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若岩,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境内,这里风光秀美,山水宜人,是盛夏消暑休闲的胜地。大若岩于1985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同年8月,永嘉县批准建立了“永嘉县大若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987年楠溪江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风景名胜区。大若岩是楠溪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陶公洞是珠中之王。陶公洞的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成了“摇钱树”“聚宝盆”。1990年,由水云、大元下、龙口和双岙4个村联合成立了“陶公洞管理小组”,4村共655户,6750余人。
反腐老太当村长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陶公洞每年至少有500多万元收入,然而,这“聚宝盆”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成了“大漏勺”,群众对管理小组的收支,提出许多质疑?钱收入那么多,景区面貌还是老样子,钱用到哪里去了?漏洞在何处?
2000年6月25日,出于正义,家住温州市年近六旬的村民李玉娥和陈光洁、潘大龙、陈久乐等人向中央、省、市举报“陶公洞管理小组”经济问题。根据揭发信举报的大量证据,温州市纪委以〔2000〕107号公函发至永嘉县纪委,要求对此事查处。2000年10月,永嘉县海天会计师事务所受命进驻大若岩镇,开始对陶公洞管理小组财务进行审计。11月23日形成海天会审〔2000〕字第110号《审计报告》:陶公洞管理小组1996年至2000年10月31日,总收入8666708.75元、总支出8485656.57元,结余181052.18元,加上1996年年初结余30.72万元,实际结余总额48.82万元。5年中,“白条”列支6459905.71元、占总支出的76%。同时该管理小组没有把陶公洞投标收入及支出全额进入财务处理,只将提留部分在账上反映,出纳员没有设立登记现金日记账,现金大量存在个人家中,导致现金账不符。管理小组不作会计报表,只在农历年终向四村村民公布收支情况。
2001年7月1日,李玉娥为了维护正义和集体利益,来到永嘉县纪检委,要求组织上对陶公洞管理小组有关人员进行处理,然而李玉娥却得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果:就在她反映情况中,一名干部气势汹汹地说她是“神经病”。纪检委一位领导还说:“白条”票据有人承认就没关系。
2002年4月11日下午2时,李玉娥再次到县有关部门,要求对陶公洞管理小组有关当事人进行处理,却被个别人一顿毒骂,使她始料不及的是县里一位负责人带着4男4女冲到信访室,把李玉娥往外拉,他们用手指着李玉娥的脑袋厉声说:“你说话的声音这么高,是流氓的声音。”
2002年7月30日《生活时报》刊出了一篇题为《举报者成了“神经病”》报道,2003年8月8日《法律服务时报》刊出了《“聚宝盆”变成了“大漏勺”陶公洞五年白条列支600万》文章,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在这场正与邪的较量中,最终还是正胜邪。2003年9月26日,永嘉县纪委、监察局信访室给署名举报的李玉娥奖励19750元,此案才告一段落。但由此李玉娥也成了群众心目中的名人,因为村民从这一年起开始有了分红。
2005年3~5月,水云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李玉娥被村民一致推举为村主任候选人,几次选票都是遥遥领先。李玉娥以高票的绝对优势胜选时,村民竟放起鞭炮,以表庆贺。
为民解难心中甜
李玉娥被选为水云村村主任后,毅然抛开舒适的城市生活,从温州鹿城区来到家乡水云村度过她的人生“第二个春天”。这一年李玉娥正好是60岁。一般人认为:这个年纪的人,特别是女人已是船到埠头车到站了,但她却不向年龄之神妥协,要走其“叛逆”之途,用她自己的话说:“心中有个梦想,梦想未实现,就不‘退役’。”同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一样,李玉娥是一个自己怎么说就怎么干,富有独特个性的为数不多的女奇人之一,她那股火山喷发般的工作激情,冲天干劲,谁也阻拦不了,谁也锁不住她那蹬蹬向前迈进的脚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水云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中,李玉娥虽然以票数绝对优势鹤立鸡群,但班子中,因李玉娥前面的举报,一直有人对她耿耿于怀,所以工作开展存在一些暂时的困难,但她没有后退,她顶着家庭的反对和工作中的阻力,力争为村民做出一番贡献。正在李玉娥举步维艰时,县文化局下派干部徐海同志进驻水云村,帮助该村工作。李玉娥把自己要到高徐自然村蹲点的想法向徐海同志反映,徐海表示支持。这给李玉娥很大的鼓舞,心中顿时升起希望的太阳。
高徐自然村只有40户人家,160多人口,离水云村只有2公里,半个小时便可走到。该自然村各项事业发展缓慢,村里的青壮年主要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残病弱者。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至今不通电话,不通车。电话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高徐人为什么不装呢?李玉娥了解有人是不让装,说号码已满了。李玉娥跑到县电话局,反映情况和要求,该局戚局长立即打电话给碧莲所长,所长组织力量,派员立即把电话线架到高徐,高徐装了18门电话,达到总户数的45%。山沟里终于有了电话,这样一来,家里人与外出者,随时可以通话、沟通、传递信息,隔山隔海如对面,比长了顺风耳还强。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的这个村长真是太关心山里人,我们就要这样的人当我们的干部。”
李玉娥第二个想法是修公路。说公路,人们早就懂得“村要富,先修路”的道理。近年,永嘉县委、县政府把乡村通车列为康庄工程,抓得狠紧,出现千帆竞发的局面,就只高徐还“沉舟”。李玉娥深入调查,找出解决的办法,最后疏通了县有关部门,征得他们的同意,使双方都能接受。开工修公路,经费缺额,她和下派干部四处奔波,筹集到5万多元,使公路很快得以顺利进行。
村里的公路终于通了,有村民在公路外侧的护栏水泥墩上写下“一代清官十代红”的赞颂词。这不肯露名的人的片言只语,恰代表了高徐自然村160位民众的心声。是的,这言简意赅的内容,正是村民对新当选的女村官李玉娥的高度评价、肯定,也是一份对李玉娥在高徐蹲点的鉴定书,一张永不褪色的有历史价值的奖状。
李玉娥在高徐还替群众修好了停了5年的自来水,帮助高徐造了第一个公厕,而且还帮助农民办起了农家乐旅游餐馆,高徐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
高徐蹲点,出师告捷,离开高徐时,群众结队欢送,有位大娘握住李玉娥的手,激动地说:“玉娥嫂,你真好,你没来前,一遇天大旱,我们妇女要去老远的水坑潭挑水煮饭,一次不小心,跌坏了腿,现在还留着印疤。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哇。”大娘还要把自家的一篮子鸡蛋送给李玉娥,李玉娥怎么也不收,说:“为群众做点好事,这是我的本分,以后有什么困难,经常来谈谈,大家商量解决。”
辟出一片新景观
2005年7月,李玉娥根据本地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决定进一步开发资源,促成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她组织一班人马,还请了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高宇一、《永嘉县志》副主编谷尚宝一行15人,成立了探奇队上山寻觅新景点石门洞。据村民们反映:石门洞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有开发价值。前行无路,柴火丛生,杂树碍脚,农友陈光分,当了开路先锋,用草刀把灌木、荆棘、狼枝砍掉,辟出一条小道。李玉娥虽是年逾花甲,但她体魄健壮,力道很足,她带头冲在前面,挽起袖子,把队员们一一拉上去。为了避免与大原下的石门台景点只差一字类同,谷尚宝提出把“石门洞”改成“天门洞”。李玉娥担任水云村村主任后,也想做旅游富村的美梦,找到了天门洞新景点,如同拾到一把天赐致富金钥匙,她怎么不喜笑颜开,欢呼雀跃?的确,李玉娥的全身心仿佛荡漾着暖融融的春水,一股澎湃汹涌的喜悦浪潮冲进了她的心胸,心头像桃花盛开,而且不时喷射出灿烂的红红火花。
如果说对天门洞的开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的话,这就是开发天门洞时,又发现开发了数个景点。
天龙,在天门洞旁约30米处的山梁上,长10多米,身比稻桶还大,通体石质,不长一草,龙头上长一双角,看去十分威武。弯颈拱背,圆目怒睁,好像要跟谁决斗似的。如果把起伏的峰峦比作大海的波涛,这天龙真像一艘半浮水面的潜水艇;如果把苍翠的灌木比作云团,这天龙正在以矫健的身姿,拨云撩雾,腾空而舞,隐显于云端。有人赞曰:天龙本是仙家种,心系黎民下九重。展甲张鳞霖雨洒,百花被泽尽争荣。
天龙下方是龙潭。潭深3米许,圆形,直径2米左右。原无水,今用自来水管引山泉入潭。三面陡壁,人不能插足。潭上方的高耸巨崖,形似姜太公,此潭既是龙潭,也是姜太公的钓鱼池。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地龙,也有人称麒麟,位于天门洞附近处,头朝天门洞,欲破壁而飞。此龙,原在山坡草坪地下,是2005年冬,觉此坪太窄小,民工用锄掘土时掘到的。因当时没注意草坪下藏有石龙,所以一掘两掘把凸出的石块掘断了,等玉娥发现这是龙角石,去阻止时,为时已晚,龙角已断。这地龙,顾名思义,是地下之龙,犹如地道,龙身长10多米,高2米许,宽1米余,人可以从龙腹(石洞中)出入。尤其奇特的是,龙头上有两只圆圆的龙眼(洞孔),恰供人的头转出,探望天门洞佳景。似人头当龙的眼球,特别是一男一女,拍摄效果极佳,在此留下倩影,便是画龙点“睛”获福无穷。
天门洞东面,有一座大石峰,很像一尊佛,此佛面目仁慈,和颜悦色,他嘴巴微张,眯缝着双眼,似在为世人祈福。站石佛处向西看,姜太公巨崖,成了一支香,净瓶峰似一烛台,专供神慈的石佛,享受香烟。月夜此景更佳。“山蕴玉而辉”,这石佛便是天下第十二福地名山大若岩的“美玉”,天门洞如南天门,过这南天门,便是上天的佛国世界。在这佛国世界中,有龟仙——形体有一个稻桶那么大,头,爪,背极像龟,龟背上有花纹,疑似天书所写。如果把祈福的山峦比作是大海上的波涛,此神龟刚从海中爬出上岸,朝圣大石佛。龟,生命力强,耐渴。龟壳能占卜吉凶祸福。龙,麟,凤,龟,为四吉祥物,称“四灵”。天门洞景群还有仙马,玉兔诸景。对此千姿百态的新景的发现,难怪李玉娥忍不住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找到这么多个好景点,没有路可不行。李玉娥又组织民工上山筑游步道和造风景。李玉娥里里外外一把手,既据地形山势自行设计道路路线,又从风景的观赏角度和考虑游客休憩的需要选择亭基。民工在山上干活,她天天跟牢,相依相伴,既当民工的指挥官,又当民工的煮饭嫂,烧茶娘,风雨无阻、如影随形。在筑路造亭中,李玉娥见民工用肩膀背石头,挑水泥,很吃力,便上前帮忙,结果崴了右手臂,回家包上药膏,扎上纱带,挂在颈项上,俨若一名火线上的伤员,半个月后伤势才退去,伤痕至今尚在。
这段时间,李玉娥白天上山督工,晚上处理村中的政务及杂事,日以继夜旰食宵衣,全心身扑在集体事业上,人都晒黑了许多,消瘦不少。但她高兴,苦中获乐,其乐无穷,两个笑窝似常开不败的花朵。因为她尝到了创业的甜味和成就的喜悦。
天门洞开发成功回来,到村口,下屋陈大妈一见她便乐滋滋且带有几分心疼和敬意地说:“玉娥嫂,这段时间额门的大痣珠(李玉娥额头上有一颗痣)亮得很,你一定走好运!”
揭开三叠瀑的神秘面纱
在大若岩十二峰景区的三叠瀑,又称三口瀑。过去人们只能遥望不能近看,如隔江观花,恍似仰天望月,可望而不可即,瀑纵使很美,也只能望瀑兴叹。陡峭的崖嶂,奇险的峰峦把游人拒之瀑外。
2006年夏,李玉娥带领村委会委员陈光分和高徐自然村青年陈寿才,顶烈日,从峭壁中砍出一条山径,第一次探秘三叠瀑。就在这次探险中,李玉娥从一处10米多高的陡壁上滑跌下去,跌破了左胳膊,丢失了手机,差点出生命危险。
李玉娥和村干部们带领村民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三叠瀑如今也成了热点景观。三叠瀑的最上瀑,高50米,银瀑倾泻,凌虚而下,喧腾飞舞,忽而纵身跳入幽谷中,喷烟吐雾,溅玉飞珠,颇似珠帘悬空,那如雪球般的瀑花,纷纷扬扬,飘飘荡荡,散向山谷,像白梅,似梨花,洁白而晶亮,落入潭中。潭周长10米多,水深2米许。潭水清澈可鉴,潭底卵石历历可数。如果把四面光滑洁净的小石潭比作一只锅,那么潭底色彩斑斓的石子,极像冬至节吃的糯米汤团。这汤团无棱无角无锋芒,颗颗磨得圆圆整整的,活像小银球,平平整整地躺卧在清盈盈的水晶宫里。潭外是一条长有100余米,宽约30米的龙涧。这龙涧岩体平整,光洁,斜度很小,岩质呈粉红色,看上去仿佛是一条毛绒红地毯,又似一条仙姬遗弃于此地的秀丽长裙。这飘舞的长裙,自然美,美得可爱,令人迷恋,令人陶醉,令人倾倒。晶莹的涧水,潺潺流淌,在阳光照射下,粼粼闪烁。涧水在如纸般平展的龙涧上快乐地奔跑,有时欢笑,有时细语,有时呜咽,有时歌唱,叮叮咚咚,铮口作响,不知疲倦,不间歇地弹奏着快乐的乐曲。
这高山流水,千万年来无知音相遇,今年总算遇到李玉娥这位知音,无所不言,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畅诉衷肠。除了涧水的流淌声,瀑布和偶尔啼鸣的鸟叫声外,这里寂静极了。静,静,静,一片空寂,人置身于此,仿佛被一种原始的,太古的冷漠氛围笼罩着,人如沉寂在静谧的海底,洪荒的梦幻世界中,龙涧里有好些奇岩怪石,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牛头,有的像春蚕,有的像青蛙,简直是石雕的动物馆。百米龙涧,两岸峭壁高耸,人犹坐井观天。龙涧尽头,挺拔秀丽的十二峰,隐约可见,天柱、石笋、仙掌、莲花,争妍斗奇,竞露峥嵘。
情洒山中永不悔
李玉娥担任水云村村主任三年多的时间里,为民办了多件好事,她在群众中的威望日增,显出了非凡的才华,噩梦般的岁月顶过去了,她的勇决智断,已取得从未有过的一个个胜利。前不久,李玉娥向村委提出建造醉溪水库,把深山的涧水储蓄起来,解决村民自来水问题。两委同意这惠民方案。
李玉娥对自己认准了的事,对群众有利益的事,便一心扑上去,不夺全胜不罢休。她全身心投入水库建设,更是忙上加忙,请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她像穿梭一样往返县城的路上,连洗澡的时间也难挤出,衣服换下浸在盆中,几天几夜都没空闲洗,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她虽年逾花甲,但老将不减当年勇,在建造水库中,她不仅天天在现场指挥,有时还亲自参与劳动,如有一次,李玉娥和陈久可书记两人抬着一条皮尺,陈书记拉着一头,她拉着另一头,在金色的阳光下,忙碌地丈量通往醉溪水库的路基……
全国人民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旅游这朝阳产业也水涨船高。大若岩景区是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明珠,形势与日俱兴,原来的停车场几年前开辟,只能停放10辆车左右,到农历中秋节前后及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大年除夕,旅游旺季,游客日流量高达上万人次,车辆根本无法停放,有时把道路都塞住。李玉娥见此情况,为缓解堵车现象,适应迅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提出在十二峰口三狮同眠旁的废地荒地上另辟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新停车场。
记者在采访中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位村民陈某觉得这是块肥肉,想去揩揩油,偷偷地在停车场路外的溪畔私下填了屋基,准备在靠近停车场的有利宝地开间小店铺,可以赚些钱。他以为这是掉在嘴边的肉,稳稳地吞下就是,不会有人出来阻挠他。李玉娥经多方了解,这是非法建筑,违法建筑,劝他最好自己拆掉。对方向李玉娥反扑过来,气焰十分嚣张,并挽起衫袖,口吐唾沫,警告她:“谁来动我一寸土,我就砸烂谁的狗头!”李玉娥以严正的目光向在场的人扫了一眼,跨步挺胸上前道:“是——我!”这一声,使他大为震惊,被慑住了,虽心中的无名火在猛烈地燃烧着,但火旺总敌不过水强,俗话说水能克火,一点没错。站在一旁的村支书也支持村主任李玉娥,帮腔说,拆除违章建筑是村、镇、县土地局集体研究的决定。李玉娥拔掉这枚生锈钉,停车场边的违章建筑风波也平息了,雨过天晴,迎来又一个丽日当空的新局面。新停车场建成了。大家都赞颂铁娘子李玉娥又为水云村栽了一株摇钱树。
纵观李玉娥从反“白条子”到被选为水云村村主任任职至今的风风雨雨曲折历程,如同一部大型戏剧,没有一场是松松垮垮的,而且是环环相扣,她成了后浪前浪紧相迫的小舟,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中,一路行闯,一路浪花。有人发问:这样的女奇人,在水云村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不知还会出现后有来者否?
大若岩镇常务副镇长廖大锡说:“李玉娥过去似刺猬,谁都不敢碰她,现在当了村领导后,前后截然不同,她干劲大,没有一点私心,而且为集体事业,常掏自己的腰包,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镇委书记王晓云说:“李玉娥年龄虽大了点,但她不服老,干劲大,无私。”
县人大副主任叶际开同志到大若岩视察时,见了大若岩的迅速变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常到大若岩,都是旧容颜,原地踏步,看了真被刺眼;现在,只二年多工夫,大若岩面貌焕然一新,出于意料之外,真令人惊喜不已。”确实是今年的糖糕比往年的甜了。
李玉娥是一个热心人,一个闲不住的操心婆,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女奇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
(尾声)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李玉娥今后如何当好水云村这个大家,有什么好经验?她说:“我们水云村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前任干部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累一大笔财富,我不过在此基础上,把集体的资金用好、用活而已。我常担心合不合众人的胃口?我要继续努力。”是的,积极向上是李玉娥的人生态度,她从来不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她善于思考,富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成为村中一位最具强势的女掌门人。奋斗、创新是她的灵魂,果断的举措使她达到长江的彼岸。在胜利面前,她感到光荣、自豪。她脸上橄榄核般的额痣更光润、更光亮、更夺目了。是的,李玉娥虽已是年逾花甲的“夕阳”了,然而,如今她宛如玫瑰吐蕊,芳香四溢。最近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要立志在这人生的第二春天,开足马力,驾着坚定的航船,扬帆在共产党事业的海洋中,向着冉冉升起的朝旭前进。
(原载《信息早报》2008年1月13日)