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72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民俗、民俗学的概念

一、民俗

民俗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如: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礼记·缁衣》)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管子·正世》)

入境,观其民俗。(《荀子·强国》)

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韩非子·解老》)

楚民俗,好庳(庳:读音“卑”,低矮。)车。(《史记·孙叔敖传》)

变民风,化民俗。(《汉书·董仲舒传》)

民俗既迁,风气亦随。(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九《送窦从事序》)

其上下政令之便否,土风民俗之所安,皆所习知。(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之《外制集》卷二《陇城县制》)

岁时游咏,顺民俗之乐。(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之《内制集》卷二)

方今士人名节不立,民俗礼义不修。(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之《奏议》卷十四《荐张立之状》)

这些所谓“民俗”者,或指民间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价值取向,相当于“民风”,民间生活(包括民间文化生活)中体现的一种风气,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也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感觉;或指民间节日、礼仪、祭祀等民间活动本身,那就是“形而下”的了,是实实在在的活动;或二者兼而有之。当然,民俗这“形而上”和“形而下”这两个意思,事实上是常交融在一起的。

“风俗”一词,也常指“形而上”的民间风气,如“风俗善顺”、“风俗刚猛”、“风俗浇薄”、“风俗轻勇”、“风俗暴急”、“风俗淳质”等,但指“形而下”的民间生活(包括文化生活)时,则比“民俗”一词,来得明确。后汉应劭《风俗通义序》所说“风俗”是指各地不同的生活状态。该书所写,基本上都是与俗文化有关的内容,且都是属于“形而下”的具体的文化现象。郦道元《水经注》常引用《地理风俗记》和《陈留(陈留:地名,今属开封县。)风俗传》二书,此二书都以“风俗”名,而所记载的,除了山川地理外,还有生活状态等文化现象。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云:“同类风俗,略举条贯,异政殊制,随地别叙。印度风俗,语在后记。”并多次云某国“土宜风俗”同某国。此“风俗”,也是指生活状态等现象。唐人陈鸿《长恨歌传》云:“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十一《郡中春宴因赠诸客》云他“一旦奉优诏,万里牧远人”,出为地方官,其地百姓“蕉草席铺座,藤枝酒注樽。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这两条材料中的“风俗”,就是指具体的文化活动了。

二、民俗学

“民俗学”一词,作为一学科门类概念,则于近代由国外传入。

1846年8月22日《雅典娜神庙》(The Athenaeum)杂志第982期,发表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汤姆斯(William John Thoms)以安布罗斯·默顿(Ambrose Merton)为笔名写的信,信中作者创为“Folk lore”一词,提议用它代替“民间古俗”等词(见阿兰·邓迪思编,陈建宪、彭海斌译《世界民俗学》)。“Folk”作为形容词,它的意思是“民间的”,作为名词,它的意思是“大众”、“老百姓”、“芸芸众生”、“老乡”、“乡下人”、“普通人”等。“Lore”是名词,词典上释为“学问”、“知识”,似乎失之宽泛。例如,高深的学问,我国古代关于经史子集的学问,现代数理化的学问,就不能称为“Lore”。“Lore”应该是“学问”、“知识”中的一类,是口耳相传的那一类学问或知识。老祖母给小孙女讲故事,小孙女自己成了老祖母,再给她的小孙女讲故事,这些故事,就属于“Lore”的范围。老婆婆教新媳妇怎样摆供桌上祭祀祖先的酒菜,新媳妇自己成了老婆婆,就教她的新媳妇怎样干这些事,这些事,也属于“Lore”的范围。“Lore”应该包括民间的生活习惯在内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是,“Folk lore”有“民众的知识”、“民间的智慧”、“民间传说”、“民间旧传”等译名,后来通行的翻译就是“民俗”。也许,此词翻译成“乡巴佬的学问”更容易让人理解。此词还有另一个概念,这就是“研究乡巴佬的学问的学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俗学”。前一个“学问”是“乡巴佬”口耳相传的“学问”,后一个“学问”是指以“乡巴佬”口耳相传的“学问”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门类。“Folk lore”的这两个含义,在我们中文中分得很清楚,一是“民俗”,一是“民俗学”,不会混淆,但在英文中没有区别,容易引起混淆,因此,有人提出,用“Folk loristics”表示“民俗学”,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在汤姆斯提出这个概念之前,英国学者对古老的民间风俗习惯的研究就已经很重视,但对它们的称呼却不尽相同,有“大众古俗(Popular Antiquities)”,“平民古俗(Antiquiates Vulgares)”,“民间传统(Tradition Populaire)”,“民间文学(Popular Literature)”等等。汤姆斯提出这新名词后,此名词很快得到英国学术界的承认和运用。1878年,英国伦敦成立“Folk lore Society”(民俗学会)即用“Folk lore”命名,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学术机构。约至19世纪末,欧美学术界先后接受了“folk lore”这一学术学科名称。

“民俗学”这一学科概念传入我国,与日本有关。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6月出版的张紫晨编《民俗学演讲集》所载王汝澜《日本民俗学发展概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的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巴蜀书社1995年出版的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各有记述,现根据这三书的记述,综合叙述如下:1886年,东京大学理学部的坪井正五郎等成立“东京人类学会”,并创办《人类学杂志》。这个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土俗,其杂志上发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内容也正是民间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久,坪井正五郎留学英国,研究人类学,当然肯定很快就知道了“Folklore”这个新名词。1890年,坪井在《伦敦通信》中提出,土俗学等于民俗学。19世纪末,英国民俗学家劳伦斯·高莫的《民俗学概论》传入日本,日本学者进一步看到了他们的“土俗研究”与“民俗学”的相同之处。1911年,日本学者上田敏在京都府立第一高等女子学校以“民俗传说”为题讲授民俗学概说,内容主要根据英国民俗学家劳伦斯·高莫的《民俗学概论》,但他把作为学科门类的“Folk lore”翻译为“俗说学”。20世纪初,日本学者柳田国男在其着作中反复运用了“民俗学”这一Folk lore的日译名。1912年到1915年之间,石桥卧波、坪井正五郎等创办《民俗》杂志,研究民俗学。此后,日本学术界遂通用这一译名。

“Folk lore”一词传入我国,是在1874年,即英国民俗学会成立之前四年。英国学者德尼斯在《中国评论》上发表民俗学论文,同时传入了这一名词。1876年,他的《中国民俗学》一书也在香港出版(见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但由于当时我国的政治、文化现实,这些都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注意。

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等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也注目于民俗学研究。鲁迅在1913年12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提倡整理、研究民间文学,“以辅翼教育”。周作人在1913年12月写的发表于绍兴县教育会刊第四号上的《儿歌之研究》中,首先使用了“民俗学”这个名词。但当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922年12月17日在北京大学创办《歌谣周刊》,其创刊号的《发刊词》中,用了“民俗学”一词。该刊物1923年10月第33、34两期发表周作人《儿歌之研究》一文。于是,“民俗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就逐渐受到了关注。

此后,关于这一学术名称,又有一些争论,有称“谣俗学”、“民间学”、“民学”、“民间文学”等主张,然终仍统一于用“民俗学”。1927年11月,广东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次年3月21日该学会出版《民俗周刊》,“民俗学”之称,遂得到我国学术界广泛认同并延用至今。

第二节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民俗学的研究对象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当然是整个的民俗。那么,民俗又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应该是整个民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英文中“乡下人的学问”,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中文中“民俗”与“风俗”也有这样的意思。民俗就是“民间百科”。

那么,科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学科门类,与民俗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科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早已远远超越了民俗。但是,它们都是从民间生发出来的,它们的原始形态或初级阶段,都属于民间文化,因此,它们与民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交叉关系。例如,数学当然是早已成熟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问题,早已超越了民间文化的范围,在我们的印象中,它应该是离民俗非常遥远的。但是,“抢三十”(甲乙二人,从“1”开始,轮流顺着自然数的次序接着对方所报数目报数,每人每个报数机会只能报一个或两个自然数,如甲开始,他可以报“1”,也可以报“1、2”,如果他报的是“1、2”,乙接下去,可以报“3”,也可以报“3、4”。能报到“30”者为胜此法常被用于训练小儿数数能力和初步的算术技巧)、“三姐妹回娘家”(大姐三日回一次娘家,二姐五日回一次娘家,三妹七日回一次娘家,什么时候她们三个能在娘家相遇?这是最小公倍数问题)、“鹅五鸭三鸡半个,一百铜钿买一百个”(鹅蛋五钱买一个,鸭蛋三钱买一个,鸡蛋一钱买两个,百钱买百蛋,问鹅蛋、鸭蛋、鸡蛋各多少个?亦即“百鸡问题”不定方程)、“人猴过河”(三个人带三只猴子过河,人和猴子都会摇船。连摇船者在内,船上只能容二人,或二猴,或一人一猴,而在此岸或彼岸,猴子的数量超过了人的数量,猴子就要害人。如何安排他们安全过河)、“舅舅分牛”(一老翁去世,留下遗嘱:家中有牛十七头,长子继承其二分之一,次子继承其三分之一,季子继承其九分之一。

此三兄弟的叔伯,无能执行此遗嘱者,舅舅略加思索,顺利执行此遗嘱,而三子皆满意。问:舅舅是如何按照遗嘱给这三兄弟分牛的?奥妙何在?)等数学故事或数学题目,则应该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因为它们在民间流行,或流行过相当长的时间,许多人最初的数学训练,就是从这些游戏或故事开始的,甚至不少人有过“乐此不倦”的经历。至于以“九宫”、“八卦”等原理设计的民间图案等,当然无疑属于民间文化,属于民俗学研究的对象,那么,民俗研究,自然也要包括对“九宫”、“八卦”等的研究和阐述了。再看机械学。现代机械当然不属于民俗研究的范围,民俗学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但是,水车、罱头(罱头:江南用来于河中取河泥作肥料的一种工具。)、秧马(插秧时用的一种农具,苏轼有诗咏之。)之类的农具,尽管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完全符合现代力学原理,而且非常巧妙,但无疑是属于民间文化的,属于民俗,现代机械学不会将它们列为研究对象。又如医学方面,民间的一些独特的疗法等,如刮痧,也应该是民俗。至于文学、艺术,那就更清楚了。文学中的民间文学,艺术中的民间艺术,当然属于民俗学研究的范围。

同类推荐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社交宝典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社交宝典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社交技巧:特殊时刻、面试、与异性相处、讲坛上、邀约、送礼等等。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热门推荐
  • 天不从人愿

    天不从人愿

    上天总与她作对,自从发现老公有了小三之后,她就一直没有顺利过!穿越,被刺杀,被迫开青楼,被权贵潜规则!但是,坚强的女主是什么都不怕的!咱现在有钱,有轻功,啊,对了,小弟还给她摸来了一本《朱氏修仙秘录》。请看小女子怎么在尘世中修仙,怎么在逆境中顽强成长为合格修真者的故事。
  • 绝世神医

    绝世神医

    谁说胖子不能招桃运?少年身怀绝世医术,却因性格过于憨厚淳朴,被爷爷逐出历练。来到灯红酒里的都市,憨胖的少年开始了他的另类传奇之路。而在创造传奇同时,少年也惹下无数风流债。明星,女警,护士,教师,学生,甚至萝莉都一一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俺这么胖,又不帅,你们咋还追着俺不放呢?”李辰憨笑着挠了挠头道。
  • 夜草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夜草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夜来风雨声,汲取夜间人事物的吉光片羽,填满时光。北京人多,北京太大。白天喧闹着,夜晚安静着。汲取夜晚的吉光片羽,告诉自己,明天还有日出。夜晚,只有自己时,心情是什么样的?笔可以是冷的,心却不能忘了跳动。于是,那些日间的人事物,在夜里像疯长的草,慢慢集合起来。
  • 幻想界线之狱种来袭

    幻想界线之狱种来袭

    这是一个几乎相同的世界。华夏,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大量人口、强大武器和狱能者,坚固的城墙持续整整30年没有让狱种再踏入城墙内半步,但是,如今却有狱种凭空出现在城内进行杀戒,难道残酷、混乱的世界即将重新席卷华夏吗?
  •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刘邦死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和平的时期,天下大的战事基本结束。直到刘彻登基这数十年的时间中,统治阶级上层相继发生了吕雉擅权、诸吕乱政、铲除诸吕、文帝登基,以及后来波及天下的七国之乱等大事件。
  • 高僧西域记

    高僧西域记

    古印度距离东土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高僧曰:这十万八千里,不过是人身上的十恶八邪。除十恶灭八邪,便睹弥陀......
  • 弃妇重生之与霸道总裁交易

    弃妇重生之与霸道总裁交易

    她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谁知却是噩梦的开始。方子涵霸道无赖的占有她唐磊不择手段逼她结婚徐文涛睿智稳重默默的守护她。*****她被未婚夫唐磊捉奸在床,“奸夫”方子涵离她而去。文涛为了家族颜面舍弃她。婚后,他心狠手辣,得不到她就要亲手毁了她,孩子被害,母亲被丈夫开车撞成植物人,她瞎了双眼,被闺蜜亲手推下悬崖。传言唐家媳妇不能生育。传言唐家媳妇跟奸夫逃到国外,卷走唐家上亿流动资金。******“除了这残缺的身体,我一无所有”,冷冽的声音寒彻骨。他手臂一伸,拥住面前的她,“我不仅要你的身体,还要你的心”。她一怔,当年如若不是因为你强行占有我,文涛又怎会为了家族颜面弃我,被逼嫁给唐磊,我恨你这么多年,如今你回来却要我的身和心,多可笑。“难道你不想给你母亲报仇?”,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别忘了你那植物人母亲如今还在唐磊手里,只有我能帮你”。她紧咬牙齿,泪水缓缓流淌而下,面容哀伤悲痛:“只要能为母亲复仇,身体和心不要也罢”。身残心死的她和再次出现的“奸夫”做了交易。******两年后,她以市长的千金身份从美国高调回来她变得妩媚、冷血,智慧,势要将失去的全部夺回来。
  • 涩涩女友:酷校草,别追了

    涩涩女友:酷校草,别追了

    初中填志愿的时候,我的分数段是可以上普高的,但相比之下职高的学费比普高便宜很多。
  • 暮星的乐章

    暮星的乐章

    自幼残疾的拉加德在一夜之间遭遇人生的最大变故:全家被早已设好圈套的秘教组织所杀。而他却以灵魂进入地下室神秘少女身体的方式逃脱。体会到久违的自由奔跑的感觉,却失去全部所有。迷失与抉择,她将何去何从?和平的时代业已结束,黑暗的仆从正在重回大地,整个世界暗藏杀机。守望者们吟诵了数百年的暮星公主,究竟在何方?【踏上旅途的人们啊,愿琥珀之泪为你提供大地一切丰茂出产;绀碧之血滋润你饥渴之身;翡翠之灵吹拂你疲惫身躯。但若前路暗影降临,愿红莲之火,炼净世间一切。——纳吉安塔古民谣,编撰人不详】
  • 墨色黎明

    墨色黎明

    她是唐家一个普通仆人的女儿,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冷血殿主;他是玖兰家被遗弃的废物少主,却是如同妖孽一般的笑面猛虎。他聪明一世,却屡屡败在她的手上。“我说过,我没空陪你玩。”“可是我有空啊~”“那你自个儿玩去吧。”“我一个人没法玩!要不,你陪我一起吧!”“……滚?”她第一次认栽。可这一栽就没成功爬起来过!“信不信我杀了你?!”“你舍得么?”“……算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