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2900000011

第11章 1860-1911年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8)

1.4.21860-1911年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轨迹

1)关联因素阐述

对于1860-1911年的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建构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创建学校的政府官僚或差会管理人员,而专业建筑师、建筑设计、规划等概念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尚处于空白阶段。在此阶段中国本土新式学堂的建造中,传统文化“道”、“器”之观念依然是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内在核心理念,这就决定了只要可以依照传统书院型制建设的新式学堂就尽量依循旧制,而建造只是工匠的事情。另一方面,因为所授科目的具体要求而不能照搬书院建筑形态的新式学堂,其管理者在同属儒文化圈,由书院向现代大学已经成功演化的日本找到了解决方法——效仿日本东京大学校园形态;但是,由于这种形态移植没有建立在对其背后建筑文化、规划理念的了解与扬弃上,所以效仿往往从单栋建筑建造开始,同时也仅仅截止在单栋建筑形式上。要指出的是,世界建筑思潮的传播在当时的中国因为没有建筑师、建筑规划专业等相应的载体承接,所以往往是通过间接引入的方式。日本东京大学作为西方现代大学校园形态向中国移植的重要中间媒介体,同时因为其本身就滞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正在发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建筑思潮,还停留在复制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范畴中。因此,中国新式学堂里的新式建筑风格也主要是对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糅合。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新式学堂中也产生了一种既有中国四合院落建筑空间特征,又具西方中世纪学院形式和建筑风格的建筑布局方式——“口”形建筑布局。

此外,在由外国教会建立的教会学堂(大学)中,义和团运动前教会学堂企图以中国本土化建筑形式寻求民众认同,但与中国本土新式学堂一样建筑师和专业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在这里是缺席的。因此,教会学堂的建设者在并不理解也没有去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情况下,只是效仿了学堂所在地区的中国建筑形式,而且多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这种局面在义和团运动后被打破,无论是校园选址、规划还是校园建筑风貌营造上。首先,校园选址依照美国本土大学校园建造在城郊的原则;其次,尽管依然没有专业校园规划,但教会开始有机会根据其本土大学的模式对在华教会大学依具体情况加以塑造,不再受中国传统建筑组群方式的束缚,现代校园规划的雏形依稀可见;最后,在校园建筑设计上西方建筑师开始直接参与,例如由英国建筑师设计的东吴大学主楼“林堂”。从世界建筑演进的历史坐标上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正是世界建筑历史大变动的时期,折衷主义建筑的历史风格大会演71。因此,一方面,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亦未发展成熟的“正在进行时”的新建筑思潮没有机会在本阶段的中国校园中展现,在华教会大学的建筑风貌营造追随西方折衷主义风潮,采取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上的多风格拼贴模式;另一方面,在差会掌控下的文化殖民性质大学亦要求选用最能代表宗教光辉的西方中世纪校园形态和风貌以寻求大学精神和物质层面的统一。

2)发展轨迹

1860-1911年是中国近现代大学模式萌芽并逐步完全取代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书院的时期,随着近代大学模式的逐步完善、校园功能由简单到复杂,校园空间形态也呈现出一定的生长序列,从整体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1)萌芽——建筑模式

19世纪中期后,西方现代文明刚刚传入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中国之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洋枪利器使中国人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中国近现代大学的萌芽就出现在封建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发起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中——统治阶层根据其所认识到的中西方文明差距而集中发展某一特定科学、技术,并由此兴办了一批洋务学堂。这些洋务学堂事实上是专门的技术培训学校,而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现代大学模式还未在中国出现。因此,功能单一、不具备现代大学组织架构、教育思想等内容,并且在统治阶层“道”、“器”思想下处于被支配的“器”之性质的洋务学堂多选择以建筑模式在城市中建设,遵循原有城市肌理、空间格局。尽管在具体建筑风貌上由于洋务学堂所承载的现代功能要求而与其周边传统建筑有所区别,但就整体而言其依然是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组织秩序之下的变化,并且和整个城市功能、活动紧密融合,积极互动。

(2)发展——分裂、瓦解的传统书院模式

1901年中国封建统治者正式宣布书院改制,标志着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被外来的西方现代大学模式正式取代。但是物质环境形态上的变化,滞后于教育体制、教育哲学等的转变,其要等到精神层面发生质的转变后在原有物质形态内才开始酝酿和发展。传统书院中开始依据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进行局部的置换、改造或新建,在具体空间形态生长上多呈现出:①保持原来的以中轴线统领封闭四合院空间单元的组织、生长模式,只是空间序列中的单栋建筑依据功能突破传统以“间”为单位的建构模式;②保持原有书院形态并依然担负传统科目的教育职责,对于现代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则通过在主轴线旁另设平行次轴线来组织空间形态生长,并且空间生长的单元和重点不再是传统的四合院空间而是转变为西方模式的建筑加广场,其中建筑是重点,形成“封闭边界原型”与“开敞地标原型”两种基于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空间形态拼贴。③新建新式学堂的物质空间形态构筑则是从符合教学要求的单栋建筑模式开始的(保持了与城市形态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建筑风格象征上模仿日本东京大学的建筑形式,然而在校园空间形态的生长过程中尽管依然竭力维持轴线控制和四合院落空间的关系,但整体呈现出旧的书院形态构筑原则凋零后新原则尚未成型前的校园形态杂乱生长。

(3)取代——轴线式院落教会大学模式

20世纪义和团运动后,重组、新建的在华教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形态构筑中第一次较完整地从教育理念、哲学、大学组织模式到规划思想、校舍建筑风貌象征都移植于西方。当然,这种形态的移植与其他形式的移植一样,总会不停调试其原型寻求与现实环境相符的新的形式。20世纪初的教会大学就是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形态基础上结合西方中世纪封闭修道院大学模式构筑的:①典型美国校园选址理念,选择城郊发展,考虑今后校园的扩展;②采用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形态三合院模式作为基本单元,构筑轴线控制下院落空间生长的最简单形式,同时校园空间形态生长通过轴线的延伸,在三合院的开敞端加建形成封闭四合院,轴线的进一步延伸就会再次重复三合院空间既而封闭四合院,形成类似中国传统书院形态的空间序列,亦符合教会对学校的控制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1860-1911年是中国最后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洋枪利器之下被迫打开并走向瓦解的时代,亦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就是在这种社会时代背景下以被迫输入和主动引进两种方式在中国发生、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大学分为两大类:由中国自己创立或从传统书院改制而来的新式学堂和由外国教会组织在华创立的教会学堂(大学)。对于中国人自己的新式学堂而言,“变法”、“民族屈辱”、“国家自救”等意义如影附随,无奈、被迫中的诞生,屈辱、危急中的发展和延续清王朝政治统治的需要使其必须在书院教育及传统文化中寻求一个支撑点和平衡点;同样对于教会学堂而言,服务于帝国主义商业利益扩张的文化侵略工具本质使其在遭遇中国民众的广泛仇视和抵制后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外衣的掩蔽寻求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尽管出于不同的目的和社会价值取向,中国近代大学的开端却采用了相仿的物质环境形态表述——在中国传统书院形态限定下的西式建筑形式转换或局部拼贴西方建筑空间布局;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关系铸造下空间使用模式和文化、符号象征上的截然不同。直到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后,对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和与之对应的技术教育的认可才使重组和新建的教会大学有机会较完整的采用西方现代大学轴线式院落的校园形态组织模式和西方建筑风格象征。正如列斐伏尔所认为,空间是社会生活真实的“容器”,本阶段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都可以看作主要是两种政治力量(封建政权、帝国主义)、两种文化(儒家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两种高等教育模式间(书院教育、现代高等教育)互相作用的结果和反馈。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武汉大学档案工作研究)

    珞珈兰台文集(武汉大学档案工作研究)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必懂的数学知识

    必懂的数学知识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仅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开发或研制校本课程。下面我们将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的沿革和发展趋势等,以使一线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热门推荐
  • 江湖有点潮

    江湖有点潮

    这是一部超时代的武侠“现象级”爆笑文。如果觉得文中词缀太过现代,请慎重选择。这是一部超时代的”现象级”武侠爆笑文。情节一环扣一环,乱文一套又一套。世代为大明皇室守墓的楼家,已经传到第九代子孙楼天城手上。他有一身不凡的家传武艺以及一张胡吹乱侃的嘴巴,却不甘心空老于林泉之下,决意要为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效一己之力。可现实却比想象来的困难、复杂!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仙途奇遇

    仙途奇遇

    修仙之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短是对那些有灵根之人所言,长则是对我这种凡人而语。少年张有虎被父赶出家门强行修仙,一路跌跌撞撞遭遇各种离奇古怪之事,修仙之途爆笑连连……
  • 遇见你,我很幸运吗

    遇见你,我很幸运吗

    苏凌儿眼睛红红的看着面前的封时墨说:“你…是认真的吗?”封时墨欲言又止:“嗯…”
  • 重生校园之妖娆

    重生校园之妖娆

    一场意外,让她获得了新生,当然也伴随着那一天重生神器,让我们来看看。她这一生将会称为什么?最终守护她的人又是谁?她的心又在谁身上?敬请期待吧
  • 鲁班全书

    鲁班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色杀手:百变魔女

    绝色杀手:百变魔女

    “如果你的离开便是永不相见,那我宁愿从未认识你…”她、是凌氏集团的千金凌筱魅,集万爱于一身!却任性妄为的留下一纸书信离开了自己的家出去闯荡…六年后再次与家人相遇的时候她已是世界第一杀手组织“暗夜”里的天价杀手…他、是冷氏集团的独子冷方杰,是家族里最有能力的继承人!生性温和却行事果断的他还是一地下组织“凌烟阁”的阁主,而且他还懂医术!!!两大家族明面上是竞争对手,暗地里却是交情不浅!四年后,双方家长有意结亲的时候,她却刚好任性离家还未归、他也不愿与素未谋面还任性无理的她定亲!两老虽表示略显遗憾但也不会逼迫他们…可当他与她擦肩而过的时候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
  • 半夏时光:半支离歌

    半夏时光:半支离歌

    16岁那年他遇见最美的她。但一场车祸让她深入了昏迷。19岁那年他巧遇最一般的她,“沐离歌〞。时隔两年,如今19岁的浅时光,帅气、迷人,但不巧,一个相似的面巩,撞进了他的青春里。那张相似的脸,一段车祸,一个陷入昏迷的女孩,让“沐离歌”卷入着场恋爱进行曲中。当事情慢慢浮出水原时,当浅时光心中的她苏醒时,最后沐离歌才懂得那个看似薄荷清新的浅时光,原来是把她看成别人的影子,她心痛的爱不起来了……。时光的齿轮,转动着,我想:“爱与不爱以经不重要了,因为…………。它是个永恒的话题。”
  • 只想离你近一点

    只想离你近一点

    【完结】【新文《匆匆锦年》已发,是本文的续集】我是一颗向日葵/害怕每个日落后的夜晚/因为看不到你/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我/只想离你近一点/不然/我会枯萎~~~林诗琪曾以为自己喜欢的人必定是美如冠玉、满腹经纶、样样精通、无所不能,所以当遇到宋世杰之前对他一见倾心。直到后来的那一阵怦然心动,她才明白原来喜欢无关条件,而是那个人刚好撞击自己的心。是生活他老人家太爱开玩笑,总把青春画得花里胡哨的。没有心动,没有揪心,没有那点小心事就不算青春。新文《匆匆锦年》已发,是《只想离你近一点》的续集,约约约,链接http://www.*****.com/?partlist/341074.html记得收推评论哦。O(∩_∩)O//封面by夏阿花
  • 豪门秘恋:总裁的冒牌未婚妻

    豪门秘恋:总裁的冒牌未婚妻

    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单氏集团皇太子,高高在上、尊贵无比;她是乏人问津名不经传的星工场小模特儿,个性迷糊、神经大条。第一次见面她是他眼中的邋遢女,他是她眼中的自大男。再见面她是他眼中的超级病菌,他是她眼中的没品男。然而他们的故事也在悄然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