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起别人的反对。只有聪明人才会赞同别人,即使你觉得对方有错。只有学会找到与他人的共同点,才能创造和谐。
想一想自己吧。当有人不赞同你的时候,你感觉如何?很不自在,是吧?无论你如何对待它,它都不会使你舒服。
有时候,人们会将不赞同与坦诚混淆起来。你也许听过有人形容一次冲突说:“我只是想坦诚地对待他们。”那只是因为他们还没学会如何在赞同别人的时候保持坦诚。
在掌握赞同别人的艺术的过程中,你需要记住几个要点
(1)培养赞同人们的态度
在自己脑中营造一种赞同的态度,培养一种赞同的性格,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地赞同别人的人。练习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把它当做一个游戏,你要尝试去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不要总是与它对抗。
(2)当你赞同别人时,大声说出来
仅仅对人表示赞同是远远不够的。不要只是默默地赞同他人,要尽可能多地肯定他人说的话。让他们知道,你在赞同他们。
如果你喜欢他们说的话,要点头说“对”或者“没错”、“是的”,尽量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说“我同意您”或“您是对的”。
(3)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说出来,除非万不得已
如果你不赞同人们说的话,不要说出来。除非有关问题很重要,否则不要反对他人的观点。即使要表达你的反对,也要用委婉的说法。
举例来说,你可以向对方表示:“我相当同意你的说法,而我也有些建议希望你了解一下。”或者是说:“我认为你所说的想法很正确,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真正要实行的话,可能要进一步地研究研究。”
(4)绝对不要争辩
不管你是否正确,争辩只是自我失败。争辩中任何人都不会赢,而损失可能会更多。偶尔,你会遇见只是想和你争论的人。最好的技巧就是毫无争辩地让他们说出要说的话。只有一方的战争是很难打的。
(5)表示赞同,也要注意语气
一句简单的“是呀,我也这样想”、“我和你有很多相似之处”就足够让对方备感知音,认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尊重,从而更主动地与你交往;若是回答“废话,那还用说吗”或“本来就是,你才知道呀”,那就等于告诉对方,他是弱智,他的观点你早想到了。这么一来,明明你是同意对方观点的,但却是以伤害对方自尊的方式告诉他的,这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语言法则4
不要轻易和别人争论,那会把你们的友谊画上句号
查斯非德公爵在他的家书中曾对儿子说:“尽可能使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但千万别让对方察觉到此一事实。天底下,任何一个傻瓜都能找出自己的错误,但却只有最聪明的少数人才敢勇于认错。所以不要轻易反对别人的观点,只要自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很不错了。”
对于任何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些不同的看法必定会引起不同的言论,也一定会引起争论。争论是必须要看对象的,与没有争论基础的人争论,是永远争不出结论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矛盾,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相互之间展开不同形式的争论是正常的,很难避免,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小问题,不一定非要争论出结果来。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如果你总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不会得到对方的好感。”
二战后的一天,卡耐基在伦敦参加史密斯爵士举行的宴会。宴会上,在卡耐基右边坐的一位男士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还引用了一句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那位男士说:“这句话出自《圣经》。”“《圣经》?”卡耐基很清楚这句话并不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因此卡耐基出声纠正了对方。对方却反唇相讥:
“你说什么?出自《哈姆雷特》?你真会说笑,绝对不可能,这句话绝对出自《圣经》!”两个人为此争执起来。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葛孟也在场,他开口说:“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确实是出自《圣经》,卡耐基错了。”争论因为葛孟的一句话终止了。
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抱怨道:“你明知道那句话不是出自《圣经》不是吗?”
“是的,那句话出自《哈姆雷特》,可是我亲爱的朋友,我们是去参加宴会的客人,何必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你证明他是错的,他心里一定会有芥蒂,你干吗要和他抬杠呢?不如给他留点面子。你永远记住,要避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与人争论,你可以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并为此洋洋自得。但是这样做却彻底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尤其是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喜欢对所有的事都非要争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交往越深的人,争论的问题也会比一般的要多,与其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不如引导他自己发现,这样既可以保住对方的自尊心,又可以加深对你的好印象,避免了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无关紧要的错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是增进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如果因为争论而闹得不欢而散,就会影响双方的友谊。在与人交往中,为了工作、事业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争论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如果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非原则性的小事争论,就失去了争论的价值。朋友之间的争论,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其实很少,大多数的争论属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争论是为了保住所谓的面子。如果能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冲突,否则只能让事情演变得越来越复杂。
林肯曾经这样批评一位部下:“打算做大事的人,绝对是没有时间与人争论的。如果对于某件事,你没有享受到和大家一样的平等待遇,就选择礼让大部分;对这件事如果享受到了全部的待遇,就礼让一小部分。和一只狗争论,被它咬了,不如让一步,因为即使你杀了狗,你的伤口还是会疼的。”
避免争论,就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情况
(1)注意观察对方的意图,尽可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2)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过激的言辞或用语,以免伤害对方;
(3)不要利用对方的缺点,揭人伤疤,甚至翻人旧账;
(4)不要计较争论的结果,要清楚即使争论有输赢,也不意味有哪一方是真的胜利了;
(5)避免争论,还包括了“主动认输”,这里所说的“主动认输”并不意味着失败或者怯懦,而是自信的一种表现。只有自卑的人才会在争论中表现出“不甘示弱”,非要获得胜利,即使胜利是毫无意义的。要时刻记得:争论,并不能让你得到最满意的结果,稍微的让步收获得会比预期的多。
有一个叫巴地的人,每次与人起争执生气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因为巴地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执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
直到有一天,巴地已经很老了,他的地也已经很广大了,但他一生气,还是会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3圈,太阳都下山了。于是,他的孙子恳求他:“爷爷,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没有谁的土地比您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一生气就绕着房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地跑上3圈?”巴地告诉孙子:“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可是,爷爷,您现在年纪大,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巴地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3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所以,当你与人发生分歧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争执的旋涡,你要告诉自己:“无谓的争论是对生命的虚掷。”
交往忠告:在预见可能发生的争论前,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事先对自己说,不要生气,不要发火;
(2)对方先打开话题的时候,立即转移话题;
(3)如果知道争论的话题没有价值,就直接提出来,结束争论;
(4)发生争论的时候,主动退一步,不让争论继续。如此这样试一试,你会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好了,朋友更多了。
语言法则5
一个合乎情理的回答即使是拒绝也会让人愉悦
办公室里的同事,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帮助同事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工作。但也有一些人,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么怎么办呢?
我们常常害怕或者不愿意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与他们良好的关系。所以在面对同事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我们常常感到为难。想做个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并不容易,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并存,如果当面你不好意思说“不”,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职责,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和沟通上的困难度。
如果因为一时的犹豫碍于面子答应了对方不合理的要求,不光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为难的境地,更重要的是,你很可能无法做到答应对方的事。当对方发现你承诺过他的没有做到,那比起你直接的拒绝更让别人反感、厌恶。
而且,当我们没有学会灵活地拒绝他人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我们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可是实际上,在我们的内心,会积累许多的怨气,而怨气的积累,会让我们自己痛苦,并且反过来有一天会影响我们与其他人的交往。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热情地帮助别人,对别人的困难有求必应,是应该的。但是一定量力而行,如果遇到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学会怎么拒绝。如果直截了当地说“不”,会使寻求帮助的人感到失望和尴尬,一个合乎对方期望的回答,即使是拒绝,也能让对方很容易地接受。
学会拒绝,是每个人必备的良药
李丽当上某银行人事处处长后,就忙了起来,很多人都登门来求她帮忙,让她很是头疼。有一天,又有人来到李丽家,这次来的人正好还是她的老同学。“我儿子大学毕业一年了,工作一直不顺心,想换工作,所以来找老朋友想想办法。”老同学开门见山地说。“他学的是什么专业?”老同学把儿子的资料递给李丽,看过资料后,李丽知道自己帮不了,因为不仅专业不对口,这个孩子的外语水平也不行,这明显不符合银行的要求。但是李丽也清楚,不能直接拒绝,否则就太不给老同学面子了。“真是不巧,我们最近没有招聘人的计划,不过你别担心,我认识一个朋友,他那里似乎在招人。”说完,李丽把朋友的联系方式抄了一份交给老同学。虽然没有办成事,但那个老同学还是很感谢李丽。
拒绝是一门艺术,它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善意,从而取得理解和共识。通常情况下,先不要急于表达,认真地提问和倾听可以帮助你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而不至于让自己很快产生不必要的情绪,影响交谈。当你理解了他的要求时,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和友好的愿望,然后再让他理解你的想法和需要,告诉他你之所以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如果你们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需要你坚定但友善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并让他看到你的坚持。
有些人在拒绝对方时,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据实言明,致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像是当你语意暧昧的回答:“这件事似乎很难做得到吧!”原来是拒绝的意思,然而却可能被认为你同意了,如果你没有做到,反面会被埋怨你没有信守承诺。
所以,大胆地说出“不”字,是相当重要却又不太容易的课题。有人喜欢你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拒绝的理由;有人则需要以含蓄委婉的方法拒绝,各有不同。
如何说“不”的建议
(1)详细解释以情说“不”
向对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陈述拒绝对方的客观理由,包括自己的状况不允许、社会条件限制等。通常这些状况是对方也能认同的,因此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会自动放弃说服你,并觉得你拒绝得不无道理。
(2)巧妙转移
不好正面拒绝时,只好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也可以,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温和而坚持地拒绝,但也不致撕破脸。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使两人的距离拉近,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较能以“可以体会”的态度接受。
(3)让“不”听起来很悦耳
当你说“不”字时,你得把“不”字说得听上去就像“是”字一样悦耳。说“不”的第一原则就是让对方的挫败感越少越好,不受尊重的感觉越小越好。拒绝决不能让对方感觉丢面子、伤感情。建议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给你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