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1000000014

第14章 中国烹饪概述(8)

甗。这是一种复合炊具,上部是甑下部是鬲或釜,下部烧水煮汤,上部蒸干食。陶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有青铜甗,秦汉之际有铁甗,东汉之后,甗基本消亡,所以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关的语汇,东周之前的甗无论陶还是铜,多是上下连为一体的,东周及秦汉则流行由两件单体器物扣合而成的甗。鬲、鼎与甑相合的甗可直接用于炊事,而釜、甑相合而成的甗仍需与灶相配才能使用。汉代有时将甗称为甑。

鬶。将鬲的上部加长并做出流,一侧再安装上把手就成了鬶,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特的一种,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鬶的功用与鬲相同,也是烹煮食品的器具,但因它具有尖嘴(即考古界所称的“流”)和把手(即“鋬”),所以它无需借助于勺而可以直接将煮好的食品倒入食具且不致溅溢,因而在功能上较鬲先进。

斝。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陶斝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也是空足炊具之一。进入夏商周时期的斝变为三条实足,且多青铜制成,但已是酒具而不是炊具了,作为炊具的陶斝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几百年间,作为酒具的斝则盛行于商周两代。新石器时代的斝是煮水煮粥的炊具而不是专用的酒器。但进入夏代以后,斝渐以盛酒、温酒为主,商代流行青铜斝,已无炊具功能。商代以后,斝由盛转衰以至绝迹。

2.进食具

饮食活动中,将烹饪好的食物从炊具中取出放入盛食器,再从盛食器中取出放入口中,这两个过程所需要的中介工具就是进食器,中国传统的进食器具可分为勺和筷子两类。筷子一经产生,历三千余年而无功能和形态的本质变化,因而被视为中华国粹的一种,成为饮食文化的象征。而勺类进食具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对要复杂些。

筷子。筷子古称“箸”,至明代始有今称。作为最基本的进食工具,箸的起源甚早,甚至有可能早过陶器。史载着名的商朝暴君曾以象牙作箸,可见至少在商代,箸已经有多种质料而不单单是木棍竹片了。在“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指导下,历代对箸的制作费尽心思,力图在两支简单的圆柱体上展现出更多的技艺。这种首粗足细的圆柱形进食具,最早应是以木棍为之,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制品,汉代则流行竹木质,至为精美。隋唐时出现了金银制作的箸,一直沿用到明清。至宋元时期,出现了六棱、八棱形箸,装饰也日渐奢华,明清时宫廷用箸更是用尽匠心,工艺考究且有题诗作画的箸,实际成了高雅的艺术品。因此,有象牙箸、玉箸、金银箸、铜箸、木箸之分,还有方头、圆头、多棱头之别。作为一种独特的食具,箸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在文化史上处处都能找到箸的印记。

瓢、魁。将完整的葫芦一剖为二便成了两个瓢,故俗语说“比葫芦画瓢”,可见最早的瓢应是圆形带柄并是木质的。后来又有了陶质和金属瓢,汉代的瓢方形、平底,既可舀水,又可直接进食,称为“魁”,瓢之较小者称为“蠡”,古语有“以蠡测海”,言其工作之艰巨,或谓不自量力之意。瓢魁之类,既可舀水进食,也可用以挹酒。

勺。在古代的饮食活动中,勺与箸往往是一同出现并配合使用的。在功能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炊具中捞取食物盛入食具的勺,同时可兼作烹饪过程中搅拌翻炒之用,古称匕,类似今天的汤勺和炒勺。另一种是从餐具中舀汤入口的勺,形体较小,古称匙,即今天所俗称的调羹。但早期的餐勺往往是兼有多种用途的,专以舀汤入口的小匙的出现应是秦汉及其以后的事。考古发现最早的餐勺距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属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勺既有木质、骨质品,也有陶质的。夏商周时期出现铜勺,带有宽扁的柄,勺头呈尖叶状,自铭为匕,即勺头展平后形如矛头或尖刀,“匕首”之称即指似勺头的刀类。自战国起,勺头由尖锐变为圆钝,柄也趋细长,此形态一直为后代沿袭;秦汉时流行漆木勺,做工华美,并分化出汤匙;此后金、银、玉质的匕、匙类也日渐增多,餐桌上的器具随着食具的多样而更加丰富了。

3.盛食具

盛食具指进餐时所使用的盛装食品的器具,约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餐具,包括有盘、盆、碗、盂、钵、豆、敦、俎、案等类。盘是盛食容器的基本形态。

盘。新石器时代已广泛使用陶盘作为盛食器皿,自此而后,盘一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用具。作为中国古代食具中形态最为普通而固定、流行年代最为久远的品类,盘包括了陶、铜、漆木、瓷、金银等多种质料。最为常见的食盘是圆形平底的,偶有方形,或有矮圈足。

碗、盂、钵。碗似盘而深,形体稍小,也是中国炊食用具中最常见、生命力最强的器皿。碗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历久不衰且品类繁多。商周时期稍大的碗在文献中称为盂,既用于盛饭,也可盛水。盂的外形似较深的盘,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而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当时主要做饮器使用。秦以后,盂的功能和名称发生变化,既可盛水,也可盛粥盛羹,形态越来越小,与今天的碗十分相近。所以汉代字书《方言》中就说“盌谓之盂”,“盌”就是碗,可见盂实际就是盛饭的碗。碗中较小或无足者称为钵,或写作钵,也是盛饭的器皿,后世专以钵指称僧道随身携带的小碗。碗或写为盌,如同钵写作钵一样,反映了同一类用具的不同质料。

盆。盆是一种较浅的大口小底的贮存具,多为圆形。新石器时代的陶盆均为食器,式样较多,秦汉以后盆的质料虽多,但造型一直比较固定,与今天所用基本无异。盆在古代是重要的食具,主要是用来盛贮水和食品的。盆腹深而曲,除视觉上美观外,还具有防止食品或水溅溢的功能。后来,盆由盛贮器演变为一种量器,荀子曾说一亩地能产谷物数盆,即此意。

豆。豆在古代是用来盛放食品的器具,它实际是一件加有高底座的浅盘。

除陶质的以外,还有木质、竹质的,商周以后更盛行青铜豆。按古代字书的解释,木豆称梪,竹豆叫笾,陶豆为登。豆的长柄称为“校”,柄下的圈足称为“镫”。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产生陶豆,沿用至商周时期,汉代已基本消亡。青铜豆最早产生于西周而不见于商代。商周时期,豆均是专用盛装肉食的,广泛用于祭祀场合,故后世以“笾豆之事”代指以食品祭神,豆类器皿因此被称为“礼食之器”,用途甚明。由于造型及容量稳定,制作规整,豆因此也衍化成一种量器,豆也成为容量单位(四升)。后来,进而又以豆为重量单位。秦代有半两钱,半两重十二铢;汉代盛行五铢钱,均以铢为计量单位;而一铢的重量则以豆计,即是六豆为一铢。

俎。平板下安有足谓之俎。俎既可用来放置食品,也可用做切割肉食的砧板,故鸿门宴上张良自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其意昭然。新石器时代的此类食具尚无确切的发现,但夏商周时期的俎却多有出土,既有石俎、又有青铜俎。当时的俎也是祭祀用的礼器,用来向神荐奉肉食,所以常常“俎豆”连用,代指祭仪,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论语·卫灵公》)即言其擅长祭祀礼制之意。按照周礼的规定,俎也是祭祀礼器的一种,其使用介于镬鼎、升鼎和豆之间,是承载、切割肉食的器具,而且一般应是每鼎配一俎。

案。案的形态功用与俎多有相似,但秦汉及其后多言案而少称俎。食案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案面长而足高,可称几案,既可作为家具,又可用做“食案”;另一种案面较宽,四足较矮或无足,上承盘、碗、杯、箸等器皿,专作进食之具,可称为棜案,形同今天的托盘。

簋。青铜质圆形带足的大碗称为簋,又叫做琏,方形的则叫做簠,又叫做瑚,故瑚琏即簠。簠簋常连用,专指商周时期的青铜盛食器。在青铜器产生之前,此类器物是陶质或竹木质,被称为塯,或称土簋,功能与碗相同。簠簋之称仅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当时除作为日常用具外,更多地用做祭祀礼器,且多与鼎连用,鼎单簋双,用来表示使用者身份地位的不同。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一般平民不得用,拥有簋者定是高官。因此,簠簋便成了高官的代称,古代官员为政不廉时,“簠簋不饰”婉指其贪。与豆不同的是,簋专盛素食,秦汉之际,作为实用器的簠簋已不复存在。

盒。两碗相扣成为盒。盒产生于战国晚期,流行于西汉早中期,有的盒内分许多小格;自西汉至魏晋,流行于南方地区,被称为八子樏,后也发展出方形,统称为多子盒;无盖的多子盒又叫格盘,此类器具均是用来盛装点心的,但扣碗形的食盒也一直在使用,不过由陶器变成漆木器或金银器了。

敦。青铜质盛食器,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后期,至秦代已基本消失。敦呈圆球状或椭圆状,由上下两个造型完全相同的三足深腹钵扣合而成,上下均有环形三足(或把手)两耳(或无耳),一分为二,上体为盖,倒置后也可盛食,与器身完全相同。方形之敦叫做彝,但属酒具而非食具。根据周代礼仪的规定,敦是专门盛黍、稷、稻、粱等粮食作物制成品的盛食具。敦的形态是由鼎和簋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周礼》中簋敦不分,宋代称敦为鼎,至清代始有学者将敦单独分出。

4.贮藏具

贮藏具广义地讲,用于藏贮食物原料与食物成品的器具均可归入此类,腌制食品的容器也可视作贮藏器。这类器物的构成比较繁杂,包括瓮、罐、瓶、壶等,既有存贮粮食的,也有汲水、提水的,还有存贮剩余熟食和腌食的。部分盛食器如盆、盘类也兼有储藏的功能。

瓶。一种小口深腹而形体修长的汲水器,新石器时代的陶瓶形式多样且大小悬殊,尤以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最有特色,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金属瓶虽已出现,但数量甚少,用于汲水的瓶仍以陶质为大宗。形体较小的瓶进而兼具盛酒的功能。

瓮。瓮是罐类器物的基本形态,用以存水、贮粮,当然也可贮酒,正如颜师古在注《急就篇》时所说“瓮谓盛酒、浆、米、粟之瓮也。”形体稍小的瓮可称为瓿,一般在口沿部位有穿孔以备绳索,主要用于汲水。另有一种形态与瓮相近的汲水器名为缶,有盖,秦国曾以此为乐器。

壶。形态介于瓶和瓮之间且有颈的器物称为壶,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壶可存水,也用以存贮粮,另有一部分盛酒。用做量器的壶叫锺,陶壶自新石器时代产生后一直沿用,后又有金属制品及瓷壶。

1.4中国烹饪的风格特征

1.4.1中国的风味菜肴

中国的美味佳肴,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中国的烹饪艺术闻名遐迩,为世人所称道。风味菜肴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历史沿革

据文献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周代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载有200多种菜肴。

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使中国早已出现的素菜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花色菜、食疗菜也有新的发展。宋代,中国菜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汴京和临安的市肆中,冷菜、热菜、羹汤和花色菜名目繁多,数以百计。当时市场上已有标明南、北、川味的菜点和素菜,表明中国菜肴的主要风味流派在宋朝时已具雏形。元明清三代,中国菜肴又得到较大的发展,菜肴品种数以千计。

这一时期还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迁居各地,清真菜作为一种独特风味在中国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菜肴的风味流派已基本形成。晚清至民国初期,随着外国人来华,中国菜肴又融合了某些西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1979年以来,在菜肴的继承与创新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中国各地的传统风味菜肴纷纷恢复上市,除北京的仿膳菜外,西安、杭州、开封、济南、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

2.菜品类别

中国菜肴品种繁多,除按地区和民族分类外,还因消费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层次不一的菜品,主要有家常菜、市肆菜、寺观菜、官府菜、宫廷菜、药膳菜等。其中以宫廷菜、官府菜和市肆菜影响最广。

宫廷菜是由御厨制作,供君主享用的菜肴,诞生于宫廷之中。宫廷菜的突出特点是用料精奇,烹制细腻,选型精美,注重营养,定名雅致,还融入一些有关帝王的故事传说。宫廷菜享有“中菜之骄子”的美誉。

官府菜是由官厨制作,供文武百官享用的菜肴,源出官府。其特征是以乡土风味为主,讲究精洁,注重养身,工艺有独到之处,不少美馔遐迩闻名。官府菜的社会影响比宫廷菜大得多。

同类推荐
  • 菜单与宴席设计

    菜单与宴席设计

    我国的烹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驰誉世界。历代名厨名师无一不是设计宴席和制作菜品的高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独具风格、脍炙人口的菜肴、菜单。这些菜蕴含着中国的饮食文化、科技和艺术,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餐饮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份好的菜单与宴席设计既可以作为餐饮企业与顾客交流的工具,宣传产品种类,塑造企业形象,吸引顾客消费,又可以作为餐饮企业的工作文件和员工工作指南,提高餐饮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是衡量厨师或餐饮管理者水平的重要标志。
  • 周末聚餐

    周末聚餐

    《周末聚餐》根据周末聚餐的特点、人体的营养结构和不同人的饮食喜好,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周末聚餐的食谱,搭配合理,运用巧妙,富含营养,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周末聚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
  • 清润糖水

    清润糖水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轻松快乐入厨房,美味营养又健康。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就地取材,为你呈上飘香扑鼻的美食。
  • 巧做下酒菜

    巧做下酒菜

    公司聚餐、同学聚会、生日party、工作应酬……现代人的生活,和酒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光喝酒没有下酒菜的餐点可就落伍啦。本书为您精心挑选了众多合适的下酒菜,除了在色、香、味的表现上要求完美,更注重均衡与健康。内容丰富,制作精致、是美食爱好者最好的选择。
  • 快捷甜品

    快捷甜品

    本书精选甜品的5种技法及99种营养功效知识,附以做甜品的99种小贴士,读者既能学到做甜品的基本技法,又能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照本习读,新手亦能做出郁香味美的各式甜品来。
热门推荐
  • 界动风云

    界动风云

    一个天赋异禀的男孩,他天性善良,有强烈的正义感,而他的一个个际遇也因此而起。他在查自己的身世的途中,实力逐步强大,成为耀眼的新星!而真正了解身世时,本想泄怒,却发现还有更加隐秘的事情未曾所闻!另外,他所见到的异于人类的种族到底是些什么生物,难道在这片异界大陆上,还有别的世界吗?(欢迎加入本人的书友群:94517842)
  • 宁负如来不负汝

    宁负如来不负汝

    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童话中,总有一个并不潇洒,却十分忠贞的骑士,世界之中大多数人,在初恋面前扮演的就是默默无闻的骑士角色。也许,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公主才会发现,她应该珍惜的人不是王子,而是骑士……(本书改编大多为真人真事……)仅以此书致敬那些在心爱的女神面前,只敢默默守护,不敢奢望在一起的那些人……
  • 最强医仙系统

    最强医仙系统

    一个牛逼的医仙系统,改变了林夕的平凡生活,萝莉?御姐?女仆?林夕大手一挥:“哈哈,通通我的……”
  • 隐婚暖妻:帝少,轻点爱

    隐婚暖妻:帝少,轻点爱

    传说中暴戾嗜血犹如帝王般尊贵的男人,是权力的象征——薄勒言,是“食物链”最顶峰的存在,杀伐果断手段残忍。在他缔造的黑暗王国中,一场设计谋杀,撞上了装逼有格调的豪门千金——炮灰季流苏。季流苏的人生宣言:“禁止薄勒言,抵制薄勒言!”叱咤军商政三界的薄勒言眯眸邪笑:“要如何抵制、禁止你爱我呢?”领证前,一吻成灾,辗转反侧,“小傻瓜,是不是没有要够?”领证后,夜夜不停,狠狠宠爱,“说好的禁欲呢!大骗子!”这是个咸鱼翻身的炮灰的奋斗史,首席疯狂撩。
  • 妙手狂医

    妙手狂医

    因实验爆炸,未来的药圣穿越到2013年,一身未来医术,治癌症,医怪病,无所不能,未来药圣穿越2013,一身医术简直逆天!
  • 江湖秩记

    江湖秩记

    这本书没有魔法,也没有异能。只有你们永远都接触不到的这个世界的灰暗面。。。
  • 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是一种以绘画、剪纸为主,集书法、楹联、诗词和手工编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本书介绍了忠信花灯的历史渊源、上灯习俗、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与价值等内容。
  • 灵泣九霄

    灵泣九霄

    想来神州经此浩劫定能永享太平,却不知魔族与妖族已悄然觉醒,三族大战,修罗族长蚀天能否破印而出,卷土重来?僵尸族长鬼煞究竟下落何方?上古巫族真如传闻所说,一夜之间覆亡了吗?天井被封的血鬼一族又该何去何从?悄然觉醒的妖魔两族又会给神州带来怎样的灾难?一场蓄谋已久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 邪魅禁忌

    邪魅禁忌

    未来世界,黑夜中隐匿着来自外星的一种生灵,拥有人类一样的外表,掌控着某种异样的能力,却以人类为食,他们被称为----噬魂异种。人类招揽十方异士组建灵异战队,奋起反击。双亲被异种残害的孤僻青年易如枫、为了倾慕之人一心想要变强的郦少卿,被卷入了这场血腥的斗争之中,从此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你身边的人到底哪一个是隐藏的噬魂异种?最恐怖的帝级异种到底拥有怎样的力量?爱恨杀戮、兄弟情仇。爱人?兄弟?究竟我该如何抉择......
  • 再度微笑日

    再度微笑日

    这是一个在各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太平洋小岛这是某雇佣军建立的地下活体实验场这是黑翼,我生活的地方我讨厌的地方残忍实验,情报人员,军部秘密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像一张结实的大网,让这个岛上的每个人都显得扑朔迷离总有一天,我会跟我的伙伴们揭开人造天才Monster项目和黑翼岛上笼罩的层层迷雾摧毁这个人造的人间炼狱,等待再度微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