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与两个伙计于漫山遍野的秋光中守望着来往的行人。收割后的田里,呈现出些许荒芜。没有来霜以前,垄沟里有些翠绿的小植物点缀着大地。萧瑟的秋风也像人们一样总想有些收获,裹挟着一悠一荡的叶片呼啸而去。几株日渐秃旷的枯树瘦骨嶙峋,无可奈何地看着声势浩大的秋天带来寒意。
在这种天气里,吕不韦燃起篝火取暖,并用牺樽温酒喝几口,让周身的血液热畅起来。这时候,人们惧于野外的苍凉寒冷,很少到城邑外的田间去。吕不韦的生意,也像天气一样萧条下去。
有一天,吕不韦碰见了一位骑马佩剑的耍蛇人。不知是走累了,还是衣服单薄了,他看见吕不韦面前的篝火,就从马上跳下来,屈身取暖。
这是个比吕不韦大几岁的年轻人,刚毅而沉默。他并不与吕不韦还有那两个伙计搭讪,烤了一会儿火,就解下腰间的酒葫芦,看样子要呷几口酒。吕不韦用手按住了他的胳膊,端着储在牺樽中的酒杯说:“喝凉酒伤胃生疾,来,喝这里的热酒。”
耍蛇人并不推让与致谢,接过酒杯“咕噜咕噜”喝了两大口,抹抹嘴唇,把酒杯还给了吕不韦。
吕不韦觉得很蹊跷,心想:“莫非这位耍蛇人是哑巴不成?”
立于一旁的那匹马,长啸一声。这时吕不韦才注意到,耍蛇人骑的这匹马真是龙种狮脸。这是一匹棕红色的有黑斑纹的骏马,抖动的长鬃如一匹红绸;高耸矫健的四肢,站立着比四根檐柱还牢实;通身一片油光锃亮。尽管它驮着装有几条蟒蛇的马褡子,但四蹄有如埋地,纹丝不动。
吕不韦赞不绝口地说:“好马!好马!”
两个伙计也说:“在濮阳还没有见过这样膘肥体壮的骏马,就是给卫元君拉金根车的那几匹马恐怕也不及这匹!”
吕不韦好奇地问耍蛇人:“如此宝马产于何地?”
耍蛇人终于说话了:“胡地。”
吕不韦接着问:“就是北方的匈奴国?”
耍蛇人点点头。
吕不韦还问:“你去过?”
耍蛇人又点点头。
吕不韦听说过,赵国自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以来,在邯郸城里到处可见穿戴胡人服饰、学习骑马射箭的人。因此,在那里,胡人的马匹和服装很昂贵。有人到胡地,用绸缎珠宝很便宜地换回来良马皮装,畅销于市,赚了大钱。吕不韦也动过此念头,但是路径不熟、语言不通,也只好望洋兴叹。
眼前这位曾到过匈奴国的耍蛇人,对吕不韦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吕不韦又往前凑了凑,分外亲切地问:“这位大哥,听说像我们卖的这种绸缎,一丈就可以换胡人的一匹马?”
耍蛇人说:“是,胡人甚爱绸缎。”
吕不韦又温了一杯酒请耍蛇人品尝。
吕不韦看到,耍蛇人冷峻的目光变得有些温和了。也许是自己的热情使耍蛇人感动了。
这回,倒是耍蛇人先说话了:“你们三个血气方刚的男人,在这里饱受辛劳之苦,也赚不了几个小钱。不如拿着你们这几匹绸缎到匈奴那里去,能换回百八十匹好马,到邯郸城一卖,能顶你们在这里站十年八年的了!”
吕不韦赶紧接过话茬儿说:“我们何尝不想如此!无奈山高水远,不辨路径,又语言不通,不敢贸然前往。”
吕不韦说完这句话,盯着耍蛇人的脸察言观色,继而又投石问路地说:“如果能有位去过匈奴国的人为我们带路就好了。”
耍蛇人自然能听出吕不韦的弦外之音,他踌躇思忖了好一阵说:“这样吧,我带你去一趟。”
吕不韦喜出望外地问:“真的?”
耍蛇人站起来,拍打拍打衣衫上的尘土草屑说:“后天上午在此聚齐,你要有一匹马,连驮货带乘骑。”说完,纵身上马,疾驰而去。
这个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人,让吕不韦觉得有些蹊跷。但又觉得这个耍蛇人是位敦诚侠义的人,不至于言而无信。
回到家,吕不韦清点了一下货物,还有七十丈绸缎,他随即又购进三十丈,凑足了一百丈。入市买马,让他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吕不韦没骑过几回马,对于那些暴烈强悍的骏马望而却步。他试骑了几匹,最后买了一匹俯首帖耳的马,把它牵回了家。
晚上,吕不韦到那位冯军尉家去向皇甫娇辞别。自从上次濮阳河畔一别,吕不韦与皇甫娇只见过一面。那是吕不韦经营绸缎的头一天,他裁下一丈上好的葡萄锦,又另外买了一副金钗,到冯军尉家门前送与皇甫娇。那次是匆匆而见、匆匆而别。
吕不韦头一次见到冯军尉这位披坚执锐、南征北战的老将军,他长髯飘逸、慈眉善目。冯军尉高兴地说:“我的干女儿经常跟我提起你,夸耀你,今天得见果然气度不凡。那次你从曲阜贩桃归来,老夫本想为你接风洗尘,无奈要随太宰大人巡视边邑防务,甚是遗憾。今天老夫要为你饯行!”说完,也不管吕不韦愿意与否,冯军尉即命管家烹饪备酒。尽管吕不韦已用过饭,但一看老军尉如此豪爽热诚,也不好谢绝。
于是,吕不韦在老军尉家珍馐的香滋辣味和皇甫娇忙前忙后的侍奉中,度过了一个心满意足的良宵。
第二天拂晓,一匹沐浴着曚昽晨曦的马,载着一位要到匈奴去冒险的年轻人跑出了濮阳城。
吕不韦一边向约好的地点进发,一边想:“那位耍蛇人不会不来吧?”当他远远地看见一个牵马而立的身影等候在那里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吕不韦与耍蛇人穿州越府,晓行夜宿。每到一座城邑,耍蛇人都打场招揽观众,耍蛇卖艺。吕不韦在一旁帮忙打打圆场,端着铜盘收收围观者施舍的银钱。耍蛇人一直沉默寡言,经常耍完蛇回到客栈后就自己打拳舞剑,也不跟吕不韦过多地交谈。吕不韦问了他几次尊姓大名,他都淡淡一笑说:“你就叫我耍蛇人吧。”见他这样说,吕不韦也就不再追问了。这位耍蛇人惜话不惜财,一路上常常是他用卖艺的钱支付食宿的费用,这使得吕不韦有些过意不去。
终于有一天,吕不韦随这位耍蛇人来到了西风遒劲、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边缘。
耍蛇人如释重负地说:“到了!”
吕不韦和耍蛇人在胡地惊心动魄的历险
身为作家,想象的能力无法为我提供两千多年前匈奴这个游牧民族的具体生活图景。好在集史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司马迁,用他那传神之笔对当时匈奴的生活状况作了形象的描写,大意如下:
匈奴的始祖是夏后氏的后代,叫作淳维。在唐尧、虞舜之前,有山戎、猃狁、荤粥等生活在北蛮之地,随着牧畜而迁徙。他们的牧畜中数目比较多的是马、牛、羊,比较特别的牲畜有骆驼、驴子等。他们寻找有水和草的地方,不断迁移,没有城郭及固定的住所,但是也各有各的地盘。他们没有文字书籍,用语言来约束人们的行动。他们从小就能骑马,拉弓射鸟、鼠,稍为长大一点,就能射杀狐狸、兔子。男人们都能拉弓,披甲骑马。他们的习俗是,平时无事就到放牧,利用打猎鸟兽维持生活;遇到紧急情况,就人人练兵攻战。侵掠别人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所使用的长兵器是弓箭,短兵器是刀。作战时,要是顺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却,不以逃跑为羞耻。只要有利可图,就会不顾礼节。君王以下,人人都吃牲畜的肉,穿牲畜的皮,披着有毛的毡。年轻力壮的吃好的食物,老年人却吃剩下的。他们看重体魄健壮的人,轻视年老体衰的人。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后母做妻子;兄弟死了,其他的兄弟可以把死者的妻子娶过来做自己的妻子。他们的习俗是每个人都有名,不用避讳,却没有姓和字……
吕不韦和耍蛇人就是在这里,开始了用带来的绸缎与匈奴交换马匹的生意。
吕不韦看见在广袤的地平线上,出现了散落的豌豆似的小帐篷。随着两匹马逆着苍劲的秋风向前行进,那些帐篷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大。很快,吕不韦就看清了出现在他前面的五座帐篷。其中一座比其他的高大,上面有着漂亮的图案,顶部有一面用蓝布镶边的朱红旗帜。
吕不韦和耍蛇人从马上跳下来,取下囊袋,用里面的墨涂抹了脸。匈奴法令规定,汉人的使臣与客商如果不除去旌节并以墨涂面则不得进入穹庐。
耍蛇人告诉吕不韦:“前面的这座大帐篷里住着右谷蠡王,爵位就同你们卫国的宰相差不多,你随我进去朝见他。你不用害怕,我替你周旋。”
帐篷门口左右各站着一位挎刀的兵卒,他们通报之后,把吕不韦与耍蛇人带了进去。随着门上那块垂毡落下来,一股带着腥膻的燥热将吕不韦包围起来,顷刻间他就感到脊背上汗濡濡的。
吕不韦是头一次到胡地。他面前是一堆坐在毡子上的人:居中者是一位披着兽皮的彪形大汉,两边是几位臣仆与姬妾。吕不韦想,他大概就是右谷蠡王了。
耍蛇人用匈奴的礼节跪拜右谷蠡王,吕不韦也模仿他的样子跪在毡上。吕不韦听见耍蛇人用胡汉相间的语言艰难地向右谷蠡王叙说着他们的来意。谈着谈着,右谷蠡王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吕不韦和耍蛇人被一个长着两撇八字胡的什长带出了帐篷。耍蛇人告诉吕不韦,生意谈成了,一丈绸缎换一匹马。吕不韦把一百丈绸缎交给了这位什长,什长把他们领到一个用木栅栏围成的马场,里面是欢蹦乱跳的各种颜色的马,混杂在一起像一片色彩斑斓的晚霞。什长让吕不韦和耍蛇人查验这些马匹。吕不韦迅速地点数,可数不上十几匹就被里面乱窜的马匹弄得眼花缭乱,数不下去了。耍蛇人说:“不用点数,多几匹少几匹没关系,牛马对匈奴来说,就像汉人那里的鸭鹅一样普通。”
木栅栏旁边有座孤零零的帐篷,里面有床榻、食物与炭火。什长告诉吕不韦与耍蛇人,这是专门为汉人的商贾准备的。
耍蛇人对吕不韦说:“明天早上就要把这些马匹带走,到邯郸的市上它们就变成了吕大商贾囊中的金银了!”
这是他俩在千里迢迢的路上,这位神秘的、不可思议的耍蛇人说得最长、最幽默的一句话。此刻就在这塞外的蛮荒之地,吕不韦产生了一种非常诗意的念头:“人生之命运,瞬息之万变。前两天还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骤然间像千万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实实在在地绽放在你的面前!之前我还对以绸缎易马的生意心存疑惑,而现在呢?嘿,赚一笔大钱易如反掌!”
在这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夜色比濮阳城来得浩大与快捷。夕阳刚沉下去的时候,暮色很快地笼罩了草原。飒飒西风摇动着帐篷外边枯黄的草茎,发出一阵阵旷远而尖啸的声响。
睡觉时,耍蛇人用一种神秘莫测的表情暗示吕不韦:匈奴之夜有着某种风云突变的可能。他用低哑的声音说:“我们要和衣卧于床榻之下。”
吕不韦后来回忆,那天夜里他是被一阵纷沓的脚步声惊醒的,随后,他听见了几句匈奴话伴着风声传了进来。他屏声敛气半晌后被一只巨大的手从床下拖了出来。
吕不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听见了耍蛇人有些发颤的声音:“他们要加害我们,我们赶快逃出去。”
帐篷外黑黢黢的。借着微弱的星光,吕不韦看见白色的刀刃像蛇般灵敏地晃动。耍蛇人利剑在手更使吕不韦感到了一种潜在的杀机。远处,有两束火光烧亮了一大片夜色。两个匈奴人举着火把,手持短刀在搜寻。耍蛇人悄无声息地绕到他们身后,只听见“哎哟,哎哟”两声惨叫,之后两束火把都掉在了地上。吕不韦胆战心惊地想:“耍蛇人把他俩都杀死了?”
看到耍蛇人在翻已经毙命的两个匈奴人的衣服,吕不韦奔过去说:“找什么呢?咱们快跑吧!”
“皮哨。”
耍蛇人可能是找到了,直起身对吕不韦说:“你骑我的马,我骑围栏里边的,快走!”
吕不韦牵过帐篷外那匹棕色的马,耍蛇人打开围栏的门,纵身骑上一匹最先奔窜出来的马,招呼吕不韦说:“快跟我走,千万跟住!”
两匹马在夜幕里驰骋起来。耍蛇人吹响了皮哨,那“吱——吱——吱”的声音把围栏里的一百多匹马全招呼了出来,他们风驰电掣地奔跑着。吕不韦紧紧抓住马鬃,他先是听见呼呼的风声,然后就是暴风骤雨般的马蹄敲打着大地的声音。
很快,塞北的漫漫长夜被他们抛在了身后……
赵国都城邯郸那两扇朱红剥落的城门,在一百多匹烈马的先后涌进中,似乎变窄了。马蹄践踏起的尘土如同连片的烟霭,骑在马上的风尘仆仆的吕不韦与耍蛇人犹如腾云驾雾一般。行人见到横冲直撞的马队,纷纷避让。
邯郸是春秋战国闻名遐迩的都邑。据《后汉书》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这块财阜物丰之地,街衢交错,商贾云集。街道两侧依次有着许多旗幌飘荡的茶楼、酒肆、粮栈之类的店铺。每间隔一段路,就会出现一座雕梁画栋、双阙加甍的高堂大屋,一看便知道是诗礼簪缨之家。街上行人熙攘穿梭,不时有王侯将相乘坐的镂花披彩的车辇和女子乘坐的流苏七香车驶过,真可谓“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还有许多俏丽女子,都是霓裳玉带,淡妆浓抹。还有一些人穿戴着匈奴服装,这是受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的影响。
坐在马上的吕不韦,面对如此繁华昌隆的城邑,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眼睛了。与耍蛇人带领马队进入市场后,他更感到物品琳琅,目不暇接。市场上有珠玉古玩、绸锦缎帛、皮革鱼盐、陶皿漆器、刀戟车马……主与客擦肩接踵,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不得顾,车不得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