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1200000013

第13章 创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1)

一、要自知,要找准位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

情景一:

刘邦知人善用

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此后,他完善了政治体制。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的这一切成就与他的知人善用是分不开的。

刘邦对人才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刘邦曾在楚汉战争后向大臣解释自己胜利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由此可见,刘邦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有着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在于吸引人才,治理部下。萧何的长处在于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安定后方,调度物资。张良擅长创造性地制定战争策略和方针。曹参灌婴等人骁勇善战,但在统帅大军,出奇制胜方面非韩信莫属。因此刘邦整合了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各尽其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

情景二:

曹参的自知之明

曹参,字敬伯,江苏沛县人。西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推行无为之治,每日饮酒,几乎什么事都不干。长此以往,不但同僚不能理解,就连汉惠帝也沉不住气了。他认为相国的职责,乃是治理国家,干预朝政大事,为皇帝排忧解难,现在曹参身为相国而不治事,莫非由于我年轻而看不起我吗?当时曹参的儿子也在朝中为官。汉惠帝让他回家质问父亲:先帝当年托付重臣辅佐当今皇上,皇上现在还年轻,你曹参身为相国,却每日饮酒,也不向皇上请示汇报,这样怎么管理天下大事啊?曹参之子机灵,回家劝谏父亲,隐瞒了惠帝的话,只当是自己的意见。曹参一听,勃然大怒,把他狠狠地打了两百皮鞭,叱道:“你小子知道什么?也敢谈论天下大事!赶快给我进宫伺候皇上去!”曹参责打的是自己的儿子,得罪的却是皇帝老子。这下汉惠帝当真生气了,在朝会上当面谴责曹参。曹参自然装糊涂,马上脱帽谢罪,然后发言:“请陛下自己考虑一下,陛下的圣明神武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我怎敢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陛下看我与萧何,哪一个更加高明?”惠帝说:“依我看,你似乎不及萧何。”于是曹参继续说道:“陛下说的是!高帝与萧何平天下,定法令,一应俱全,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只需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等一班朝臣守住职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而不改变,不也就可以了吗?”惠帝无言以对,只得说:“好!曹参!现在你可以回去休息了。”

主题: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经典:

【原文】《诗》云[1]:“邦畿千里[2],惟民所止[3]。”《诗》云[4]:“缗蛮黄鸟[5],止于丘隅[6]。”子曰:“于止[7],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8]:“穆穆文王[9],於缉熙敬止[10]。”为人君,止于仁[11];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12]。

——《大学》之传三

【注释】

[1]《诗》:指《诗经·商颂·玄鸟》篇。

[2]邦畿(jī)千里: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疆域。邦畿千里,指直属于天子的广大区域。

[3]所止:停止、居住的地方。

[4]《诗》:指《诗经·小雅·缗(mín)蛮》篇。

[5]缗蛮:黄鸟的叫声。

[6]丘隅(yú):山坡边角。

[7]于止:在鸟要停止的时候。

[8]《诗》:指《诗经·大雅·文王》篇。

[9]穆穆文王:穆穆,深远的样子。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

[10]於(wū)缉熙敬止:“於”表示赞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缉熙,光明的样子。敬止:即“止于敬”。

[11]止于仁:止于,停止于,含有“做到”的意思。

[12]国人:西周和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通称。一般指自由民。

【释义】《诗经》上说:“天子管辖的广大地区,是民众居住的地方。”《诗经》上说:“鸣叫的黄鸟,停留在山坡边角。”孔子说:“在停留的时候,黄鸟都知道它该停留的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诗经》上说:“德行深远的文王啊!他光明正大,恭恭敬敬地停止在应当停止的地方。”做君主的要做到仁,做臣子的要做到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做父亲的要做到慈,和国人交往要做到信。

评解:

本章谈“知其所至”。作者引《诗经》两句,第一句谈“百姓的位子”,“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第二句谈“黄鸟的位子”,“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第三句引孔子的话,进行评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第四句又引《诗经》的句子,“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庄严肃穆伟大的周文王,正大光明的美德表现在对百姓的尊敬上,“敬止”,即“止敬”,意即周文王“止于敬”。

人皆应知其所止,找到自己的位子,然后依位而行。

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大多数青年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做什么。要知道自己的位置,首先要问五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的差距在哪里?我要怎么做?

以上五个问题涵盖了目标、定位、条件、距离、计划等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几个关键点上加以细化和精心设计,把自身因素和社会条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对实施过程加以控制,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晓趋利避害,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要做好职业定位,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每个人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人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看重自己的成绩,或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知足者富,强行[2]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3]者寿。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注释】

[1]强:刚强、果决。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释义】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评解:

本章章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为什么要自知?因为不能自知就不算掌握完全的知识。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知人容易,知己最难。庄子说:“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古人反复感慨,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清楚自己的睫毛。过去班固慨叹司马迁学识渊博,却不能运用智慧避免腐刑,可是班固自己后来也遭牢狱大灾。班固能发现司马迁的祸患所在,却未能发现自己也身陷大祸。智慧虽然能够看清楚别人的问题,但是自己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

人们常常抱怨周围环境不好,或者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却很少有人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审视自己的内在。庄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能看透一个人很不容易,这需要智慧和能力;而一个人要能真正了解自己也很不容易,你能从各方面了解你自己,既看到你的亮点,同时更要注意你的短处,处于顺境不能骄傲自满,处于逆境也不能悲观失望,你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能战胜别人是有能力的表现,有时,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的人才算真正的强者。

老子在此说的“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梁启超曾说,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然消失了,而他的学说、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却会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章,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启超的这种观点,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

史蒂文森告诉我们:“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而不是听任别人告诉你应该喜欢什么而恭敬从命,才能维系灵魂的生命。”我们只有通过客观与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内在精彩,才会明辨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该何去何从,何取何舍。

讨论:

(一)课内讨论

古人常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也常常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悲伤不已。例如才华横溢的李白只能“独坐敬亭山”;一心要为百姓造福的陶潜也只能“采菊东篱下”;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苏轼却“早生华发”。

真的是怀才不遇吗?

生活中,导致失望的原因往往是当事者没有自知之明,既没有发现客观世界的奥秘,也没有发现主观世界的长短。李诗仙的盛名不是在朝廷之外得的吗?田园老祖可以在大内种田吗?日理万机之时能成为豪放一派词风的代表人物吗?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了解自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沉重的代价,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

(二)课外思考

1.试分析自身优劣,并将结果与熟知的人进行交流。

2.思考:我喜欢做的工作与适合做的工作是否一致?怎么办?

延伸诵读: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1]。

——《孙子兵法·谋攻》

【注释】

[1]殆:危险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1]。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2],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于夏曰:“乡[3]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4],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5],不仁肴远矣。”

——《论语·颜渊》

【注释】

[1]知:同“智”,读去声。后面“知人”的‘知“’读阴平,”知道“的意思。

[2]错:同”措“,放置。

[3]乡(xiàng):同”向“,刚才。

[4]皋陶(yáo):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舜时做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

[5]伊尹:曾助汤灭夏建立商朝。皋陶、伊尹均被儒家视为贤臣。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二、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情景一:

自报财产留清名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同类推荐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教苑拾遗录

    教苑拾遗录

    本书按文体分为两类:第一辑论文,包括“谈《龟虽寿》《短歌行》的生命意识”、“谈《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冲突”等;第二辑小说及其他,包括“算帐”、“张嫂买鱼”、“组织部长的笔记本”等。
  • 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精彩故事与人生哲理结合,闪烁智慧的光芒。好心念、好性格、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用丰富的资料性图片,让你体会成功人士的魅力。心态主宰你的成败,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习惯影响你的一生。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基本要素。《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你提供培养好心态的技巧、炼就好性格的方法、养成好习惯的招数,定能让你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幸福的人生。
  • 大学修养观

    大学修养观

    当代大学职能在不断扩展,大学不但是知识传承的圣地,还是民主自由的殿堂;不但是科学研究机构,还是服务社会场所;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工具,还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地。大学乃大师之学,大学乃人才之学。大学教师既是经师,更为人师;大学学生既要学养丰厚,更要品行高尚。大学要履行社会职能,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要忠诚教业,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该不断加强修养。涵养大学文化,健全大学人格,要熔炼大学精神。
  • 组织行为学概论

    组织行为学概论

    本书力求突出中国特色,融入中国特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以求对提高中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水平有所帮助。本书共分7章,分别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心理与行为、激励理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综合案例。本书在每章开头说明了该章的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提出了学习方法建议,每章后面还附有课后思考题。并在最后一章编写了相关的综合案例。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的教材。
热门推荐
  • 超人小怪兽

    超人小怪兽

    小怪兽对超人说:“我不惜一切的毁灭世界,只是期盼你能够出现。”而我想对你说:“我之所以不顾一切的装疯卖傻,嚣张跋扈。只是希望你眼神扫过我时,能够多停留一秒。我想你做我的超人,就算被你打的遍体鳞伤,但是只要能看到你,我也就满足了。
  • 见倾心,许生死

    见倾心,许生死

    片段一,“你怎么那么冷血,”林梦怡控诉道,“他是你同甘共苦的兄弟啊!”“那又怎样?他背叛了我,我为何要放过他。”方墨宸翘着长腿。是啊,一开始不就是吗?
  • EXO之坠入深渊

    EXO之坠入深渊

    可要小心了呢死亡,并不是结束你们这些无神主义者会相信我说的话的……
  • 星元斗纪

    星元斗纪

    公元3619年,虫族大举侵入,“黑暗时代”降临,看弱鸡如何力挽狂阑,拯救世界。
  • 花开盛夏落无声

    花开盛夏落无声

    很久以后,我问赵可,有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赵可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跟其他人一样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和小小的分离。我问赵可,有没有什么非常想念的人?赵可说没有,那些已经从自己道路上拐弯的人留给我的回忆能让我有时觉得温暖就够了,回忆最好不要被现在破坏。我问赵可,有没有当时特别想要改变的事情?赵可说没有,每个时间都有每个时间最好的安排。
  • 爱系侠骨情

    爱系侠骨情

    描述在一个腥风血雨的江湖中的段峰和段薇的一段爱恨情仇,刻骨铭心的爱情。
  • 青春期,的我们

    青春期,的我们

    青春的我们不一样,我姐姐只留下了花园给我,我又遇见了他
  • 重生之凡心

    重生之凡心

    我能问你个问题吗?好啊,你问啊。如果,我是说如果,你回到你初三那年,你会怎样?呃,我会怎样,别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了。可是,它真的发生了呢。……
  • 错过与珍惜

    错过与珍惜

    那一年,他出现在她世界里,她随着清风在大树下与他擦肩而过。那一年,他在操场上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只为与她说句话。那一年,他不羁的字迹出现在她的眼前,她对他打开心扉,只因她家的变故。今年,她们将离开与彼此相识相知的校园,迎接未来。明年,她是否能在人群里再对上他那如墨般眼睛?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