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6300000027

第27章 《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

第三节《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影响

《史记》与小说和戏剧虽说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对之作简要阐述。

一、《史记》与中国古典小说

1.《史记》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渊源关系

说起中国古典小说,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古老的神话。其实,中国古典小说是从唐传奇来的,而唐传奇又是从史传文学来的,所以,中国古典小说与《史记》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与西方小说的发展不一样。西方小说的发展则是由神话到史诗到戏剧再到小说的。下面作简要分析。

在中国,先秦文化是以史官文化为主线的,而史官文化又源于原始时代的巫术文化。章太炎《书·清儒》说“上古以史为天官,其记录有近于神话”,“古史多出神官”。直到春秋时代,史官依然身兼巫官的职事,他们“司天”、“司鬼神”、“司灾祥”、“司卜筮”范围十分广泛。因此,《隋唐·经籍志》史部总序说:“夫史官者,必求博问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史”成为古代的学术总汇,一切著述都属于史,正如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上》所说:“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不仅如此,近人刘师培《左外集》卷八《古学出于史官论》亦云:

《汉书·艺文志》叙列九流,谓道家出于史官,吾谓九流学术皆源于史,匪仅道德一家,儒家出于司徒,然周史六以及周制周法皆入儒家,则儒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羲和,然羲和苗裔为司马氏,作史于周,则阴阳家出于史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然考之周官之制,大史掌祭祀,小史辨昭穆,有事于庙,非史即巫,即墨家出于史官。纵横家出于行人,然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亦太史之职,则纵横家出于史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然德刑礼义,史之所记,则法名两家亦出于史官。杂家出于议官,而孔甲盘盂亦与其列;农家出于农稷,而孔安国书册参列其中;小说家出于稗官,而虞初周说杂伺其间,则杂家、农家、小说家亦莫不出于史官,岂道家云乎哉?

这就是说,战国时代的百家之学也是从史官文化发展而来的,史官文化覆盖了一切。由此说来,历史著作成为后代各种文化的渊源,它本身也记载着一些神话,加上当时文史不分的情况,就产生了像《左传》、《国语》等一类的史传文学。《史记》继承了《左传》和《国语》的叙事和写人的风格,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传记体形式。在《史记》的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杂传作品和志怪、志人小说,它们是史传文学到唐传奇的桥梁。程千帆先生指出:“西汉之末,杂传渐兴,魏晋以来,斯风尤甚,方于正史,若骖随靳。其体实上承史公列传之法,下启唐人小说之风,乃传记之重要发展也。”实际上,志怪、志人小说亦属于杂传作品,是受史传影响而产生的。刘知几《史通·杂述篇》云:

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记》、顾协《琐语》、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言,犹贤于己。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孔思尚《语录》、阳松《谈薮》,此之谓琐言者也。……阴阳为炭,造化为工,流形赋象,于何不育。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

刘知己虽把历史与小说混为一谈,但他的看法有助于我们认识杂传以及志怪、志人作品的特征,这类作品无疑是从史传中分流出来的,既受史传影响,又独立成篇,兴盛一时,为唐传奇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剑国先生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一书中列举大量事实证明了“志怪小说是从史书中分化出来的。”而像《世说新语》这样的志人小说,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考证,其中有不少名人轶事属可信事实。从唐前小说的实际来看,大都与史有密切关系。就《汉书·艺文志》所列“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来看,也足以看出其中的渊源关系: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

《百家》百三十九卷。

班固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尽管他所说的“小说”与现代小说概念相去甚远,但也反映了小说的最初状态,由他所列的十五种小说,大部分是以历史命名的。章太炎云:“周秦西汉之小说,似与近世不同,如《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与近世杂史相类。”我们上引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所列魏晋时代的志怪、志人等小说,基本也都与史有密切联系。

再从人们的审美观点看,一般人总是喜欢以“史”的标准来衡量、评论小说。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认为:“中国的明清时代,作者与读者对小说里的事实都比小说本身更感兴趣。最简略的故事,只要里面的事实吸引人,读者也愿接受。……他们不信任虚构的故事,表示他们相信小说不能仅当作艺术品而存在:不论怎样伪装上寓言的外衣,它们只可当做真情实事,才有存在的价值。它们得负起像史书一样化民成俗的责任。”正由于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人们评论小说时动辄以“班、马史法”来相许,“盲左腐迁”也成为小说评论家常用的术语了。那么,之所以有这样的审美观念,也正说明小说与史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史是基础,为小说及小说评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传奇是继承前代史传传统及杂传(包括志怪志人小说)成就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在它之后的小说,如话本、讲史等,与史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即使到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等也未脱离传记的影响。

如果把史传到小说的发展过程作一简要归纳的话,可以说,小说走过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历史重真实,史传则是在真实基础上加进了文的色彩,即以真实为生命,以虚为衬托。到了传奇小说后(包括历史演义小说等),则是“三分事实七分虚构”,以虚带实。直到最后,成为纯粹的小说,即完全以虚构为手段描绘人物,把这个线索用图式表示,即为:

实(历史)→实·虚(史传)→虚·实(传奇及讲史、历史演义)→虚(纯小说)

2.《史记》与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之比较

“人”是传记与小说描绘的对象,是它们创作的纲。因此,二者写人有很多共同之处。

首先,所写人物都富有个性,富有典型意义(关于《史记》写人参见前面“写人艺术”)。较之传记,小说在刻画个性化人物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所写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上实有的,也可以是自己虚构的人物。古典小说要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富有个性、又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完成的,小说中那些侠客、义士、忠臣等等,都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如果缺乏个性,不仅失去美感作用,也失去教育意义,因此,小说更为注重人物形象的个性。

其次,二者都要进行拟言或代言,合理想象。也就是说,都有艺术真实的一面。一般来说,传记文学所记述的是真人真事,真实是它的基础,这是一种“真”。还有一种“真”,即艺术的真实。传记作家根据历史事实,在符合生活逻辑、符合人物性格的前提下,对所写事件进行合理的艺术发挥,使历史的“真”显得更为形象、生动。为此。作者设身处地,替人物拟言代言,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钱钟书先生对此有精辟的分析:“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其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左传》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椎轮草创,未遽过也。”《史记》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往往采用以虚补实、以艺术之真补充历史之真的方法,写出人物该说的话,该做的事,甚至写出他们的心理活动。这给古典小说虚实相生、寓实于虚的方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这一点上,传记与小说只是“相通”而不是“相同”。小说的特点,如金圣叹所说是“因文生事”,可以进行虚构,具有更大的想象自由,不像传记那样是“以文运事”传记与小说在想象上的“相通”,目的都是为了避免人物的概念化、公式化,以达到生动传神的目的。

再者,《史记》与小说都以人作为描述对象,所以,在体裁上大都采用纪传体形式,从篇名到整个艺术结构,都有相通乃至于有相同之处。自从司马迁开创纪传体写人的形式后,历代正史沿袭不易,杂传作品也继之不绝。这种形式的特点在于:它以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不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故事性很强,而且有曲折、有波澜,引人入胜。小说,从篇名到结构,都与《史记》相仿。唐传奇是古典小说的成熟期,我们看它的篇名:《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大守传》、《李娃传》、《莺莺传》、《长恨歌传》、《古镜记》、《枕中记》、《秦梦记》等等,离不开“传”、“记”二字,而且都以人作为主要对象(个别夹杂着志怪),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唐以后的小说如《水浒传》、《好逑传》、《石头记》(《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一类的小说,还要与“史”沾个边。这些小说在形式上与《史记》确实有相同之处,只不过篇幅比《史记》长而已。即使像《聊斋志异》这样的志怪小说,也“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仿《史》《汉》遗法。”当然,比起《史记》,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更曲折生动,人物线索也更为复杂。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两三卷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水浒传》就是一百零八人的列传。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也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然而《史记》有独传,有合传,却是分开做的,《金瓶梅》却是一百回共成一传,而千百人总合一传,内却有断断续续、各人自有一传。固知做《金瓶梅》者,必能做《史记》也。”他们这些评论,对我们认识传记与小说的关系,确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史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叙述方法之比较

从叙述方法上看,二者一般都采用第一或第三人称,作者本人时而幕前,时而幕后,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评。这是一种立体化的叙述方法。

所谓无处不在,是说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能够全面掌握所写人物的活动,人物活动在什么地方,作者的笔墨就跟在什么地方,空间位置的变化并不影响作者的叙述视线。《史记》写重耳走亡,作者的笔墨跟着重耳走过了狄、卫、曹、宋、郑、楚、齐、秦等国家,最后回到了晋国,重耳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作者都了如指掌,这样,就写出了重耳的性格发展史。与《史记》相比,小说的容量更大,因此,空间变换也更频繁,但作者也能站在最高点,鸟瞰一切,时而在此,时而在彼,知此知彼,全方位介绍。小说中常用“树开两枝,话分两头”、“且按下这头不表,单说……”这样的话作为空间转换、人物转换的重要枢纽,使读者的视线也跟着他不断地变化,清晰地了解各方情况。

所谓无所不知,是说传记作者和小说作者全方位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物的家世,所写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人物一生的命运,等等。要想把这无所不知的内容写进作品,作家须具备多种能力,像回忆、想象、联想等。《史记》给刘邦立传,作者不仅知道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也知道他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无赖小人,不仅知道他“人”的一面,而且知道他“神”的一面。所以作者笔下的刘邦,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传记如果达不到无所不知的程度,那么,所写的人物就不一定丰满,显不出人物的全貌。无所不知,也包括知道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同呼吸共命运。小说作者的无所不知,除了与《史记》有相同之处外,更重要的是在内心刻画方面比《史记》有长足的发展。尽管《史记》有独特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但它毕竟有限,是在忠于事实前提下进行的合理想象。小说由于不受这个限制,所以就可以从容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在长篇小说中更是如此。想象、联想、乃至于幻想,对于小说作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铭人铭言:铭言诗选

    铭人铭言:铭言诗选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散文集,共分三册,其中《铭言诗选》为其古体诗词集,作者博览群书,写人、状物、暮景、抒情,用不同手笔作诗填词。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去冬才历冰雪苦,喜见春风入我怀。年初又弭『藏独』乱,八月奥运准时开。不意忽逢大地震,汶川惨罹亘古灾。庐舍顷刻夷平地,数万生灵化尘埃。噫吁...
  • 天堂从不曾撤守

    天堂从不曾撤守

    本书以书信形式为主,是一本感性、励志的佳作。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来自天堂的信”、“代间的省思”、“开创心灵财富”、“天堂的约定”,具体包括陈长文写给身心障碍儿子文文的信,写给毕业生的信,写给四川地震灾区小女孩的信,以及写给母亲的信等。作者将自己对人生、对人事的观察与体悟,自己的人文关怀向收信人娓娓到来,动人心弦。
热门推荐
  • 秘宠上瘾:娇妻哪里跑

    秘宠上瘾:娇妻哪里跑

    豪门女林沫被拍卖?天大的笑话!但这就是事实!这要感谢她的毒母恶妹!人生如蝼蚁,万千圈套儿等她钻。不想却掉进钻石男神的手心里,成了他手心里的宝。心机婊们不是害人上瘾吗?放马过来吧……本千金来者不拒!
  • 缘起归尘

    缘起归尘

    她嫁给他,并不是因为爱他,仅仅是为了活下来,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三年后,她认为的,还能继续认为下去吗?他给她绝宠,转瞬间又对她弃之如蔽。君心难测,妾何以得知?
  • 花心总裁的冷妻

    花心总裁的冷妻

    她,龙汐浅,龙氏当家人,爱上了他,注定痛苦半生。那些美好的岁月,随着谎言的破碎,不断地离去。他,游莳棋,游家的继承人,花花世界是他的最爱,遇到她,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棋局。不顾一切的玩弄,设局。可到最后,困入其中的到底是谁却没有人知道……
  • 冤家路窄:多金男友靠边站

    冤家路窄:多金男友靠边站

    冯愈年,你往南,我便向北。我们注定这辈子也不可能再次相遇。与闺蜜同时喜欢上一个人,不想夹在中间,夏锦织选择了去到部队。本以为在部队以后的生活就会好过一些,谁知道会遇到叫陆连城的家伙,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来到特种部队以后才知道他是特种部队的队长,这一刻夏锦织总算明白什么叫冤家路窄。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夏锦织沉睡了两年,这两年里她清楚的听到了陆连城的话,以及连她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秘密,还有关于她的身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金组合

    黑金组合

    2个神秘身世配合默契的年轻人,将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奇特任务,拯救,爆破,下毒,暗杀,黑枪,偷内衣……额最后个纯属个人爱好……本人处女作,不打草稿的写,希望大家能给点小支持。。
  • 你微笑的样子,像大雨将至

    你微笑的样子,像大雨将至

    第一次见到顾云卿,苏洛一颗心小鹿乱撞,她看着他,鼓起勇气上前,“帅哥,请问你有女朋友吗?如果没有,介意找一个吗?如果有,介意换一个吗?”结婚后,新婚之夜却没有洞房,他的眼神冰冷不见任何温度:“如果林宁死了,那苏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他心里的那颗朱砂痣最终还是死了,她满脸泪水,神态倔强,“顾云卿,想要我给那个女人当移动血库,门都没有!我就算是让我的血流进臭水沟里,也不给她!”他如嗜血修罗,甩出离婚协议书:“滚!”苏洛很听话地滚了。她将他奉为神祗,他却当她是墙上的一抹难看的蚊子血。她爱他如命,他却弃她如履。每个人的缘分,每一次的相逢,都是有期限的,过时不候。顾先生,此生与你,不过相逢。仅此而已。
  • 倾世宠:腹黑凤妃别乱跑

    倾世宠:腹黑凤妃别乱跑

    (一对一甜文)诸位魔将:禀告凤尊王妃被人间皇帝看上了某只凤凰:挖了他的眼睛。诸位魔将:禀告凤尊王妃说要砍了凤大长老某只凤凰:区区长老让王妃出手?你们,去帮王妃动手。诸位魔将:禀告凤尊王妃偷跑出去玩了。某只凤凰:找不回王妃就全部看好自己的脖子!
  • 老子就是幸

    老子就是幸

    像我这样的体面人从来都不会对着倒下的敌人施加二次暴力。哥只会轻轻的竖起中指轻好言相劝:“老子就是幸,不服你来咬我啊,你敢咬着不撒口,我就敢爆你一嘴!”唉!无敌是多么寂寞。
  • 一朵桃花趴墙头

    一朵桃花趴墙头

    在萧桃的世界观里,从出生到第十年,那才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说她的容貌在村里那是一等一的好,五岁就长得十分乖巧,可谓人见人爱。但是不知道为何,到了十岁后,身边的异性总跟她离得十步远,看着她的眼神似在看猛兽一般。萧桃这十年以来没跟异性有过近距离的接触,打招呼之外的交谈更是少之又少。‘提亲’这词在萧桃的大脑词汇库里已经没有了痕迹。时光流逝,萧桃到了十六岁,那时她看得最多的就是别人家那些已出嫁的姑娘抱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蹦哒到她家门前炫耀,年复一年这样的戏码总要上演几场。萧桃一身宽袖绿裙站在家门口,牵着养了三年的旺财,面无表情的看着她们得意的神情,撇撇嘴,心里觉得她们十分无趣,最后手松开了狗链。
  • 佛说鬼子母经

    佛说鬼子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