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7200000028

第28章 民间节日风俗(4)

一说起于南诏王皮罗阁设计焚四诏首领。许贺来《赐砚堂诗集》卷八《星回节山亭即事》描绘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诸俗,并云:“此节何曾载《月令》,豪酋昔日谋吞并。蛮妇几先识祸兴,灰中铁钏犹堪认。野史流传是耶非?毕竟此俗寰中稀。”“豪酋”指皮罗阁,“蛮妇”指邆赕诏王夫人慈善(一名白节)。此事杨慎《南诏野史》卷上言之甚详。唐代开元年间,南诏王皮罗阁“赂剑川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奏于朝,许之。皮罗阁乃预建松明楼,祀祖于上。使人谕五诏曰:六月二十四日乃星回节,当祭祖,不赴者罪。”五诏之中,越析诏首领因路程远未赴会。邆赕诏首领之妻慈善劝其夫勿赴会,其夫不听。慈善不得已,以铁钏穿于其夫之臂。二十四日,四诏首领至皮罗阁所。皮罗阁与他们一起登楼祭祀祖先,然后在楼上饮酒。入夜,四诏尽醉。皮罗阁独自下楼焚纸钱,乘机纵火,火发,四诏全部被烧死。皮罗阁遣使至四诏,说是焚纸钱失火,四诏首领遇难,请他们来收死者遗骨。四诏首领妻子至,莫辨其骨,独慈善据铁钏得认出其夫之骨,收而归葬之。杨慎仅言此事发生在星回节,并未言星回节之俗因此而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钱尔载按语引袁懋功《滇记》则云此事为星回节之起源,与许贺来所言同。此说流传最广。南诏王设此计策,乃是利用星回节祭祀祖先之机会,则星回节在此前早已有之甚明。

一说起于明代大臣王祎被害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云:“今滇中以六月廿八日为火把节。问其原,则是日为洪武间遣待制王忠文祎说梁王纳款不从,为其所醢,以此立节。亦晋人禁寒食、楚人投角黍之意也。”其《敝帚轩剩语》卷上所载同。此说似乎不近情理。《明史》中的《王祎传》、《把匝刺瓦尔密传》都载王祎被害事,言梁王为元使脱脱所胁,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杀王祎,但并未言醢。“被醢”之说,或是“被害”之讹,或出于当时传闻,或为脱脱之流为挑拨明廷与梁王关系而造的谣言。王祎即使被醢,又与星回节举火燃炬之俗有什么关系呢?或云,星回节有人们“用牲肉细缕如脍,和以盐醯生食之”之节俗,“细缕如脍”与醢相似,此或由王祎被醢而来。这更是不通。孔子闻子路被醢而不忍心食醢,命人将醢倒掉,事载经传。滇人若如沈德符所言感佩王祎之忠义,仿“晋人禁寒食、楚人投角黍之意”而立此俗,因为王祎被醢而于此节大吃“细缕如脍”的牲肉来纪念他,就很难使人理解了。若说梁王为元廷所封,当时的滇人与明廷为敌,滇人立此节俗食如醢之脍,乃是出于对明廷、对王祎之恨,这也说不通。王祎被害后,梁王以礼收敛之,并遣使致祭。梁王尚且如此,滇民就更不会对王祎恨到“食其醢”的地步了。再说,王祎事在明代,而星回节食“细缕如脍”的牲肉,亦称“食生”,这一风俗,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

一说起于剿灭天神所遣虫害。传说古代一力士阿提八拉,与天上力士斯热阿比比武,斯热阿比败北。为了报复,斯热阿比怂恿天神遣虫害降地面害民。人们遂于六月二十五日举火燃炬,赴田间驱除杀灭害虫,大获全胜。此后遂以此为俗。此说虽然事属神异,但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表现人定胜天的思想。民俗起源故事,固多此类者。

一民俗有多种起源故事,并不奇怪,或以地域之异,或以传闻之不同,或出于种种附会,这都是民俗中常见的现象。如端午之龙舟竞渡,或云纪念屈原,或云纪念伍子胥,或云纪念曹娥,也是如此。人们不妨各行其俗,各作不同的理解,各为不同的目的。如星回节之举火燃炬,人们不妨或为纪念阿南夫人,或为纪念孔明,或为纪念四诏首领被焚事,或为纪念驱除天神所遣虫害。我们不必执一而否认其余。就民俗起源故事本身而言,某故事开启某民俗,虽然此故事或出于想象、牵扯,或竟然本末倒置,依托此民俗附会而成,但是总应该合情入理。若该故事所言与该民俗完全不合,或未能自圆其说,则必不能令人信服。若以此探究该民俗的意蕴,就会误入歧途。

星回节在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二十八日,而其起源故事之日期,则有六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腊月二十四日诸说,即使同一故事,所传日期也有不同。我们不必将这些故事的日期一一考证确实,也不能以日期论定某故事确实为星回节起源故事而某故事不是。节俗之日期,固非严格按此节俗起源故事之日期而定,即使有史籍可征之实事也是如此。至于有史事而日期失考者,俗传附会,更属平常。如伍子胥未必死于五月五日,而吴地民间不妨于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那些虚空结构、实属神异的故事,其日期就更无准确性可言了。

星回节起源诸故事中,驱除虫害、孔明入滇是好事,而阿南自杀、四诏被焚是悲剧。现在的星回节,无疑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气氛,我们不能据此而否认此节起源于阿南自杀这一悲剧。如介子推、屈原之死,无疑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后世行寒食禁火之俗纪念介子推,而宋代有“谗妇思寒食”之谚语:人们于寒食节大嚼前几天煮就的诸般美食,寒食禁火也早已成为一个喜剧性的节俗。端午竞渡,人们注意的是龙舟之华美,比赛之胜负,采物之多寡,谁还会为三闾大夫拍浪撼天地招魂?节俗即使起源于悲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变迁,节俗的悲剧性会渐趋淡化,直到消失,并往往会被喜剧性所取代。所以,喜剧性的星回节,有悲剧性的起源故事,也就毫不奇怪了。

第三节秋季节日风俗

一、秋季节日风俗概览

立秋:妇女儿童头上戴用树叶或花剪成的花样。广东有些地方,妇女用红布剪成葫芦形状,缝在儿童的衣服上,以祛疾病。是日宜吃瓜,据说可以少些痱子等皮肤疾病。是日雨,主丰收。是日雷,主歉收。立秋时辰在早晨,主秋季气候清凉,反之,主炎热。

七月初七七夕,见下文。

七月初七魁星生日:是日有祭魁星之俗。魁星为主科名之神(见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九,赵翼《瓯北全集》卷四十四《戏题魁星像》,钱琦《澄碧斋诗钞》卷八《台湾竹枝词》等)。

七月十五中元节,见下文。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雨,主棉花收成不好。

七月晦日地藏菩萨生日:见本书第二章有关部分。

秋分:北方有些地区,用米糕或米饭祭祀风神;制作来丰米糕;采马齿苋晒干,次年元日食之,名长寿菜。是日雨,主自冬天到次年春多旱,麦子歉收。

八月初一天医节:古有祭祀黄帝、岐伯之俗。用干净的露水洗目。

八月初三灶君生日:见本书第四章。

八月初八八字娘娘生日:旧苏州城中北寺内,供奉一女神,名八字娘娘,据说她的职能是给人造八字。是日有祭赛之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见下文。

八月十六掠刷神降:掠刷神的职能是掠去人们的非分之财。

八月十八潮神生日:古浙江等地沿江地区如杭州等有祭祀潮神和观潮等俗,今在此前后仍有观潮之俗。

八月廿四水稻生日:是日雨,主水稻收获时常雨,稻草容易腐烂。

八月廿七孔子生日:旧有祭祀等俗。俗以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生日。清《礼部则例》卷一百二十一规定,王公百官于此日致斋一日,衙门不理刑名,民间禁止屠宰。乡间书塾也举“圣人会”致祭(见清代陈豪《东暄草堂遗诗》卷上《绝句》)。而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二据《春秋》诸传考证,孔子实生于晋襄公廿一年十月二十二日,非八月廿七日也。

霜降:旧时军队中有祭祀旗纛神之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见下文。

九月初九斗母生日:有祭赛之俗。斗母为道教中地位很高的女神,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和北斗七星都是她的儿子。

九月初九狐仙生日:北方许多地方,有于此日祭赛狐仙之俗。

九月十三钉靴生日:是日如晴,主是年冬节天气晴暖。钉靴是旧时的雨鞋,鞋帮涂抹桐油防水,底装尖头铁疙瘩防滑。

二、重要的节日风俗

1.七夕

七夕乞巧,源于牛、女故事,牵牛、织女,乃世俗之名,暗示了一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已有故事化之迹。《诗·小雅·大东》已有与它们名称相应的简单形象,且并列咏之。《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注意,这是天帝的孙女的意思,并不是天女的孙女的意思。女孙,就是孙女的意思。此则当时已有有关织女之故事。西汉已有以牛女相匹的艺术造型。班固《两都赋》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张衡《西京赋》云:“乃有昆明灵沼,黑水玄址。……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昆明池为汉武帝时所作,而池畔已有牵牛织女之造型。西汉之墓壁,亦有牵牛织女之像(见《考古》1965年第二期)。牛女悲剧故事,至晚在汉已形成(《古诗十九首》)。牛女七夕相会,最早见于曹植、傅玄诗赋等。牛、女故事,妇孺皆知。然古籍所载,颇有与俗传不同者。(1)牛郎欠债说。牵牛为娶织女,向天帝借了两万钱作财礼。结婚后,牵牛久久不还,天帝怒,乃将他们分开。(2)织女婚后废织说。河东织女忙于织布,没有时间打扮。天帝很怜悯她,把她嫁给河西牵牛郎。结婚后,织女就不再织布。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河东继续工作,只让她和牵牛郎一年相会一次。

乞巧之俗,因时地之异,其法甚多。如穿针,验蜘网,丢针,祭拜等。唐人又有祭机杼之俗。乞巧而外,又有求子、祈愿、宴饮、玩微型艺术品之俗。

随着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女红技能已不再重要,因而乞巧的意义也就被淡化了。然而,爱情之树长春,牛郎织女故事的爱情主题仍为世人注重,于是,七夕这传统的乞巧节,也就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2.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其名称来源于道教故事,是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中的一元。盂兰盆节的名称,则来源于佛教。这一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这些活动,与道教影响没有什么关系,而与佛教有直接的关系。

盂兰盆节的名称和祭祀祖先的活动,导源于佛教中的《佛说盂兰盆经》。此经篇幅不长,全文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诸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属,床敷卧具,尽世甘美,尽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先受盆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尔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的母亲在饿鬼地狱中,目连给他母亲送食物,他母亲还是吃不到。目连没有办法,求教于佛,佛说,目连的母亲罪孽深重,不是目连一人的力量能救。目连应该供养诸佛僧众,请他们一起作法事,来救他的母亲,这样,他的母亲才有希望得救。盛纳这些供养物的器具,就叫做“盂兰盆”。“盂兰盆”在印度语中为“解倒悬之器”的意思。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九引《窦氏音训》云:“天竺所谓盂兰盆者,乃解倒悬之器,言目连救母饥厄,如解倒悬,故谓之盂兰盆。”我国中元节盂兰盆之俗,齐梁间即有之。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篇》:“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唐宋而下,一直到清代,中元节于寺庙设盂兰盆供养僧人作法事以超度亡故亲人之俗,古书中时有记载。

在七月半期间,家家都到寺院中设盂兰盆,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早在宋代,盂兰盆就不仅仅用于供养僧人,而是还用来祭祀祖先。这种用于祭祀祖先的盂兰盆,有许多式样:

以竹为圆架,加其首以荷叶,中贮杂馔,陈《目连救母》画像,致之祭祀之所。(宋朝高承《事物纪原》卷八)

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

取麻谷长本者,维之几案四角。又以竹一本,分为四五足,中置竹圈,谓之盂兰盆。画目连尊者之像插其上。祭毕,加纸币焚之。(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

同类推荐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 庙会风情

    庙会风情

    这部书长怀对周至数百个庙会做了调查考证,细致而缜密,系统地阐释了周至庙会的来龙去脉,让我们领略了一种庞大的乡村文化现象。难得的是他并非简单地将庙会一一列出,而是融入了一个作家的独到视觉和感受,有古有今,有叙有议,读来让人在兴趣盎然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

    《文化的背景》这本书,共分六辑。第一辑,写了我对故乡的理解与遥望,写了亲情、友情和故乡荆门的风情;第二辑,写了我的阅读体验和读书心得,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作了分享;第三辑,写了我的文化旅程,记录了我对一些文化名城的感悟和思索;第四辑,写了我曾接触过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环境以及它们对我心灵的触动;第五辑,抒发了我自己对写作、对文化、对人生的感受以及肤浅的文化体验;第六辑,写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的真谛和经验。书中的文章,绝大多数已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涉及的内容较为驳杂,或许只能以文化为主线,将它们串起来奉献给读者。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上)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种红色精神,讲述其的内涵、形成等,分别为: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改革创业精神、抗洪精神。
热门推荐
  • 一夜知秋

    一夜知秋

    一个少年在孤身一人闯荡上海7年以后当他以为拥有一切的时候,却发现他身患疾病,爱情,友情,一切都不在,这时候的他该怎么办呢
  • 丫头,别怕!我永远在你的身边

    丫头,别怕!我永远在你的身边

    “辰哥哥你要走了吗?”“嗯,我会来找你的!”
  • 无限修仙传

    无限修仙传

    平凡的乡村小童,拥有着一个不一般的身世,一次次痛苦的挣扎,让他步入了一个浩瀚的仙侠世界。他有着凄凉的身世,也有着感人的亲情,还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那浩瀚的仙侠仙界里,他奇遇连连,却又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道路的巅峰……!
  • 傻夫养成记

    傻夫养成记

    某女嫁入豪门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帅夫君竟然是个傻子,一怒之下欺夫于千日,巴不得某男休妻,而后的日子里,某女:”喂,看看看,看什么看,没见过美女加个帅哥啊,有本事你娶...哦不你嫁个这种奇葩去啊!“某男:“仙女姐姐,什...什么是奇葩哇?”(疑惑)某女(怒):“你不就是个奇葩么,问问问,就知道问,走了!”某男(委屈):”......”。。。某女:“喂,傻子,你说你除了这张脸迷人点之外还有什么呢?”(疑惑)某男(傻笑+认真):“嗯....我还有一颗最喜欢最喜欢你的心啊。”某女(好奇):“最喜欢...是有多喜欢啊?”某男:“呃...最喜欢就是最最喜欢!”说完,抱住某女轻轻吻下。。。。
  • 独步星河

    独步星河

    蛮荒星域,一个崇尚力量的星球;杀手古阳,一个带着狙击枪的瘦弱男人,重生至此,偏要用狙杀征服力量!只因无意间狙杀强敌,竟被神秘组织看中,再次走上杀手之路。狙击枪下,千里之外取人首级;鹰眼如炬,瞄准锁定一击致命!杀凶兽,换晶核;夺美女,建势力。小小子弹,偏要改写这星球的生存秩序!
  • 做最好的你自己

    做最好的你自己

    《做最好的你自己》与作者的另一本经典之作《神奇的秘密》相得益彰,通过现实事例,作者发现,许多人尽管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金线”——信念,但为何有些人成就非凡、与众不同,而有些人生活平淡无味、一事无成呢?作者通过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一个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巨人,成功者与平凡人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已唤醒这一巨人,并且学会驾驭;而后者一直使之沉睡,未加利用,因而二者的人生会截然不同。《做最好的你自己》以《神奇的秘密》所阐述的法则为基础,带领读者结识内心的这位巨人,学会驾驭,并使之为己服务,达到人生的不同目标。
  • 如果你醒来,我们就在一起

    如果你醒来,我们就在一起

    易冷静静地看着舞蹈室里训练的厖呇樊,露出了微笑,跌倒在门口,血流不止。
  • 异界之踹翻十块板板

    异界之踹翻十块板板

    家庭要照顾无时间写书,此书交给朋友座右萌作者续写。
  • 双双扑倒

    双双扑倒

    高中毕业生叶萝依趁着长假漫漫,回到自己的家乡;寻找小时候记忆中的片段;那片段伴随着《桃花源记》多年来交织在自己的脑海里;却意外穿越回唐朝政权更迭的年代。唐朝末年,李氏政权风雨飘摇;一代盛世穷途陌路之际,民间却开始盛传有神女带佛教七宝之一的颇梨降世。为了安稳政局,太子太傅李道受昭宗口谕秘密派长子前往探寻,不料长安第一恶少头衔的小儿子李秋尘也搅入这趟浑水……
  • 一吻天荒,转身末路

    一吻天荒,转身末路

    曾经,他们为了相爱,不惜抛下一切,曾经,他们幸福得连老天都有妒忌,曾经,他们把每天当做末日来相爱……当美好的一切,都已经镜花水月。他和她,原本就是两行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偶然的错误相交,拉开了爱恨情仇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