞杆稳稳地打击在扦上。

这是富有力度的,又是轻盈而灵巧的。在这一击中,打榨人吼出的号子嘹亮而悠远,气吞山河,撞杆与扦的撞击声,干脆而响亮。常常会唤起山谷一波一波的回音。我时常想起这种声音,我觉得这种声音是从心底里喊出来的歌谣,这种歌谣会让宁静的乡村顷刻间活跃跳动起来。似乎宁静的乡村就是被这打榨的声音叫醒的。

打榨的动作更是美妙绝伦,分开来看,脚下有垫、转、跨、跳,身体有伸、倾、仰、俯,节奏有快、慢、急、徐,臂有屈、伸、弯、展等若干种,也就是说,这一击,一个人身体的肢体都在协调动作,人的力量和美,也在这一流畅的动作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种打法,主要是用于打花生、芝麻、菜籽、桐籽等,打漆籽是不能这么打的。因为漆油太容易凝固。因此,榨漆油时,就不允许撞杆还有游动的间歇。

打漆子是众多人一齐揪着撞杆,紧促地去打。这种打法叫“拉抱”。

父亲小时候就开始打榨了,在仓坪一带,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榨匠。

仓坪一带盛产桐籽、漆籽、菜籽。清末民初,桐油的出口使得这一带榨油业十分繁荣。一般大户人家,瞄准了桐油和漆油的利润,想方设法开榨坊。

那时的仓坪,时常可以听到山谷里传出打榨的嗨哟声,此起彼伏。

父亲的“榨艺”正是得益于感觉中漫山遍里的榨坊。

建国后,父亲因为一身打榨的功夫,被当时的粮店请去打榨。我二月份回去的时候,专门问了问父亲在粮店打榨的情况。这时的父亲眼里放出光来。

他说,当时粮店里同时请了几个榨匠,榨菜油和桐油。但是那些人都没有他榨出的油多,一榨相差五斤。粮店的负责人问那些人原因,他们总是说榨有问题,或者说灶有问题、菜籽有问题等等,粮店负责人于是举行了一次打榨比赛。他们把四合榨摆在一起,把灶也打在一起,用同一杆秤称重,然后用同一杆秤称油。结果,父亲打出的油还是比别人多五斤。

别人不得不服。

因此,这便成了父亲一生引为自豪的事。他谈到这件事时,脸上微红,像喝了酒一样。

现在想起来,格外觉得这种劳动竞赛很生动,很有气魄。想想看吧,四合榨摆在一起,四口灶筑在一起,这是多么盛大的劳动场面啊,而且,炉火熊熊,蒸气升腾,牛铃当当, 歇斯底里的嗨哟声、撞杆与木楔的撞击声响成一片,这是多么壮观、火热呢?

当然,在父亲的这个辉煌时候,我还没有来到人世,我没有亲眼目睹这个盛大得令人振奋甚至惊心动魄的劳动场面,我看到父亲打榨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

父亲从粮店里回来,又在队上打榨。那时候,各个小队都保存了一座榨坊。我们队里的榨坊支(设)在小队仓库的下面。父亲去打榨的时候,常常会带着我。

这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这个时期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饥饿。因为我至今记得我们那常常装着野菜粥的饭碗。

也许是因为看打榨有趣,也许是因为饥饿,到榨坊可以奢侈地闻一闻油香,这时候的榨坊是一个大人小孩都喜欢去的地方。每到放学,或者社员放工,小孩儿大人三三两两地就前去榨枋,在那里看打榨、聊天或吸烟。

大人们会打谜语我们猜:

“婆婆横睡起,老头儿直睡起,老头一使力,婆婆尿直滴。”

猜不出,大人们就笑起来,指着正在哗啦哗啦流油的榨说,真笨,这不是吗?

原来这谜语是说打榨的。于是我们就高喊起来:“婆婆儿横睡起,老头儿直睡起……”嘻嘻一片,乐趣无限。

这可能是我人生中学到的第一个谜语吧。

当然,我们之所以如此喜欢榨坊,还有一个羞于出口的原因:揩油。

大人们揩油的办法是拿烟叶。他们坐在灶口或者榨边,把烟口袋掏出来,把烟叶放在油碗里浸,然后又用这截浸过油的烟叶去濡染别的烟叶。说这样的烟香。

我们揩油的办法和大人不同,是从碾槽里面抠一点花生末子或芝麻末子吃。

我们都知道打花生油、芝麻油时,都是需要炒熟碾碎的。圆形的碾槽是一断一断有弧度的石槽拼接而成的,碾花生、芝麻时,石槽的拼接处往往会积压一些细末,塞得很紧,刷是刷不起来的。因此,这就给我们留下了空间。我们放学后,书包都来不及放回屋里,就直奔榨坊,等大人们把东西舀起来。这时,我们就一个个趴在碾槽边上,伸手去挖塞在接缝里的花生、芝麻末子吃。我们人很多,一下把碾槽占满了,大人们便笑我们像井台边的蛤蟆一样。

有时,手抠不上来了,有人干脆把脑袋抵进槽里去,用舌头去舔,有大人吼起来了,“哎,东子,你舔什么舔,别人还吃不吃油啊?”又有大人出来说,“人娃子的,舌头干净,又不是猪娃子、狗娃子。”有大人站出来这么说,舔的就大胆而欢畅了。

现在想起这件事,好笑,可是心里酸酸的。

说到这里,偶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碾花生、芝麻要在下午?

一般而言,打榨是早晨开始炒,冷了就碾,碾了蒸,蒸了就打。也就是说,按照程序,碾花生、芝麻应该是在上午。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放在下午来碾呢?是有意让我们回去抠碾槽里面的花生末子吗?

当然,因为父亲打榨,我自然地享受到了别人享受不到的“特权”,譬如我给父亲送饭,母亲不让我在家里吃饭,而是要把饭送了再吃。母亲会把父亲的饭盛得很满。而我把饭交给父亲时,父亲端起碗吃一大半,然后望着同伴杞叔笑一笑说,吃不完了,又望着杞叔笑一下,就会从锅里舀一点点油倒进碗里,把拌了油的饭递给我。

这时是干集体,我知道父亲这样做是“违法”的。但是我分明感觉得到,父亲吃过饭后,打的时候,是更卖力了。他的脸膛和颈脖一片鲜红,叫喊时,颈上的青筋粗壮突出。现在我知道,他可能是想用他的力气把淋在我饭碗里的油榨出来吧。

队上的榨坊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拆掉的。这当然是因为体制的改变和一种新榨的出现。这种新榨人们称作红榨,铁质的,以电为动力,体积很小,但榨油的效率却是木榨的好几倍。

因此,木榨,这个曾给我们的生活无限芳香和滋润的工具,这种最像原始舞蹈的劳作,像一只古老牧歌一样,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队上这合榨原是没收地主老杨家的,这合榨要处理,会计说,五十元钱吧,优先老杨购买。老杨最后五十块钱把这合榨买走了。后来,他当木柴卖给了一个木匠。他自己家里只保留了一个撞杆。

老杨已在十几年前死了。他的后人觉得撞杆放在家里占地方,没用,就劈了当柴禾塞进灶膛里烧了。

这一缕青烟已在几年前飘过。

2007年8月

同类推荐
  • 与时代同行

    与时代同行

    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本书回顾作者三十年的思想和文字历程,其中有一个转折点,从专业研究兴趣上说,从语言哲学转向了政治哲学;从社会文化立场的表述上说,从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变为既支持、又反思,在表示应当坚持改革的同时,更为注重改革中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内涵。其中,不变的则是始终要求思想解放,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启蒙、民主、科学、理性。
  • 轻快悦读悦活:飞天

    轻快悦读悦活:飞天

    本书萃集了闪小说191篇,内容广泛,汇集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积累,以及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字智慧。作者惯于用现实批判主义的手法来写作,作品信手拈来,构思巧妙,弘扬正义,鞭笞丑恶,颂扬美好,针砭时弊,既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欣赏,可以说是老少咸宜。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春风沉醉的晚上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春风沉醉的晚上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花吹雪

    花吹雪

    回想起来,我可能是一个受古书旧书浸太深太重的文人,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疏朗和纤婉的情调,那种芭蕉绿竹的情调,那种古琴古萧的情调,那种唐风宋雨的情调。
热门推荐
  • 剑凛天下

    剑凛天下

    一骑白马踏红尘,三尺残剑笑众生!“我会让世人知道,即使是一柄残剑,我也能让其傲视整个苍穹!”——杨辰语一个没有元力亲和力注定无法成为天元大陆尊贵元师的农家少年,在无意得到一柄残剑时,他的人生,注定改变……大陆升级体系:元者,淬元师,丹元师,离元师,灵元师,玄元师,圣元师,星元师,天元师,神元师!路过的同学,觉得好可以,请多多支持,蛮子再次谢谢了。
  • 雨溪梦缘

    雨溪梦缘

    她,是曾经美丽的天使——夏梦溪美丽优雅、天真烂漫在甜蜜的爱河,凌雨晨的背叛,使她忍受着痛苦,逼着自己变强从曾经美丽的Angel,脱胎换骨,亦或是把自己变成令人恐惧的摸样她,现在不再是曾经那个天真少女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Devil欠她的、辱她的,她终将一一还来!
  • 新世大陆

    新世大陆

    一个星河划过一道流彩,一片大陆迎来新的故事。在大地无疆的世界上,所有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辰光华璀璨,迎来了一场浩斗无止的争鸣,一切皆由平静开始。胜迹王朝的小少年萧尘,从北云之地走来,穿过点点滴滴冒险与惊斗,在亿万势力的漠然俯视下,惊道教院为他打开了一扇初始之门。肆武境:凡境、御境、涅境,皇境。传说皇境,一掌碎山河,天下云动,为天下主宰之皇,独霸一方!“我们该如何,从底下的深渊,爬向朝往辉煌的步伐?”萧尘自语。
  • 许愿机

    许愿机

    “王小波派”旅加作家戴露,拿起笔杆儿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单为名,还要为利!魔幻现实主义与流行文学的大碰撞,造就小说界一大奇葩!穿梭阴间仙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体会比死更冷酷的创业人生!一心想着发财,一切为了发财!生为发财而生,死为发财而死!(当然这么做是不对的。)朋友,请问问你自己,王小波仙去之后,你还看过什么黑色幽默的作品?快二十年了,编辑们失望了,读者们绝望了!在这需要神迹的时刻,戴露带着他的《许愿机》适时地出现了!仿佛是王小波同志的幽灵实在看不下去如今中国社会的稀巴烂,从而借壳复活了一把!
  • 仙度瑞拉没有水晶鞋

    仙度瑞拉没有水晶鞋

    “仙度瑞拉没有水晶鞋,没有公主裙,还是那个灰头土脸的灰姑娘,你还爱吗?”“当然!我爱你每一个样子!”
  • 盘龙之成长系统

    盘龙之成长系统

    很早就开始看小说,看过的书有很多,可以说也是一枚老书虫了。虽然有很多看过的书都已经忘记,但是番茄的盘龙是我最喜欢和最难忘的一本书。我希望自己的这本书可以坚持下去,以此来圆满自己的一份梦想。......一位当代大学生重生到玉兰大陆,面对自己曾经梦想过的世界,他该如何?面对最喜欢的林雷,他该如何?这是他在盘龙世界奋斗的生活,坚持本心,是为上者。脑洞过大!慎入!{成长系统群}:538--188--042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草之阳染上了妖气被送离家乡,得一本练气秘籍,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旅程,悟出了独一无二的武功,遇到了传说中的妖,魔,神,等不同的人物,结识了失去记忆的好兄弟叶之阴,两人开始了纵横传说,不甘平凡,超人智慧,慢慢解开叶之阴神秘的身份,同时也解开世界起源的秘密,造就了两颗耀眼的人物,并称霸在人界,妖界,魔界,仙界,以及更为神秘的创世神界。
  • 凌薇花开

    凌薇花开

    记得奶奶第一次见到那个瘦的奄奄一息的男孩,他的小手挥舞着,眼睛亮晶晶的,直冲她笑,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只有两个多月大的男孩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任何东西。也就在那天,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的雨天终于放晴了,他就躺在那里,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红扑扑的,奶奶从来没见过这么爱笑的小孩,她抱着他的那一瞬间,就叫他“阳阳”,奶奶想再没有比这个名字更适合这个孩子,这个爱笑的孩子,浑身都亮晶晶的,就像阳光,让人开心和温暖。有时候心就像是一个需要你去装扮点缀的灰白空间,即使这个空间有时候是一望无底的深渊,但你一点一点的给里面注射阳光,有一天你会发现,有阳光的深渊不再是无底的黑暗,心的空间也变的七彩,一切都慢慢的温暖起来。
  • 俏龟公

    俏龟公

    陆小龟的职业目标是女承母业,当个丰衣足食、一呼百应的老鸨。但机关算尽,也只捞了个后备龟公的职务。没关系,小龟不死,努力不休,她深信,这屁股总有一日能挨上老鸨的位置。老天就是不想让她顺心,惊现后台大BOSS,出动三十七计,一百零九招,全力拐带她这只龟。结果弄得姑娘们红眼病犯,来了个暗箭齐飞。老鸨我所欲也,少奶奶亦我所欲也。这样吧,谈婚论嫁这种事,就等她实现了职业目标再说吧。一出别样的青楼种田文,甜蜜HE,只为博筒子们一笑,转换一下口味。…………筒子们溜达过来时,顺手“加入书架”吧,再砸几张票票就更开心,留下爪印的筒子们,豆豆亲一口!
  • 都市惩罚者

    都市惩罚者

    我叫史大奈,宅男,今年28岁,身高176,体重也是176。蹉跎28载,一事无成。“惩罚者”最先出现于华夏,后转战欧洲,“梵蒂冈之战”后名声响彻全世界。网民鉴于他的所作所为,称他为——亦正亦邪的“惩罚者”。联合国秘书长鉴于他造成的影响,称他为——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暴徒。华夏国新闻部说:——根本没有什么“惩罚者”,是当地临时工把问题推给了一个想象中的人物来逃避责任。网民说:呸!臭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