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1400000020

第20章 《日瓦戈医生》(4)

奥莉娅代表帕斯捷尔纳克到《新世界》杂志编辑部去了解对小说的处理意见。奥莉娅当年在那里工作过,与上上下下的人员都很熟。回答是:小说太长,杂志无法全文发表,可能选载几章。

《旗》杂志主编柯热夫尼科夫原是在国立高等文学训练班的同学,他答应先发表几首诗。

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一直没有下文。

安乐窝

1956年,奥莉娅在帕斯捷尔纳克别墅的附近也租到一个小别墅。那一年,帕斯捷尔纳克已经66岁,奥莉娅44岁。他们除了各自的家之外又有了一个安乐窝。这个窝——面积不大,可是奥莉娅将它布置得舒舒服服。天蓝色的墙纸,漂亮的窗帘和床罩,小小的写字台上放着打字机,花瓶里总有鲜花吐泻芬芳,新的台灯散发的光热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帕斯捷尔纳克经常到这里来,有时住在这里。他们两人重又生活在半公开的幸福之中。

经过多年的沉默,出版社准备给帕斯捷尔纳克出一本诗集。

奥莉娅帮助他搜集早期零散发表于各种报刊上的作品。他决定为这本诗集写一篇序,即后来作为自传发表的《人与事》。可惜,这本诗集在他生前并未能问世。

在这段时间里,奥莉娅堪称是帕斯捷尔纳克工作中的主要助手。与此同时,帕斯捷尔纳克也帮助奥莉娅修改她的译文。她翻译了泰戈尔的诗。帕斯捷尔纳克为她润色。当泰戈尔诗选译本问世时,她喜出望外,因为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和她的名字第一次印在同一本书上。

有一天,奥莉娅去艺术出版社联系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翻译的诗剧一事。回来后,她向帕斯捷尔纳克讲述一天奔波的情况和办事的印象。她盘腿坐在沙发床上,怀里放着外婆留给她的一串散落的项链,紫红色的石榴石闪闪发光,她一边讲话一边穿串珠。

帕斯捷尔纳克坐在写字台的一角,似乎根本没认真听。她停住时,他忽然对奥莉娅说:“你听听我写的这首诗。”接着,他用低沉喑哑充满深情的声音吟咏道

娇女,平素你文文静静,

现在,烈火一团,烈焰升腾。

我要把你的美紧紧锁住,

锁在诗的昏暗闺房之中。

你瞧,灯伞透露的亮光

改变了斗室的造型,

还有墙壁,还有窗棂,

还有我们的形象与身影。

你像个土耳其女人

盘腿坐在沙发床上。

无论在光亮下,还是在黑暗中

你总像孩子般信口雌黄。

你在沉思,用小细绳儿把落在

衣裙上的项链珠子串了起来。

你的神色太悲戚了,你的话

不加修饰,讲得过于直率。

你说得对,爱情——这个词汇庸俗不堪。

我会想出另外一种名称语言。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整个世界,

把所有的话,都修改一遍。

难道你那阴沉的模样

能够表达你那情感的矿藏?

能够揭示在暗中闪烁的矿石心脏?

那你又何必让眼睛充满忧伤?

“爱情——这个词汇庸俗不堪”是帕斯捷尔纳克借用席勒的句子。席勒在《致K……》的诗中这样说:“有个词汇被用得庸俗不堪了……”那首诗由帕斯捷尔纳克从德文译成俄文。显然这首诗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帕斯捷尔纳克写的这首诗饱含温存的情感,尤其是最后四行,不仅表达得美,而且深。它变成了一首优美的、颂扬人的真情的抒情诗。帕斯捷尔纳克在赠给奥莉娅的一本书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奥柳莎,第69页上的诗,写的是你。”这首诗,在苏联发表时,有时无题。

爱情和幽会使帕斯捷尔纳克产生了不少感情充沛的诗句,离别和悔恨同样也使他写出感人的诗篇。有一天早晨奥莉娅在自己的桌上看到他留给她的一首诗,是用铅笔写的:

几点了?漆黑。大约,半夜三点。

我,今夜呀,大概又无法把眼皮合上。

拂晓前,牧童在村里抽响了鞭子。

寒气侵袭着通向院落的窗。

我一个人。

不对,还有你,

像白皙的躯体,透明的波浪,

守护在我的身旁。

从此,帕斯捷尔纳克不仅在大别墅接待客人,有时也在小别墅招待来宾。来访者中有文艺界朋友,也有爱好文学的青年。奥莉娅享受着安谧的日子,她觉得他们好像是生活在没有止境的节日里。

帕斯捷尔纳克从别墅去莫斯科的次数少多了,他把自己的创作后的事务工作全部交给奥莉娅办理。每到星期天,奥莉娅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来小别墅玩一天。如果奥莉娅有事进城,回到波塔波夫胡同的家中,那么到了晚上4时,那里的电话绝不许别人动用。电话铃一响,便可以听到帕斯捷尔纳克的声音。奥莉娅满足于有了一个家,海上的轮船有了停泊的地方。

那些日子里,季娜伊达不断听到一些女友告诉她:帕斯捷尔纳克有外遇,另有安乐窝,对她不忠。她说,她知道他的行踪。

女友们奇怪的是季娜伊达为什么不过问奥莉娅插足的事。季娜伊达觉得自己已经年迈,想过安稳的日子,觉得帕斯捷尔纳克能对自己体贴恩爱,也就足够了,所以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说,她当时也不必为家中经济来源犯愁。帕斯捷尔纳克的稿费比较丰厚,虽然小说、诗集不予出版,但剧场上演他翻译的戏,每场戏票收入的6%付给译者。帕斯捷尔纳克将这笔收入全部存入季娜伊达的存折,作为家庭开销。

送上断头台

1956年5月,莫斯科对外广播时用意大利文报道了一条消息,说帕斯捷尔纳克完成了小说《日瓦戈医生》,同时介绍了小说的内容,并声称该书即将出版。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部有一位意共党员德安捷洛在那里工作。除本职之外,他还兼任意大利最大一家出版商——费里蒂涅里的驻苏代理人。他对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很感兴趣。在一个朋友的陪同下,他登门拜访了帕斯捷尔纳克。

德安捷洛年轻英俊,举止文雅,说话客气,还有个博士头衔,给帕斯捷尔纳克留下很好的印象。他在莫斯科已经工作了两个月,用不够熟练的俄语自我介绍说,他受费里蒂涅里的委托,留心苏联文学新作,选择优秀作品在意大利翻译出版。费里蒂涅里和他一样都是意共党员。他说他很想读一读《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帕斯捷尔纳克在犹豫——是否将《日瓦戈医生》原稿交给这位意大利人?倘若他选中了,首先在国外发表是否合适?也许他考虑到这位在莫斯科电台工作的意大利人和他代表的出版商都是意共党员,而苏联报刊与电台又都正式传递了《日瓦戈医生》将要面世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把原稿交给外国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德·安捷洛带着打印稿告别时,帕斯捷尔纳克风趣地说:

“您让我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成了预言。

外宾走后,季娜伊达觉得帕斯捷尔纳克做得不妥。帕斯捷尔纳克安慰季娜伊达说,只让他读一读,再说,国内关于这本书已经有了报导,问题不大。他虽然这么安慰妻子,但心中也犯嘀咕。

帕斯捷尔纳克又把德·安捷洛索稿一事告诉了奥莉娅,饱尝铁窗滋味的奥莉娅立刻意识到情况凶多吉少。她认为帕斯捷尔纳克太书呆子气了!想到自己受审时,追查的主要是帕斯捷尔纳克的事。如今,他居然把小说的原稿交给了外国人,可能会招来新的麻烦。

奥莉娅在文学界有很多熟人,她四处找人商量。最后,经过柯热夫尼科夫的介绍,她找到了苏共中央文化部部长波利卡尔波夫。波利卡尔波夫的意见是:《日瓦戈医生》必须首先在国内出版,然后才可以在国外问世。因此,无论如何要把原稿从意大利人手中要回来。波利卡尔波夫还主动出了个主意,让帕斯捷尔纳克与国家文学出版社谈一谈,看看他们能否出版。他当着奥莉娅的面给文学出版社社长科托夫挂了电话,请他协助。

过了不久,科托夫和帕斯捷尔纳克见了面。社长接受了这部书稿。他还赞扬这是一部好作品,可能需要做些删节。

1957年元旦过后不久,1月7日,国家文学出版社与帕斯捷尔纳克签订了出版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合同。主编普季科夫带着责任编辑斯塔罗斯金亲自来到彼列捷尔金诺与帕斯捷尔纳克商谈出书时间以及修改意见。

2月,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写信给意大利费里蒂涅里要求对方等到《日瓦戈医生》在莫斯科用俄文面世以后,即过了9月,再在米兰出版意文译本。

7月10日,费里蒂涅里给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的信中说:

“亲爱的同志们,苏联出版社9月出版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之前,我们不会出版该书,特以此函证明。”

同一个月,正在编辑加工的《日瓦戈医生》突然在苏联搁浅。

这是上级的命令,原因不详。

与此同时苏联作家协会想了很多办法,包括让帕斯捷尔纳克亲自写信,向费里蒂涅里索回小说的原稿,都未成功。苏联作家协会负责人苏尔科夫率代表团访问意大利,向有关方面交涉,想要回原稿,也未成功。费里蒂涅里的态度很明确,也很硬,他不同意退还原稿。他说,即使这是犯罪行为,他也认了。他不相信在当时情况下该书能在苏联出版。他说,他不能对人类隐瞒这部杰作,如果隐瞒了,就等于犯了更大的罪。

苏联想通过党的关系把《日瓦戈医生》原稿追回来。为此找到了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但是费里蒂涅里一口拒绝,甚至表示,即使让他退党,他也要出版这部小说。他说到做到了,他真的退了党。后来不知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这位费里蒂涅里遭到了暗杀。

1956年9月,《新世界》杂志对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终于有了回信:以主编西蒙诺夫为首,另有费定等4位编委联名给帕斯捷尔纳克写了一封退稿信。该信很长,从根本上否定了这部作品。

1957年春,帕斯捷尔纳克患关节炎,住进医院。病痛折磨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但他一直关心小说出版的事宜。他希望《日瓦戈医生》能够早日在国内公开发表,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行,不能让它被人遗忘。他还表示,他不会随便修改自己的作品。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传奇李泽楷

    传奇李泽楷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和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也是全球企业界涌现的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假如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杂他的神话。
  • 张纯如

    张纯如

    出自张纯如笔下的畅销书《南京大屠杀》,永远的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这一切始于一张照片,照片里,数百名中国平民的尸体漂满江面。张纯如的灵魂因此被触动。这些人是谁?她无法忘怀那一景象。她无法忘怀自己看到的一切。短短几年后,张纯如将这场堪比反犹大屠杀的暴行公之于世。《南京大屠杀》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单上停留了10周之久,销量近50万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然而就是这个赤手空拳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女子,2004年11月9日,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这之后的6年,张盈盈,张纯如的母亲,忍痛写下了这本回忆录,为读者细腻地呈现了女儿的生平:童年时自办的报纸,早年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一名年轻历史学者的冉冉升起,与儿子的自闭症作斗争的历程,以及悲剧性的自杀。《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一书充分证明,张纯如确为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切美丽的爱与疼痛。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偷心的人——约定

    偷心的人——约定

    坐在樱花下,我看着漫天飞舞的樱花,我不禁想到那个初夏,那个叫宁浩的男人,不,那个时候,他不是宁浩,而是让人见了他都要退避三舍的人,人们都说他手段狠辣,做人从不留情面的。可,就是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一起。没有过多的恩恩怨怨,有的只是纯粹的爱情,男女主角身心俱净,满满都是爱
  • 尸虫的世界

    尸虫的世界

    讲述一个苟活于末日的人经历许多事件,发现末日发生的关键,最终惨死的故事
  • 奉旨休夫:魔眼王妃

    奉旨休夫:魔眼王妃

    身怀异能,一朝穿越,容颜已毁。伤势未愈又被一堆人抓情在闺房,奸夫是堂堂的风流侯爷,他许诺娶她为妻,却为另一女人的幸福;而他,风华绝代,却被送去邻国为质子,在异国忍辱偷生,冷酷无情,遇到她却是他一生的劫。他说“竭尽所能,我要许你一个自由国度。”她轻笑,“那我便助你得天下!”谁言女子该以夫为天?拿圣旨休侯爷夫,她便要谋一世笑傲江湖!……【新书上路,请大家顺手收藏一个,多多支持哦。】
  • 任务流三国

    任务流三国

    游戏宅男穿越三国,附身荀彧,从此开始三国的旅途。在梦境之中,主角发现居然有无数个任务等待自己,根据任务最后的结果主角将获得不同的奖励点数,点数可以增加自己的五围。属性达到一定的点数可以获得不同的技能,主角是让荀彧继续成为三国第一政治家?还是让荀彧变成三国第一武将?甚至是三国第一军事家?
  • 职场年轮

    职场年轮

    没有噱头,没有哗众取宠的语言和情节,作者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以清新写实的风格,描写出一个职场女白领的成长历程。
  • 女人如何管好自己

    女人如何管好自己

    本书分为九章,内容包括:女人,因自信而阳光女人,因开朗而快乐女人,因智慧而迷人女人,因工作而精彩女人,因谈吐而知性女人,因理财而富有等。
  • 万能百变系统

    万能百变系统

    我是凌云,身世迥异,偶然间得到万能百变系统,遭遇转生雷劫,从此踏上修仙之路,体质、血脉、转世之身......我还有多少秘密?
  • 圣斗士之双鱼神话

    圣斗士之双鱼神话

    现代末法时期最后的修士来到圣斗士世界的人生。
  • 神级UP主

    神级UP主

    【作者归来的新坑】一个在被誉为最大的交友视频网站比利比利超神的故事!既有现实的百般无奈,也有破次元的恩怨情仇!仅以此作来完成现实不能完成的梦想!申明:更新绝对不稳定,但应该不会太监,嗯嗯应该!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快举起你们的小手,不要打脸…
  •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在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史籍中,虽然也有偶尔提到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文字,但都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所留下的许多记载中,倒是有不少谈到中国的内容,这些记载先后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和东方仍是非常陌生的。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十字军东征的展开、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国家的产生,给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民群众开始进入史学领域,世俗编年史、城市编年史、世俗人物的传记和游记等随之出现。其中有些著作就是写东方国家的,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亦译《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