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3500000006

第6章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形成阶段(1901-1948年)(2)

沈曾植是最早对《岛夷志略》进行注释的学者。根据许全胜的研究,沈曾植对《岛夷志略》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版本的校勘。例如,沈曾植认为,“歬纲国”应为“丹纲国”,“加罗”应为“重加罗”,“八郎那间”应为“八節那间”,“八舟”应为“八丹”,“层摇罗”应为“层拔罗”,等等。二是对外国物产的名称进行了考订。例如,沈曾植认为“茄蓝木”就是“伽”,是“沈香木之佳者”;“孩儿茶”即“乌爹土”,又名“乌垒泥”,等等。三是地名的考订。例如,沈曾植认为,《岛夷志略》中所说的“三岛”,就是《诸蕃志》所说的“三屿”;“宾瞳胧”就是《明史》等书所说的“邦都郎”或“宾陁陵国”;“彭坑”和“丁家庐”,分别是《诸蕃志》等书所说的“蓬丰”和“登牙侬”;“八都马”就是《新唐书》所说的“磨地勃”,等等。

不过,正如姚楠所指出的,由于沈曾植“不通外文,只能采用对音、互证等方法来作考证,以致错误很多”。例如,沈曾植在“安息即小亚细亚”的考证中认为:

“安息之地,即小亚细亚也。安息为亚细之代音,北接康居。盖康居之地,直越地中海而西矣。”他的这个说法,显然不如丁谦正确。

1903年,上海蜚英书局出版了一部题为《五千年中外交涉史》的洋洋大作,作者署名为“屯庐主人”。作者在自序中说:中国“自黄帝已来数千年,拥疆自封,环列皆左带沸唇之伦,聚族无常,不足与大邦相抗”;如今“我中华以积弱之余,测身于诸强之庭,皇皇大吏,拥旄节重望,然能折冲于樽俎之间,岸然以国体为大防者,近世以来盖罕闻之。此亦谈国际者之遗憾矣。有志之士病焉,相与提唱而疾呼之,治斯学者渐有其人。然纪戴缺如,于我国古今交际诸大端懵然无所知觉”,所以,这部著作就是“集五千年交涉之大端,汇而存之,为治斯学者之一助”。此书上起传说中的黄帝,迄止于1900年,比较全面地叙述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书中不少内容涉及海上丝绸之路。例如,“欧使始通中国”一节写道:“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即罗马)王安敦里乌士欧力利阿斯遣使自海道经印度洋由安南之东京献象牙、犀角、玳瑁。初,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安息以汉缯綵与之互市,恐失其利,故遮阂不令自达。及后,更破安息,取波斯湾地,始航海遣使焉。是为海道东来之始。”文中所说的“安敦里乌士欧力利阿斯”,即Antonius Aurelius之音译,即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第五个皇帝(161-180年在位)。书中还明确提到,万历四年(1576年),明朝“官军”因“追海寇林道乾”而来到了小吕宋(菲律宾)。这是较早论述“林道乾”问题的著述,可惜后来的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没有注意到。

《五千年中外交涉史》第七十七卷中有“海陆互市纪略”一节,全文如下:中国缯彩夙为他国所好,自上古时已由西域运入波斯、印度。亚历山大东征以后,更输入欧洲罗马。而皆由陆路,从未有自海道转运者。蜀汉时,罗马贾人秦论始航海来交趾,市汉材物。中国商船亦常航锡仑附近,与之互市,而以日南、交趾为东西两洋交通中枢,西邦贾人咸集其地。是地在东汉初为马援征服后,于岭南特辟新路以通西来海道,交易因是颇盛。汉晋之际,中国内乱相继,交易中衰。斯时罗马实握印度洋之航海权,自内地经爪哇、苏门答腊至锡仑之航路则专属于华人。历南北朝,至隋唐初叶,中国商船更推广其航船,或由锡仑沿西印度海岸入波斯湾,或沿阿拉比亚海岸至红海湾头阿丁。

当时锡仑一岛,为海道交易之中权,中国、波斯、哀西比亚诸国之人咸集于斯,以从事交易。及大食勃兴,阿非利加与西方亚细亚沿岸及印度河口所有港湾,次第归其版图,以故阿拉比亚人与其属境之波斯、犹太人等益恢张海运,遂东向经南洋诸国,而通商于中国沿岸,代中国人而专有亚细亚之航路海权。

至武后天授中,阿拉比亚人之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者以数万计,唐时置提举市舶司,征海关税,为岁入大宗。其后大食不振,唐亦内乱日多,是以东西海道之互市渐次衰微。至陆路之交易,至唐时为极盛。先是,隋炀帝武威、张掖、河西诸郡为东西交易之中权。西贾来是地,四十余国,贸易者日益众。

中国人之商于中央亚细亚、波斯、印度地方者,亦益多。彼素谙商业之犹太,亦乘机而入。于是,西自欧洲、阿非利加,东至中国、印度,所有商权悉归掌握。海道则自红海、印度洋,至中国之南海;陆路则自地中海东岸之安地凹克,经呼罗珊、中央亚细亚、天山南路,而至中国之长安。及大食国兴,阿拉比亚人渐拓其通商之范围。当时世界商权,复为阿拉比亚人所握云。

全文字数不多,但非常全面地叙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概貌,包括丝绸之路兴衰的国际背景、陆路与海路的关系、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东西方海上势力的相互消长,甚至“航海权”之类的现代词汇。这表明,在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知识的普及,为后来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前半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研究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外。

16世纪,利玛窦等传教士进入中国后,欧洲人就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到了19世纪前期,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科“汉学”(Sinology)在欧洲完全确立。19世纪末,欧洲不少学者研究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问题,例如英国人梅辉立(W.F.Mayers)在1874-1875年的《中国评论》(China Rev iew)上发表了《十五世纪中国人在印度洋的探险》(Chinese Explorations of the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15th Century)一文;1876年,荷兰人格伦威尔德(W.P.Groenveldt)发表了《根据中文文献考论马来群岛及满剌加》(Notes on the Malay Archipelago and Malacca Compiled from Chinese Sources),等等;1885年,德国人夏德(F.Hirth)出版了《中国和东罗马》(China and the Roman Orient,汉译为《大秦国全录》);英国人菲力普思(G.Phillips)于1885年至1886年在《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报》(Journal o f the North China Branch o 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上发表了《印度和锡兰的海港,由十五世纪中国航海家所描述,并附有中国航海记录》(The Seaports of the India and Ceylon,Described by Chinese Voyagers of the Fifteenth Century,together with an Account of Chinese Navigation);等等。

这里,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英国汉学家裕尔(Henry Yule,1820-1889年)。他从1840年起,作为军人在印度生活了20多年。裕尔于1862年退役后,致力于东西方历史关系的研究。他的代表著作有两部。第一部1866年在伦敦出版的《东域纪程录丛》(Cathay and the W ay Thither,being a Collection of Medieval Notices of China)。这部著作“几乎囊括了迄至当时所知道的有关东方历史的全部知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所有从事古代和中世纪远东研究的人的便览手册”。第二部是1871年在伦敦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译注》(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 the Venetian,Concerning the Kingdoms and Marvels of the East),此书于1903年和1920年经法国汉学家考迪埃(H.Cordier,1849-1925年)两次修订增补,“被公认为19世纪的博学的不朽之作”。在裕尔的这两部名著中,许多内容实际上都是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例如,作者认为“支那”(Chin)一词是由海上交通线传入西方的,而表示中国的另一个词汇“赛里斯”)(Seres)是由陆上交通线传入西方的;作者根据法显的游记,认为中国与印度之间无疑已经存在着海上贸易联系。直到今天为止,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时,依然离不开裕尔的这两部著作。此外,裕尔还发表过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论文,例如1882年的《关于从西亚到中国海上航线的最早的历史记载》(Notes on the Oldest Records of the Sea route to China from Western Asia)。此文根据古代希腊人的文献、早期基督教徒的文献、阿拉伯文献以及中国文献,着重讨论了公元前后从中国到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及沿岸港口。文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启发意义。例如,裕尔认为,不能把汉代的中国与近代的中国等同起来,在研究汉代中国与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线时,必须认识到,现在的越南沿海也是属于中华帝国的;公元前后西方人所到达的东亚最远港口,根本不同于9世纪西方人所达到的东亚最远港口。

可是在19世纪末,中国学者对于欧洲汉学界的动态,可以说是几乎一无所知。相反,日本自19世纪晚期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成为率先走向现代文明的亚洲国家。在日本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欧洲的“汉学”也传入了日本。有学者指出:“在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事实常常被人忽视,然而它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作为日本中国学的第一代创始人,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欧美国家学习过和从事过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学术界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学”。在日本早期汉学家中,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的学者主要有三宅米吉(1860-1929年)、白鸟库吉(1865-1943年)、桑原骘藏(1870-1931年)、藤田丰八(1869-1929年)等人。

由于日本成功地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所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就成了“中国仿效的典范”,成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二传手’”,成了“西学的中介”。一股到日本去留学、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在中国悄然兴起。推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第一股国外力量,正是来自邻国日本。

1903年9月30日在上海出版的《大陆报》第11期发表了《支那航海家郑和传》,此文被认为“是中国人撰写的关于郑和的最早的论述,堪称近代研究郑和第一篇”。《大陆报》由位于上海四马路的作新社承担印刷和发行,而作新社又是由“留日学生戢元丞与日本著名女教育家下田歌子合作开办的”;《大陆报》的“实际主持人和编辑者为归国留日学生”。因此,这篇《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虽然没有署名,但无疑是受日本学术界影响的结果。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首先点明了航海交通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今试问:世界各国,其最有功于世界之文明者,何国乎?则鲜不曰:善航海辟新地之祖国是已。又试问:古今豪杰,其最有功于今世之文明者,何人乎?则鲜不曰:善航海辟新地之冒险家是已。”因此,古代中国海禁政策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支那民族,自古国于大陆,罕与海通。政府则设有海禁,异国则鄙为海国。海防者,不外闭门塞窦、缩首畏尾之伎俩。谈海者,不外天方夜谭、齐谐志怪之思想。

同类推荐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中国凤文化

    中国凤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热门推荐
  • 天域猎道

    天域猎道

    弱小就要被杀,但我们不甘被别人鱼肉,我们才是猎人!这是一条从猎物走向猎人的道路,这是一条即便是天道也敢猎杀的道路!这一切,竟在天域猎道……
  • 双月倾婉

    双月倾婉

    “公子,无情永远追随你”,白衣浅笑,负手而立,一袭红衣顷刻而坠······
  • 倒流时光与你相约

    倒流时光与你相约

    (此文已暂停更新)手工戒指DIY工坊?我怎么会来这里,嘶,头又痛了,这到底有什么牵挂着我的心?她是失忆少女,他是逗比少年,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什么?!人家早已相爱?!与你相约在回忆,我,在回忆等你。
  • 魂游九天

    魂游九天

    牧青云一个地球的平凡之人,偶然遇到异世界的赢鸿轩,因一道“牧姓之人皆杀”的天尊法旨,被怀着复宗仇恨的赢鸿轩利用师门之物,一枚来历莫测的玉佩传送至另一位面,从此开始了他从平凡到传奇的人生。利用玉牌穿梭的牧青云,见识了九大世界的辉煌,见识了修仙体系的灿烂,回过头来,却是好友背叛,红颜欺骗的落寞。当真相一步步被解开之时,他是否能找出真正想要的结果,能否找回属于自己的轨迹。。。世道沧桑,位面无情,因果轮回,魂游九天。
  • 妾本倾城不倾君

    妾本倾城不倾君

    她是九荒第一绝色,花城城主花倾城,最擅长媚术与用毒,他嫌她心肠狠毒性子轻浮;他是菩提寺里明一和尚,寒寺侍佛二十载终不得剃度,师父说他佛缘未到尘缘太重。她带他远离蛮荒踏入滚滚红尘,她说他是临苏唯一的皇子,她说她要将他送上临苏至高无上的皇位;他挣扎过,逃离过,最终却心甘情愿任她摆布,甚至滋长出更大更狂妄的野心,却始终看不透她浅笑低语的背后。那一日,他九五至尊,她却顿然远去,他以为她要的他曾不愿给的,竟是她不屑的;那一日,她褪下铅华,芙笑媚众生,依是曾经戏语:妾本倾城,奈何倾国倾城不倾君。
  • 网游之笑忘江湖

    网游之笑忘江湖

    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打本挖草跑任务从今天起关心装备和技能点我有一幢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今天起和每一个亲友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系统提示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遇到的玩家~给每一条狗每一个NPC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身闪亮外观愿你和仇人终成眷属愿你在游戏里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文为各种乱炖全息网游文,设定什么的就不要计较。游戏嘛,图的就是个开心对不对?男女主角1V1,不NP,结局HE,过程不大虐,欢乐开心为主。如果在本文中看到你熟悉的游戏,作者将倍感荣幸。
  • 魔神之天下征途

    魔神之天下征途

    一个普通大学生柳安禹在濒死之际得到魔神传承,穿越到黄帝时期,可此洪荒并非历史所讲的洪荒。这的洪荒——兽族暴起,外星人入侵……看我与黄帝一起灭兽族,杀向宇宙。
  • 玄妖记

    玄妖记

    在琉璃大陆‘玄妖’是统治整个大陆的主人,在玄妖的统治下琉璃大陆盛世空前,人人得以安居乐业。但是数千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大陆的大事,几乎一夜之间玄妖这一生物一夜中消失殆尽。取代玄妖统治的而是人类,在人类的统治下琉璃大陆文明不进反退,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玄妖’也渐渐变成琉璃大陆一段传说,一段令人怜惜的佳话。
  • 爱你时常有风起

    爱你时常有风起

    林雨朵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常常受人欺负。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他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可是…
  • 影帝大人很会撩

    影帝大人很会撩

    “影帝先生,夫人说她饿了!”“不管。”说罢给她买下了整个餐厅。“影帝大人,夫人说她想去看电影!”“不管!”说罢买下一个影视城和几百位临时演员陪她看电影。“影帝先生,夫人说她要和你离婚!”“不管!”说罢拿出一张合同,婚后所有财产一律归她,他也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